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鎢都

世界鎢都

江西贛南
贛南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号稱“世界鎢都”。占全國同類礦的70%、世界的60%;鎢礦産量約占全國的20~30%左右,是我國乃至全球鎢的主産區。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要求中國政府将贛南大吉山鎢礦的廢礦石賣給日本,日本将免費修一條從大吉山至南昌的高級公路(七十年代的高級公路差不多與現代的磁浮列車相同的概念),據傳周恩來認識到鎢礦的廢礦石中含有特殊稀有且珍貴物質,因此不同意此事,導緻日本人的陰謀破産。江西省武甯縣鎢礦南區和北區礦區範圍内探獲資源儲量94萬噸,伴生銅金屬量55.89萬噸、钼金屬量5.29萬噸、錫金屬量2.51萬噸、銀金屬量718噸,使江西省累計探明鎢金屬量由130萬噸增加到224萬噸左右。
    中文名:世界鎢都 外文名: 别名: 鎢業的發祥地:贛南 鎢礦産量:約占全國的20~30%左右 占全國同類礦:70%

簡介

世界鎢都

贛州是中國鎢業的發祥地,号稱“世界鎢都”。

1907年德國傳教士在大餘縣西華山發現鎢礦。1914年,人們又相繼在崇義縣中梢、全南縣大吉山發現大型鎢礦,從此揭開了中國鎢礦開采的曆史。1931年,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銀行行長的毛澤民,兼任“中華鎢砂公司”總經理,采鎢砂近8000噸,創造了620萬元的财富,換回了大量的藥品、食鹽和武器,為粉碎敵人對蘇區的圍剿和經濟封鎖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贛州成立了九大國有統配礦山、16個地方國營礦山和20多個集體坑口,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鎢原料産地。其間地質工作者探明鎢儲量的礦區106處,累計儲量117萬噸。鎢保有儲量占全國第二,但高品質的黑鎢礦保有儲量占全國第一,為全國同類産品的70%,世界的60%。

上個世紀中葉,在贛南的山溝裡,溪水旁,到處可見手拿鐵錘身背淘砂盤的人,當地人稱之為“打砂子的”。他們衣服都被紅土染成紅了,一邊唱着山歌,一邊在廢礦石邊回收鎢砂,從事這項職業的少說也有上萬人,成為當年贛南山區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要求中國政府将贛南大吉山鎢礦的廢礦石賣給日本,日本将免費修一條從大吉山至南昌的高級公路(七十年代的高級公路差不多與現代的磁浮列車相同的概念),據傳周恩來認識到鎢礦的廢礦石中含有特殊稀有且珍貴物質,因此不同意此事,導緻日本人的陰謀破産。國人還不知日本人想提煉廢石中的何種物質,隻好将廢礦石用來修路建房。

随着一條一條礦脈的發現,作為156項重點工程的補充項目。在贛南先後建成了大吉山、西華山、巋美山、盤古山四個大型鎢礦。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正是這些鎢礦石的出口,曾經為國家換回了價值七十五億人民币的糧食和物資,為整個國家度過随後一段最艱難的歲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繼2010年贛西北發現特大型鎢礦之後,江西省又在贛東北的浮梁縣朱溪礦區發現了一世界級超大型鎢礦,目前已穿透的最大礦體厚度為449米,鎢礦最高品位達到8%,平均品位達到0.64-0.65%,相當于工業品位的5倍,同時還穿透了近30米厚的共生銅礦體。

現狀

儲量第一

中國鎢資源儲量豐富,在全球經探明的鎢礦産資源儲量中占比近70%,居全球首位;同時,全球鎢年産量超過80%的部份來自中國。中國鎢已探明儲量相對集中,各省區儲量依次為:湖南31.8%、江西21.8%、河南10.0%、廣東6.5%、廣西5.7%、福建5.3%。上述6省區合計儲量占全國總保有資源儲量的82.1%。

