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專業

預防醫學專業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預防醫學專業屬于醫學專業之一。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衛生檢測技術、疾病控制的基本訓練,具有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系統的預防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應用型預防醫學專門人才。
  • 中文名:預防醫學專業
  • 外文名:preventive medicine
  • 類别:
  • 主管部門:
  • 主要學習:基礎醫學、預防醫學
  • 基本訓練:衛生檢測技術、疾病控制
  • 修業年限:5年
  • 授予學位:醫學學士
  • 專業代碼:100401K
  • 一級學科:醫學

培養目标

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對人群勞動、生活、學習、環境和食品進行衛生監督的基本能力。

具有分析影響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和疾病流行規律,制定預防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措施與計劃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及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本科畢業時,如符合學校《學位授予條例》,可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專業介紹

綜合介紹

預防醫學是從醫學科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它是研究預防和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和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生産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以人群為對象,而不是僅限于以個體為對象。醫學發展的趨勢之一,是從個體醫學發展到群體醫學,今天許多醫學問題的真正徹底解決,不可能離開群體和群體醫學方法。

預防醫學是以“環境-人群-健康”為模式,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主要思想指導,運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研究環境對健康影響的規律,制定預防人類疾病發生的措施,實現促進健康,預防傷殘和夭折為目的的一門科學。預防醫學的特點包括:工作對象包括個體和群體,工作重點是健康和無症狀患者,對策與措施更具積極預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研究重點是環境與人群健康之間的關系。

預防醫學的任務要求它必須高瞻遠矚,面向醫學的未來,從戰略的高度考慮人類的疾病和健康問題。該學科應用現代醫學及其他科學技術手段研究人體健康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與措施,以達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長人類壽命之目的。随着醫學模式的發展,該專業日益顯示出其在醫學科學中的重要性。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從戰勝天花、霍亂和鼠疫等烈性傳染病的經驗中,逐漸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預防醫學理論及體系。1949年後,中國衛生防疫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看看我們手臂上部的那個“小花”,就是在出生後不久接種的“牛痘疫苗”,是預防天花的,這種病曾在歐洲和我國奪去無數人的生命,即使幸免一死,也會在臉上留下大大小小的“麻子”。而近幾年我國出生的小孩已不再接種這種疫苗,因為“天花”這種病菌已經在我國徹底消失了。預防醫學培養出的人才有超前性和遠見思想,能從整體把握大局。調查分析是預防醫學的基本研究方法,需依賴現場觀察和實驗研究兩類分析手段,多采用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等方法,學生會接受系統的統計學、計算機等科目的教育。

幾乎每所醫學院校都開設有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後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由于我國人口衆多,地域遼闊,預防醫學人才的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而且相對人數要遠少于臨床醫學專業,所以本專業畢業生有較多選擇,想繼續深造,可以讀碩士、博士,對預防學中的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想參加工作,也有比較廣的就業面,可以到政府的衛生部門,從事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政策的制定等等,到各級衛生保健機構從事醫療服務,到科研機構進行預防疾病方案的設計、實施等。預防醫學專業代碼:100201。

教育發展

預防醫學是随着現代醫學和統計學、微生物學的先後創立而逐步發展完善的。預防醫學創立于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後的歐洲,那時并沒有專門的預防醫學教育和專門從事預防醫學的人才,而是由一般醫護人員擔任。直到20世紀一戰之後,由于非常缺乏解決人群衛生問題的專業人員,因此歐美發達國家和俄羅斯都紛紛在醫學院校開設了預防與社會醫學系、公共衛生系等,主要進行學生時期和畢業後教育。二戰之後,公共衛生醫師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視,歐美各國和俄羅斯都開設了專門的公共衛生學院。

我國的預防醫學專業創立于動蕩的戰争年代。抗日戰争爆發後,大批難民、傷員的出現使傳染病和感染病廣泛存在,國統區内北平、上海、重慶等大城市綜合大學的醫學院,開設了公共衛生學系,招收了少量公共衛生專業學生。解放區于1940年在延安創辦中國醫科大學,也開設了預防醫學專業,培養了一批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為建國後預防醫學專業教育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解放初期,我國廣大地區群衆在飽受戰火摧殘之後處于貧病交加,各種疫病廣泛流行,繁重的防治工作,急需大量專業人才。1950年,衛生部提出了“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并在部分高等醫學院校中開辦了公共衛生專業。1954年8月,衛生部召開了第十屆全國高等醫學教育會議,确定預防醫學專業學制為5年,從1955年起執行。1955年初,衛生部決定将現有9處公共衛生專業調整合并為6處。1955年秋,按全國六大行政區劃分,設立北京醫學院衛生系、哈醫大衛生系、山西醫學院衛生系、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已并入複旦大學)衛生系、武漢醫學院衛生系、四川醫學院衛生系,當年,全國公共衛生專業學生1702人。1958年“大躍進”時期,全國17個省、市的醫學院校盲目追求數量,又先後建立衛生系17處,到1962年夏,17處衛生系,都先後下馬,仍保留原6處,設備師資穩中有升,招生規模與前持平。

