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

鞍山市

遼甯省下轄市
鞍山位于遼甯省中南部,是遼甯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中國境内重要的鋼鐵基地。有鋼都之稱。[1]遼甯省第三大城市,是國務院批準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地處環渤海經濟區腹地,遼東半島中部,位于沈大黃金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是遼甯中部城市群與遼東半島開放區的重要連接帶。鞍山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鋼鐵工業城市、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鋼鐵工業城市,有着“共和國鋼都”的美譽,因盛産岫玉,故而又有“中國玉都”之稱。鞍山也是中國綜合實力30強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擁有世界第一玉佛、亞洲著名溫泉和國家名勝千山。
    中文名:鞍山市 外文名:Anshan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9252平方公裡(2002年) 下轄地區:鐵東區、鐵西區等 政府駐地:鐵東區勝利南路36号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千山、玉佛苑 機場:鞍山機場 火車站:鞍山站、鞍山西站 車牌代碼:遼C 地區生産總值:2721億元(2014年) 别稱:鋼都,玉都 人口:349.75萬(2014年) GDP:2721億元(2014年) 市花、市樹:鞍山蘭(君子蘭),南果梨樹 地方特産:岫玉 知名企業:鞍鋼 電話區碼:0412 郵編區碼:114000 行政類别:地級市 地方方言:東北官話、鞍山話 著名學校:遼甯科技大學等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王世偉、市長:吳忠瓊 城鎮人均收入:75416元人民币(2014年) 人口:349.75萬(2014年) 地方特産:岫玉 行政類别:地級市 地方方言:東北官話、鞍山話

曆史沿革

鞍山地區有多處古人類文化遺址,規模最大時間最久遠者乃是海城小孤山古人類文化遺址。經1981年和1993年中國著名考古專家的兩次發掘考證,小孤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距今有一萬年到十萬年左右,即舊石器時期的古人類洞穴遺址。

鞍山雖是遠古時代人類發祥地之一,從考古發現的海城小孤山古人類遺址證明,在距今約2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裡生息繁衍。此外,在海城境内的析木、牌樓、岔溝、騰鳌等地都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棚、石器;在鞍山千山區發現有戰國晚期的青銅戈、銅镞等,進一步證明,在這裡同中原一樣,很早就進入了人類文明的行列,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遠在戰國秦漢之際,今鞍山市境域大部一直受遼東郡首縣襄平縣等縣的管轄。今海城市境域則為西漢遼東郡新會縣、遼陽縣、台安市縣轄地。今台安縣境域則為西漢險渎縣轄地。今岫岩滿族自治縣境域亦屬燕國遼東郡襄平縣轄。此後延續2000多年,或屬于郡轄,或屬于國轄(如西晉設遼東國),或屬于道轄、路轄、衛轄、府轄、州轄,以至于省轄、縣轄,其建置依代相續。

戰國時,屬于燕國遼東郡。秦時期,隸屬于遼東郡。

西漢時,屬于幽州遼東郡。東漢時,屬遼東郡和遼東屬國。

三國兩晉時,隸屬于幽州遼東郡襄平縣、新昌縣、遼陽縣、安市縣、昌黎郡昌黎縣。

南北朝時,為高句麗所割據。

隋朝時,今鞍山市城區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縣部分境域為高句麗所割據。今台安縣境域遼河以西部分為隋朝直接管轄,屬燕郡懷遠鎮。

唐朝時,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為高句麗所割,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收歸唐朝統割。在今東北地區實行道、府、州制。分屬河北道安東都府遼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遼兩縣,巫闾守捉城。

