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

面子

漢語詞語
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征。面子是個體藉由行為或社會性資源展現其自我價值,尋求他人的确認且受到意外的認同時,凸現于個體内心的自我價值與相應體驗。這一界定蘊含着豐富的内涵:面子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關注,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内核,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征。自我價值的認同訴求與回應的沖突即評價沖突是面子的直接誘因,個體在交往中表現“相符行為”或允許他人利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徑。
  • 中文名:面子
  • 拼音:mìan zǐ
  • 反義詞:實質
  • 注音:ㄇㄧㄢˋㄗㄧ
  • 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基本解釋

如今還沒有哪一個研究者能給面子下一個公理性的或為科學家共同體普遍接受的定義。“臉”與“面子”就其最初的含義來看,臉指“頭的前部,從額到下巴,即人的面孔”。面子指“物體的表面”,二者雖然所指有所不同,但均指有形存在之物,因人的一張臉與物體的表面都是人用感官得到的,既看得見又摸得着。但是當中國人用“臉”或“面子”來解釋和調節社會心理和行為時,其含義就引申為一種既有形又無形的社會心理存在。中國人的面子可以說既是一種有形的,又是一種無形的臉。

中國人面子心理的利弊分析。自“五四”運動新文化興起,特别是解放後,改革開放以來,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法制的不斷完善,中國人的面子心理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受過數千年傳統文化熏陶的中國人不可能面目全非。但主張一個現代中國人要弘揚傳統中國人面子心理的優點,克服其弊端。

面子類型

1、自我知覺到的面子

2、他人知覺到的面子;道德性面子

3、地位性面子

4、才能性面子

5、人際關系面子

面子的特征

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

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

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

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

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

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征

交際文化名詞

面子是個體藉由行為或社會性資源展現其自我價值,尋求他人的确認且受到意外的認同時,凸現于個體内心的自我價值與相應體驗。這一界定蘊含着豐富的内涵:面子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關注,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内核,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征。自我價值的認同訴求與回應的沖突即評價沖突是面子的直接誘因,個體在交往中表現“相符行為”或允許他人利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徑。

第一、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内核

自我價值是個體對自我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的主觀判斷,它源于自我的覺醒,是自我意識的重要内容。

确立與确認自我價值是人的基本需要。能力和成就是衡量個體價值的根本依據,個體依據自身的能力和成就确立自我價值,同時産生相應的認同訴求即确認自我價值的需要。在世俗社會中,确認自我價值的關鍵在于赢得他人與社會的認同,明确自己在社會與他人心中的地位或價值。當認同自我價值的訴求與回應出現沖突時,他人認同個體自我價值的程度偏離了個體的預期,面子便得以凸顯。可見,自我價值是面子的内核,面子實質上是個體對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高度關注。

第二、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征

所謂社會性資源,是指個體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獲得的權力、财富、地位、社會聲望等公衆性資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際性資源的總和。

個體通過行為展現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會認同轉換為社會性資源,社會性資源實質上是自我價值的社會标定。個體擁有社會性資源,意味着自我價值已被衡量并赢得了廣泛甚至普遍認同,個體在社會與他人心中的價值、地位已被确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訴求業已達成并赢得了面子。可見,社會性資源是面子的象征,社會性資源的多寡标示着面子的大小。社會性資源作為面子的象征,其表征的面子是間接的、潛在的,須由互動時在場的他人評價予以确認,方可轉變為現實的面子。現實的面子受社會性資源的多寡制約但不由社會性資源的多寡直接決定,其直接的決定因素是個體的社會性資源對他人的可利用性、可利用度以及他人實際利用的程度。

