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藥學人才培養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成立于1958年8月,隸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1]。藥物所始終以尋找和研究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藥物為主要方向,堅持以創新藥物為重點,以天然産物為特色,應用基礎研究和創新藥物研發并重,推進産學研一體化進程,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藥創制之路。藥物所是中國高級藥學人才的培養基地。
  • 中文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 簡稱:藥物所、IMM
  • 主管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
  • 登記單位:
  • 屬性:
  • 社團地址:
  • 主要成就:
  • 創辦時間:1958年
  • 宗旨: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機構簡介

藥物所是國家重點藥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職工40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300餘人,正副研究員7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自國家評選政府特殊津貼以來,該所共有60人獲此殊榮。現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7名,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長江特聘教授”2名,“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2名。近十年來從國内外引進人才共計32名,其中博士後25人,博士2人,碩士5人,引進人才平均年齡約40歲。

藥物所始終以尋找和研究防治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疾病的藥物為主要方向,堅持以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藥為重點,以中草藥和天然産物研究為基礎,采用現代醫藥學現代理論和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腫瘤藥物、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藥物、治療神經精神類疾病的藥物、抗炎免疫類藥物、抗肝炎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糖尿病藥物以及治療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藥物等領域。

藥物所學科齊全,下設合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生物合成、新藥開發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強的藥物研發能力。特别是在天然産物研究、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組合化學、分子藥理學、高通量篩選等領域有明顯特色。此外,藥物所還建有國家藥物及代謝産物分析研究中心、國家新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藥物篩選中心、院校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衛生部天然藥物生物合成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中草藥物質基礎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2011年批準成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活性物質發現與适藥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藥物靶點研究與新藥篩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藥物傳輸技術及新型制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十一五"期間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在藥物研究所建立了包括綜合大平台在内的多個技術平台,有效增進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藥物所始終堅持走産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現有2家全資企業:北京協和藥廠、北京協和制藥二廠,以及3家控股企業,北京聯馨藥業有限公司、北京協和建昊醫藥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萊博醫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建所五十多年來,共獲科研成果獎261項,已研制上市新藥百餘種,獲新藥證書129項,其中以人工麝香、丁苯酞、雙環醇、丹參多酚酸、艾瑞昔布等為代表的一類創新藥物19項。自1986年國家設立基金制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發表論文6000餘篇,編寫着作350本,已在國内外申請專利500餘項。

藥物所也是中國高級藥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其中藥學學科為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國高校醫學重點學科點,并且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藥物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承擔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生教學任務。目前在所研究生300餘人,至2011年已培養畢業博士生541名、碩士生538名。

近年來在面向市場經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産業效益的過程中,藥物所所屬藥廠産值逐年增加。主要産品有:百賽諾、芳活素、紫素、非洛地平片、聯苯雙酯滴丸、靈孢多糖注射液等,其中一些藥物遠銷國際市場。

藥物所與中國及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制藥公司、大學、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

藥物所還負責編輯出版《藥學學報》、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亞洲天然産物研究)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四種學術期刊。

獲獎成果

國家級獎勵

食管癌高發現場的綜合防治研究獲1995年國家科委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興奮劑檢測方法的研究與實施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草藥有效成分的X-衍射晶體結構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治療腦血管新藥--尼莫地平的研制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藥氫溴酸莨菪堿獲1982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天麻有性繁殖--樹葉菌床法獲1980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病毒合成藥--酞丁安獲1988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腫瘤新藥紫杉醇的研究與開發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葛根素注射液的研究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抗腫瘤藥--甲異靛獲1995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金水寶的研究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瘧新藥--青蒿琥酯獲1989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變質甘蔗中病毒因的研究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藥維胺酯的研制及其在皮膚科上的應用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LEZ-1離心薄層層析儀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變态反應新藥--色羟丙鈉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栽培黃連的玉米和造林遮蔭技術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新藥金荞麥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驅縧蟲新藥--鶴草酚及鶴草芽制劑獲1982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膽堿能神經阻滞新藥--樟柳堿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肝炎新藥聯苯雙酯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新藥--靛玉紅獲1981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急性膽道感染新藥--假密環菌甲素獲1987年國家發明四等獎

部委級獎勵

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甲級獎3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6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級獎4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級獎7項

國家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計生委科技進步獎1項

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中華醫學科技獎2項

新藥研發

對外技術服務項目

化學部分

1.新藥開發中有關技術和情報信息服務;

2.化合物的結構确證及解析;