歐美各國都非常重視公共衛生事業的健全與完善,有完整的衛生防疫和社會醫療體系。因此,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的公共衛生專業教育很發達。據世界衛生組織94年統計,歐美54個國家,公共衛生學校已有284座,其畢業生将主要從事環境監控、衛生宣教、衛生立法等工作。國際教育現狀以美國為例:美國目前有近30年獨立的公共衛生學院,其生源為已完成本科教育的醫學和非醫學專業學生。美國公共衛生教育的總方針是“立足群體,緊密結合群體治療和預防”,基礎開設統計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營養學、衛生工程學、管理學、病因學等等。專業課都與群體和社區有關:包括流行病學、衛生教育、疾病控制規劃、公共衛生計劃、環境衛生學、衛生管理學、應用營養學、職業衛生學、衛生信息系統等。主要課堂不是在教室,而是在社區。美國這一教育模式已經越來越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

改革開放之後,預防醫學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原六處衛生系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81年,四川醫學院設置了衛生檢驗專業,武漢醫學院增設了環境醫學專業。

1985年4月,哈爾濱醫科大學在原衛生系基礎上。首先建成了公共衛生學院,設有衛生、衛生檢驗、衛生管理、營養與食品衛生4個專業,共15個教研室。繼之,北京醫科大學(已并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醫大學、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并入四川大學)、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已合并新成立華中科技大學)都先後建立了公共衛生學院,到95年,全國共有公共衛生院系共41處,招生總數達5753人。1981年始,哈醫大等原六處醫學院的衛生系的開始招收碩士以上研究生。至1995年,已有十所醫科大學開設了研究生專業,北醫大、上醫大、協和醫科大學相繼成立了研究生院,西安醫科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還與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合辦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招生20名,學制3年。據有關部門統計,到98年,我國公共衛生專業已培養碩士生648人,博士生32人。

國際上正在普遍推廣“美國模式”。随着西方各國社會醫療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社會醫療将成為醫療體系的主導,而日益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和由此引發的職業病流行病也将成為危脅人類健康的頭号殺手。所以美國公共衛生教育所倡導的“立足群體、立足社會”的原則以及将公共衛生教育從醫學領域向社會領域過渡的方針被日益接受,而且将随着西方社會“追求健康,回歸自然”的思潮而大行其道。可以做這樣的展望,公共衛生專業教育的獨立性将越來越突出,将不再僅是醫學範疇,而是醫學、社會學、環境學多學科教育的集合。

中國的經濟收入和文化素養正在不斷提高,對疾病的認識也由被動接受治療轉向主動預防、追求健康上來。我國政府已明确提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标,并已明确做出承諾。因此,國家對預防醫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将進一步提高,投入将進一步增加,招生規模将進一步擴大,同時課程設置将更趨向于社會學、環境學等非醫學類的比例。以此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對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需求。由于該專業在我國的狀況一直比較好,所以其供求應該基本上可達到平衡,但其仍将是21世紀世界範圍内的熱點專業。

專業體系

醫學體系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中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等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盡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複醫學等等

基礎醫學

包括:醫學生物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組織學、人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病毒學、人體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實驗動物學、醫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信息學、急救學、護病學

臨床醫學

包括:臨床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核醫診斷學、臨床治療學、職能治療學、化學治療學、生物治療學、血液治療學、組織器官治療學、飲食治療學、物理治療學、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内科學、外科學、泌尿科學、婦産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傳染病學、皮膚醫學、神經醫學、精神病學、腫瘤醫學、急診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家庭醫學、性醫學、臨終關懷學、康複醫學、保健醫學、聽力學

專業培養

培養要求

預防醫學專業培養具備預防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衛生檢測技術,能在衛生防疫、環境衛生或食品衛生監測等機構從事預防醫學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防疫工作的基本能力;

2.掌握對人群勞動、生活、學習、環境和食品進行衛生檢測和監督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分析影響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和疾病流行規律,制定預防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措施與計劃的能力;

4.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5.熟悉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及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課程設置

主幹課程

基礎醫學、預防醫學。

主要課程

《病理解剖學》、《生理學》、《精神病學》、《傳染病學理論》、《勞動衛生學》、《流行病學實踐》、《衛生微生物學》、《基礎毒理》、《衛生理化檢驗》、《婦幼保健》。

相近專業

預防醫學、衛生信息管理、衛生事業管理、衛生檢驗、衛生監督職業病防治等

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預防醫學專業就業領域很廣,涉及醫學和非醫學領域的各相關專業。醫學領域可從事臨床工作(進傳染病科室)。從事臨床科研工作(進流行病、地方病研究所),或者從事衛生防疫、衛生宣傳普及,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研究等相關工作。非醫領域可從事環境保護與監測、海關疫檢等。

就業前景

就當前情況來看,高級預防醫學人才處于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研究生以上學曆人才需求略有提高的局面.畢業後從事與健康有關的一切工作,一部分人可能選擇出國留學,另外還可以成為:醫師--治病救人的職業;研究人員--參與衛生政策的制訂與實施;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公務員--在國家或地方衛生執法和管理部門作為具體執行和實施國家衛生政策和法規的招待者和管理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