遼時,屬東京道遼陽府。金時,隸屬于東京路、北京路、易蘇館路。

元朝時,屬于遼陽路遼陽縣,台安縣境域隸屬于廣甯府路望平縣。岫岩滿族自治縣隸屬蓋州路。

明朝時,隸屬遼東都指揮使司遼中衛、海州衛、廣甯衛、蓋州衛。

清朝時,分别隸屬于奉天府遼陽州、海城縣、錦州府鎮安縣和蓋平縣、奉天行省東邊道。

中華民國,隸屬遼陽縣、海城縣。1937年,鞍山正式建市。

1949年,鞍山市城區境域隸屬東北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為東北行政委員會)。

1953年,為中央直轄市。海城縣、岫岩縣隸屬遼東省政府。台安縣隸屬遼西省政府。

1954年,為省轄市隸屬遼甯省。

1959年,管轄遼陽市和海城縣;同時撤消遼陽縣建制,并入遼陽市。台安縣為沈陽市所轄。岫岩縣隸屬安東市(1965年改名丹東市)。

1961年,恢複遼陽縣建制,遼陽市、縣分置,均隸屬鞍山市。

1965年,遼陽縣、海城縣劃歸遼甯省遼南專區管轄。

1968年,撤銷遼南專區,海城縣劃歸營口市管轄。

1973年,管轄海城1976年,台安縣由盤錦墾區改為鞍山市管轄。

1985年,海城撤縣建市,成立岫岩滿族自治縣。

1991年,将丹東市管轄的岫岩滿族自治縣劃歸為鞍山市管轄。 

地理位置

鞍山市地處遼東半島中部。東部、北部靠遼陽縣,南部與鳳城市、莊河縣毗鄰,東南部與大石橋市接壤,西部與盤山、遼中縣連接。市中心距遼甯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陽市89公裡,東距煤鐵之城本溪市96公裡,南距大連市3O8公裡,西南距營口鲅魚圈新港120公裡,西距盤錦市103公裡。地理坐标位于東經122°10′——123°41′,北緯40°27′——41°34′。全境南北最長175公裡,東西最寬133公裡。總面積為9252.4256平方公裡,占遼甯省總面積的8.4%。其中市區624.294平方公裡(鐵東區21.451平方公裡,鐵西區28.784平方公裡,立山區15.9平方公裡,千山區558.159平方公裡),海城市2732.083平方公裡,台安縣1393.9916平方公裡,岫岩滿族自治縣 4502.057平方公裡。

長(春)大(連)鐵路、沈(陽)大(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海(城)溝(幫子)鐵路、海(城)岫(岩)鐵路聯接東西。大慶至大連的輸油管道經過境内。公路成網,遍布鄉鎮,交通十分方便。鞍山市的地勢地貌特征是東南高西北低,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屬于千山山脈延伸部分的山區,一般海拔300——600米;最高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樹嶺次之;山區主峰海拔931米,面積約為5271.44平方公裡,占全市總面積的56.97%。中部為千山山脈向西部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坡崗丘陵區,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積約為1232.56平方公裡,占全市總面積的13.32%。長(春)大(連)鐵路以西系遼河、渾河、太子河沖積平原,一般海拔5——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縣韭菜台鄉楊塘村,海拔僅2米;平原面積約為2748.4256平方公裡,占全市總面積的29.71%。

行政區劃

鞍山總面積9252.35平方公裡,轄4個市轄區(鐵東區、鐵西區、立山區、千山區),1個縣級市(海城市),1個縣(台安縣),1個自治縣(岫岩滿族自治縣)城區面積797平方千米。共轄58個鎮、7個鄉、48個街道辦事處。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鞍山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鞍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級,立山境内)、達道灣經濟開發區(鐵西境内)、湯崗子新城、鞍山文化旅遊開發區、千山風景名勝區、玉佛山風景區。

人口

根據《鞍山市2010年第六次中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鞍山市人口為3645884人。其中,男性人口為1850084人,占50.74%;女性人口為1795800人,占49.26%。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02。

至2012年末,鞍山市總人口為3503584人,其中市轄區人口為1518780人。在總人口中,男性為1768392人,女性為1735192人,占總人口比重分别為50.5%和49.5%。18歲以下人口為495262人,18-60歲人口為2367448人,60歲以上人口為640874人,占比分别為14.1%、67.6%和18.3%。全年出生人口30268人,出生率為8.6‰;死亡人口34762人,死亡率為9.9‰;自然增長率為-1.28‰。出生人口性别比(女性為100)為107.2。

民族

截至2007年,鞍山市共有32個民族,即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藏、維吾爾、苗、彜、壯、布依、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僳僳、佤、畲、水、納西、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仡佬、俄羅斯、鄂溫克、鄂倫春、拉祜族。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鞍山境内水資源比較豐富,但受時空限制,分布不均勻。春季偏旱,夏季多雨;岫岩滿族自治縣及西部沿河平原水資源大有開發潛力,而海城市的長大鐵路以東地區,特别是鞍山市城區又嚴重缺水。鞍山境内水資源總量為42.4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01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63.6%;地下水15.47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36.4%。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為15.24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36%。

其中,地表水為2.11億立方米,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8%;地下水為13.13億立方米,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85%。熱泉,鞍山市是遼甯省地熱資源較多的區域之一。有地熱反應的達40多處,其中鞍山市區及海城市有30餘處,台安縣1處,岫岩滿族自治縣8處。鞍山市的湯崗子溫泉和千山溫泉早已成為中國康複和療養中心。海城市東四鎮西荒地已利用溫泉水生産冬季蔬萊。岫岩有的自流溫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很有醫療價值。冷泉,雖未正式勘探,但千山、大孤山、湯崗子、沙河等鄉(鎮)均有發現,并已正式開發利用生産礦泉啤酒和礦泉汽水。

礦産資源

鞍山境内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35種。儲量最豐富的有鐵、菱鎂礦、滑石、玉石、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硼等。

