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魚

鳟魚

鲑形目鲑科動物
鳟魚(Salmo playtcephalus),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也隻有10種左右。鳟魚是一群分類上屬于鲑科鲑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鳟魚的魚類都是鲑亞科的成員。栖息于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或湖泊。為雜食性魚類。北起黑龍江,南至廣東,西自四川,東到江浙一帶的江河與湖泊,均有分布。由于生理結構不規則,身體的顔色和習性差别大,鳟魚是最難分類的魚類之一。由于鳟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撈,因此,全世界大多數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魚都數量銳減,陷入瀕危狀态。
  • 中文名:鳟魚
  • 拉丁學名:Squaliobarbus ourriculus
  • 别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 亞綱:輻鳍亞綱Actinopterygii
  • 目:鲑形目Salmoniformes
  • 亞目:
  • 科:鲑科
  • 亞科:
  • 族:鲑亞科
  • 屬:
  • 亞屬:
  • 種:鳟魚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鳟魚
  • 中文别名:鮅、赤眼魚、紅目鳟、紅眼棒、紅眼魚、醉角眼、野草魚
  • 英文名:Trout
  • 二名法:Salmo playtcephalus
  • 歸經:胃經
  • 功效:暖胃和中;止瀉
  •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虛寒洩瀉

簡介

鳟魚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隻有10種左右。

鳟魚是一群分類上屬于鲑科鲑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鳟魚的魚類都是鲑亞科的成員。

史料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綱目》:鳟魚,處處有之。狀似鍕而小,赤脈貫瞳,身圓而長,鱗細于鮮,青質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網。

體型特征

體長,略呈圓筒狀,後段稍側扁,腹部圓。體長約30厘米。頭呈圓錐形,吻鈍。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兩側有2對不明顯的短須。下咽齒3行,頂端鈎狀。眼大,鱗圓形,側線鱗43~48。背鳍Ⅲ7~8,無硬刺,起點與腹鳍相對,臀鳍Ⅲ7~8。體背深黑色,腹部淺黃,體側及背部鱗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塊,組成體側的縱列條紋,眼上半部有一塊紅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後緣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生理特征

鳟魚一般栖息在比較涼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較深的池塘裡,喜歡生活在冷水中,10-16度是最适當的,6-23度會減少他們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緻命。

繁殖

鳟魚在春天和秋天産卵,雌魚在河底砂礫層中挖出洞來,然後把卵産在洞裡。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魚這進修也會返回内河産卵。卵孵化的時間大約是2-3個月,剛孵出來的小魚苗離開洞以後,依靠浮遊生物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較慢的水中。

繁殖季節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月至次年1月。冰封期長的地區,有些種類在溪流開始解凍、餌料生物開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溫在8℃以下。性腺發育、成熟、受精、胚胎發育及稚魚孵化的上限水溫是13℃。超過13℃性腺發育失常,稚魚畸形率增多。其受精後胚胎發育長達300~600度每日,完成仔魚發育進入稚魚期後孵化出膜,剛一孵出便是稚魚,稱為孵化稚魚。生長最适水溫是8~20℃,高于21℃,代謝強度、飼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時會很快死亡。沒有明顯的生長下限水溫,隻要水不變成冰即能攝食生長。

栖息環境

鳟魚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喜歡生活在冷水中,10~16度是最适當的,16~23度會減少他們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就緻命了。有幾種到繁殖季節會遊入海中。鳟魚和大馬哈魚同目同科,有親密的親緣關系。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視人工繁殖和飼養鳟魚。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兩側有2對不明顯的短須吻鈍。鳟魚主要屬于兩個屬,大馬哈魚屬和紅點鲑屬。大馬哈魚屬包括大馬哈魚和幾種鳟魚,紅點鲑屬包括幾種也可以稱為紅點鲑的鳟魚。這兩屬鳟魚的區别主要在于它們的身體的顔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齒的形狀不一樣。紅點鲑屬鳟魚在比較黑的膚色上有紅色或者乳白色的斑點。紅點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馬哈魚屬的鳟魚膚色比較淡一些,上面有紅色或者黑色的斑點,牙齒比較稀疏。

鳟魚在春天和秋天産卵,雌魚在河底砂礫層中挖出洞來,然後把卵産在洞裡。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魚這進修也會返回内河産卵。卵孵化的時間大約是2~3個月,剛孵出來的小魚苗離開洞以後,依靠浮遊生物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較慢的水中。我國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分布

