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

上海市轄區
寶山區位于上海市北部,東北瀕長江,東臨黃浦江,南與楊浦、虹口、靜安、普陀4區毗連,西與嘉定區交界,西北隅與江蘇省太倉市為鄰。橫貫中部的蕰藻浜将全區分成南北兩部,吳淞大橋、江楊路大橋、蕰川路大橋、康甯路大橋、滬太路大橋橫跨其上。全境區域總面積365.3平方千米,其中陸域總面積302.3平方千米。[1]
  • 中文名:上海寶山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上海市北部,江蘇省太倉市以南
  • 面積:
  • 下轄地區:3個街道、9個鎮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行政區劃

至2019年末,寶山區轄友誼路、吳淞、張廟3個街道,楊行、月浦、羅泾、羅店、顧村、大場、廟行、淞南、高境9個鎮。全區有103村、731個村民小組;共有400個居委會,其中新建18個居委會。

地理環境

地質

區境内地勢平坦,基底岩石埋藏南淺北深,基岩面由南向北傾斜。南部江灣、五角場一帶基岩埋深約280米;大場為一殘丘,基岩埋深僅270米。

顧村、吳淞、寶山城廂一帶約300米;羅店、月浦一帶約340~350米;長興、橫沙兩島一般為300~310米,長興島鳳凰鎮以西可深達400米。

基底廣布侏羅系上統壽昌組地層,岩性由紫紅色、青灰色、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質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中粗砂岩與礫岩組成。

在廣布的侏羅系上統地層中,羅店、大場、江灣一帶殘存着古生代地層,據地質部門鑽探資料表明,為寒武系中下統地層。

在吳淞、寶山和長興島鳳凰鎮附近及五角場一帶埋藏着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崗岩體。吳淞到寶山一帶稱吳淞花崗岩體,面積約55平方公裡,呈北西向延伸。

岩體與圍岩接觸關系不明。岩石具有細~粗粒的不等粒結構,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及角閃石等。岩體邊部為“二長”花崗岩,長興島鳳凰鎮附近的花崗岩與此為同期産物。

五角場的花崗岩屬市區花崗岩體的北塊,面積約22平方公裡,岩體受虹橋到五角場北北正向斷裂控制。岩體與圍岩接觸關系尚不明。

經對岩體作同位素年齡測定,為112.2兆年,當屬燕山晚期早白垩世産物。另外,在月浦到盛橋一帶有小片石英閃長粉岩及閃長粉岩存在,侵入時代尚不清楚。

境内蓋層第四系的厚度受古地形控制,與基底岩石的埋藏深度有關。由于區境瀕臨長江,上海地區更新世時期的五期河流相堆積在本區發育良好,構成了五個承壓含水層。

主要岩性為中、粗砂及礫石夾粉細砂層。第五承壓含水層埋藏在250米以下;長興、橫沙該層可分兩個含水層。

第四含水層在長興、橫沙都不甚發育,而在陸地部分地區,羅店、楊行、吳淞位于古長江主流線上,大場屬邊緣地區,該層頂闆埋深一般為170~180米,中心部位可達240米,厚約70米,是地下水主要開采層。

第二、三層埋深60~160米,有一定的開采價值。第一層埋深30~45米,一般無開采價值。在地質年代上,第一、二含水層屬晚更新統,第三、四、五含水層屬中下更新統。

與含水層相向的隔水層,由以湖相堆積層為主的粘性土、粉性土等組成。

晚更新統末期上海地區形成的湖沼相暗綠色硬土層,在本區的羅店以東至月浦、寶山、吳淞一帶的沿江地區,由于江水的沖刷與切割而該層缺失,大場至羅店一帶該層埋藏深度小于20米,其他地區一般約20~30米,五角場一帶30米内不見此層。

地貌

根據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組成物質以及人類生産活動的影響,寶山區大體上可劃分為下列3種地貌類型。沖積平原平地分布在本區的陸上地區,是本區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地貌類型。

