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

馬來

越劇中的術語
一副戲班或一個劇團内,小生、花旦、老生、小醜四個行當的頭肩演員,被稱為“四柱頭”。[1]相當于一座戲台的四根台柱子,說明她(他)們對戲班演出營業的重要性。20世紀二三十年代,四柱頭成了越劇戲班演員組合的基本體制,這是對初期越劇兩小(小旦、小醜)、三小(小旦、小生、小醜)體制的繼承和發展。
    中文名:馬來 外文名: 定義:後台師傅示意台上演員加快表演進度的暗語 屬性:越劇中的術語 所屬洲:大洋洲

六柱頭

戲班内小生、花旦、老生、小醜、老旦、大面(大花臉)六個行當的頭肩演員,被稱為六柱頭。初期越劇不重視老旦和大面,有老旦大花臉,吃飯拿銅錢的說法。

自1930年創辦的高升舞台科班開始,六個行當各有冒尖人才出現。以30年代中期起,一些陣容齊全的大戲班(劇團),乃有六柱頭的演員組合體制。這是四柱頭體制的發展。

肩與牌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越劇戲班、劇團對演員分工與地位之稱謂。肩用于内部分工,牌用于對外宣傳。肩原指肩挑份量之輕重,借以表示演員所能勝任之角色份量。某一行當中,能任最重要角色者為頭肩,次之為二肩,餘類推。

越劇戲班中,小生、花旦演員最多,故而有六肩小生、七肩旦之類。派場師傅或導演分配角色,即以肩為根據,某角色由頭肩擔任,某角色由四肩擔任,隻須按例指派,不稱名道姓。小生、花旦中,三肩一般較難勝任,也較有希望冒尖,因為若頭肩因故不能演出,二肩戲份較重無法更換,往往才由三肩頂替頭肩出演。

牌指對外挂牌宣傳的名位,不分行當,隻取全班(團)中最有号召力的三個演員為頭牌、二牌、三牌(偶而亦有挂四牌的)。如40年代初,上海丹桂劇團的挂牌次序曾為:頭牌筱丹桂(花旦),二牌賈靈鳳(醜),三牌張湘卿(小生)。建國後,劇團體制變化,肩、牌稱謂随之淡化。

并頭肩

指劇團内有兩位聲名、待遇相當的演員。如稱兩位頭肩花旦為并頭肩,稱兩位二肩花旦為并二肩。其他行當也依次類推。

馬來

越劇演路頭戲時,後台師傅示意台上演員加快表演進度的暗語謂馬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