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警官職業學院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

省屬普通專科高校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是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于2000年3月,由原青海省人民警察學校、青海省司法警官學校合并組建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主要培養全省公安政法機關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和承擔全省公安政法幹部在職培訓任務。隸屬省公安廳領導、副廳級建制,是省唯一一所培養公安、政法類專門人才的學院。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占地面積9.09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4.31萬平方米,固定資産9270萬元,設有2個教學系,開設公安、法律、公共事業三大類共16個專科專業,有在冊教職工242人,有在校生1384名。[1]
  • 中文名:青海警官職業學院
  • 外文名:Qi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 簡稱:青海警院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别:政法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青海省公安廳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劉文鵬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公安系、法律系
  • 校訓:崇文尚武、立德樹人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青海省西甯市城中區建新巷22号
  • 院校代碼:12852
  • 主要獎項: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工作先進集體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所屬地區:青海省

辦學曆史

前身溯源

青海省人民警察學校

1953年,青海省公安幹部學校建立。

1960年,更名為青海省政法幹部學校。

“文革”期間學校被迫撤銷。

1978年,恢複建校。

1980年,命名為青海省人民警察學校。

青海省司法警官學校

1982年12月9日,青海省勞改工作學校成立。

1986年8月2日,青海省勞改工作學校與青海省政法幹部學校合并。

1996年5月31日,青海省勞改工作學校、青海省司法幹部學校更名為青海省司法警官學校,與青海政法幹部學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

合并發展

2000年,經青海省政府研究,并報青海省委同意,決定撤銷青海省人民警察學校、青海省司法警官學校後與法律電大、青海省檢察院電大共同組建成立青海政法高等專科學校,為副廳級事業建制。

2001年9月6日,青海政法高等專科學校改設為青海警官職業學院。

2004年、2011年,學院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開設15個公安司法大類專業,1個醫藥大類專業。

專業大類

專業名稱

公安司法大類

治安管理(含漢藏雙語教學)、交通管理、信息網絡安全監察、特警、警察管理

警察指揮與戰術、刑事科學技術、刑事偵查、國内安全保衛、司法助理(含漢藏雙語教學)

法律文秘(原書記官專業)、法律事務、刑事執行、社區矯正、司法鑒定技術

醫藥大類

心理咨詢

師資力量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在冊教職工242人,其中,黨員208名,占教職工總數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講師41名;碩士學位研究生70人;雙師素質教師68人;小島獎金獲得者15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财政質量工程專業教學團隊3個,省級骨幹教師22人;院級骨幹教師33人;專業帶頭人18人;專業帶頭人輔助人17人;國内訪問學者10人,第一輪“青海省高校135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的教師5人;第二輪“青海省高校135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的教師5人(審核當中);另外,外聘兼職教官113名。

省級教學團隊:偵查專業教學團隊、治安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省财政質量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法律事務教學團隊、刑事執行教學團隊、警務技能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中央财政支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個,中央财政支持專業建設項目2個,國家級培訓基地3個,省級示範專業4個,省财政質量工程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個,省級教育培訓基地5個,省級精品課程12門。

中央财政支持專業建設項目:偵查、治安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道路交通管理

國家級培訓基地:公安部全國公安民警漢藏雙語培訓基地、國家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學基地及國家民委漢藏雙語培訓基地

省級示範專業:法律(漢藏雙語教學)、刑事執行、偵查、治安管理

省财政質量工程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偵查、警務技能

省級教育培訓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訓練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訓練基地、青藏鐵路公安局西甯公安處民警教育訓練基地、西甯司法行政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省級精品課程:《治安案件查處》、《偵查訊問》、《戶政與人口管理》、《刑事訴訟法》、《民法》、《犯罪現場勘查》、《公安信息系統應用》、《藏區刑事案件偵查》、《法律文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軍事理論》n2020年4月,入選首批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典型案例名單。

硬件設施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學院分南山路、共和南路兩個校區,占地180畝,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體育場運動場地30222平方米,室内軍體訓練館1座,教學實驗基地6個,省級二級刑事技術實驗點1個,省級司法鑒定所1個,圖書館2個,藏書6萬餘冊,多媒體投影、語音室各1個,微機網絡教室2個。n