栖息于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或湖泊。為雜食性魚類。

原先主要産于北半球,現在被廣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昆蟲、小魚和它們的卵以及甲殼類動物。

在中國北起黑龍江,南至廣東,西自四川,東到江浙一帶的江河與湖泊,均有分布。即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由于鳟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撈,因此,全世界大多數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魚都數量銳減,陷入瀕危狀态。

分類

世界上在海淡水域可以實施完全人工養殖的鳟魚類約有16種。已經形成了配套全人工養殖技術并已普遍養殖或正在擴大養殖的主要有以下4種。

虹鳟

虹鳟是鲑科魚類第一個被開發成養殖品種的魚類,迄今有120多年的養殖曆史,養殖區域已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背棘(總數):0;背的軟條(總數):10-12;臀棘:0;臀鳍軟條:8-12;脊椎骨:60-66。

體呈紡錘形而側扁。口端位,口裂大,可達眼睛後緣直下方;雄魚口裂更大,上下颌稍具鈎形。鰓被架12-16。體被細小的圓鱗,頭部裸出無鱗。背鳍單一,軟條數11-12;背鳍稍後方有一脂鳍;臀鳍軟條數11-12;腹鳍具腋突;尾鳍叉形。體色随着栖息地、魚體大小與性别狀态而有所改變:溪流型與溯河産卵型的魚體比較黑,顔色比較強烈;湖泊型的魚種顔色較淡且比較明亮與偏銀色。一般體背側為灰綠色,腹側銀色,身體、背鳍與尾鳍皆密佈黑點,腹部較少。幼魚體側具有8-13個橢圓形斑塊,成長後消失。生殖季時,成魚體側中央的紫紅色縱帶特别顯着。生育期的雄魚并沒有追星(nuptial tubercles)出現,隻有在頭部、口部與體色上有小小的變化。

金鳟

金鳟是從虹鳟魚的體色突變種選育成的金黃體色品系。1996年從日本引進,現已成為各地普遍養殖的優良品種。生物學特性以及生長速度、單位面積産量等與虹鳟魚相似。兼具食用、垂釣和觀賞價值。其金黃體色是顯性遺傳性狀,對育種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種質價值。因其富麗典雅的金黃體色,市場價高于虹鳟魚。

山女鳟

原産于日本,50多年前被開發成養殖品種。是鲑科魚中兩種肉味最鮮的品種之一,市場價相當于虹鳟的3~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釣。2年性成熟,終生隻繁殖一次。2齡魚體重多為400~700克,最大個體900~1000克。抗病力強,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溫下,生存能力及攝食強度好于虹鳟。1996年引進中國,包括人繁在内的全人工養殖技術已經成熟。

日光白點鲑

原産日本,養殖曆史已50多年。2年性成熟,終生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釣。烹制魚肴以生魚片著稱,市價為虹鳟的2~3倍。1996年引進我國,年均水溫12℃條件下,12月齡體重110~130克,2齡魚500~1000克。最大個體達2000克以上。在0~4℃環境中生存活力、攝食強度好于虹鳟魚。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餌料,也喜食沉底餌料。抗病力強,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還有土著種細鱗鲑、遠東哲羅鲑、花羔紅點鲑以及引進種河鳟、北極紅點鲑、銀鲑、大西洋鲑、褐鳟等正在進行試驗養殖。

養殖

選擇與準備

池塘的選擇鳟魚養殖一般都采用的是冷流水養殖,池塘用水絕大部分都采用串聯式使用,因此,鳟魚親魚培育池要選擇在最上遊的池塘,這樣保證了進入親魚池的水都是新鮮的水,如果發生魚病也不容易感染鳟魚親魚。池塘的面積要根據計劃養殖鳟魚親魚的數量來定,保證鳟魚親魚遊動自如即可,一般應在100平方米以上,池塘深度80厘米,水能加至50厘米即可。

池塘的準備選擇好培育鳟魚親魚的池塘後,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放幹淨,清除池底的淤泥和雜物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毒,除了對池底進行徹底消毒外,還必須對池壁徹底消毒。具體消毒方法是将生石灰或漂白粉融化成水,然後滿池潑灑,消毒後不要立即注水,在太陽下暴曬3~5天。消毒完畢後,檢查池塘的進水閘和排水閘,修補好損壞的閘闆和欄魚栅。