在總儲量中,白鎢占70%,礦石品位小于0.4%或礦石組份複雜、或外部條件差不易開發利用的占85%。

中國又屬贛州鎢礦資源最為豐富,其素有“世界鎢都”之稱,占全國同類礦的70%、世界的60%;鎢礦産量約占全國的20~30%左右,是我國乃至全球鎢的主産區。

江西省武甯縣鎢礦南區和北區礦區範圍内探獲資源儲量94萬噸,伴生銅金屬量55.89萬噸、钼金屬量5.29萬噸、錫金屬量2.51萬噸、銀金屬量718噸,使江西省累計探明鎢金屬量由130萬噸增加到224萬噸左右。

消耗加快

我國從發現鎢開始,主要是開采黑鎢礦,鎢的冶煉工藝也基本以黑鎢礦為原料。但經過近百年的開采,目前我國的黑鎢資源已近枯竭。而非法采礦的屢禁不止更是使得資源浪費嚴重,常常縮短了礦山的正常開采年限。随着黑鎢礦逐漸枯竭和品位下降,我國鎢礦開采将不得不面對如何合理利用資源,以及開采成本較高的白鎢礦和黑白鎢混合礦等難題。

發展基礎

贛州是中國鎢礦的發現地,具有100年的鎢礦開采曆史。贛州鎢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贛州鎢業開始逐漸建立勘查、采選、冶煉、加工和科研教育等完整的産業體系,期間幾經波折、困難重重。在國家産業政策的指引下,市委、市政府正确決策,鎢企業奮力拼搏,近幾年贛州鎢業才真正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資源概況

贛州現己發現并探明有儲量的礦區106處,累計探明儲量(WO3,下同)117萬噸,其中A+B+C級儲量44.5萬噸,占38%。截止2006年底,鎢礦保有儲量為546186噸。贛州己探明鎢礦儲量有17個縣(市、區),其中保有儲量在5萬噸以上的有大餘、于都、全南、崇義等4個縣,合計40萬噸,占贛州鎢保有儲量的80%。

贛州鎢礦主要類型之一是石英脈型黑鎢礦床,以開發之早、産量之多、礦床規模之大而馳名中外,是一種易采、易選、品質優良、有害雜質少的礦種,用它作原料,不僅産品質量好,而且回收率高。該礦種的另一個特點是伴生組分多,除鎢外共生、伴生有價金屬元素達50多種,主要有铋、钼、銅、錫、銻、鉛、鋅、金、銀等有色金屬及重金屬,此外,還有铍、锂、铌、钽、铼、硒、碲等稀有金屬,并有钇等稀土元素。其中,共伴生铋、铍資源儲量分别排全國第3、4位,钼、錫排全國第6位。

随着近幾年地質部門和有關企業對地質勘探工作的大量投入,探明的儲量正在逐年增長,據地質部門提供的信息,贛州正在勘探的鎢遠景儲量在100萬噸以上,而且礦産比較集中。

産業發展現狀

1、地質勘探

贛州市範圍内有三家專業地質勘探單位,即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原908大隊、909大隊及地調隊合并的地勘單位)、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二隊以及264地質大隊從事找礦工作。2004年國家确定贛州市為國家戰略鎢礦找礦地區,中國地質科學院也在贛州成立了地質研究基地和博士後工作站,贛州的地質勘探市場十分活躍,預計今後5年内贛州新增資源儲量将大幅上升。

2、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

由于贛州以鎢為主的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國家投資在贛州興建了江西理工大學(原南方冶金學院)、江西應用技術學院(原贛州地質學校)和贛州冶金研究所等二校一所,旨在為贛州的有色工業提供科研和教學服務。以江西理工大學牽頭,整合科研人才和資源,搭建了有色産業科研公共服務平台,還被教育部批準成立了鎢資源高效開發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3、礦山企業