專業設置

1.刑事科學技術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刑事科學技術是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收集、檢驗和鑒定與犯罪活動有關的物證,為偵查、起訴、審判工作提供線索和證據的專門技術。随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祖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刑事犯罪形勢趨于嚴重,犯罪活動日趨科技化、智能化,随着法制建設的加強和完善,對訴訟證據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

因此,面對當前和未來的刑事犯罪的态勢,為了有力地打擊各種犯罪,必須大力加強刑事科學技術工作建設,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刑事技術專門人才,更好地擔負起維護國家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穩定的重任,為社會主義建設保駕護航。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培養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忠于法律,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熟悉中國公安工作方針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系統掌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在公安、司法部門從事刑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目标:

培養熟悉中國公安工作方針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系統掌握刑技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在公安部門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n主要專業課程:刑事科學技術導論、犯罪現場勘查、痕迹檢驗學、文件檢驗學、刑事影像學、法醫學、刑事化驗學。

主幹學科:

法學、公安學、物理學、化學、物證技術學、法醫學

培養對象:

全日制三年高職生,招收高中畢業生

2.法律事務

專業培養目标:培養掌握法律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能,從事法律服務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法律服務技能。

專業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法律原理與技術、憲法、刑法原理與實務、民法原理與實務、經濟法概論、行政法原理與實務、訴訟原理、訴訟實務、證據原理與實務、法律論辯、法律文書、調解原理與實務等核心課程;案例解析、調解業務訓練、法律文書制作、模拟法庭、法律服務綜合實訓、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

相近專業:社區法律服務、公證律師事務、行政法律事務、經濟法律事務等。

其他:2005年度招收高中畢業生160人,學制三年。

3.治安管理n培養目标n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警察技能強,富有創新精神,能勝任公安機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基本素質要求:

(一)、政治思想素質:掌握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思想覺悟,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忠于法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固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具有實事求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敢于鬥争、不怕犧牲的精神;養成雷厲風行、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組織紀律觀念;熱愛公安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從事公安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

(二)、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有相應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寫和閱讀能力,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操作技能,通過計算機相關等級考試;通過國家公務員能力測試,達到國家公務員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要求;積極參加普通話培訓,普通話水平力争達到普通話測試三級甲等的标準。

(三)、法律素質: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基本理論,具有牢固的法制觀念和較強的法律意識;掌握犯罪構成理論及我國有關犯罪與刑罰的規定,掌握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規定,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具有較高的公安執法水平;具有較強的正确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公安工作實踐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警體素質: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标準和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标标準,掌握遊泳、攀登、越障、駕駛、射擊、擒拿格鬥、警察戰術等警體技能,能适應公安實戰的需要。

(五)、專業素質:掌握中國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本專業必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能力和處理各種治安案件、治安事件及一般治安問題的能力,具備較快适應公安基層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

學制:

2005年度招收五年制(初中起點)治安管理專業高職生50名。

4.刑事偵查

培養目标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警察技能強,富有創新精神,能适任公安機關刑事偵查工作需要的實戰應用型專門人才。基本素質要求是:

(一)、政治思想素質: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思想覺悟;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黨、忠于法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固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具有實事求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敢于鬥争、不怕犧牲的精神;養成雷厲風行、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組織紀律觀念;熱愛公安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從事公安工作的事業心、責任感。

(二)、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有相應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寫和閱讀能力,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應用操作技能,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達到國家公務員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要求,通過國家公務員能力測試;積極參加普通話培訓,普通話水平力争達到普通話測試三級甲等水平。

(三)、法律素質: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牢固的法制觀念;掌握犯罪構成理論及我國有關犯罪與刑罰的規定,掌握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規定;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與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具有較高的公安執法水平。

(四)、警體素質: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标準和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标标準,掌握遊泳、駕駛、攀登、越障、射擊、擒拿格鬥、警察戰術等警體技能,能适應公安實戰的需要。

(五)、專業素質:掌握我國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本專業必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熟練掌握刑事偵查工作的程序、措施、手段和方法,初步掌握勘查犯罪現場和鑒别犯罪痕迹的技術,具有獲取、鑒别和運用刑事情報的能力,具有對各類刑事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并能熟練運用各種偵查措施和方法進行案件偵查的能力,具備較快适應公安基層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