選留與放養

親魚的選留鳟魚親魚包括雌魚和雄魚,雌魚和雄魚必須來自兩個養殖地區,不能有近親關系。計劃留作親魚的鳟魚要單獨養殖,在養殖過程中不斷選擇,擇優棄劣,定性選育,計劃選擇雌魚的群體絕對不能留雄魚,而計劃選擇雄魚的群體絕對不能留雌魚。必須建立自己養殖場的親本配對關系檔案,保證後代的優良性狀。生産發眼卵的養鳟場,要每年選留親魚,在生産過程中,不斷淘汰繁殖力差的親魚,補充新的親魚。根據需要保證親本群體的數量。

親魚的放養新選的親魚和剛進行完人工繁殖的親魚暫時還不能混在一起養殖,剛進行完人工繁殖的親魚體質比較弱,攝食能力差,因此,進行完人工繁殖的鳟魚親魚要單獨飼養,待體質完全恢複再放入下一年度進行人工繁殖的親魚池中養殖。鳟魚親魚培育前期雌雄個體同池混養,進行人工繁殖前一個月,将雌雄分池單獨飼養。鳟魚親魚放養密度,雌雄個體混養時每平方米水面放養3~5尾,雌雄個體分養時,放養密度減半。

繁殖後親魚的恢複鳟魚親魚人工繁殖後消耗很大,體質比較弱,因此在實際生産中要特别注意,保證繁殖後親魚的存活率。剛進行完人工繁殖的親魚由于離水時間較長,投放時要輕輕放入池中,位置選擇在池水比較平緩的上遊,如果投放的親魚平躺在池底就要輕輕撥動,讓其慢慢遊動。

投喂的飼料營養要比平時更豐富,最好投喂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飼料,飼料中添加抗菌素并增加維生素的含量。投喂時比平時要更細心,慢慢長時間投喂,盡量保證産後親魚盡快攝食。産後親魚池中的進出水盡量平緩,不要形成急流,減少魚體的能量消耗。如果重視了産後親魚的恢複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保證下一年度生産親魚的數量。

飼料與投喂

飼料的選擇與配制鳟魚養殖池基本都是水泥池,池中幾乎沒有天然飼料,營養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飼料,因此,選擇配制優質全價飼料是養殖鳟魚的關鍵。

鳟魚親魚的飼料可以直接選擇商品飼料,商品親魚飼料營養全面,質量穩定,養殖過程中勞動強度較小,但價格高,存放時間長,容易造成營養損失。如果自己配制飼料,必須嚴把原料質量關,每種原料不能變質,配成的飼料蛋白質在42%以上,而且動物蛋白要占80%以上,脂肪含量6%即可。

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要豐富,最好是現配、現加工、現投喂。具體配方:進口魚粉50%、肉骨粉10%、蛋白粉20%、血粉5%、苜蓿粉5%、次粉5%、豆油5%。添加劑按購買鳟魚親魚預混料按用量添加,如果預混料中不含類胡蘿蔔素,另外再添加40~60ppm類胡蘿蔔素。如果有條件,可以投喂鮮活野雜魚和動物内髒等動物性餌料。投喂鮮活動物性餌料必須清潔衛生,嚴把質量關,帶病源的絕對不能投喂。

飼料的投喂鳟魚親魚個體較大,行動比較遲緩,放養密度相對較小,在實際投喂時要耐心細緻,慢撒投喂,保證每尾魚每次投喂時都能吃到飼料。使用成品飼料或自己配制加工的飼料,如果另外要添加抗菌素、維生素類、胡蘿蔔素等時,先将要添加的物質用量計算好,用溫水溶解,将要添加的飼料平鋪開,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到飼料上,在室内晾幹後就可投喂。親魚的投飼量按魚體重的0.5%投喂,投喂時靈活掌握,鳟魚親魚攝食減少,可減少投喂量,但要及時分析,找出攝食減少的原因,一般在繁殖季節攝食會減少,或者是水質變化、飼料變化等因素也導緻攝食減少。

鳟魚親魚培育的飼料,如果有鮮活野雜魚等動物性餌料,可長期投喂,但必須保證每天至少有0.2%的成品飼料投喂,否則,如果新鮮動物飼料沒有保證,再投喂成品飼料容易導緻攝食習慣變化而誘發疾病。新鮮動物飼料每100公斤按30公斤成品飼料計算。如養殖親魚1000公斤,每天的投飼量是0.5%,全部投喂成品料,每天的投飼量就是5公斤,如果要投喂新鮮動物餌料。