贛州現有大小鎢礦山53個,其中省屬鎢礦企業9個,地方鎢礦企業44個。贛州鎢礦總的生産能力為618萬噸礦石/年,鎢精礦生産能力為4萬噸/年。1949-2006年,贛州累計生産鎢精礦約110萬噸,約占全國同期總産量的52%。贛州對鎢礦實行保護性開采,嚴格執行國家生産配額,鎢礦産量從2000年占全國50%,下降到2006年的22%,做到了鎢礦産量穩中有降;贛州已成為我國鎢的集散地,全國2/3的鎢精礦在贛州實現冶煉加工。我市一批鎢企業還到國外買礦和探礦,每年有4000餘噸鎢資源運回贛州加工。

優劣勢分析

贛州有着豐富的鎢礦資源;在鎢的冶煉加工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贛州的一些鎢加工企業,如崇義章源鎢制品公司、偉良鎢業集團公司、贛州遠馳新材料公司等生産的鎢粉、碳化鎢粉已達到國内先進水平;一批鎢深加工項目正在建設之中。但是贛州鎢産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1、礦區多而小,資源開采利用總體水平偏低,有些還存在采掘失衡、采富棄貧的狀況。

2、環保形勢嚴峻,一些礦山環保設施較差,廢石、廢水、尾砂随意排放,某些鎢冶煉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

3、初級冶煉加工存在盲目擴産、産能過剩和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問題,造成能力閑置和資源浪費。

4、生産集中度低,企業以初級産品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産品,而且沒有形成專業化的分工協作。

5、鎢企業技術人才少,産學研結合不緊密,大部分企業基本沒有創新研發的能力,造成企業産品沒有特色,市場競争靠打價格仗。

發展思路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整合資源、保護環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深度加工、做優産業”的方針,以延伸産業鍊為主線,以發展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和應用産品為重點,實施資源總量控制和優化配置,促進産業集約高效發展,加快資源優勢向産業優勢、經濟優勢轉變。用5年左右時間,把贛州鎢産業培植成為集采選冶加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産值超280億元的産業集群,形成一批産值超10億元的優強企業,實現贛州鎢業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基本原則是:開源節流,保持資源優勢。繼續研究成礦條件,在現有礦山周圍、礦脈深部、有成礦條件的新區找礦。同時,努力提高采選冶直收率,擴大二次資源回收率,建立資源節約型産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治污減排,建設和諧鎢業。要深入研究采選冶綠色工藝和現有三廢處理工藝,推廣新工藝,全面治理陳年留廢,全面改善生産基地的工作環境和人居環境。調整結構,建立産業優勢。

在宏觀調控原則指導下,改變初級産品重複建設,内耗增加,産能過剩的局面,鼓勵規模化、集約化生産經營,形成若幹個高水平鎢深加工配套生産基地,打造企業“航母”。夯實基礎,提高創新能力。通過研發基地建設,建立産學研聯合的長效機制,大幅度提高鎢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争力。

發展目标

在未來五年内,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使我市鎢産品的生産規模、生産技術和品種全面達到國内先進水平,實現鎢産業總産值在2006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的目标,成為全國鎢産業重要的生産基地。

總體布局

發展方向

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色産業基地展開鎢精深加工和應用産品的産業布局;以其周邊縣(市、區)崇義、大餘、贛縣和上猶為重點發展區域,展開鎢礦生産及冶煉加工的産業布局;形成以贛州市中心城區為核心,由周邊縣(市、區)崇義、大餘、贛縣和上猶共同組成的鎢産業闆塊和集群,建設完整的鎢産業鍊。四、贛州鎢産業發展方向與重點發展項目

發展重點

1、地質勘查優選成礦條件最佳地區,積極開展鎢資源戰略找礦,加強現有鎢礦山周邊、深部“二輪找礦”,緩解老礦山危機,延長礦山壽命,重點勘查地區如下:

(1)崇義—大餘八仙腦地區鎢礦資源重點勘查區;

