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哲學

19世紀德國的世界觀體系
黑格爾(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1831年11月14日卒于柏林。1788年10月黑格爾到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1801年來到了當時德國哲學和文學的中心耶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
    中文名:黑格爾哲學 外文名:Hegel's philosophy 别名: 起源地:德國 起源時間:19世紀

主要著作

黑格爾是哲學史上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曆史上最龐大、最全面的哲學體系。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其中包括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3部分)、《法哲學原理》、《美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曆史哲學講演錄》等等。

文獻價值

黑格爾對藝術在《哲學全書》中的位置的思考,大約在1817年前後日臻成熟,這一成熟構想在《美學講演錄(1820/1821)》的講座稿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現。1820-1821年冬季學期,黑格爾第一次在柏林大學做了有關美學的講座。講座文稿主要整理自黑格爾的兩個學生威廉·馮·阿申貝格(WilhelmvonAscheberg)和薩克斯·範·泰爾伯格(SaxvanTerborg)的講座實錄,部分來源于米頓朵夫(Middendorf)的筆記。此書編者赫爾穆特·施耐德(HelmutSchneider,卡塞爾大學的私人講師)認為,由于這份講座稿是在學生速記稿基礎上加工完成的,并不包含學生們自己的解讀,因此黑格爾的運思過程完全能夠令人信服地還原出來。黑格爾柏林時期之後關于美學的講座,都是以這次記錄着黑格爾艱深思想發展的講座稿為基礎并從中發展起來的。

黑格爾思想

黑格爾建立的是曆史上最龐大、最全面的哲學體系,他把本體論、認識論、自然哲學、法哲學、美學、曆史哲學、宗教哲學等各個學科結合成了一以貫之的體系。1807年黑格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1808至1816年,他在紐倫堡當了8年的中學校長,在此期間完成了《邏輯學》。1817年,出版了《哲學全書》,完成了他的哲學體系。絕對精神的辯證運動構成了本體論,這是黑格爾的《邏輯學》研究的内容。絕對精神的辯證運動在個人意識中的表現是認識論,這是他的《精神現象學》研究的内容。絕對精神在自然界的外化是《自然哲學》的内容。

使黑格爾哲學負盛名的正是他的通過客觀精神概念而發展出來的思想。這裡我們達到黑格爾思想的統一體。當他試圖聯系起他的道德、社會政治思想及其餘體系。人類行為的全部領域,個人的和集體的,被他形容為現實的一部分因而是本質上合理的。此外,作為現實的部分,精神的客觀面被認為涉及到辯證過程中。人類行為和社會、政治組織包含或體現了精神,正像自然是絕對理念的體現一樣。因此,黑格爾不把組織看成為人的創造,而是曆史的辯證過程的産物,是理性的現實的客觀表現的産物。如,他在正義哲學中所表現的。然後,我們轉向辯證過程的重要時刻,黑格爾試圖通過它來表明從個人的正義概念向國家對社會的權威的自然運動。此處基本的三一式運動是從權利(right)再到道德(morality)再到社會倫理(socialethics)。

按照黑格爾的思辨推演方法,絕對精神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一。在這裡,黑格爾着重研究了藝術、宗教和哲學三種意識形态。他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均以“絕對理念”為對象。藝術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學則以概念把握理念。“絕對理念”在哲學中最終認識了自己,達到了主觀和客觀、思維與存在的同一。黑格爾對藝術、宗教和哲學的論述同樣滲透着辯證發展的觀點。

