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草

馬蹄草

一種植物産于西湖
莼菜,又名馬蹄草、水蓮葉,很早以前就是我國的一種珍貴水生食品。[1]相傳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每到杭州都必須以馬蹄草進餐。而把馬蹄草與松江鲈魚并提的“莼羹鲈脍”之說,則在《晉書》中已出現。還有一個“莼菜之思”的故事;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莼鲈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
    中文名:馬蹄草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毛茛目 Ranales 亞目: 科:藥毛茛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莼屬 Brasenia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東北、陝西、浙江、杭州西湖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别 稱:莼菜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形态特征

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莖匍匐蔓生、頂端呈褐色、高5-45cm。節上生不定根與不定芽,逐漸長成直立莖,高15~30cm,質柔軟,被疏生細毛。

沉水葉具長柄,圓盾形,直徑2~4cm,柄長1.5~9cm,緣波狀,草綠色。葉稀疏而互生,節上生出,纖細,被短柔毛,基部有托葉鞘;葉片近圓形或腎狀圓形,背面密被貼生丁字形毛,全緣,長1~4cm,寬2~6cm,掌狀5~9淺裂,裂片先端鈍,三角形,邊緣具鈍缺齒,基部深凹心形,掌狀葉脈較為明顯,綠色,兩面被紫色細毛;托葉圓心形,膜質。

花兩性,小傘形花序,腋生,小球形,直徑約6mm,單生或數個聚生于小枝上端,總花梗長0.5~2cm,花冠鐘狀黃色,小花白粉色或綠白色或淡黃白色;萼片小,花瓣5枚,卵形,先端銳;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每室具胚珠1枚,柱頭2枚。花期6~8月。

雙懸果,單一或成聚,果期7月,蒴果近球形,長1-1.2mm,寬1.5-1.8mm,基部心形,兩側扁壓,常有紫色斑點,成熟後常呈黃褐色或紫黑色,中棱和背棱顯著。

植物文化

寓意

莼菜不僅因味道清香,營養豐富,富含膠質秘維生素而被人賞識;而且“莼羹鲈脍”、“莼鲈之思”的典故,早在《世說新語》中就已出現,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莼菜湯又寓意着深厚的思鄉、思國之情,故而一些國外歸來的僑胞、遠離家鄉的遊子,來到杭州,也常樂意點食這道名菜,寄托自己的情思。很早以前就是我國的一種珍貴水生食品。杭州西湖種植莼菜已有悠久的曆史,明代《西湖遊覽志》就有記載。相傳清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調羹進餐。

據《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鲈魚脍,曰:“人生貴得适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别名

因其葉子酷似馬蹄狀或半個銅錢,故稱“馬蹄草”,又或稱“連錢草”。别名:大葉金錢草、崩大碗、缺碗草、雷公根、蛐殼草、銅錢草、落得打、十八缺。

栽種曆史

杭州西湖的漁民種植馬蹄草已有很長的曆史。據明代《西湖遊覽志》記載,西湖第三大橋(即蘇堤望山橋)栽種馬蹄草。在當地,全年除大伏天和結冰期外,均可種植馬蹄草。一般要選擇水深一米左右,水質肥沃,排灌方便的池塘或内湖栽種。由于馬蹄草種子發芽率低,一般采用莖蔓進行扡插繁植。

挖取泥中越冬的地下莖或生長時期地上部分進行扡插。種植方法有斜插和平插兩種,種前都要把水放淺。

從每年五月初到十月底,是馬蹄草的采摘期,尤其是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的馬蹄草,莖葉肥壯,鮮嫩,蛋白質多,質量最佳。采摘下來的馬蹄草,經過加工,可以長期保存,當書簽等。

主要價值

食療效果

形态特征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莖匍匐蔓生、頂端呈褐色、高5-45cm。節上生不定根與不定芽,逐漸長成直立莖,高15~30cm,質柔軟,被疏生細毛。

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莖匍匐蔓生,高5-45cm。節上生不定根與不定芽,逐漸長成直立莖,高15~30厘米,質柔軟,被疏生細毛。葉稀疏而互生;葉片近圓形,掌狀5~9淺裂,裂片先端鈍,三角形,邊緣具鈍缺齒,基部呈心髒形,掌狀葉脈較為明顯,綠色,兩面被紫色細毛;托葉圓心形,膜質。

花兩性,小傘形花序,腋生,小球形,直徑約6mm,單生或數個聚生于小枝上端,總花梗長0.5~2cm,花冠鐘狀黃色,小花白粉色或綠白色或淡黃白色;萼片小,花瓣5枚,卵形,先端銳;雄蕊5枚;子房下位,2室,每室具胚珠1枚,柱頭2枚。花期6~8月。

雙懸果近圓形,長1-1.2mm,寬1.5-1.8mm,基部心形,兩側扁壓,常有紫色斑點,成熟後常呈黃褐色或紫黑色,中棱和背棱顯著。

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栖皆可。走莖發達,節間長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性喜溫暖潮濕,栽培處以半日照或遮陰處為佳,忌陽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松軟排水良好的栽培土為佳,最适水溫22~28度。繁殖可用分株或扡插法,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發根。由于植株可耐濕,挺水型,因此也适于水盆、水池栽培。

以分株法或扡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發根。亦可采用播種法進行育苗。培土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

産地分布

生長在路旁、荒地、田邊、溪旁潮濕處。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國内分布:産于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生長于山坡、路旁、蔭濕地、水溝和溪邊草叢中;海拔350—2080米。

國外分布: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編輯播種和分株法繁殖,蔓延能力很強,為優良的地被植物。馬蹄草生性強健,種植容易,繁殖迅速,水陸兩栖皆可。走莖發達,節間出根和葉。葉圓形盾狀,具長柄、波浪緣,夏秋開小小的黃綠色花。其莖節明顯,一節一節,每一節各長一枚葉,可一直延伸,其地下橫走莖生長速度驚人,走到哪裡就蔓延到哪裡。

植物文化寓意

莼菜不僅因味道清香,營養豐富,富含膠質秘維生素而被人賞識;而且“莼羹鲈脍”、

食療效果

馬蹄草不僅味道清香,營養也很豐富。它的嫩莖,嫩芽,卷葉周圍都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含有較高的膠質和其他成分。據測定,每100克鮮馬蹄草含蛋白質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較多的維生素C和少量鐵質。若以馬蹄草與鲫魚一起調羹,除味道鮮美外,還有消氣止嘔,治熱疽,除瘡毒等作用。

用新鮮馬蹄草可以制作“西湖莼菜湯”,“莼菜黃魚羹”和“蝦仁拌莼菜”,“蓮蓬豆腐”等杭州名菜。烹制馬蹄草也很講究。以西湖莼菜湯為例,先将鮮馬蹄草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撈出,放入湯碗中,然後把雞肉,火腿原湯和鹽一起放在鍋内燒開,加入味精,澆在菜上,再撒上雞絲,火腿絲,淋上熟雞油,湯中馬蹄草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豔,味道清香,清洌爽口。乾隆遊江南,也必嘗莼菜湯,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莼時值豔陽天”之誦。

上一篇:意識形态與烏托邦

下一篇:狗肉火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