第三、評價沖突是“面子”的直接誘因

社會性資源标示的面子具有潛在性,須由在場的他人評價予以确認,方可轉變為現實的面子。

在場的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評價,既是個體确立自我價值的參照依據,又是個體的自我價值是否被認同與接納的直接體現。沒有在場的他人的評價,自我價值既無從确認又無法體現,自我價值感也無從激活。可見,他人在場和評價成為面子産生的必備條件。當他人對個體的價值評價與個體的自我判斷出現偏離與沖突時,個體的自我價值感得以激活,面子現象與面子體驗得以凸顯。因此,評價沖突是誘發面子的直接原因。必須指出,他人評價可以是現實的,也可能是潛在的或想象的。潛在的評價是指個體在公衆場合或者在傳播媒體上出現時,其行為仍可能受到當時不在場的他人的評價;想象的評價,是指個體自己主觀猜測的他人評價,即個體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受到什麼樣的評價。

第四、影響面子的重要因素

在場的他人在個體人際網絡的位置不同,意味着他人與個體的熟識程度和他人對個體的重要程度存在差異。

熟識程度折射着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了解與認同的程度;重要程度體現了他人對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影響力。位于個體人際網絡中的重要他人,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與制約個體的生存與發展狀況,進而影響個體自我價值的确立。因此,在場的他人在個體人際網絡的位置決定着其對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影響力,也制約着個體向其訴求自我價值認同的強度與程度。一般而言,位于人際網絡内圈的在場他人如家人、知己,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是穩定的、确定的,且與個體的自我價值判斷基本相符的,個體在他們面前不易産生評價沖突及相應的面子問題;位于人際網絡邊緣或人際網絡外的他人如陌生人,難以沖擊個體的自我價值,或者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與否難以影響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個體無須在意他們的評價而顧及面子;位于人際網絡中圈的他人如一般的朋友、熟人,他們既可能影響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又可能變更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程度,在他們面前,個體容易出現評價焦慮及相應的面子問題。在公衆場所和在傳播媒體上出現的個體行為的意義與價值,可能會潛在的評價放大,因此,個體在公衆場所極易産生面子問題與面子體驗,尤其是在公衆場所中有具有影響力的他人在場時,其對個體的能力評價與價值認同可直接或間接的、潛在或現實的影響在場公衆,可能導緻廣泛的對個體的能力評價與價值認同的變更,容易誘發個體對評價的高度焦慮,出現對個體産生重大影響的面子問題。

第五、赢得面子的途徑

相符行為即符合個體的身份、地位、角色的行為。

在交往過程中,身份、地位、角色都喻示着個體社會性資源,而社會性資源是個體自我價值的社會标定,個體表現出相符行為,暗示着其自我價值的社會标定是準确、公正的,因而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接納并在他人心中确立相應的地位。可見,相符行為可赢得個體、社會、他人對個體的自我價值一緻評價,規避評價沖突,保全或赢得面子。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即個體讓渡自己的社會性資源使用權,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直接體現了個體對他人生存與發展的價值與重要性,是個體向他人展示其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赢得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确立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的重要途徑,即赢得面子。如果沒有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個體既難以向他人展示其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也難以赢得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的認同并确立在他人心中的價值與地位,容易導緻自我價值的評價沖突,出現面子問題。可見,為防範評價沖突和面子問題,赢得個體自身、社會、他人對個體自我價值評價的一緻,個體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表現出相符行為或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社會性資源,這也是面子基本功能的直接體現。社會性資源、交往類型、赢得自我價值認同的方式三者之間具有内在聯系。社會性資源豐富意味着個體擁有的權力大、财富多、地位高、聲望高,社會性資源豐富的個體須經常介入社會性事務,與他人交往主要為社會性交往。反之,社會性資源貧乏的個體不必也難以介入社會性事務,與他人交往主要為人際性交往。在社會性交往中,互動雙方主要是謀求社會性資源的相互認同,關注的焦點是相符行為,表現出相符行為是赢得自我價值認同的主要方式。在人際性交往中,互動雙方主要尋求社會性資源的相互使用,關注的焦點是社會性資源的“可利用性”,社會性資源的他人利用是赢得自我價值認同的主要方式。

其他

中國人面子的具體運作。包括做面子、給面子、借面子與賒面子、争面子與保全面子、撐面子、丢面子和挽回面子、交換面子與贈送面子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