鐵礦,探明儲量為100億噸,居中國之首。主要分布在鞍山市區周圍及遼陽市的弓長嶺。除分布在海城、岫岩的小部分中小型鐵礦由鄉、鎮開采外,東鞍山、大孤山、齊大山、眼前山、弓長嶺等大型鐵礦均由國家開采。

菱鎂礦,主要分布在海城東部山區和岫岩境内。探明儲量為23億噸,也為中國之首,占世界儲量1/4,且質地、品位俱佳。較大規模的礦廠有遼鎂公司、铧子峪鎂礦、腰嶺子鎂礦以及英落、牌樓、八裡等鄉鎮企業。

岫岩主要在偏嶺和三家子等地開采。滑石礦,主要分布在海城和岫岩境内。探明儲量為6000萬噸。除位于海城馬風鎮範家堡子的海城滑石礦由國家開采外,餘者均為鄉、鎮、村企業開采。海城和岫岩的滑石,白度純正,鐵鈣等雜質少,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玉石礦,大部分分布在岫岩境内。岫岩素有“玉石之鄉”之稱。少量分布在海城孤山鎮等地。岫岩自然資源享譽海内外,現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42種,其中菱鎂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崗石、矽石量多而質好,享有岫岩“六大寶石”之美譽。

岫岩玉儲量屬世界之首,享有中國國石之美譽。 岫岩玉除縣内玉雕廠、點加工精美玉雕外,還供應中國22個省170餘家玉器廠加工。岫岩玉質地細膩、純淨,顔色豔麗多彩,有綠、黃、黑、紅、白各色。岫岩玉雕産品是大連口岸對外出口拳頭産品之一。

大理石,主要産于岫岩和海城,儲量巨大。兩地的大理石色彩缤紛,有紅、黃、黑、白、綠等色,是高級建築材料的珍品。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岫岩和海城東部山區,千山區的唐家房和大孤山鄉也有些許分布,儲量可觀。上述地區的石灰石質地好、品位穩,含鈣量達53%。

花崗岩,主要産地是岫岩滿族自治縣,儲量超200億噸。其中黑色花崗岩,切割成闆材後,古樸典雅,别具一格,被譽為“石材之王”。其他礦藏,金屬礦有鉛鋅礦、銅礦、鎳钴礦、金礦、黃鐵礦;非金屬礦有矽石礦、磷礦、石棉、螢石、蛭石、白雲母、重晶石、硼礦、粘土礦、石墨、煤及石油等。

土地資源

鞍山市土地總面積為925235.05公頃。耕地244729.66公頃,集中在西部沿河和中部平原地區,盛産水稻、玉米、大豆、高粱以及花生、麻、煙等,是遼甯省商品糧生産基地。園地40455.7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4%。此外,有林地414565.8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3%;牧草地4274.0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5%;居民及工業用地85249.2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交通用13259.3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4%;水域68796.5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4%;未利用土地(草荒地、裸岩、田坎等)53904.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8%。

生物資源

林木,鞍山林木資源比較豐富,主要分布在岫岩境内(林地占岫岩全縣總面積的65%)和海城東部山區以及市郊千山一帶。林地共有415658.78公頃,占鞍山市土地面積的44.9%。林木多為天然次生混交林和人工林;中部和沿河平原多為人工栽植的農田道路、水系林網、防風固沙和村屯四旁植樹的人工林。鞍山的樹木種類繁多,僅喬木即達170餘種。在林木中,除有紅松、落葉松、油松、雲杉、柏、楊、柳、榆、桦、椴、水曲柳、花曲柳、柞等用材林外,還有株類矮樹——柞蠶場18.3萬公頃,飼養柞蠶,其繭是岫岩、海城絲綢廠的主要原料。此外,還有觀賞、風景以及藥用食用野果等林木。

岫岩山林灌木叢中的榛子、山花椒等年産均可觀;灌木叢下的草本植物多達幾百種,其中的山蕨菜、山芹菜等加工後多出口外銷。牧草地,鞍山市共有4274.05公頃。岫岩和海城的牧草質量較好,西部台安多為風沙堿地,土質薄,草場退化,産量質量較低。岫岩、海城、台安均大力發展養殖業,分别被國家和省列為黃牛生産基地。岫岩飼養的絨山羊被省定為絨山羊育種基地。

水生物,境内水域資源較豐富,除大小河流可捕撈鲶、黑、馬口、鳌條、麥穗、棒花、泥鳅等20多種河魚外,水庫和星羅棋布的坑、塘、泡、沼可養殖的水面5000餘公頃。養殖的淡水魚種有鯉、鲫、草、青、鲢、鳙、黃鳝、非洲鲫魚、武昌魚以及螃蟹、蝦、龜和河蚌、水獺等。水生植物常見的有蘆葦、蒲草、藕、菱角及各種藻類。

