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燒餅

黃橋燒餅

中式菜品
黃橋燒餅是江蘇省泰州市地方傳統小吃,流傳于江淮一帶,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場著名的戰役“黃橋決戰”,戰役打響後,黃橋鎮當地群衆冒着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黃橋燒餅制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豬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面粉必須是中筋,強筋和弱筋卻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須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變它的色澤與形狀,一般有鹹甜兩種口味,講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松作為餡料!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适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2003年榮獲“中華民族小吃”的稱号,2004年獲“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産品,是江蘇特色小吃之一。
  • 中文名:黃橋燒餅
  • 分類:中式菜品
  • 主料:面粉
  • 輔料:酵母粉、肉松等

曆史淵源

燒餅的曆史由來已久。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 “餅法”一章,清代劉鹗的 《老殘遊記》中也有關于燒餅的描寫。黃橋燒餅源于何時雖無文字記載,但民間流傳的一個小故事多少有些參考價值。說是清朝道光年間,如臯縣的一位知縣路過黃橋,吃了一回黃橋燒餅後齒頰留香,念念不忘。如、黃二地相距60餘裡,總不能專程來吃呀,這位縣太爺竟不怕人說他搞特權,隔三差五地派快馬到黃橋購買燒餅,以飽口福。這個故事不僅讓人聯想起唐代詩人杜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也告訴我們,至少在150多年前,黃橋燒餅便小有名氣。

古代燒餅,制用精細。據《随園食單》載稱,燒餅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黃橋燒餅吸取了古代燒餅制作法,保持了香甜兩面黃,外撒芝麻内擦酥這一傳統特色,已從一般的“擦酥餅”、“麻餅”、“脆燒餅”等大路品種,發展到蔥油、肉松、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的精美品種。黃橋燒餅,或鹹或甜,鹹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蝦米、香料等作餡心。燒餅出爐,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名特食品”。據史料記載,辛亥革命時期,面積不足兩平方公裡、人口不足6000的黃橋,有豬行近20家,油坊20餘家,酒行10餘家,糧行90多家。商業的繁榮,流動人口的增加,帶來了飲食服務業的興盛。

黃橋燒餅産于江蘇泰興黃橋鎮,它之所以出名,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緊密相連的。在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役打響後,黃橋鎮12農磨坊,60隻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内爐火通紅,當地群衆冒着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時隔30餘年之後,即1975年5月,粟裕将軍重返黃橋,黃橋人民仍用黃橋燒餅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燒餅,激動地勉勵大家說:“從黃橋燒餅我們看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我們要繼續發揮革命傳統,争取更大光榮。”

早先,何姓是黃橋的名門望族,自明代成化16年至萬曆35年的120多年間,何氏家族曾有過一門 “四進士十舉人”的輝煌。清朝道光年間的何萱,雖說隻是個歲貢,但著述頗豐,其 《韻史》80卷現存北京圖書館。這位老夫子不隻結交了龔自珍、李兆洛等碩學大儒,與燒餅師傅們也頗多往來,常與他們切磋燒餅制作工藝。據說,按季節不同生産的應時品種,如韭菜燒餅、蘿蔔絲燒餅、蟹黃燒餅就是這位老夫子出的點子。

名揚全國的名小吃“黃橋燒餅”雖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場著名的戰役“黃橋決戰”,但内容卻已經是完全的大相徑庭了。65年前擁軍時的黃橋燒餅遠沒有時下名吃—“黃橋燒餅”這樣的講究,那時的黃橋燒餅隻是一種簡單的酒酵面餅,面粉用酒酵發酵,然後在草爐上加少許油,用小火烘烤成兩面焦黃即成,形狀如一個倒扣着的小臉盆。而黃橋燒餅隻有巴掌大小,厚薄隻有半寸,最外邊是一層厚厚的焦黃的芝麻,圓圓的,金黃燦燦的,看上去象一個玲珑剔透精緻的小工藝品,當然,裡面的内容那就更是65年前的浴血将士們想也不敢想的了。65年前的黃橋燒餅裡面可是什麼餡兒也沒有,簡單的在面裡面和上一點糖就已經算是燒餅中的極品了,黃橋燒餅的主餡是肉松、火腿、蝦米、蔥油、雞丁、香腸等外加豬油,香蔥和面調和的餡,在溫控的電烤爐的烘烤下,燒餅外黃裡軟,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油不膩,咬一口,香氣四溢,蔥油流滿嘴角。

做法

原料

水油皮:普通面粉95克 水38克 豬油38克 糖粉10克

油酥:低筋面粉120克 豬油60克

餡料:火腿絲50克 豬闆油丁50克 白芝麻50克

(将餡料内的原料放入碗中,用筷子将其充分拌勻即是餡料)