3.藥物合成工藝研究及工藝改進。

中藥成分分析

1.各種成分的分離、鑒定及定性、定量分析測定;

2.中草藥及中成藥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研究及質量标準的建立。

分析測試

1.有機化合物元素分析;

2.化學合成物及天然産物結構的光譜測試;

3.單晶X射線衍射結構分析與粉末X射線衍射分析;

4.藥物及天然産物中氨基酸成分分析。

藥物制劑

1.藥物新劑型的研制與劑型改進;2.制劑的質控研究;

3.處方及工藝改進;

4.新藥質量标準的建立和改進;

5.性及溶出度的研究。

藥理毒理

1.藥物的一般藥理學研究、藥效學研究;

2.藥物體内外代謝轉化研究及代謝産物分析;

3.藥物代謝動力學測試;

4.藥物毒理試驗(GLP)。

研究室

合成藥物化學研究室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研究并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為新藥研究提供先導化合物的類型和優化;确證天然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進行結構改造和化學合成;藥物的結構與活性間的關系研究;新化學反應和試劑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及藥物合成方法的改進和優化。

研究領域

1.天然活性物質的結構測定、化學合成和結構改造;

2.計算機輔助合理藥物分子設計,尋找和發現新先導物,以及先導物的結構優化和化學合成;

3.多肽、拟肽合成和組合化學研究;

4.生物活性分子系列化合物設計、合成和結構-活性關系研究;

5.有關創新藥物化學研究部分的系統工作;

6.Metoo型新藥的發明和開發研究;

7.新反應、新試劑、新技術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8.藥物合成方法的改進與優化;

9.藥物開發研究和新藥報批要求的其它化學工作。

藥理學研究室

研究方向

抗癌新藥的研制、開發和機理研究;癌的化學預防、癌的分化誘導、癌侵襲和轉移、腫瘤耐藥、化療藥物減毒增效等;抗癌藥物作用新靶标的探讨研究,針對法尼基蛋白轉移酶、端粒酶、蛋白激酶等藥物作用新靶标研制新的抗癌藥物;防治心血管病、促進學習記憶、抗肝炎、生育調控、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多種新藥的研制及相關基礎研究;藥物代謝和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藥物對離子通道亞型功能調節機理的研究。

研究領域

1.抗腫瘤藥物的藥效學研究

2.各類藥物的一般藥理學研究

3.抗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降血壓藥的藥效學試驗

4.血脂調節藥物的藥效學試驗

5.抗動脈硬化作用試驗

6.觀察補腎藥物的作用

7.生殖内分泌系統用藥的藥效學試驗

8.抗衰老、增強學習記憶神經藥理學研究

9.抗肝炎藥物藥效學研究

10.神經精神藥物藥效學

11.心腦血管疾病藥效學研究

12.抗糖尿病藥物藥效學

13.治療肥胖藥物藥效學

14.抗炎免疫藥物藥效學

15.抗過敏藥物藥效學

16.解熱藥物藥效學

17.抗胃腸道疾病藥物藥效學

18.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藥物學效學

19.抗痔瘡藥物藥效

20.骨骼肌松弛藥物的作用

21.膽結石排石藥物

22.治療尿頻、尿急等症的藥物試驗

23.藥物代謝和藥物動力學研究

創辦刊物

《藥學學報》創刊于1953年7月,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其前身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學術期刊《中華藥學雜志》(1936年創刊)。

本刊為報道中國藥學科研成果、促進國内外學術交流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國内外公開發行。以探讨新理論,介紹新技術、新方法、新進展,開展學術交流為主要宗旨。發表文章包括藥理學、合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藥劑學與抗生素學等方面的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綜述、學術動态與述評等。以本學科從事科研和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

《藥學學報》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藥學會主辦,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承辦,《藥學學報》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本刊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期96頁,每年第12期刊登全年文題、關鍵詞的中英文索引。名譽主編為宋振玉教授、周同惠院士、梁曉天院士,主編為王曉良教授,副主編為郭濟賢教授、郭宗儒教授、劉耕陶院士和張強教授。編輯委員會由國内外各科研及教學等單位的75名藥學專家組成,其中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54人。編輯部有專職人員9人(高級職稱4人,碩士學位4人),負責編輯出版每期學報。

本刊每期均能在标注的時限内出版,并按國際編輯規範,對論文的标題、作者、文摘及參考文獻等均有完整的信息。為便于國際交流,發表論文的圖、表及參考文獻均以英文表示,文後有英文摘要及關鍵詞,并刊登國内外的英文來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