學制:2005年度招收五年制高職生(初中起點)50名。

辦學成果

建校以來,為全省各級公安政法部門培養輸送了1萬餘名大中專畢業生,培訓在職政法幹部和公安民警2.5萬人(次),為我省公安政法隊伍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學院每年平均培訓在職民警達4000人次以上,培養全日制學曆生(含政法機關招錄體制改革學員)1000餘人,招生面向省内及雲南、甘肅、四川、陝西、山東等9個省,形成了一定的辦學規模。n

辦學規模

學院内設行政部門7個,教學教輔部門10個;核定編制252名,副廳級領導職數3名,處級領導職數43名(含副院長3名)。目前,學院在冊教職工222人,其中,黨員196名,占教職工總數的88.3%;教師130人(教授9人,副教授52人,講師34人,助教和教員35人);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45人;專業帶頭人15人、省級骨幹教師20人、國内訪問學者10人;現有29個教學班級,1416名在校生;外聘兼職教官108名。

學院以“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了治安管理、刑事偵查、管理、監所管理、法學、藏漢雙語法律等專業。專業設置符合社會需要,學曆教育形成一定規模。在辦學特色上,學院立足青海省情,針對少數民族聚居、藏族居多的特點,從服務于基司法實踐要出發,探索藏漢雙語法學教學新方法,着力為基層司法機關培養既懂法律,又通曉當地語言文字和風土人情,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當前藏漢雙語招生已面向甘肅、四川、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展現出新特色。

自2011年以來,先後成立了“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訓練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西甯司法行政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公安部全國公安民警漢藏雙語教育訓練基地”、“青藏鐵路公安局西甯公安處民警教育訓練基地”、“國家民委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國家反計算機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學基地”等7個培訓基地。n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學院立項院級課題100項,參與省部級、地廳級立項課題共186項;近三年學院投入科研經費共計19.55萬元;近五年,學院教師在公開刊物發表論文208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77篇。n

序号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主持人

1

新時期我省涉警輿情分析及對策研究

青海省法學會

丁玲

2

青海城市社區自治建設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青海省法學會

楊慧鵬

3

青海藏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法律問題

研究——以玉樹州為視域

青海省法學會

吳亞肖

4

青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責任的法律思考

青海省法學會

任曉玲

5

樹立正确執法理念,适應執法環境變化

青海省政法委

韓衛、馮萍、丁玲

6

青海省社區矯正法律問題研究

青海省法學會

沈慧珍、雷楊蘭

7

我省東部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止法律對策研究

青海省法學會

吳亞肖、肖娟、孔慶晶

8

我省農牧區群體性事件的法律防控

青海省法學會

李軍梅、才讓吉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青海警官職業學院學報》創刊于2002年6月,是由青海警官職業學院主辦的内部發行的學術理論刊物,季刊;該刊設有公安隊伍建設、警務研究、法學研究、教育教學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等欄目;主要刊登公安管理、行駛偵查研究、法學理論研究,兼顧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論文和重要調查報告。n

學院領導

王衛國:黨委書記

孟春:黨委委員、院長(副廳級)

劉宗園:副院長(副廳級,試用期一年)

任燕: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李曉鵬:黨委委員、副院長

耿慶山:黨委委員、副院長

杜海軍:黨委委員、副院長

劉俐:黨委委員、紀委書記n

合作交流

2015年5月19日上午,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許少勇校長率澳門警方考察團來學院訪問交流工作。

2016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學院與江蘇警官學院首批交流合作項目,在江蘇省公安廳和江蘇警官學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取得成功。

2018年7月5日-8日,江蘇警官學院院長張蘭青一行6人與學院開展深化素質強警交流合作系列活動。 n

文化傳統

形象标識

校徽

釋義:學院校徽采用雙色調、同心圓結構,外圓是學校中文名和英文名;内圓是一個盾牌形象圖案,圖案下方是一本書象征着知識的海洋,圖案上方是一隻雄鷹象征着展翅高飛。

精神文化

校訓

崇文尚武、立德樹人

辦學方針

政治建校,政治建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