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參

手掌參

微子目蘭科植物

手掌參(Gymnadeniaconopsea (L.)R.Br.),又稱手參、掌參、手兒參、佛手參,為蘭科植物手參或粗脈手參的塊根。青藏高原稀有藥材,生長在海拔3000-4000米高山灌木叢中,因為外形像手掌而得名,主要用于藥物。是一種藥用植物。

    中文名:手掌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族:蘭族

    屬:手參屬

    種:手參屬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半島、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至歐洲一些國家、歐洲

    其他外文名:GymnadeniaConopsea

    别 稱:手參,佛手參,掌參,手兒參,旺拉(藏名),陰陽草

    亞 綱:百合亞綱

概述

出自《東北藥植志》:手參,又名:陰陽草。

屬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塊莖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後呈黃白色。莖直立,基部具淡褐色葉鞘。莖生葉4~7,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先端漸尖。穗狀花序頂生,長6~15厘米;花多數,粉紅色或淡紅紫色,苞片橢圓狀披針形,外花被片長圓狀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側花被片下彎,内花被片2,廣卵形,偏斜;唇瓣長寬相等,菱形,三淺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鈍,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呈鐮狀彎曲,細長,長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長約8毫米。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10毫米;種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粗脈手參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塊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後變黃色,頂部生須根。莖直立,具葉5~7片。葉互生,長圓形或披針形,基部成鞘抱莖,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部葉近鱗片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密集,紫紅色,唇瓣三角狀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蒴果,長圓形,先端尖。

同科植物“長苞凹舌蘭”的塊莖在陝、甘、甯、青地區亦同等入藥。與手參的主要區别是:葉橢圓形或卵圓形,寬3厘米以上;苞片遠比花長;花黃綠色,唇瓣2~3裂,距短囊狀。

藥品簡述

藥名:手掌參

漢語拼音:shouzhangshen

英文名:RhizomeofConicGymnaden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Gymnadeniaconopsea(L.)R.Br.[OrchisconopseaL.;Habenariaconopsea(L.)Benth.] 

2、GymnadeniscrassinervisFinet[G.crassinervisFintvar.elatiorTangetWang]

别名:藏三七、佛手參、蘭、掌參、手兒參、陰陽參。

性味:甘,平。

歸經:入肺經、脾經、胃經。

功能:止咳平喘;益腎健脾;理氣和血;止痛。

主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腎虛腰腿酸軟;陽痿;滑精;尿頻;慢性肝炎;久瀉;失血;帶下;乳少;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

生态環境:

1、手參生于林間草地、河谷及灌叢間。

2、粗脈手參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緣潮濕肥沃處。

資源分布:

1、手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粗脈手參分布于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手參和粗脈手參的塊莖。

采收儲藏:春、秋季采挖,洗淨,用沸水燙後曬幹。

用藥禁忌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外感忌服。

中藥化學成分

手參的全草含揮發油6%,内有甲基香醛(methbylvanillin),向日葵素(piperonal)。塊根中含粘液質、澱粉、蛋白質、糖分、草酸鈣、無機鹽。

藥理作用

手參地下莖的水提取物對兔、犬有利尿作用,但劑量過大反能降低尿量;這是對腎髒的直接作用。對兔血壓、呼吸無明顯作用,對蛙下肢血管呈收縮作用,對小鼠的全身狀态則呈抑制作用。

常用配方

1、治病後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各四兩。水煎。飯前服,每次半茶杯。(《陝西中草藥》)

3、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甯夏中草藥手冊》)

4、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内服。(《甯夏中草藥手冊》)

5、治肝炎:佛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漿。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全展選編·傳染病》)。

6、治布魯氏菌病:佛手參、苦參、地丁等量。每日二次,每次三錢,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7、治血虛乳汁缺少:手掌參配黃芪、當歸、漏蘆、玉竹。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文獻論述

1、《東北藥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瀉下;泡酒為強壯、強精劑。2

2、《山西中藥志》:收斂止血,解毒。治久瀉失血,淋病,帶下。

3、《黑龍江民間中藥》:泡酒治陰痿。

4、《中國藥植圖鑒》:消瘀,治跌打損傷,積血不行。

5、《四川常用中草藥》:補血益氣,生津止渴。治肺虛咳喘,虛痨赢瘦,缺乳汁。

6、《西藏常用中草藥》:治慢性肝炎。

7、《陝西中草藥》:滋補強壯,補脾潤肺,安神鎮驚,益氣止痛。治身體虛弱,神經衰弱,勞傷,咳嗽,氣喘。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手參塊莖稍扁,形如手掌,長1-4.5cm,直徑1-3cm,表面淺黃色或暗棕色,有細橫皺紋,頂端有莖殘基,其周圍有點狀根痕;下部有4-12指狀分枝,分枝長0.3-2.5cm,直徑2-8mm。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角質樣。氣微,味淡,嚼之發粘。