在長江沖積過程中,由于水力分選作用,沉積物由東向西呈由粗變細的條帶狀變化,在河流交互沉積、水系變遷、水力剝蝕等影響下。

微域地形發生變化,緻使降水在地面重新分配,并聚積于局部窪地引起澇害,這一地區高程在2.8~4.1米之間,平均為3.86米。

河口沙島圩田包括長興、橫沙兩島,是長江入海口受海水頂托作用發育而成的河口沙島,地勢低窪,其地面高程在2.4~3.1米之間,平均高勢為2.80米。

由于島嶼是由斷續的河口小島逐漸連接而成,或是依河灘不斷淤漲、分期圍墾而成,墾植曆史不長,仍保持着圩田的地貌。地勢北部較高,南部稍低。圩田内,河道殘迹以及由于人工築堤影響而在堤内外兩側多形成窪地。

人工堆積高地是開河後在河道兩旁泥砂堆積而成,或者是原來的低窪地,60年代起圍堤吹泥而成的高平地,主要分布在新近開挖的楊盛河、潘泾河、練祁河等幹河兩旁以及吳淞鄉的炮台、城中和淞南鄉的聯合、華浜等村。

土質

本區耕層土壤質地比較均一,大部分為輕壤土和中壤土,輕壤占52.24%,中壤占41.04%,少量為砂壤土及重壤土,分别占3.73%和2.99%。

物理性砂粒含量平均達到68.75土7.16%,粗粉砂含量平均為67.96%,粘粒含量低,平均為12.51土3.93%,這樣高的粉砂含量,對形成良好的結構和供肥性能不利,但對土壤的澱漿闆結有一定促進作用。

土壤質地的垂直分布亦相差不大,從地區分布來分,陸上東半境沙性較重,土質疏松易于翻耕,空氣、水分暢通,但肥料吸收及保固能力較差;西半部粘性增加,土質較為密實,凝集力強,肥料吸收力、保固能力較好。

土壤

區境陸上部分為一廣闊的沖積平原,按“急砂慢淤”水力分選規律,本區東北部靠近長江地區,沉積時水流速度快,沉積物顆粒粗,延伸至西南部,流速逐步減慢,沉積物顆粒變細。

故土壤依距離長江河床遠近而變化,依次為砂泥、夾砂泥、黃潮泥及溝幹泥。另因江、湖交互沉積作用,形成不同的土體構形,使局部地區内可分布多種土壤個體類型。

兩個沙島土壤的地域分布呈現北砂南黃的特點,即北部以砂泥、砂夾黃為主,南部以黃夾砂、黃泥為主。

解放後,本區進行過兩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在1959年,第二次于1980年開始,區成立土壤普查辦公室,各公社成立普查組,進行野外普查、分析化驗、編繪圖件、編寫報告,曆時3年多。

共設置主要剖面6602個,分析剖面45個,農化樣品419個,有效養分樣品6928個。繪制公社、大隊二級土壤有機質、有機磷、有效鉀分布圖和土壤利用改良、農田地貌等圖,編成《寶山土壤》一書。

1983年經市有關方面驗收合格。據1983年全區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全縣土壤分2個土類、4個亞類、12個土屬、26個土種。

旅遊

挖掘資源,融合優勢,旅遊産業有新發展。年内成功舉辦“愛我中華紅色之旅”啟動儀式、“迎國慶—上海旅遊節花車寶山巡遊”和“宏偉鋼城,動感汽車城”主題遊。

各旅遊景點全年接待遊客60.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04.4萬元。至年末,寶山區星級賓館12家,其中四星級1家。

主要飯店(賓館)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接待50.0萬人次,增長35%,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13.2萬人次,增長1.4倍。

至年末,寶山區有旅行社27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家,國内旅行社26家,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組團出遊16.5萬人次。

戶籍人口

至2019年末,寶山區戶籍人口總戶數406244戶,比上年增加7115戶,增長1.8%;戶籍人口總人數1009763人,增加16415人,增加1.8%。全年出生人口6309人,出生率6.3‰。

死亡人口8789人,死亡率8.78‰;人口自然增長率-2.48‰。年内共計依法辦理結婚登記5910對,比上年下降6.5%;協議離婚登記3661對,上升13.8%。

全區戶籍人口以漢族為主,常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33816人,有53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戶籍少數民族人口16173人,有48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區各鎮、街道,呈散居狀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