動物,随着人口的增加,礦山的開采,旅遊業的興旺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如狼、野豬、熊等在千山已絕迹,岫岩、海城山區和台安縣自然保護區——西平林場偶有所見,現有動物多為小型、個體。獸類常見的有狍子、狐狸、獾子、山貓、貉、黃鼬、山兔、刺猬等。禽類常見的有啄木鳥、布谷鳥、沼澤山雀、翠烏、黃鹂、雲雀等180餘種。其中國家和省規定一類保護的有黑鹳、白鹳、白鶴、大天鵝。物藥材,鞍山境内植物藥材蘊藏量較大,品種較多。

主要分布在海城東部山區和岫岩境内,共有700餘種。其中遼五味子和細辛是地道藥材,馳名中國。蘊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藓皮、翻白草、赤勺、合歡、白頭翁、蒼術、威靈仙、苦參、北豆根、穿山龍、茵陳、車前草等60餘種。北豆根和翻白草分别是鞍山中醫藥工業生産治療咽喉炎“北豆根片”和治療腸炎“利特敏”的主要原料。由于野生植物藥材,有的品種為多年生植物,生長周期長,用途廣,采掘多,五味子、細辛、桔梗、玉竹、紫草、龍膽草、紫胡、黃胡、黃柏等,已日漸減少。桔梗、生地、防風等已實行人工栽培。

交通

交通便利,境内辟有長大鐵路、海溝鐵路、海岫鐵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以及鞍山至北京、佛山和惠州的空中航線,并開通了鞍山至北京的始發列車。

經濟

簡述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42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10.5億元,增長6.7%;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302.4億元,增長11.9%;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007.2億元,增長12.6%。地區生産總值三次産業的構成比例由上年的4.4:54.3:41.3調整為4.6:53.8:41.6。全年人均生産總值實現68818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0%。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62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4.4億元,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1373.2億元,增長9.9%;第三産業增加值1131.1億元,增長9.7%。地區生産總值三次産業的構成比例為4.7:52.3:43。人均生産總值74901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

第一産業

2011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0.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其中,農業增加值56.8億元;林業增加值0.3億元;牧業增加值48.9億元;漁業增加值3.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1億元。

2012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農業增加值64.6億元;林業增加值0.3億元;牧業增加值54.4億元;漁業增加值3.9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

第二産業

鞍山冶鐵業有悠久曆史,早在漢武帝時就有采礦及冶鐵業,唐朝以後更加發達。鞍山鋼鐵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工業以鋼鐵為主,還有冶金、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電子、紡織、食品、服裝、皮革等。經過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多年建設發展,鞍山奠定了比較雄厚的工業基礎。曆經20多年改革開放的洗禮,鞍山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了青春,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國三十四。

鞍山工業形成了以鋼鐵為主,門類比較齊全的産業體系。2006年,鞍山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5家,總資産104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實現利潤超過100億元。2006年鐵、鋼年産量雙超1500萬噸、鋼材産量超1400萬噸,實現增加值275億元。

鞍山地方工業實力不斷增強,引進了一批中國外知名企業,已有88%的地方國有企業完成了轉制任務,到今地方一般競争性領域國有企業将實現全部退出。遼甯金山集團、西洋集團、寶得公司、後英集團、衡業公司、遼甯海諾等一批非公有制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

鞍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東區7.9平方公裡,西區7.28平方公裡。2006年區内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350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産業産值160億元,74個項目開工建設。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96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7%。

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24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96.2億元,增長10%。

第三産業

鞍山是遼甯中南部商貿物流中心,遼東半島最早的對外開放城市,已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鞍山市累計利用外資14億美元,現有外商投資企業660餘家。引進了台塑南亞、歐文斯、科甯、台灣中橡、北美集團、青島啤酒、中油天寶等一批中國外知名企業;西柳服裝市場是中國三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年交易額200億元。南台箱包市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箱包交易市場,年交易額30億元。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7%。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38.3億元,增長19.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6.9億元,增長8.1%。

2011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0億美元,完成年計劃的105.1%,比上年增長21.9%。全年進出口總額5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進口額27.4億美元,增長13.2%;出口額22.8億美元,增長30.6%。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7億元,比上年增長16.3%。按經營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89.7億元,增長14.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4.0億元,增長26.7%。按消費形态劃分,批發業零售額36.3億元,增長29.2%;零售業零售額579.9億元,增長14.4%;住宿業零售額4.6億元,增長30.8%;餐飲業零售額82.8億元,增長24.5%。

2012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7%,為年初計劃的100.4%。進出口總額41.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出口額23.7億美元,增長3.9%;進口額17.4億美元,下降36.5%。在出口中,一般貿易出口2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7%;加工貿易出口0.5億美元,下降16.0%。