調料

香蔥末、鹽、香油、雞精、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

黃橋燒餅制作工藝比較獨特,從揣酵(和面)開始就很講究,天冷燙酵,天熱“雪花籽”,不冷不熱 “老鼠噴沙”。兌堿也要因時而定,飄堿面起泡,反之則粘牙。餡和酥分别用豬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燒餅時,酥搭于面團上,用手搓長再卷起,然後用響子輕捶一下,翻轉至底上再捶一下,調轉方向再捶,然後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貼入桶爐烤。

詳細步驟

1.将水油皮的原料依次倒入容器中,揉成可拉至薄膜的面團

2.把油酥原料中豬油和面粉用手抓勻既是油酥

3.将水油皮和油酥等分成重量一緻的水油皮面劑和油酥團

4.水油皮15克/個、油酥15克/個、餡料20-25克/個

5.取一個水油皮,搓圓後按扁包入一份油酥,收口捏緊朝下

6.擀成牛舌狀翻面卷起,依次做完

7.依次将所有卷胚重複一遍5、6步驟

8.取一個卷胚,用擀面杖擀至圓形,包入餡料收口捏緊

9.滾圓後放在案闆上,稍稍按壓拍扁刷上一層清水蘸上芝麻

10.将依次做好的生胚放入烤盤.

11.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上火180°,底火200°)

12.烤大約20分鐘至側面起酥即可

小貼士:面胚包裹好餡料後,要用毛刷蘸少許清水在表面輕輕刷一下,這樣芝麻才能粘牢,吃起來口感更香酥。

營養價值

黃橋燒餅風味獨特,其色香味均不同于一般的點心,具有 “香脆兩面黃,外撒芝麻内擦酥”的傳統特色。它外形飽滿美觀,色澤金黃如蟹殼,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膩,堪稱燒餅界中的超級極品,一等一的江南名點。

所獲榮譽

2003年榮獲“中華民族小吃”的稱号,2004年獲“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産品,2007年通過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準要求認證。”黃橋燒餅,口味之多,老少皆宜,是現代人喜愛的點心。

所屬菜系

江蘇菜,中國傳統四大名菜之一,簡稱蘇菜。由于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蘇菜擅長炖、焖、蒸、炒,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松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相關故事

黃橋燒餅歌

1940年,新四軍東進,開辟抗日根據地,在黃橋這裡打下一仗,非常激烈,稱為著名的黃橋戰役。新四軍日夜堅持戰鬥,有時幾天吃不上一頓飯。黃橋當地的老百姓,看到這種情景非常焦急。他們後來就想出一個辦法,就是用這種燒餅,慰勞新四軍。人們日夜趕做,有專人指導,開始小規模地做,後來推廣開來,全鎮的人都做起來。新四軍吃了這種燒餅,渾身增添了力量,打仗打得非常起勁。最後,終于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首民歌,從此流傳下來。

當時留傳下了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詞:

黃橋燒餅圓又圓,圓圓燒餅慰勞忙。

燒餅要用熱火烤,軍隊要把百姓幫。

同志們呀吃得飽,多打勝仗多繳槍。

這首誕生于1940年黃橋決戰期間的《黃橋燒餅歌》,見證了當年新四軍建軍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也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篇章。從此,黃橋燒餅就更加出名了。

黃橋決戰

作為江蘇省的著名小吃,黃橋燒餅被列入國宴的點心行列。毛澤東曾在1952年稱贊道“黃橋燒餅好出名的”。

一場著名戰役使黃橋燒餅名揚四方。1940年10月的黃橋鎮,陳毅、粟裕指揮新四軍以七千人的兵力戰勝國民黨韓德勤部三萬人(實際參戰1.5萬),殲敵一萬一千餘人,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戰。激戰之時,當地群衆日夜趕做燒餅,冒着炮火把燒餅送到新四軍的前線陣地。如今鎮上的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是江蘇省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黃橋古鎮因此名列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黃橋燒餅“有着悠久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工藝,色澤橙黃,味道鮮美。黃橋決戰中,黃橋人民曾冒着槍林彈雨送黃橋燒餅支援前線。

“黃橋燒餅黃又黃,黃黃燒餅慰勞忙,燒餅要用熱火烤,軍隊要靠百姓幫。”這首誕生于1940年的《黃橋燒餅歌》,見證了新四軍黃橋戰役的輝煌勝利,譜寫了軍民情深的動人篇章。

上一篇:花生米

下一篇:春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