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MA

AIDMA

消費者行為學理論模型
AIDMA模型是消費者行為學領域很成熟的理論模型之一,由美國廣告學家E.S.劉易斯在1898年提出。[1]
    中文名:AIDMA 外文名:暫無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分類:廣告 定義:心理學 消費者行為學

涵義

該理論認為,消費者從接觸到信息到最後達成購買,會經曆這5個階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花哨的名片、提包上繡着廣告詞等被經常采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

I:Interest(引起興趣)。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精制的彩色目錄、有關商品的新聞簡報加以剪貼。

D:Desire(喚起欲望)。推銷茶葉的要随時準備茶具,給顧客沏上一杯香氣撲鼻的濃茶,顧客一品茶香體會茶的美味,就會産生購買欲。推銷房子的,要帶顧客參觀房子。餐館的入口處要陳列色香味具全的精制樣品,讓顧客倍感商品的魅力,就能喚起他的購買欲。

M:Memory(留下記憶)。一位成功的推銷員說:“每次我在宣傳自己公司的産品時,總是拿着别公司的産品目錄,一一加以詳細說明比較。因為如果總是說自己的産品有多好多好,顧客對你不相信。反而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公司的産品,而如果你先提出其他公司的産品,顧客反而會認定你自己的産品。”

A:Action(購買行動)。從引起注意到付諸購買的整個銷售過程,推銷員必須始終信心十足。過分自信也會引起顧客的反感,以為你在說大話、吹牛皮。從而不信任你的話。

優點和缺陷

該理論講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模型化,有助于廣告主系統的研究消費者後更有效的進行的商品的宣傳。

但是,該理論并沒有具體細化到不同的商品類别,實際上,該理論更多的适合高卷入度的商品(價格高,需要小心做決策),而對于低卷入度商品,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往往沒有那麼複雜。

演變

這個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在實體經濟裡的購買行為,但在網絡時代,該理論漸漸失去效用。2005年,日本電通集團推出的AISAS更加适應網絡時代的消費者行為曆程。AISAS的前兩個階段和AIDMA模型相同,但在第三個階段S為Search,即主動進行信息的搜索,第四個階段為A,即達成購買行為,最後一個階段S為Share,即分享,将購買心得和其他人進行分享。

實踐應用

在營銷行業和廣告行業,AIDMA法則經常被用來解釋消費心理過程。

營銷行業的人運用它是為了準确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制訂有效的營銷策略,提高成交率。

廣告行業的人用它是為了創作實效的廣告,實效的廣告簡單地說就是可以促進銷售的廣告,它對銷售增長是有效的。

創造實效的廣告,它對消費者經曆的心理曆程和消費決策,将産生影響力和誘導的作用,也就是在“引起注意→産生興趣→培養欲望→形成記憶→促成行動”的五個環節,實效廣告的信息會一直影響消費者的思考和行為。

因此,在創作廣告的時候,不是單純地在進行一種設計藝術的創作,而是一種為了實現商業目标的創作。按照AIDMA法則,思考一下自己創作的廣告,是不是在這五個環節能走到最後還能發揮影響力,還是隻做到了讓消費者引起注意,但不能讓消費者産生興趣。如果在第二個環節就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影響力,那麼廣告可以說是無效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