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

曆史上存在過的文明
三星堆位于四川廣漢南興鎮。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第二期起連續幾期文化遺存稱為三星堆文化,其年代下限存在争議。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幹次考古調查和發掘所獲資料,以及在1980年以後的多次發掘中,三星堆遺址考古獲得了更加豐富的資料,極大地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根據三星堆遺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區分布較廣,又具有一群區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學文化的特殊器型,發掘者将這一考古學文化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中文名:三星堆文化 外文名: 别名: 位于:四川廣漢南興鎮 涉及面:考古學;曆史學 形成基礎:當地相當發達的土著文化

曆史地位

文化位置

中國古代的蜀文化和巴文化,分布地區有别,但卻彼此相鄰,其文化面貌盡管有差别,卻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說,早期蜀文化和巴文化雖然各有自身特征,如果和同時期其他考古學文化作比較,其共同性就很突出,可以把二者劃在一個大文化圈(區)内。蜀文化和巴文化是這個大文化圈(區)内的兩個小文化。三星堆遺址早在1929年就被發現,1934年又進行過發掘,但在考古學中開始出現巴蜀文化之名,卻要遲至抗日戰争時期。那時,轉移到大後方的一些學者,忽然見到許多出自四川的戰國前後的巴蜀銅器,有很強的自身特色,就提出了“巴蜀文化”的命題。但當時有關巴蜀遺存的正式發掘,僅前述1934年的一次小規模工作,所以對巴蜀文化的認識,主要是從流散品中所見某些銅器(尤其是銅兵器)上得到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為了配合即将進行的長江三峽水庫建設,在長江的西陵峽地區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發現了一系列早期巴人的遺存,接着又在成都平原發掘了三星堆、十二橋等早期蜀文化的遺存,終于使大家把相當于三代之時的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确認下來。

三星堆文明形成于三星堆遺址二期,具體年代大緻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三星堆文明是在三星堆遺址二期受到二裡頭文化、齊家文化的影響下産生的,形成時期包含了二裡頭文化、齊家文化以及寶墩文化的繼承者等三種文化因素。二裡頭文化與齊家文化對成都平原地區的影響,促使當地的本土文化發生巨變,導緻三星堆文明的形成。由于三星堆文明形成過程中繼承了一些二裡頭文化所代表的夏文明因素以及齊家文化因素,所以在三星堆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盡管受到中原商文明的影響,但其所呈現出的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即表明三星堆文明特質的文明因素,卻迥異于商文明。

遺址區是古蜀國故都

三星堆遺址區域的面積,據1980年5月至1981年5月的發掘報告,“不少于四萬平方米”,這就不會是一般的村落遺址。所謂三星堆,像是夯土城牆拐角處的殘垣。一個古城的西垣、北垣和東垣的夯土殘垣。三星堆似是其西南角。1934年華西大學博物館發掘的月亮灣遺址,是在城内的北部。後來發掘的兩個祭祀坑,是在南垣外的不遠處。據東垣殘垣斷面所示,城牆的中間是由若幹層平鋪夯土築成的主垣,内外兩側又各有斜行夯土支撐中間的主垣。這同鄭州商城及黃陂盤龍城的築城方法非常相似,而在中原地區,這種築城法最遲至東周時期已經消失。整個遺址區文化層的分布範圍,又恰恰在城圈之内。把這種現象結合兩個祭祀坑内出土遺物的年代及其高貴規格來分析,這裡當是一座古蜀國的王都遺址。

信仰狀況

三星堆祭祀坑的大量出土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棵大銅樹和一個大型銅人立像。這不僅是因為它們形體高大,形像奇特,更在于其涵義難明,可以引起很多遐想。有學者認為這都是當時土地崇拜的體現物。三星堆祭祀坑中又出了多種形态的銅質人頭像,表現出當時蜀人信仰着多種神祇,但上述大型銅樹和大型銅人立像無疑最為突出,由此可知在蜀人的多種信仰中,土地崇拜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考古研究

