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半

二對半

乙肝兩對半
乙肝兩對半俗稱二對半,是國内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檢測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标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二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引,其檢查意義在于: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
  • 中文名:二對半
  • 外文名:
  • 别名:乙肝五項引
  • 拼音:yiganerduiban

檢查說明

檢查項目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過去人們經常說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亞抗原”的簡稱,因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所以稱為“澳抗”。乙肝病毒雖然構造非常簡單,但是,它也有一個外殼。這種外殼,是一種蛋白質,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現,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化驗時“表面抗原”陽性,就表示體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體,人體就會産生抵抗它的物質。這種物質也是一種蛋白質,就稱為“抗體”。抗體對人體有保護能力。人體産生了“表面抗體”,就意味着機體對乙肝病毒産生了抵抗力。人接種了“乙肝疫苗”,于是體内會産生“表面抗體”,檢查“表面抗體”,也會陽性。這時,你反而希望“表面抗體”最好是陽性,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了,不會再被傳染上“乙肝”了。

3.乙肝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複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傳染性的大小。如果檢查時有e抗原陽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體内複制活躍,血中帶毒量大,傳染性強。所以,e抗原陽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4.乙肝e抗體(抗HBe):檢查時發現了e抗體,表示乙型肝炎相對好轉,給病人帶來的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它的陽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複制已經從活躍轉為相對靜止,血中帶毒量減少,傳染性也相對降低了。

5、乙肝核心抗體(HBcAb):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标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複制标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産生的,對于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乙肝DNA是病毒的遺傳基因它是存在于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它的陽性和HBeAg陽性意義基本是一緻的。因此公認的抗病毒治療是否有效,主要是以HBeAg和HBV—DNA的陰轉或定量的明顯減少為指标。

無需空腹

乙肝兩對半檢查是一種化驗試驗,主要是檢測體内的乙肝病毒抗原情況,也就是乙肝病毒及機體的反應情況。它是用來判斷人體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粗略評估體内乙肝病毒的水平,這些與是否進食關系不大,也就是說如果你帶有病毒,那無論你是否吃過飯,檢查結果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是否吃飯而改變,因此檢查兩對半不需要空腹。

結果分析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說明目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hbv),見于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

<2>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陽性:過去曾感染過HBV,或接種乙肝疫苗後産生主動免疫。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說明大量乙肝病毒存在于血液中,傳染性較強。

<4>乙肝病毒e抗體(HBeAb)陽性:血中乙肝病毒減少,傳染性較弱。

<5>乙肝病毒核心抗體-IgM(HBcAb-IgM)陽性:乙肝病毒複制階段出現于肝炎早期。

<6>乙肝病毒核心抗體-IgG(HBcAb-IgG)陽性:慢性持續性肝炎或既往感染。

正常值

乙肝兩對半檢查分為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在定性檢查和定量檢查中,乙肝兩對半正常值是不同的。在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查中,檢查結果通常用“+”或“-”号來表示,“+”号表示陽性,“-”号表示陰性。乙肝兩對半正常值是“-”陰性,說明血清中檢測不到這項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中,乙肝兩對半正常值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當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乙肝兩對半異常怎麼辦

大家能在體檢報告中看到,常規體檢的“乙肝兩對半”共有五項:1.表面抗原2.表面抗體3.E抗原4.E抗體5.核心抗體。

分别用“陰和陽”來表示,不同的組合代表感染的不同結果。比如第1、3、5為陽性,其他為陰性代表乙肝“大三陽”;第1、4、5為陽性,其他為陰代表乙肝“小三陽”;第4、5項為陽,其他為陰,代表機體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因機體抵抗力不夠強不能完全清除病毒産生保護抗體。

專家說,僅憑這個結果還無法判定是否患上了乙肝,需要上肝病專科做血清學指标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以及病毒學指标檢查(即血液的HBV-DNA檢查)。

常規體檢中的“乙肝兩對半”屬于血清學指标的定性檢查,隻是常規篩查。陽性,還能知道具體數值,幫助醫師更準确判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狀态。

血液HBV-DNA檢查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判斷更直接和重要,用于判斷血液中是否有病毒複制以及傳染性。如果血液的HBV-DNA超過正常參考标準,說明有病毒複制,你是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這時再注射乙肝疫苗已經沒有意義,而應該積極到專科進行咨詢和就診;如果血液的HBV-DNA檢測為陰性,表示疾病的恢複期。此時可以嘗試注射進口乙肝疫苗,促進機體産生對乙型肝炎病毒的保護性抗體。

