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岩性土
黑色石灰土是我國南方石灰岩山地丘陵地區廣泛分布的一種岩性土,大都形成于石灰岩山地的山麓坡地,以及山間各種微起伏地形的凹地中,故在當地常被稱為“石卡拉"土。而在山地頂部坡度較大處,以及凸形地形部位,則往往是沒有任何土被和植被的裸露石灰岩。因此,黑色石灰土的分布特點,隻能是小片的和零星的。
  • 中文名:黑色石灰土
  • 外文名:black calcareous soil
  • 别名:
  • 産地:中國南方
  • 分布特點:零星小片

基本内容

又稱“腐殖質碳酸鹽土”。石灰(岩)土之一種。熱帶、亞熱帶地區石灰岩母質上發育的、富含碳酸鈣和腐殖質的土壤。零星分布于熱帶、亞熱帶石灰岩山區,常見于石山山頂、岩壁隙間或谷地中較低窪處。土層一般較薄,多為A—C型剖面結構。碳酸鈣淋溶尚微弱,常以假菌絲體、白色粉末或結核形式出現剖面中。

表層有機質含量6—7%,土色暗黑,質地雖粘重,但團粒狀或核粒狀結構較發達。呈中性至堿性反應,pH值6.5—8.0。基鹽飽和度常>60%。粘粒矽鋁率約2.4—3.6,粘土礦物以水化雲母類和蒙脫石類為主。氧化鉀含量約3%,遊離氧化鐵含量僅隻8—9%。為石灰(岩)土中相對年幼的土壤。

剖面形态特征

腐殖質層明顯,厚度差别很大,在一些岩石縫隙間,甚至可達80~100厘米厚,呈暗灰棕至灰黑色,大多具有團粒結構,質地較粘重。心土是塊狀或棱塊狀的澱積層,緊實、粘重,呈棕色、紅棕色或黃棕色,在結構體表面上可見有發亮的膠膜。全剖面都有泡沫反應,并随深度而加強,有時在接近母質層處還可有碳酸鈣澱積物,多呈粉末狀或菌絲狀,成為結核的較少。

黑色石灰土一般都很淺薄,大多是30或50厘米左右,澱積層往往缺失,暗色的腐殖質層僅經過色澤稍淡的過渡即直接達到母岩,土層與母岩分界清晰,也是黑色石灰土的特點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