教育

2012年末,鞍山市有普通高等學校3所,中等職業學校22所,普通高中35所,初中128所,普通小學586所,幼兒園953所。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共有在校生45.3萬人。

2012年幼兒園在園幼兒7.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9萬人,在校生17.8萬人,畢業生3.1萬人。初中學校招生3.1萬人,在校生9.1萬人,畢業生3.5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7萬人,在校生5.3萬人,畢業生1.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6萬人,在校生1.9萬人,畢業生0.7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1.0萬人,在校生3.8萬人,畢業生1.0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招生484人,在學研究生1261人,畢業生287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600人。

社會

科技

2012年末,鞍山市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1戶,比上年增加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334.0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92項,達到國際領先的9項,國際先進的33項,中國領先的39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92項。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813件,增長14.9%;授權專利2173件,增長10.1%。

衛生

鞍山醫療條件較為雄厚,現有鞍鋼總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集團鞍山醫院、鞍山市中心醫院、鞍山市中醫院、長大醫院、鞍山市第二醫院、第三醫院、第四醫院、婦兒醫院、雙山醫院、曙光醫院等大型綜合醫院。

2012年末,鞍山市有各類衛生機構(含診所)1723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52所;婦幼保健機構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1所。社區衛生服務街道覆蓋率達100%。鞍山市醫院、衛生院總床位18103張。有衛生技術人員1974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920人,注冊護士788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标準達到295元,參合農民達到165萬人,共籌集資金4.9億元,按農業人口總數計算參合率達到96%。年末,鞍山市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441人。

體育

2012年末,鞍山市體育健身小區總數共有1450個。全年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4項(次)。舉辦群衆體育活動45項(次)。2012年鞍山運動健兒在各項體育賽事中獲得8項世界冠軍、3項亞洲冠軍和13項中國冠軍。

旅遊

景點

2012年接待中國旅遊者29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接待入境旅遊者39.0萬人次,增長22.7%。鞍山市旅遊總收入299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旅遊外彙收入3.5億美元,增長31.2%。

千山

千山又名千朵蓮花山,位于鞍山市東南18公裡處,面積44平方公裡,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遠在隋唐時期,千山就有寺廟建築,清代中期,道教傳入千山,相繼建成了“五宮”、“八觀”、“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38處不同風格的廟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閣。千山有景點300餘處,按自然地形分為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4個景區。在千山北部繡蓮台景區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彌勒大佛威嚴正坐山巅。大佛身高70米、肩寬50米、頭高10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觀。

湯崗子溫泉

湯崗子溫泉是中國四大康複中心之一,位于鞍山市區西南部15公裡處,面積為65萬平方米。溫泉泉水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溫度達72℃,并含有鉀、鎂、氡、鈉等30餘種微量元素。用溫泉水和熱礦泥配合按摩、針灸、蠟療及光電療法,對風濕性關節炎、皮膚 病、外傷後遺症都有明顯療效。療養院内環境優雅,風格獨特。曾經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居住過的“龍宮溫泉”和東北軍閥張作霖修建的“龍泉别墅”均保存完好,使該溫泉成為康複和旅遊的勝地。

二一九公園

二一九公園位于市中心東部,建于1950年,為紀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而命名。公園總面積78公頃,有兒童活動區、花卉觀賞培育區、安靜休息區、動物觀賞區、水上活動區和東山遊樂園、玉佛山風景區。

玉佛苑

玉佛苑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園東側、東山風景區腳下,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玉佛苑主體建築高33米,寬66米,縱深58米,紅牆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築鐘樓和鼓樓,更顯其氣勢恢宏。殿内有重達260.76噸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為高5.23米的釋迦牟尼佛,背面為高2.66米的渡海觀音,堪稱世界玉佛之最。

白雲山

白雲山位于海城市東約45公裡處,總面積38.3平方公裡,分為8個景區、200多個景點,有大小山峰450座。該森林公園以奇峰怪石、森林茂密而著稱。園内的仙人洞是新石器時期古人類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仙人洞曾為古人類生活遺址,曾出土過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動物化石,洞内藏有“飛龍飲泉”景觀,這種集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岩溶洞穴景觀堪稱東北一絕。

藥山風景區

藥山風景區是藥山系千山餘脈,位于岫岩滿族自治縣北部韭菜溝鄉、三家子鎮、石廟子鎮的交界處,距縣城60公裡,因盛産藥材而得名。藥山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與千山、鳳凰山、醫巫闾山并列齊名。藥山山勢高峻,由東北向西南起伏綿延10餘公裡,有大小奇峰40多座,總面積約30平方公裡,最高峰石花頂海拔889.7米。分為古城頂景區、清華觀景區、梨花塢景區、石花頂景區和古戰場景區等五大景區。現正在分步開發建設,已部分對外接待。

