乘

漢語漢字
乘(拼音:chéng、shè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于商代甲骨文。乘是會意字,其字形像一個人在樹上,“乘”的本意就是登上去,讀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車船,人在車上叫“乘車”,在船上叫“乘船”;“乘”還有順應和趁着的意思,如:乘風破浪、乘虛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義為一個數字在另一個數字之上。“乘”又讀shèng,古代稱四馬一車的兵車為一乘;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後來通稱一般的史書。
  • 中文名:乘
  • 拼音:chéng、shèng
  • 繁體:乗
  • 部首:丿、禾
  • 五筆:TUXV
  • 倉颉:HDLP
  • 鄭碼:MFTR
  • 筆順:ノ一丨丨一一ノ乚ノ丶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下平十蒸;去聲二十五徑
  • 筆畫:10
  • 四角号碼:20901
  • UniCode:CJK
  • 詞性:動詞
  • 結構:禾丬匕
  • 統一漢字:U 4E58
  • 注音:ㄔㄥˊ、ㄕㄥˋ
  • 字形結構:特殊/框架結構
  • 異體字:乗*椉*??????

字源解說

會意字。在商代甲骨文(圖1)中,上面是“大”(指人),下部是“木”(指樹木)。人在樹上,高出地面。本意指登上;一說這一形象像人騎在樹上,本意當指騎、坐。西周文字(圖2-3)為了突出人踩在樹上之意,又在大字下端連兩“止”(足)。戰國文字(圖5-11)訛變更甚,除秦文字(圖11)從木外,大多已不從木,而改從幾;且多将原标在“大”下端的兩“止”,與“大”的像人兩臂處直接相連。楚文字(圖7)有從車者,即《集韻》的“?”字,是為“乘”的分化字,字義不變。

漢代隸書(圖14-16)沿襲秦代字形,而向便于書寫方向發展。楷書承接小篆和隸書,古時主要有三種寫法:乘、乗、椉。“椉”直接反映小篆結構;“乘”是把其上的人和其下木合寫在一起,左右兩腳變成了“北”字;“乗”是在“椉”的基礎上合并筆畫形成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将“乘”定為正體,“乗”“椉”為異體。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乘chéng(ㄔㄥˊ)

騎,坐:乘馬。乘車。乘客。乘警。

趁着,就着:乘便。乘機(趁着機會)。乘勢。乘興(xìng)。因利乘便。

算術中指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幹倍:乘法。乘幂(mì)。乘數。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姓。

乘shèng(ㄕㄥˋ)

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乘輿。千乘之國。

古代稱四為乘:乘矢。乘壺。“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中國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後通稱一般的史書:史乘。野乘。

詳細字義

乗 chéng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大(人)從木,表示人爬在樹上。「大」象「人」正面。本義:登,升)

同本義[ascend]

乘,升也。——《玉篇》

亟其乘屋。——《詩·豳風·七月》

卻叔虎将乘城。——《國語•晉語一》

淮陰侯複乘之。——《史記•高帝紀》

俱乘高台。——《列子•黃帝》

又如:乘槎(神話中指乘木排上天);乘城(登城;守城);乘屋(登上屋頂)

騎;坐[ride]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唐·崔颢《黃鶴樓》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左傳•莊公十年》

又如:乘車;乘舟(乘船);乘奔(乘坐奔馳的快馬);乘軒(乘坐大夫的車子);乘桴(乘坐竹木小筏以代舟船。後用以比喻避世)

驅馬駕車;駕馭[drive]

服牛乘馬。——《易·系辭下》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又如:乘馭(驅使車馬行進;驅使;役使);乘雲(駕雲;馭雲);乘馬(駕馬,用馬駕車)

趁着;利用[take advantage of]

乘今之時,因無之助。——漢·賈誼《治安策》

其鋒不可犯,而其未可乘。——宋·蘇轼《留侯論》

于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又如:乘釁(乘機;趁空子);乘閑(趁着空閑);乘空(趁着空閑);乘勝(趁着勝利的形勢)

憑持;依仗[rely on]

因利乘便。——漢·賈誼《過秦論》

又如:乘利席勝(憑借着勝利的形勢);乘正(依據正道);乘利(憑借有利的形勢)

冒着 [brave]

