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說

陰陽說

中醫醫學術語
陰陽說是古代漢族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在中醫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它滲透在中醫學的各個方面,中醫學雖然複雜,但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的,所以《黃帝内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内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确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從以上所說來看,中醫是離不開陰陽來說理的。《黃帝内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這個“本”,就是陰陽二字。如漢族的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由黃帝建立。
  • 中文名:陰陽說
  • 外文名:
  • 别名:
  • 現代陰陽:(20世紀90年代鄧宇等)
  • 就已形成:夏朝
  • 觀點:陰陽相反的氣是天地萬物泉源

學說簡介

陰陽說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認為陰陽兩種相反對的氣是天地萬物泉源。陰陽相合,萬物生長,在天形成風、雲、雷、雨各種自然氣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體,在方位則是東、西南、北四方,在氣候則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眼)、口、鼻為之對應;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為之對應;人又有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數;所以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紋可以察天、地、人合一。

五行學說基礎就是五運六氣。五運六氣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源泉,它源于《黃帝内經∙素問》,是《黃帝内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帝内經》天人相應整體觀的集中體現。

現代陰陽新觀念

陰陽與對立統一的種屬關系

在哲學和邏輯中與陰陽概念聯系比較密切,并且最為接近的就是"對立統一關系"或"矛盾"。

對立統一是兩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對立着的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的關系,矛盾關系是在同一個屬概念下兩個種概念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系.這兩個種概念就是陰和陽。

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系"的一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對立統一規律是"陰陽"的上位屬概念,陰陽則是對立統一的兩個下位種概念.

陰陽是互不相容又緊密聯系的兩個對立面的一對性态或屬性,陰陽的内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肯定對象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

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于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陰陽是對立統一或矛盾關系中兩個不同性态,屬性的一對哲學或邏輯範疇的概括,就是兩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又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對并列的種概念。

陰陽是屬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對或相反性态的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是一對事物或同一事物兩個方面,兩種性态的表現。

陰陽的科學(熱力學)定義

陰陽的科學新解::陰陽是"對立統一關系"或"矛盾"的兩個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相互對立的兩個下位種概念。

定義:如果集合Y與Y'(或事物,對象)是互補集,即Y∪Y'=U,Y∩Y'=0,且集合Y滿足,EdS≥界限值A域,或pdS≥分界值B域,則集合Y叫"陽":若集合Y'有,EdS<界值a,或pdS<界值b(可以是平均值,中位數,衆數,或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分界線),則集合Y'是"陰"。

U是全集,是陰陽的上位屬概念,即"對立統一關系"或"矛盾"的集合整體。若事物或集合Y的EdS(或pdS)高,或EdS(或pdS)>界限值域(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等),則該對象Y集合是陽;

如果集合Y'的EdS(或pdS)低,或EdS(或pdS)<分界值集則該,對象Y'屬陰。其中,E=(1/2)mv2+Ep是能量,或量子關系E=υh,p=mv是動量,dS是熵(或EP,P是無序度)。

陰陽還可以用模糊集來定義,有了陰陽概念的科學定義,及其邏輯關系的新發現,将使中醫中寒熱與虛實等概念的科學化成為可能,它們的表述與陰陽類似。

陰陽的整合與還原的統一

陰陽集,陰陽元,陰陽分維。氣陰陽的統一性,顯示了統一化的認識論"物質(陰)與精神(陽)的統一",物質與意識(信息)的統一,量子論"粒子(陰)-波(陽)的統一",二象性的統一,有序-無序"雙大循環"的統一等。

陰陽現代發展史簡表

陰陽的揭秘,曆史悠久,偏重現象羅列,重視表面叙述,是古典陰陽的特點。而現代探索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新意頗多。數學物理化,即“數理陰陽”成為現代陰陽的标志。

将陰陽用世界三要素“物質、能量、信息”測度,用數學模型表述是現代化、科學化陰陽的特點。

    1995年,李榮興,陰陽定義析疑,遼甯中醫藥雜志,1995,6期。陰陽定義偏向中醫臨證。1997年,趙喜新,中醫陰陽學的數學模型,河南中醫,1997,5期。1998年,鄧宇等,陰陽的科學本質及數理化建構,<<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8,2:59-61.數理陰陽,數理醫藥學雜志,1999,1期。1999年,鄧宇等,中醫分形集,數理醫藥學雜志,1999,v12,3期.創建“陰陽分形集”等概念。陰陽的分形維數=1。2003年,林劍鳴,中醫現代化與數學,數理醫藥學雜志,2003,期。2004年,齊鳳軍,論陰陽的數理權衡,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7期。2005年,趙緻镛,趙威,中醫陰陽理論的數學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積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醫,2005,11期。2007年,孟凱韬,陰陽五行數學及其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6期。1998年,陰陽的哲學和邏輯學現代定義。

    特殊定義

    陰陽就是在同一個屬概念"對立統一"下的兩個種概念"陰和陽"之間的一種不相容關系.。陰陽的内涵互相否定,一個概念"陰"肯定對象的陰的屬性,另一個概念"陽"則以否定陰概念所肯定的屬性,作為陽對象的屬性;陰陽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補,其總和等于它們最鄰近的屬概念(對立統一整體)的外延,即兩個種概念陰與陽外延的和或并。

    陰陽的定量測量:用“狀态函數u”指标來描述,該性态或狀态可用‘物質-能量-信息’整體描述。u=EP。

    E是運動學或動力學指标能量;P是系統混亂度(有序度)指标,與熵密切相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