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

漢語漢字
雛,釋義為幼小的(多指鳥類):雛雞|雛燕|育雛。
  • 中文名:雛
  • 拼音:chú
  • 五筆:QVWY
  • 繁體::雛
  • 筆畫:13
  • 釋義:幼小的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隹,刍聲。刍(刍)為從又、從艸、艸亦聲的會意兼形聲字。本義是刈艸。于雛表音,雛與刍并齒頭音、侯部。雛的遠源、聲首是艸,近源、準聲首是刍。甲骨文已見雛字,作從鳥、刍聲。

故《說文》整理此篆時出現二個形體:籀文,從鳥、刍聲;篆文,從隹、刍聲。最後也形成兩個楷體:鶵與雛。《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将此二字皆列為正體,簡化字分别作與雛。魏晉至隋唐碑刻,尚出現過以下俗體:、、、;?、、、。《說文》本義是“雞子”,即小雞。《小屯·殷虛文字乙編》1052:“乎取生雛。”引申指小鳥。《孟子·告子下》:“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之人矣。”又引申指小動物。

《禮記·内則》:“不食雛鼈。”又引申指幼兒。唐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在以上義項内與雛是異體關系;但“鹓” (鳳鳥類)之不作雛,故二字實際上是具有包容關系的異體,非絕對異體字。以上讀chú。又指鳥名,讀jú。又作人名用字,孔子門生有顔濁雛,讀jù。

現代釋義

雛〈名〉

(形聲。從隹,刍聲。本義:小雞)

同本義

雛,雞子也。――《說文》

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注:“新雞也。”

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孟子》

引申為幼禽

雛燒。――《禮記·内則》。疏:“鳥之小者也。”

又如:雛雉(幼雉);雛禽(幼鳥);雛莺(幼莺。也喻指幼齡的歌妓)

幼小的動物

乳虎,曾纩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雛。――宋·蘇轼《思子台》

幼兒

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名位豈肯卑微休!――唐·杜甫《徐卿二子歌》

挈婦将雛鬓有絲。――魯

雛 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鳥類):~雞、~燕。

【雛形】

①初步形成的規模。

②照原形縮小後的模型。

雛(雛)chú幼禽:~雞。~莺。〈喻〉幼兒。

雛jù 1.人名用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仕于切《集韻》《韻會》崇刍切,并音䅳。《說文》雞子也。從隹從刍。《爾雅·釋鳥》生噣雛。《注》生能自食者。《釋文》雛,仕俱反。《禮·月令》天子乃以雛嘗黍。《釋文》仕于反。《孟子》力不能勝一匹雛。

又《禮·内則》不食雛?。《注》?伏乳者。

又《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司馬相如·子虛賦》鵷雛孔鸾。《注》鵷雛,鳳屬也。《集韻》或作鶵。俗作?,非。

又《集韻》《類篇》并從遇切,音聚。《集韻》人名。仲尼弟子顔濁雛。

上一篇:

下一篇:笑而不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