特産

南果梨、蘋果、梨、闆栗、柞蠶是鞍山著名特産。

文化

概況

2012年末,鞍山市有藝術館、文化館9個,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9個,圖書總藏量241.9萬冊。全年共組織220場大型文化廣場演出。榮獲國家級和省級金銀獎作品40部(個)。全年出版報紙4種;出版期刊11種。

方言

鞍山話屬于東北官話—沈吉片—通溪小片,雖然從大體上來看都是東北話,但實際上鞍山話聽起來不論是聲調還是詞彙都挺有特點,跟東北話有着較大的差别。

飲食

鞍山的飲食文化底蘊豐厚,南北佳肴彙聚此地,川、粵、遼、魯等菜系都得以弘揚,比較有特色的要數牛莊餡餅,起源于清末,為北方佳肴,具有選料考究、皮薄餡大、外焦裡嫩、油而不膩的特點,另外還有近幾年風靡鞍山的雲友米線、吸取了雲南過橋米線和川菜的優點,并按照鞍山當地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

宗教

鞍山現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

佛教于南北朝時的北魏傳入遼東,鞍山随即有了佛教徒的蹤迹。由于受當時曆史條件的限制,佛教徒長期栖居于深山岩洞或簡陋的居室中。如千山大安寺的中峰岩洞和通明峰西峭壁上的古庵遺址等,就是佛教徒最初栖居修行的地方。到了唐初,千山出現了禅室、殿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和石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龍泉、祖越、香岩、大安五大寺院。在唐代,千山就初步成為東北地區佛教的聚集地。這時,海城、岫岩也都建有佛寺,如海城的三學寺,岫岩的效聖寺、妙峰寺,都為唐代所建。到了遼金時期,千山寺院相當興盛,各寺均有擴大,在東北地區的影響也相當廣泛。

因此,千山寺院的名聲就更大了。金國崇尚佛教文化,因此,對千山佛教也就更為重視。到了明代,不僅又建了一些新的寺院,如雙峰寺、皈源寺等,同時對原有的龍泉、祖越、中會、香岩、大安幾大寺院都有較大規模的擴建。比如明隆慶五年(1571年),龍泉寺即建正殿五間、前後殿各三間、藏經閣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塔院三間等。那時的規模比現在還要大。這時的千山已成為東北無與倫比的佛教聖地。到了清代,千山僧人定為九糧僧,由朝廷發糧給各寺院。尤其在康熙、乾隆、道光幾朝又進行了修葺,千山各寺院都相當可觀。截止到清末的幾百年間,千山也産生了一些在東北乃至中國有較大影響的名僧,主要有雪庵、宗赟、普庵、惠湧、深文、函可、現住、少明、常和等人。

道教

據有文字記載的曆史考察,道教傳入鞍山地區,當是在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沈陽太清宮道長郭守真派其弟子劉太琳、王太祥到千山傳道,他們開始栖身于祖越寺羅漢洞,也就是今天無量觀的羅漢洞。後來他們經過各方面資助艱苦創業,建成無量觀,成為千山道教祖庭,也稱為老觀。從此,千山有了道教,并逐步發展起來。後來在康熙三十四年又建成了南泉庵,于乾隆三年建成頗具規模的五龍宮,于嘉慶十年建成太和宮。此後一批宮觀和道庵都建立起來。到清道光年間,千山已是東北道教的聚集地。在曆史上道教曾出現過許多教派,如淨明派、神霄派、正一派、全真派等等。鞍山地區,特别是最早出現的千山道教,屬于全真龍門派,其教主是元代教士邱處機。

從清末到民國初年,鞍山地區在志書上有記載并且居有僧人和道士的寺院和道廟共有241座,在遼甯省列居首位。其中海城縣境内有101座,岫岩滿族自治縣境内有104座,台安縣境内有8座,千山有28座。至于衆多村屯中,所建有的土地廟、山神廟等各種小廟,則無以計數。在上面所說的241座的寺院和道廟,多數是以所處地理位置、供奉對象、建廟者願望而命名。如中會寺,因居于千山中部而名之;香嚴寺,因依香岩而建故名之;關帝廟,因崇敬關羽而命名;财神廟,因供奉财神而命名。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于元代初期首先傳入鞍山沙河一帶,後來在那裡建立了清真寺。清初傳入海城和岫岩,乾隆廿一年傳入台安。在清代,海城城裡、牛莊、騰鳌,在台安的西佛、達牛、富家,在岫岩城裡,都建了清真寺。當時岫岩城裡西南街所建的清真寺規模最大,院内共有房舍21間,正廳5間,其餘16間在東、南、西三面,是教民們禮拜和休息的場所。