顯微鑒别

塊莖橫切面:手參表皮細胞1列,壁厚,其内1列為下皮層,細胞徑向長橢圓形。基本組織中有許多大型粘液細胞,内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散生;維管束周圍都有内皮層圍繞,凱氏點明顯。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多已糊化。

粉末特征

:淺黃白色。

①草酸鈣針晶束易見,長8-65μm。

②不規則粘液質團塊衆多,加碘試液顯紫藍色。

③梯紋、網紋導管直徑13-55μm。

中藥化學鑒定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搖勻,放置15min,呈凍膠狀,取少量置載玻片上,加墨汁1-2滴,凍膠不被染成黑色。

生藥材栽培。

選地、整地

手掌參對土壤要求嚴格,以ph4.5-5.8,富含腐殖質,排灌方便的砂壤上或壤上為好,忌重茬。一般利用林地栽參。如用農田栽參,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好,且要收獲後休閑一年才能種植。選地後,于封凍前翻耕l-2次,深20厘米。翌春化凍結合耕翻,每畝施入農家肥4000千克,與土拌勻,以後每l-2月翻耕1次。栽播前1個月左右,打碎土塊,清除雜物,整地作畦,畦面寬l-l.5米,略成弓形,畦高25-30厘米,畦間作業道寬50-100厘米。唯向依地勢、玻向、棚式等而異,應以采光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有利防旱排水及田間作業方便為原則。

平地栽參多采用正南畦向;山地栽參,依山勢坡度适當采取橫山和順山或成一定角度作畦。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

育苗

7-8月間,采種後可趁鮮播種,種子在土中經過後熟過程,第二年春可出苗。或将種子進行沙埋催芽。方法是選向陽高燥的地方,挖15-20厘米深的坑,其長和寬視種子量而定,坑底鋪上一層小石子,其上鋪上一層過篩細沙。将鮮參籽搓去果皮,或将于參籽用清水浸泡2小時後撈出,用相等體積的濕細沙混合拌勻,放人坑内,覆蓋細沙5-6厘米,再覆一層土,其上覆蓋一層雜草,以利保持濕潤,雨天蓋嚴,防止雨水流入爛種。每隔半月檢查翻動1次,若水分不足,适當噴水;若濕度過大,篩出參種,晾曬沙子。經自然變溫,種子即可完成胚的後熟過程,11月上、中旬裂口時即可進行冬播。亦可春播,時間在春分前後種子尚未萌動時進行。播種方法是,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5厘米、株距3厘米條播,覆土2厘米,再覆3-5厘米厚的稭稈,以利保濕。經沙藏處理已裂口的手掌參種子,如用0.1毫升/升的abt生根粉溶液浸種,可顯著增加手掌參根重。

移栽育苗

2-3年後移栽,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上旬進行。如春栽應在參苗尚未萌動時進行。移栽時選用根部乳白色,無病蟲害、芽胞肥大、漿足、根條長的壯苗,按大、中、小三級分别移栽。栽前可适當整形,除去多餘的須根,注意不要扯破根皮,并用100-200倍液的代森鋅或用1∶1∶140倍波爾多液浸根10分鐘,注意勿浸芽胞。移栽時,以畦橫向成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8-13厘米。平栽或斜栽。平栽參根與畦基平行;斜栽蘆頭朝上,參根與畦基成30-45度角。斜栽參根覆土較深,有利于防旱。開好溝後,将參根擺好,先用土将參根壓住全部蓋嚴,然後把畦面整平。覆土深度視苗大小而定,一般4-6厘米,随即以稭稈覆蓋畦面,以利保墒。