其中成品飼料不能低于0.2%,即每天投成品料2公斤,投喂新鮮動物飼料10公斤。每天9:00和17:00投喂兩次。投喂新鮮動物餌料可以提高鳟魚繁殖力、受精率、發眼率,最終提高魚苗養殖的成活率,因此,在鳟魚親魚培育時,盡可能投喂一些新鮮動物餌料。

水溫

淡水或海水養殖都需要一個低溫的水域環境。夏季水溫不超過22℃,最高不超過24℃,冬季不結冰或短期内結冰、無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養殖鲑鳟魚。水溫是影響養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溫範圍内,水溫越高生長越快,表1列示了池養虹鳟魚的不同水溫條件下的生長情況。水溫越高,溶解氧越低,當水溫達到22℃時,水中的溶解氧會降到5~6毫克/升。這時水環境出現了水溫偏高和氧量偏低兩個不利因素,魚體代謝強度和餌料效率都會降低,長此下去會嚴重地影響生長,甚至會引起死亡。水溫18℃以下,生長一般不會受到水溫和溶解氧的影響。

下表是池養虹鳟魚的生長(克)

均水溫(℃)

滿1年體重

滿2年體重

滿3年體重

12~14

100~200

400~1000

1000~2000

8~9

40~50

200~400

800~1000

溶解氧

鳟魚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況下,虹鳟魚溶解氧安全臨界值為3.15毫克/升,長期在低氧環境下飼育的魚,其安全臨界值降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時,虹鳟魚呼吸頻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時遊動遲緩,當魚群集在入水口呈現浮頭狀時,水中溶解氧大約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這時魚的生命已經受到了威脅。安靜的環境下,魚耗氧量會降低。溫度、光照、震動等對魚體的刺激因素,都會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環境的安全性。水溫變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動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種因素組成的複合性刺激,會使耗氧量比安靜狀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飼育鲑鳟魚類,排水口溶解氧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水質

影響鳟魚生長的水質因素很複雜,主要是水的酸堿性和氨氮濃度。鳟魚對酸堿度的耐受範圍是5.5~9.2,适宜範圍是6.5~7.5,酸性特别是強酸性環境對虹鳟魚會産生抑制生長的緻害作用。來源于殘餌、糞便等有機物的非分解狀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亞硝酸鹽,是鲑鳟魚的緻毒物質。虹鳟魚對氨氮的耐受濃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為7左右,耐受濃度可達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會造成大的危害。

藥用價值

歸經:胃經

功效:暖胃和中;止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綱目》鳟魚,處處有之。狀似鍕而小,赤脈貫瞳,身圓而長,鱗細于鮮,青質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網。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虛寒洩瀉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後,除去鱗片及骨髒,洗淨鮮用

用藥禁忌:患瘡瘍疥癬者慎服

功效分類:溫裡藥

性味:味甘;性溫

藥材基源:為鯉科動物赤眼鳟的肉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研究

磁感應細胞

德國科學家2012年7月9日在美國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從鳟魚鼻部分離出磁場感應細胞,這項發現有助于理解遷徙動物如何利用地球磁場導航。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把鳟魚鼻腔組織的懸浮液放在光學顯微鏡下,然後在其周圍布置好緩慢旋轉的外部磁場,随後科學家通過識别細胞的旋轉運動分辨出磁性細胞,并用虹吸方式将這些細胞分離出來。他們發現,這些磁性細胞含有一些富含鐵的磁性顆粒,它們會固定在細胞膜上反光。這種獨特結構使得磁性細胞對磁場的靈敏度比此前估計值要高出100多倍。領導研究的慕尼黑大學科學家斯特凡·埃德表示,這項發現表明,鳟魚體内的磁性細胞有能力探測外部磁場的微小變化。科學界早已知曉某些動物可以感知地球磁場,但對其機制是否相同以及它們能多大程度上感知地磁卻不清楚,因此這種研究方法也可以應用于其他磁感應動物。

回收稀土

2013年8月21日,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廣島大學和愛信精機下屬的研究開發公司愛信COSMOS研究所共同開發出使用生物DNA來回收高科技産品零部件廢棄物中所含稀土的技術。該技術使用三文魚或鳟魚的DNA吸附稀土,并注入酸性水溶液後進行分離回收,可回收得到純度高達90%以上的钕和镝等。

上一篇:醬豬蹄

下一篇:四腳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