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螺

黃泥螺

泥螺屬泥螺種動物
黃泥螺學名泥螺,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體呈長方形,頭盤大而肥厚,外套膜不發達。側足發達,遮蓋貝殼兩側之一部分。貝殼呈卵圓形,幼體的貝殼薄而脆,成體較堅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狀環紋,内面光滑,有黃褐色外皮。無螺塔和臍、無厣。[1]
    中文名: 拉丁學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亞門: 綱:腹足綱 亞綱: 目:頭楯目 亞目: 科:阿地螺科 亞科: 族: 屬:泥螺屬 亞屬: 種:泥螺種 亞種: 分布區域:太平洋西岸海水及鹹淡水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黃泥螺 别 稱:泥螺、吐鐵 二名法:Bullacta exarata 亞 綱:後鰓亞綱

簡介

泥螺,學名吐鐵。是貝殼類軟體動物,殼薄,體表有粘液,大小如扁豆。泥螺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

産地

泥螺在甯波沿海均有産,每年桃花季節,泥螺肚内的“鐵”吐盡,肉質鮮嫩而無泥莖,稱“桃花泥螺”為上品,并以産于慈溪龍山一帶為佳,俗稱“龍山黃泥螺”。

曆史記載

《辭源》中載有泥螺:"即吐鐵,甯波出泥螺,狀如蠶豆,可代充海錯。"在"吐鐵"條,則載有:"軟體動物、一名泥螺,俗稱黃泥螺,狀如蝸螺而殼薄,吐吞含沙,沙黑如鐵,至桃花時乃美、腌食之,一作土鐵。"泥螺為甯波著名的學者全祖望有"年年梅雨後,萬甕人姑胥"之記述。

龍山黃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的記載。據史料記載:三北黃泥螺以桃花盛開時所産的質量最佳。此時泥螺剛剛長發,體内無泥無菌,味道特别鮮美;中秋時節所産的“桂花泥螺”,雖然比不上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豐、極為鮮美。

龍山所産黃泥螺所以特别肥美,是因為慈溪沿海有大批低潮海塗,由錢塘江、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長江出口泥沙駕潮沖積而成,土壤肥沃,特别龍山一帶,條件更加優越,故所産泥螺質量特佳。明代學者張如蘭在《吐鐵歌》中寫道:“土非土,鐵非鐵,肥如澤,鮮如屑。乍來自,甯波城,看時卻似嘉魚穴。盤中個個瑪瑙烏,席前一一丹丘血。見嘗者,飲者捏,舉杯吃飯兩相宜,腥腥不惜廣長舌。

上一篇:鷹雕

下一篇:馬步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