美學命題

在藝術哲學即美學中,黑格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黑格爾從理論上論證了藝術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統一。然而,在他看來,藝術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藝術發展的曆史中逐步實現的。按照這個想法,黑格爾把藝術發展史分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個階段。在象征型階段,人類心靈力求把它所朦胧意識到的理念通過某種符号表現出來。比如,基督教以三角形符号來象征神的三位一體概念。顯然,符号隻是一種圖解,并不是适合于理念的感性形象。古典藝術型則體現了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統一。比如,古希臘雕刻所表現的神,不像埃及、印象的神那樣抽象,而是非常具體的,神總是作為一個具體的人表現出來的。但是,古典藝術也隻是達到了自在的統一,它所描繪的人體形狀畢竟是有限的,還不足以表達無限的理念。在浪漫型的藝術裡,無限的精神便利從有限的外在世界回到它自身,退回到内心世界。這樣,它又把理念和感性形象的統一破壞了,在較高的階段上到象征型藝術所沒有克服的理念與現實的差異、對立。黑格爾認為,浪漫型藝術所不能解決的矛盾将由哲學來解決。黑格爾對藝術發展史的描述完全是從他的唯心主義體系的框子出發的,但是,他把藝術的發展看成是一種合理的過程,則是很有見地的。

宗教高于藝術

黑格爾認為,宗教高于藝術,是“絕對理念”認識自己的最高形式。宗教的特點在于以信仰、虔誠的态度,用表象的形式去顯現絕對理念。比如,宗教裡所講的那個具有人格的“上帝”,就是絕對理念的表象式的顯現。黑格爾也把宗教理解為一個合理的發展過程,認為宗教經曆了“自然宗教”(佛教)、“自由宗教”(希臘宗教)和“絕對宗教”(基督教)三個階段。在黑格爾看來,基督教是宗教發展的高峰,表現出人性和神性的統一。

哲學體系

黑格爾又認為,哲學高于藝術和宗教。不論是藝術的感性形象,還是宗教的表象形式,均不是表現絕對理念的最完善的形象。這是因為,“絕對理念”本身是超感性的、普遍的、無限的精神。哲學的特點是用唯一适合于“絕對理念”的方式,即概念形式把握絕對理念。

在黑格爾看來,哲學也是一個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在黑格爾時代,人們通常把哲學史看作是各個哲學家的個人見解的羅列,看作是曆史上各種分歧意見的偶然堆積,甚至把哲學史認作是荒唐、謬誤觀點的陳列館。與此相反,黑格爾認為,全部哲學史是一有必然性、有次序的進程。按照黑格爾的觀點,哲學史乃是“思想自己發現自己的曆史”。即,哲學史是絕對理念通過人的理性、概念而認識自己的過程,換句話說,也就是人類認識真理(絕對理念)的過程。黑格爾完全撇開社會物質生活的發展去探讨哲學自身的發展,把哲學史看作是純粹精神的發展過程,顯然,這是唯心主義的哲學史觀。但是,在黑格爾的這個思想中也包含有一種合理的猜想:哲學史就是整個認識的曆史。

和他的真理觀一樣,黑格爾也把哲學史看作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由貧乏到豐富的過程。在他看來,在哲學史上最初出現的哲學系統,其内容總是比較抽象、比較貧乏的。後起的哲學系統一方面是對它以前的哲學系統的否定,同時也是對以往哲學思想的繼承和提高,包括了以前一切哲學系統的根本原則,因此,在内容上必定更為具體、更為豐富。

黑格爾指出:那在時間上最晚出的哲學體系,乃是此前一切體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括前此各體系的原則在内;所以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哲學體系,必定是最淵博、最豐富和最具體的哲學體系。

在哲學史研究中,黑格爾還提出了曆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統一的原則。他認為,因為哲學發展的過程和邏輯理念的推演過程都是同一個“絕對精神”的自身發展過程,因此,兩者必然是同一的。曆史上最初的哲學系統巴門尼德的存在論相應于邏輯學的開端範疇“存在”,赫拉克裡特的哲學原則相應于邏輯學中的“變易”範疇,斯賓諾莎的哲學相應于邏輯學中的“實體”範疇,如此等等。不過,黑格爾也指出,曆史的東西和邏輯的東西仍然是有區别的,不可能在次序上完全一緻。撇開它的唯心主義形式,黑格爾提出的邏輯的東西和曆史的東西統一的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在黑格爾看來,絕對理念從邏輯學出發,經過了自然哲學,達到精神哲學,并最後在哲學中回到了家,自己認識了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對方原來不過是自己,實現了思維與存在的絕對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