天主教

鞍山地區的天主教是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國神甫傳入海城牛莊,并建立天主教堂,規模宏闊,極具觀瞻。以後又在海城城内建立天主教堂。台安和岫岩境内也分别建有兩三處天主教堂。

基督教

基督教最早于光緒元年(1875年)由英國基督教牧師約翰攜家眷自山東煙台經營口到海城傳教。約翰在中國的名字為馬欽民,他到海城不久,先後在海城城裡以及牛莊、騰鳌、接管堡建立基督教堂,教徒共有幾百人。馬牧師極為慈善,被教徒稱為“善人”,是“尋中國聖賢之道”,他在傳教的同時,還将中國的《大學》、《孟子》、《禮記》、《尚書》譯成英文。民國十年海城成立基督教會,教會設立初級小學四處,高級小學兩處,男女學生三百餘人。光緒年間,台安縣城以及西佛和富家也建有基督教堂。光緒廿四年,岫岩設立基督教會,後來在城西大十字街建基督教堂一座,樓房六間,能容納數百人。

民俗

鞍山地區因為地處交通方便的遼南,與外界聯系廣泛,所以在曆史上民間文化就比較發達,鞍山地區的民間文化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相當活躍,構成了鞍山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這其中有評書、大鼓、二人轉、高跷、落子、皮影戲、秧歌、龍舞、獅舞、年畫、剪紙、書法等。

評書,于明末清初首先流行于北京、天津兩地,在清代傳至河北、遼甯、黑龍江諸地。那時在鞍山地區的海城、台安、岫岩的城鄉,都活躍有說書人。在城裡主要是在茶館茶社講評書,在農村每當夏季挂鋤時節,人們成群地坐在柳蔭樹下,聽講評書。大體上在講《三國演義》、《精忠嶽傳》、《七俠五義》、《水浒傳》、《濟公傳》等,一講就是幾天,深受群衆歡迎。

大鼓,鞍山地區流行的是“東北大鼓”,舊時稱“奉天大鼓”,後來叫遼甯大鼓,這種藝術在城鄉也相當流行。大鼓在流行過程中,形成“奉調”、“東城調”、“西城調”、“南城調”、“北城調”等多種流派。鞍山地區流行的是南城調,就是用遼南口音在唱曲調,演唱大鼓的人,手拿一對小鼓錘,打着架起的小皮鼓,還有三弦伴奏,曲調悠揚,百姓們非常愛聽。

二人轉,也叫“蹦蹦”。流行于清中期,在長期流傳中,形成以吉林市為重點的東路,以黑山縣為重點的西路,以當時的海城縣為重點的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的北路。鞍山地區的海城、岫岩自然是南路二人轉,尤其是海城演唱二人轉的人很多,有不少鄉鎮村屯都有演唱者。曆史上的二人轉,隻是一旦一醜二人表演,邊扭邊唱,以唱為主。民國年間,在鞍山市鐵西以及岫岩、海城城裡都有二人轉小劇場。那時的二人轉既通俗又文雅,沒有髒話淫辭,可謂雅俗共賞。

高跷,在鞍山地區,尤其在海城城鄉,廣為流行。那時的一個鄉鎮多數都有兩三個高跷隊伍,高跷隊裡,有旦角和醜角,一個隊裡旦角和醜角有二十多人,高跷跳起來,由鑼鼓唢呐伴奏十分熱鬧。從正月初二開始,高跷隊就走村串戶,進行表演,一直演到正月末還未停止。當時在海城農村有句流行的話叫“跳正月,鬧二月,離離拉拉到三月。”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時,有些村鎮還表演龍燈舞、獅子舞等。年畫和剪紙,曆史上岫岩就比較發達,有很多年畫和剪紙民間藝人。書法,其曆史更為久遠。古代的私塾和後來學堂,學生剛一入學就學書法,凡是念書人都會寫毛筆字,每至春節,都是村裡讀書人為各家各戶書寫春聯。在曆史上書法的實際用途很廣,不像而今主要作為一種藝術品來欣賞。

著名人物

呂正操,抗日名将,字必之,海城市毛祁鎮山後村人。為人民屢立戰功,威震冀晉,成為抗日名将。

閻寶航,愛國志士,字玉衡,創建東北學院(後改組為東北中學),自兼校長,收容東北流亡青年,為義勇軍輸送幹部。

張學良,愛國将領,字漢卿,号毅庵。1901年生,籍貫海城。

孟泰,鞍鋼老英雄,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中國著名的勞動模範。

王崇倫,中國著名勞動模範,中共黨員。在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大搞技術革新,研制了萬能工具胎。在抗美援朝軍品生産中做出重大貢獻,他一年完成了四年的工作任務,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郭明義,曾先後獲部隊學雷鋒标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中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央企業優秀共産黨員、中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是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

