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

漢語漢字
雍(拼音:yō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雍的本義不詳,一說為地名,一說為水名,一說為鳥名,殷商蔔辭多用作人名或地名。後用此字指和諧。又音近通“壅”“饔”“甕”等字。
  • 中文名:雍
  • 拼音:yōng
  • 部首:亠、隹
  • 五筆:YXTY
  • 總筆畫:2 11,8 5
  • 統一碼:基本區-96CD
  • 四角碼:0021 5
  • 造字法:會意字或形聲字
  • 結 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異體字:*雝
  • 倉颉碼:YVHG
  • 平水韻目:上平二冬,去聲二宋
  • 注音:ㄩㄥ

文字溯源

“雍”的甲骨文寫作圖1-5,字形像飛鳥(隹)以爪抓起一個方連環形的東西。有的甲骨文加水旁(圖4、5,水用圖D表示),形旁水是水流之象,表示雍的本義與流水有關。有人說:這鳥是古代神話故事裡“精衛填海”的精衛鳥,這個炎帝女的化身正抓住西山的石塊(作圖A或圖B)去填塞東海。另一說認為,上古把鹡鸰鳥叫作“雍渠”,鵑群飛鳴時,其音“雍雍而和”,故有《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描寫和諧的雁叫聲為“雍雍鳴雁”。

也有人認為“雍”是形聲字。殷商甲骨文從隹,宮省去“宀”為聲,本義當與鳥有關。從水,表示與古代一條水名有關,“隹”和“呂(宮)”共同構成聲旁。

也有人認為,甲骨文“雍”鳥形下部為一環形或方形,又作連環形(圖C)。它所描繪的應該是鳥足為一環形所束縛,無法逃脫,本義是阻塞。從水,可能表示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以“雍”為偏旁的字,一般都含有阻塞、環抱之意,如壅、擁等。

甲骨文中雝字構件水作,鳥形下部連環形或省作圖E、F。在西周金文裡的“雍”,形體開始變異,連環形變為“呂”,或省作一個環形。水形則繁化作圖G。同時有的字增加形旁殳。春秋時與商周以來的主流結構保持了一緻。戰國時,“隹”和“呂”共同構成的聲旁極盡變化,試看下列字樣得見一斑:

當時雝作圖13、14。雖然怪異,基本結構也還分明。《說文解字》整理作“從隹,邕聲”,是理據重構。構件邑實是呂之訛。同時“水”變為“巛”(“川”的異體字)。隸變後楷書作雝,是小篆的筆勢變化。在隸變過程中,構件川訛作“亠”,邑訛作鄉,遂成雍字。由于它筆畫少,結構有特色,長期以來比雝的行用要廣得多,所以在現代漢字中成為正體。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yōng

形容詞

〈文言〉和諧;和睦。

〈文言〉歡悅的樣子。

名詞

〈文言〉古天子祭祀宗廟畢撤俎豆時所奏的樂章,亦用為撤膳時所奏的樂歌。

〈文言〉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文言〉通“饔”。熟食;早餐。

〈文言〉通“饔”。古代掌烹饪之官。

〈文言〉通“廱”。學宮。

(Yōng)古九州之一。參見“雍州”。

(Yōng)姓氏用字,參看“雍姓”。

動詞

〈文言〉佑助。

〈文言〉通“壅”。堵塞。

〈文言〉通“擁”。擁有。

非語素字

【雍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的樣子。

wèng

名詞

〈文言〉通“甕”。小口大腹的陶制汲水罐。

方言集彙

粵語:jung1jung3

客家話:[海陸豐腔]rung1[寶安腔]jung1[梅縣腔]jung1[客英字典]jung1[台灣四縣腔]jung1[東莞腔]jung1[客語拼音字彙]yung1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隹部】於容切(yōng)

雝,雝?也。從隹邕聲。

說文解字注

雝渠也。

段注:渠,《鳥部》作?。铉本同。

從隹。邕聲。

段注:於容切。九部。經典多用為雝和、辟雝。隸作雍。

廣韻

於容切,平锺影 ‖邕聲東部(yōng)《說文》雝字隸變,原本《玉篇》作廣下維

雍,和也。與邕略同。又雍奴,縣名,在幽州。《水經》雲:“四方有水曰雍,不流曰奴。”亦姓,《左傳》有雍糾。又於用切。

於用切,去用影 ‖邕聲東部(yòng)雝隸變

雍,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商、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又姓,《風俗通》雲:“文王子雍伯之後。”於用切。又於容切。三。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字部】雍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5

古文: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又水名。《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注: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為号。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又《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又《集韻》通作雝。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制》作辟雝。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周禮·秋官·司寇》:雍氏。注:謂堤防止水者也。《釋文》:雍,於勇反。

又《集韻》:祐也。揚雄《甘泉賦》:雍神休。注:晉灼曰:雍,祐也。師古曰:雍,聚也。雍讀曰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用切,音㙲。《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又《韻會》: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國,在河内山陽縣。《釋文》:雍,於用反。

又《廣韻》:姓也。《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戌集中】【隹部】 雝·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容切,音邕。《說文》:雝渠也。《爾雅·釋鳥》:䳭鴒,雝渠。注:雀屬。

又《詩·邶風》:雝雝鳴雁。傳:雝雝,雁聲和也。

又《大雅》:雝雝喈喈。

又《詩·召南》:曷不肅雝。傳:雝,和。

又《周頌》:有來雝雝。箋:雝雝,和也。

又地名。《詩·周頌》:于彼西雝。傳:雝,澤也。

又姓。《晉語》:邢侯與雝子争田。○按左傳作雍。

又《正韻》尹竦切,音勇。《詩·小雅》:無将大車,維塵雝兮。箋:雝,蔽也。《釋文》:於勇反。

又《正韻》於用切,音灉。《詩·小雅》塵雝《釋文》:又作壅。於用反。

字形書法

【筆順】①丶(點)②一(橫)③㇜(撇折)④㇜(撇折)⑤丿(撇)⑥ノ(撇⑦丨(豎)⑧丶(點)⑨一(橫)⑩一(橫)⑪一(橫)⑫丨(豎)⑬一(橫)

音韻彙集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ʔ

i̯uŋ

王力系統

0

ǐwɔŋ

周法高系統

ʔ

jewŋ

jung

ju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東冬锺江

joŋ

北魏後期北齊

冬锺江

jwoŋ

齊梁陳北周隋

冬锺

jwo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ʔ

i̯woŋ

王力系統

0

ǐwoŋ

董同龢系統

ʔ

juoŋ

周法高系統

ʔ

iuoŋ

李方桂系統

·

jwong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全清

於容切

ʔjuoŋ

去聲

三用

合口呼

全清

於用切

ʔjuo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全清

於容切

ʔioŋ

上聲

二腫

合口呼

全清

委勇切

ʔioŋ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於用切

ʔioŋ

韻略

平聲

於容切

去聲

於用切

增韻

平聲

於容切

上聲

委勇切

去聲

於用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東锺

撮口呼

全清

i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锺

衣容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清

於容切

ʔyuŋ

上聲

一董

次濁

尹竦切

oyuŋ

去聲

一送

全清

於用切

ʔyuŋ

切韻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全清

於容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