(2)崇義仙鵝塘—高坌地區鎢礦資源重點勘查區;

(3)贛縣長坑地區鎢礦資源重點勘查區;

(4)于都盤古山—黃沙地區鎢礦資源重點勘查區。規劃期内力争新增鎢礦資源量20-30萬噸,基礎儲量20萬噸,确保鎢礦資源的持續供給。

2、礦山開采強化資源憂患意識、戰略意識和資源保護意識,嚴格控制開采總量,規範開采技術,提高采選技術工藝和裝備水平,大力提高采選綜合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重點開發地區如下:

(1)大餘重點開采區:保有資源儲量14.9萬噸。

(2)崇義重點開采區(包括上猶、南康):保有資源儲量11萬噸。

(3)大吉山-官山鎢礦重點開采區:保有資源儲量4.8萬噸。

(4)于都重點開采區:保有資源儲量4.2萬噸。

(5)贛縣重點開采區(包括贛州鎢礦):保有資源儲量4.1萬噸。重點開采區鎢精礦産量控制在年産22000噸,其他開采區控制在1000噸以下,總量在2.3萬噸左右。

3、冶煉重點發展多種晶形(單晶、複晶、球型等)和超細APT,超細粒、納米和超粗級鎢粉、碳化鎢粉,開發封閉式鎢濕法冶煉流程,減少三廢排放,提高鎢冶煉回收率。

4、鎢合金及鎢材重點發展高性能特種鎢絲、高性能大尺寸闆材、納米鎢合金材料、鎢基複合材料、鎢基高比重合金,以及具有特殊微結構的W-Cu複合材料(納米結構鎢銅複合材料、梯度結構鎢銅複合材料)。

5、硬質合金重點發展中高檔硬質合金,大力發展硬質合金應用産品,如切削刀具、礦用工具、模具、頂錘、軋輥、耐磨零件等,以及納米超細硬質合金棒材和微鑽、納米超細硬質合金精密加工刀具,如可轉位刀片和塗層刀片等。地)擁有鎢礦山或股份,隻有少數企業為純粹的鎢砂貿易企業。這些企業是贛州鎢冶煉企業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在鎢砂流通領域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6、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保護贛州鎢礦山從上世紀80年代起,紛紛投入資金進行科技攻關,試驗推廣最新選礦工藝,進—步改進選礦流程,科學合理配備選礦劑,如今的礦山幾乎都能從鎢礦中普遍回收共生、伴生的錫、銅、钼、铋、鋅、硫等副産品,且回收率大有提高,2006年綜合回收産值為2.5億元,占礦山總産值的10%左右。

贛州市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等綜合手段,對礦山生态環境實行了綜合治理,贛州所有鎢礦山均建設了尾砂壩。但是由于長時期礦山采掘,形成的生态環境破壞和污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随着贛州APT産能的迅速增加,每年産生的堿煮渣在3萬噸左右,也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

7、對外合作,随着贛州鎢礦和冶煉加工主産地功能進一步凸現,國内外一些大企業紛紛投資和落戶贛州,已彙集了日本東芝公司、日本住友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天津特精股份公司、香港正威集團、廈門春葆集團等一批大企業。

8、出口貿易贛州鎢産品遠銷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2001年至2003年,贛州鎢冶煉加工企業出口鎢品總額在6000萬美元以上。從2004年開始,贛州鎢深加工産品硬質合金開始出口,2006年,贛州鎢制品的出口總數約為2億美元。

9、經濟技術指标,贛州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2006年規模以上鎢企業銷售收入110億元,比2000年的7.07億元增長了14.5倍;利潤16.2億元,比2000年的0.42億元增長了37.5倍(見表11),2007年鎢産值已突破140億。贛州從鎢砂淨輸出市轉變為鎢砂淨輸入市,成為了我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鎢砂及APT集散地。

上一篇:金石投資有限公司

下一篇:起源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