鮸魚

鮸魚

石首魚科鮸魚屬動物
鮸魚為鲈形目石首魚科,體色銀灰。多産東海舟山洋面。[3]鮸魚一般每尾重2~3斤,最大有百餘斤。分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水域。
  • 中文名:鮸魚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有資料歸為輻鳍魚綱(Actinopterygii)
  • 亞綱:幅鳍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 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鮸魚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别名:鳘魚、敏子、敏魚、鮸魚、毛常魚
  • 二名法:Miichthys miiuy
  • 分布: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日本南部

形态特征

鮸魚體延長而側扁,背、腹部淺弧形,一般體長45~55厘米、體重500~1000克,大的個體可達10多千克、口大而微斜、體被栉鱗、鱗片細小,表層粗糙,頭部被圓鱗、颌孔4個,中央颌孔及内側颌孔呈四方形排列,無颌須。上颌外行牙和下颌内行牙擴大,呈犬牙狀,内面小牙成帶狀群、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紅而明亮。體呈藍灰褐色,腹部為灰白色、背鳍2個連在一起,中間有一深缺刻。鳍棘上緣為黑色,鳍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胸鳍基部黃色、邊緣黑色;臀鳍具2棘;尾鳍呈楔形,尾鳍的基部為黃色,其邊緣顔色稍淺。

生活習性

鮸魚為暖水性底層魚類,栖息于水深15~70 m,底質為泥或泥沙處。白天下沉,夜間上浮,喜歡小股分散活動,不集成大群。鮸魚為小區域性洄遊魚類,産卵季節魚群相對集中。

鮸魚的生殖期,在朝鮮沿岸為9~10月,在長江口外海為7 、8月,在舟山群島附近為5 、6月。體長一般不超過1m,體重多在5 kg以内。鮸魚的生長比小黃魚、白姑魚迅速。漁獲物的一般長度為450~550 mm,體重為1500~2500 g。

鮸魚屬于捕食性魚類,攝食小型魚類、關足類和十足類如黃鲫、青鱗魚、小黃魚和鳍魚等,以及對蝦、中國毛蝦和鼓蝦等蝦類。

分布

屬暖水性近底層魚類,主要産卵區在舟山北部島嶼。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産之。

價值

鮸魚在中醫學上具有食補的溫和療效。吃鮸魚能補血,如果身體有輕微發炎現象,吃鮸魚也可以緩解消炎。一般來說,吃鮸魚還能潤肺健脾、強健身體。

鮸魚的頭部有巨大的耳石,這個部分可以作為中藥,具有清熱解瘀、利尿的功能,煮成汁服用,還可以解各種毒性。其魚鳔可做藥用。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鮸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89 千卡

蛋白質

20.2 g

脂肪

0.9 g

膽固醇

62 mg

飽和脂肪酸

0.2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3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55 mg

18 mg

228 mg

357 mg

21 mg

0.07 mg

1.1 mg

0.05 mg

0.81 mg

51.1 μg

維生素A

3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5 mg

煙酸(煙酰胺)

3 mg

上一篇:蘿蔔糕

下一篇:肉沫茄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