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

氣管主支氣管及肺内的各級支氣管總稱
臨床上通常把氣管、主支氣管及肺内的各級支氣管,合稱為下呼吸道(low respiratory tract)。肺呼吸時氣流所經過的通道,有肺脊椎動物的呼吸道分上、下兩部:鼻、鼻窦、咽和喉合稱上呼吸道。氣管及其以後一分再分的管道,合稱為下呼吸道,或稱為氣管樹。氣管樹是随着動物的進化逐漸複雜化的。整個呼吸道内表面都分布有分泌液和纖毛(鼻孔、咽後壁和聲帶粘膜除外),它能溫暖(或冷卻)、濕潤和淨化吸入的空氣,對于呼吸器官和人體有着保護作用。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患,治療時必須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以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中文名:下呼吸道 外文名:low respiratory tract 别名: 結 構:氣管主支氣管及肺内的各級支氣管 組 成:14~17個“C”型軟骨環 作 用:軟骨環作支架 長 約:2.5cm~3.0cm

醫學概念

定義

臨床上通常把氣管、主支氣管及肺内的各級支氣管,合稱為下呼吸道(low respiratory tract)。

在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細胞間隙中有杯狀細胞分泌粘液;粘膜下層中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漿液。呼吸道粘膜的每個上皮細胞約有200 條纖毛,經常進行規則而協同的擺動,向咽部方向擺動時堅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方向擺動時彎曲柔軟而緩慢,這樣,纖毛頂部的粘膜層連同粘着的異物顆粒,都朝着咽部推移,然後經口吐出,或被咽下。呼吸道粘膜下層有豐富的傳入神經末梢,能感受機械的或化學的刺激,引起噴嚏和咳嗽等反射,以高速度的氣流把呼吸道的異物排出口、鼻之外。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其口徑和内壁的幾何形狀是各不相同的,下呼吸道的管壁内橫亘有平滑肌纖維,這些肌纖維的活動狀況直接關系到下呼吸道的口徑(尤其是缺乏軟骨的膜性細支氣管),因此,關系到呼吸的氣流阻力。

當一定的粘滞性與密度的氣體通過呼吸道時,氣體在呼吸道各部分的氣流類型可分為湍流和層流兩種。在上呼吸道和在氣管分成主支氣管之處,管腔口徑的變化比較突然(尤其在聲門上下),管腔内表面又凹凸不平(尤其是鼻腔),加上這些部位的氣流速度較高,所以氣流是屬于湍流。氣管以下的下呼吸道的口徑随着它頻繁地分支而逐漸變小,其總截面積随分支而增大,氣流速度随着分支而減慢。所以在主支氣管以下的氣流是屬于層流。克服湍流和層流引起的呼吸道氣流阻力都需要一定的壓力差。

由于咽是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所有有一個名叫會厭軟骨的軟骨,位于食管和氣管處,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氣管,呼吸時,蓋住食管,所以,不要吃飯時說話,當心食物卡在氣管!會窒息!

位置

起于環狀軟骨下緣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由14~17個“C”型軟骨環組成,甲狀腺在2-4軟 骨處分布,氣管切開時候應該避免。

組成結構

結構

主要以軟骨環作支架,内覆粘膜,外蓋結締組織及平滑肌纖維。下呼吸道不僅是空氣通過的管道和氣體交換的場所,而且具有防禦、清除異物、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的作用。

右主支氣管

短而粗,方向較垂直。長約2.5cm~3.0cm,直徑約1.4~2.3cm,與氣管縱軸的延長線約成20°~30°角;因此氣管異物進入右側的機會較左側多見,右側支氣管約在第5胸椎下緣進入肺門,分為三支進入各相應的肺葉,即上葉、中葉和下葉支氣管。

左主支氣管

較細長、方向較水平。長約5cm,直徑約1.0~1.5cm,與氣管縱軸成40~45°角,在主動脈弓下方及食管、胸淋巴管與下行主動脈的前面,左側支氣管約在第6胸椎處進入肺門,分為上、下葉支氣管。

組成

粘膜:上皮,假複層纖毛柱狀固有層,彈性纖維和淋巴組織。

粘膜下層:疏松結締組織,含有較多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和腺體。

外膜:疏松結締組織,含有“C”形透明軟骨。

相關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患,治療時必須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以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臨床上供選擇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藥菌株亦明顯增多,由于大劑量頭孢菌素的應用,導緻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單孢銅綠杆菌和腸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使人們對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或軍團菌感染的認識有很大提高。氟喹諾酮類、大環内酯類等已引起人們重視。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等,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微生物引起。

1.急性氣管炎

通常由細菌和病毒引起,嬰兒和學齡前兒童的急性氣管炎要考慮百日咳杆菌感染,最好的檢驗樣品是深部鼻咽拭。

2.慢性氣管炎

查找病原體往往較困難,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鍊球菌,卡它莫拉菌屬往往能從這些患者的支氣管中分離到.病毒往往也是一個緻病原。

3.肺炎

門診和住院病人中,肺炎往往是疾病和死亡的一個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一個重要方面.上呼吸道感染浸入肺部,直接吸入病原體或由血流入肺,均可引起肺炎.成人肺炎的常見病因有肺炎支原體,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蘭陰性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軍團菌.肺炎鍊球菌是成人肺炎最常見的病因。

病毒也能引發肺部細菌感染. 在美國,肺炎的死亡率排第6位.嬰兒和兒童80%以上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由病毒素引起的成年人肺炎小于10%-20%.由細菌引起的兒童肺炎往往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鍊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新生兒可由沙眼衣原體或卡氏肺囊蟲所緻.在小于30歲的年輕人中,肺炎支體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體,最近發現肺炎衣原體也是重要的緻病原,在病毒性肺炎後經常繼發β-溶血性鍊球菌,肺炎鍊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鍊衣原體感染.在成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多見的病原體包括放線菌和諾卡菌屬,其他就更少。

4.醫院獲得性肺炎

該類肺炎病死率很高,是住院病人,尤其是插管病人的一外危險因素.感染菌傾向于醫院專門化,最常見的是雷伯菌,腸杆菌科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肺炎鍊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軍團菌感染.在兒童醫院内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素,流感A病毒往往是病原體.慢性下呼吸道感染 結核分枝杆菌,真菌,厭氧菌,囊纖維變性可導緻肺部持續性細菌感染,惡性腫瘤病人尤其容易被細菌感染。

疾病預防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準确診斷、及時治療的原則。預防的要點包括:1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種;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2易感人群的抗生素的應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糖尿病、心髒病(心衰)病人及免疫力底下兒童,患感冒時可适當應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3在不能正确是普通感冒還是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應接受呼吸專科醫生的醫療指導。準确診斷主要是指鑒别普通感冒與細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時的治療主要是指細菌性感染的治療,應注意:在應用抗生素前取痰做細菌培養;應用中華醫學會推薦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經驗抗生素治療;一般抗生素應用3天無效才考慮更換,不宜頻繁更換抗生素;老年人可适當放寬抗生素應用條件;對于青少年的嚴重耐藥菌肺炎要重視;盡量少用退熱藥,尤其不要頻繁應用激素。

上一篇:賽治

下一篇:鈣化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