馬俊仁,中國田徑的傳奇教練,先後培養出曲雲霞、王軍霞、董豔梅、姜波等一批世界級中長跑名将,其率領的遼甯中長跑女隊一度被冠以“馬家軍”。

何國輝,著名集郵家何國輝,在充分挖掘集郵文化内涵的同時,勇于将集郵文化發揚光大,将自己的名字永遠刻在中國郵壇的史冊上。

張德江,鞍山市台安縣人,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屆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陳曉旭,中國著名演員,曾主演《紅樓夢》等。企業家,慈善家,2007年2月23日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享年41歲。

李曉霞,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力隊員,2008年世界杯女單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單冠軍。

郭躍,奧運冠軍,中國女子乒乓球隊主力隊員。2004年世乒賽女團冠軍,中國乒乓球曆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2012年亞洲乒乓球錦标賽女團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團冠軍。

杜雨露,實力派演員,曾主演《大宅門》《神醫喜來樂》等熱播劇。

李佳航,演員,《新還珠格格》飾演福爾康,《愛情公寓2、3》飾演張偉,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06級本科。

王平,相聲演員,代表作《如何是好》《好好說話》。

馬龍,男子乒乓球世界冠軍.2012倫敦奧運會男團冠軍。

賈光,女子籃球運動員。

宋曉雲,女子籃球運動員 現效力于WCBA廣東駿達木棉花隊,國家隊隊員。

隋盛勝,男排運動員,中國男排主攻手。

李曼,演員,代表作《滿城盡帶黃金甲》《孽緣》《少林僧兵》等,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第六代“謀女郎”。

谷立業,男籃運動員,效力于遼甯男籃。

王越古,女乒運動員,世界冠軍,現新加坡籍。

孫大川,演員、配音演員,有“小劉德華”之稱,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99音樂劇本科班。

于洋,女子羽毛球奧運冠軍,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

于洋,藝人,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09年“加油!東方天使”中國亞軍。

杜婧,女子羽毛球奧運冠軍,因傷病退役。

求斯,前“明駿女孩”隊長,最像“赫本”的女藝人,09年“加油!東方天使”中國11名。

李晨,星光大道2008年年度亞軍。

劉晏辰,歌手,原名劉維,2005年萊卡“我型我秀”總冠軍,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影視表演系。

臧赫,歌手,中國“推新人”大賽銅獎,畢業于鞍山師範學院。

鞏賀,歌手,2006年“超級女聲”第11名,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

張均涵,演員,代表作有《唐朝好男人》《第22條婚規》。

殷旭,演員,代表作有《唐朝好男人》,生活中是章子怡的嫂子。

徐夢桃,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2009、2011年世錦賽亞軍。

劉心,歌手,2006年《我型我秀》中國32強,2010年快樂男聲亞軍, 代表作《雨過之後》《憑什麼說》《那年春天下着雪》。

張牧閱,80後原創歌手,原名張貴忠,代表作《葬淚》《留住你的人留不住你的心》。

雷佳音,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代表作《杜拉拉升職記》《和空姐在一起的日子》《回家的誘惑》。

孫玉潔,中國女子重劍隊主力隊員,現世界第一,2011年意大利世界擊劍錦标賽個人亞軍。

陳濤,男子足球運動員,現效力于大連阿爾濱。

李世鵬,演員,2004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代表作《一起來看流星雨》《夏家三千金》《愛情睡醒了》。

金鐘,演員,中央戲劇學院06表演本科,代表作《亮劍之鐵血軍魂》。

許鞍華,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瘋劫》、《投奔怒海》、《女人四十》、《桃姐》等。

孫鵬,男子網球運動員,中國冠軍。

李鶴,歌手,偶像組合RTA青年組成員。

張莉莎,演員,《新版西遊記》飾演蜘蛛精,代表作《大魔術師》《傾城之戀》,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

胡安,演員,代表作《白蛇傳》《大工匠》,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研究生班)。

王旭,主持人,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93級。

畢彥君,演員,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代表作《夜幕下的哈爾濱》《建國大業》《孔子》。

張文钊,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亦能擔任左前衛及左後衛的位置。長春亞泰主力球員,曾試訓國際米蘭,綽号“追風少年”。

王紫瑄,演員,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04級表演系本科班,代表作《精忠嶽飛》、《馬永貞》、《孤島飛鷹》。

劉維,歌手,演員,主持人。2005年萊卡我型我秀總冠軍,2005年香港tvb8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總冠軍,曾參演電影《一夜驚喜》,《林師傅在首爾》等電視劇。

金馬,大陸著名導演,中國電影協會委員,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曾執導《孝順媳婦》、《巧娶媳婦》、《花開白草畔》、《大霞》、《大順1927》、《厲害媳婦》等影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