自京師乘風雪,曆齊河、長清…至于泰安。——清·姚鼐《登泰山記》

交錯(出現) [alternate]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漢·賈誼《論積貯疏》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算術中用一個數使另一個數變成若幹倍[multiply]。如:8乘以7得56

詞性變化

乘 chéng

〈名〉

算術中的乘法運算,亦指乘法的運算方法[multiplication]。如:加減乘除

佛教的教義[yana]。如:大乘,小乘

另見 shèng

詞性變化

詞性變化

乘shèng

〈量〉

古時計物以四為乘[four]

鄭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乘處(四個同處);乘壺(四個壺);乘禽(成雙而群居的鳥)

[量]

用以計算車子

公車千乘。——《詩·魯頌·閟宮》

駕我乘馬。——《詩·陳風·株林》

晉師乘和。——《左傳•成公十二年》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戰國策•趙策》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于梁。——《戰國策•齊策》

又如:乘丘(形同馬車的土丘);乘白(古代指戰車和軍旗);乘車(安車;古代行喪葬禮所用的魂車);乘馬(四匹馬拉的車);乘傳(古代驿站用的四匹下等馬拉的車子);乘廣(春秋時楚王或主帥率領的兵車);乘路(即王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車)

用以計算馬。四匹

路車乘馬。——《詩·小雅·采菽》

乘馬在廄。——《詩·小雅·鴛鴦》

陳文子有馬十乘。——《論語》。劉寶楠正義:「一乘是四匹馬。」

又如:乘黃(四匹黃色的馬);乘黃朱(四匹黃毛朱鬃的馬);乘鸨(四匹黑白雜毛的馬)

用以計算船隻

舫千餘乘。——《宋書》

用以計算田地、區域的單位,猶丘

用以計算轎子、梯子等

一乘素轎,将二姐兒擡來。——《紅樓夢》

軍賦的計算單位。古井田制,九夫為井,十六井為丘,四丘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軍賦叫乘(包括戰車、甲士和步卒)[Sheng]

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左傳》

另見 chéng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五】【桀部】食陵切(chéng)

覆①也。從入、桀②。桀,黠也。軍法③曰乘。

?,古文乘從幾。

【譯文】乘,壓覆。由“入”、“桀”會意;桀是強的意思。軍法書上叫作乘。

?,古文乘字,從幾。

【注釋】①覆: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覆者,壓覆之謂也。”②入、桀:桀訓黠。③軍法:壓覆在軍法書上叫乘。?:下之幾,象乘石。

說文解字注

覆也。

加其上曰椉。人乘車,是其一耑也。

從入、桀。

入者,覆之意也。食陵切。六部。

桀,黠也。

說從桀之意。《方言》:黠,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閑謂之黠。《史記》雲:桀黠奴。凡黠者必強,故桀訓黠。入桀者,謂籠罩桀黠。

軍法入桀曰椉。

各本奪入桀二字,則不可通,今依韻會補。此偁軍法說字形會意。猶引易艸木麗于地說䕻,引豐其屋說寷也。雲軍法者,葢(蓋)出漢志兵書四穜内。入桀者,以弱勝強。書序雲:周人椉黎。《左傳》:車馳卒奔,椉晉軍。椉之證也。

?,古文椉,從幾。

憑幾者亦覆其上,故從幾。然則?亦可以為依憑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丿字部】乘·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9

古文:??。《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竝(并)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禦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乘乘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乘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竝(并)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又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乘矢。

又乘丘,地名。《爾雅·釋地》注:乘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注:可為索,長丈馀。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晉之乘。【按《韻瑞》引晉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禅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即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教篇》:五乘皆統之于三藏。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乘以欲不可辄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

《說文》本作椉。

廣韻

駕也。勝也。登也。守也。《說文》作椉,覆也。又姓,漢有乘昌,為煑棗侯。【食陵切,平蒸船‖乘聲蒸部】

車乘也。實證切。又食陵切。七。【實證切,去證船‖乘聲蒸部】

字形書法

書寫提示

❶“禾”分上下,“北”分左右。

❷“禾”的頭兩筆撇和橫居上居中,第三筆長豎寫在豎中線。

❸“北”的左右兩旁分寫在長豎左右橫中線部位。

❹“禾”的末兩筆撇和捺,從橫中線下側長豎上起筆,撇尖、捺腳持平,高于豎筆底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