田間管理

冬季管理 

10月下旬至11上旬,生長1年以上的手掌參莖葉枯萎時,應将枯葉及時清除地面,深埋或燒毀。封凍前視畦面情況,燒好越冬水,并加蓋畦面稭稈。 

搭棚遮蔭

參苗出土以後要及時搭棚遮蔭。參棚分矮棚和高棚兩種。矮棚前檐立柱高90-120厘米,後檐立柱高70-90厘米,可用木柱和水泥柱,分立參畦兩邊。立柱上順畦向固定好橫杆,橫杆多用竹竿,亦可用拉緊的鐵絲。上面覆蓋l.8-1.2米寬的葦簾,使雨水不能直接落到畦面上。雨季到來之前,覆蓋第二層葦簾。參棚要平正,防止高低不平。高棚是将整個參地全部覆蓋,棚高1.8-1.2米,以水泥杆作立柱,以竹竿搭成縱橫交錯的棚架,其上以葦簾覆蓋,透光率為25%~30%。

除草松土

在手掌參出苗前,或土壤闆結、土壤濕度過大、畦面雜草較多時,應及時進行除草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減少雜草為害,但宜淺松,次數不宜太多。

排灌

播種或移栽後,若遇幹旱,适時噴灌或滲灌。雨水過多,應挖好排水溝,及時排出積水。

追肥

播種或移栽當年一般不用追肥,第二年春苗出土前,将覆蓋畦面的稭去除,撒一層腐熟的農家肥,配施少量過磷酸鈣,通過松土,與土拌勻,土壤幹旱時随即澆水。在生長期可于6-8月間用2%的過磷酸鈣溶液或1%磷酸二氫鉀溶液進根外追肥。

培土和搞蕾

因覆土過淺或受風搖動,參根松動時,要及時培土。靠近參畦前沿或參地邊緣的參株,由于趨光性,莖葉向外生長,夏季高溫多雨易引起斑點病、疫病等多種病害,因此應把向外生長的參株往畦裡推壓,并培土壓實,使其向裡生長。手掌參生長3年以後,每年都能開花結籽,對不收種的地塊,應及時摘除花蕾。

病蟲害防治

人參病蟲害較多,已知有40多種病害,害嚴重,應注意綜合防治。 

1、立枯病:5月始發,6-7月嚴重為害幼苗。防治方法:适當增加光照,疏松土壤;發現病株及時清除,并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施或澆灌。 

2、疫病6月始發,為害全株。防治方法: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用1∶1∶120倍波爾多液噴施,或用乙磷鋁400倍液噴施。 

3、鏽腐病:5月始發,主要為害根部。防治方法:移栽時減少傷口,并用藥劑浸根;降低田間濕度;發病時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

4、黑斑病:5月下旬初至6月上旬始發,為害全株。防治方法:選無病種子進行種子消毒,可用多抗黴素200國際單位,浸泡24小時後取出陰幹,或按種子重量的0.2%-0.5%拌種;清除病殘株;發病初期用多抗黴素100-200國際單位噴施,進入雨季改用1∶1∶100一180倍波爾多液或敵菌靈500倍液,或代森鋅800-1000倍液交替噴施。 

5、蟲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針蟲、地老虎等,主要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采用毒餌誘殺和人工捕殺等。 

采收與加工 

手掌參生長5-6年即移栽3-4年後,于9-10月莖葉枯萎時即可采收。采收時,先拆除參棚,從畦的一端開始,用二齒鎬将參根逐行挖出,抖去泥土,去淨莖葉,并按大小分等。将參根洗淨,剪去須根及側根,曬幹或烘幹,即為生曬參。選擇體形好、漿足、完整無損的大參根放在清水中沖洗幹淨,刮去疤痕上的污物,掐去須根和不定根,沸水後蒸3-4小時,取出曬幹可在60℃的烘房内烘幹,即得紅參。 

手掌參幹燥塊莖形如手掌,指狀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長2.5~3.5厘米,徑2~2.5厘米,表面皺縮,淡黃色,有時莖痕周圍有1褐色環。質堅硬;斷面白色,膠質。氣特異,味淡。

食用方法

1、病後身體虛弱:手掌參三錢。水煎服。《陝西中藥手冊》

2、治咳嗽氣喘:手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各四兩。水煎。飯前服,每次半茶杯。《陝西中草藥》

3、治久瀉失血,白帶: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八分,每天服兩次。治跌打損傷:手掌參三錢,水煎服或泡酒内服。

4、治肝炎:佛手參、黃精、粉苞苣各适量,制成糖漿。每次服10~15毫升,每天三次,小兒酌減。

5、治血虛乳汁缺少:手掌參配黃芪、當歸、漏蘆、玉竹。水煎服。

參考資料

1.手掌參·中醫世家

2.手參的功效及作用及藥理價值·學習啦網

上一篇:笃斯越橘

下一篇:土沉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