研究的方向和課題

1.古蜀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根據中外學術界關于文明時代的界定,城市、文字(符号)、金屬器,是文明社會形成的三大物質文化要素,在三星堆文化中均可得到明确反映。古蜀國家形态、政治組織、政權結構、王權與神權的關系、社會分層等研究,對于認識古蜀文明的進化程度、文化進化的動力和社會運作機制等一系列重大課題,至關重要。2.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和周邊文明的關系。從考古學文化的角度上說,三星堆文化已初步顯示出與中原二裡頭文化(夏文化)和殷墟文化(商文化)的一些密切聯系,也隐含着更多的一些區域文化因素,如長江中下遊,以及滇、越等文化色彩。通過對這些因素所占比重、變異程度、地位和作用等研究,同時通過對其他區域中的三星堆文化因素的相關研究,将對古蜀文化與中國古代其他區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及中原文化和其他區域文化對古蜀文化的演進所起作用等,得出更深入的認識。

3.巴蜀文化與西亞、南亞和東南亞文明的關系。這個方向是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新方向,具有國際意義。當前的研究成果,是根據考古資料和文化形态,文化因素集結、功能及其空間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對巴蜀文化與古印度和中、西亞文化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早在商周時代就存在某種形式的文化交流。

4.封閉與開放。三星堆文明研究向考古學家提出了一個需要重新認識的課題:内陸文化是否必然與封閉性、落後性聯系在一起,這是一個既有曆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研究難點

研究三星堆文化是中國考古學,也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由于三星堆文化面貌的神奇和文化淵源的撲朔迷離,也為學者的認識和研究帶來了巨大困難。

其難之一,是三星堆祭祀坑内各種奇詭怪異的神像和形象從未見于着錄,沒有現成的巴蜀文獻記載可資對照,至今學者還不得不主要借助于有關中原文化典籍的知識來認識和探索三星堆遺物及其風貌和内涵。

其難之二,研究和探索三星堆文化的族屬和文化淵源,若隐若顯,困難重重。由于曆史上巴蜀地區文化生态系統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民族源流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特别是長時期的民族交往、民族遷徙與文化振蕩,使人們至今對巴蜀内部的民族關系還難于從紛繁中理出頭緒。

其難之三,三星堆文化以遺迹和實物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古蜀城邦體系和森嚴的古蜀王國體系,但僅憑關于從蠶叢、柏灌、魚凫到杜宇、開明的蜀王世系的知識,無法為它找到文化學上的坐标定位。

其難之四,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成都十二橋文化的考占發掘,雖然使學者找到了三星堆文化,特别是其青銅文明的上源,看到了它的流向,但其間長達兩千年的時空隧道裡的某些缺環還是難于填補的。

學界意義

1.三星堆文化是從蠶叢、柏灌、魚凫到杜宇、開明等曆代蜀王世系所代表的不同經濟時代的都邑文化最早彙集的結穴處,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國家文化特征的識别體系,填補了巴蜀城市文明早期起源和發展史的空白。

2.三星堆文化展現了古蜀人恢詭浪漫、舂容大雅的藝術世界和铿訇辯肆、不師故轍的文化心理,很值得考古學家們探索。

3.三星堆文明為古代東方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為學術界留下了不同文明之間開放交流、互補互融的曆史經驗。

考古新發現

2009年6月17日,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對汶川縣“布瓦群碉”進行文物災後重建保護中,發現了一處距今48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布瓦遺址。據了解,這一新發現将有助于探索千百年來蜀人的遷徙和文化交流,揭開古蜀國神秘面紗。

布瓦遺址地處岷江西岸、雜谷腦河東北岸的四級階地之上,距今已有4800年,與黃河流域龍山時代文化的早期相當。海拔高度2100米,遺址分布面積約為5000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中心區面積近10000平方米。

考古人員在此處發現了大量陶片、石器等遺物,其中石器為磨制的殘石斧2件,砺石1件,打制餅形器1件;陶器多以瓦棱紋、戳印紋、凹弦紋、鋸齒狀花邊口沿裝飾等作為紋飾。

三星堆文化根源待考證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二部副主任陳劍稱,經過初期考察判斷,布瓦遺址文化很可能就是寶墩文化的淵源,同時期的三星堆文化也可能傳承于此,“這也恰好印證了古蜀曆史傳說。”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二部副主任陳劍說,成都平原目前發現的最早古文化,是公元前2000多年的寶墩文化,以及三星堆文化。它們的典型文化因素,如陶器流行花邊口沿作風、器物裝飾盛行繩紋和附加堆紋、石器以小型的磨制斧、锛、鑿為主等,都在此次布瓦遺址中有所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