臨床表現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現形式,無須用藥治療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這是乙肝"兩對半"指标陽性中意義最好的一種,對乙肝病毒免疫,是保護性抗體,正常人接種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讓機體産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2)乙肝病毒表面抗體、e抗體和核心抗體3種抗體同時陽性;或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及核心抗體2項抗抗體陽性;或乙肝病毒e抗體及核心抗體2項陽性;或隻有乙肝病毒核心抗體1項陽性。

以上4種情況都可在化驗單中出現,如果被檢查者肝功能始終正常,沒有任何不适,隻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對于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藥治療,他們沒有傳染或已完全康複,一般來說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攜帶者,即所謂"大小三陽",且肝功能正常,肝髒穿刺也無病理損傷者。這種情況下一般不建議用藥,而且用藥效果也不好。隻要定期肝檢,遠離煙酒等對肝髒傷害比較大的有毒物質,基本可以終生不出現病理症狀。胡亂用藥有可能會使病毒發生變異,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病毒攜帶者一般根本無需用藥,國家的體檢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攜帶者和不帶毒者一視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現肝功異常,肝髒有病理損傷,甚至表現出黃疸乏力等臨床症狀,一般需要用藥治療,但是用藥的種類有很大差别,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區别對待。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大三陽",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内複制活躍,傳染性強,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争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轉陰,即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如果患者"大三陽"伴有轉氨酶升高、非活動性肝硬化、無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幹擾素治療。拉米夫定使用的範圍比幹擾素更廣泛,如活動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齡最好在16歲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體及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小三陽";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小二陽"。這種情況應該區别對待:

    乙肝"小三陽"或"小二陽",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檢測為陰性,表示病毒複制程度已降低或明顯緩解,預示病情好轉、傳染性降低,此時隻需口服一些保肝藥物即可,如護肝金藥片、羅浮健肝靈、複方益肝靈等,如果不吃藥,密切觀察随訪也可。雖為"小三陽"或"小二陽",但是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檢測為陽性,肝功能始終不正常,這種陰轉是由乙肝病毒變異所引起的,标志着疾病趨向複雜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積極治療。治療藥物可用中藥制劑,如羅浮健肝靈、苦參素等,也可試用拉米夫定。

以前是"兩對半",後來增加了一個HBcAb-Igm(核心抗體Igm),成了三對,現在又出現了一個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簡稱S1抗原),"兩對半"變成了"三對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診斷;二是有利于對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斷;三是幫助患者進行藥物選擇和做預後判斷。"兩對半"檢查的目的是診斷患者的感染狀況、病毒複制情況、病程預後和藥物療效的觀察等。前S1抗原的檢測能夠從五個方面彌補和加強"兩對半"檢測的不足:

1.由于前S1抗原出現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轉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為早期診斷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陰轉越早,預後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續陽性,預示着感染将發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約占慢肝的30-50%,檢測前S1抗原陽性,提示病毒在機體内繼續複制,此類患者更容易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彌補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診斷和治療困難。

4.在HBV(嗜肝DNA病毒)無症狀攜帶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體内還較活躍,提示病毒并沒有清除,肝髒還有潛在的病理損傷的可能。

5.抗病毒治療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為治療前的患者篩查(适應症)和治療後的療效判斷,尤其對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國外已有文獻報道,前C區變異者不适宜用幹擾素。)

所以,檢驗兩對半,加查S1抗原可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HBV無症狀攜帶者和抗病毒治療乙肝的診療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原抗體

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這是乙型肝炎病毒活動性感染的指标。若它連續6個月保持高水平的話,患者就很可能成為乙肝攜帶者,本身沒有特殊症狀,但因病毒在其體内持續複制而成為乙肝的重要傳染源。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後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該指标可持續陽性。

表面抗體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一般簡稱表面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産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體,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然後在體内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稱表面乙肝病毒抗體為保護性抗體。有了表面抗體,證明人已産生了免疫力。

人自然感染後或注射乙肝疫苗後,均可産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産生表面抗體。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發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沒有症狀,絕大多數在3~6個月以後才出現表面抗體。檢查出抗-HBs陽性,疾病即已逐漸恢複。血液裡表面抗體能維持很長時間,直到老年期抗體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嬰兒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産生表面抗體,而持續攜帶表面抗原,有時經過若幹年後出現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轉陰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陽性結果,就表示不會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e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稱e抗原。它來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亞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後的産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當核心抗原裂解時,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環中,若取血化驗就可查出來。核心抗原在病人血清中查不到,僅在肝細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義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複制活躍,并且傳染性較強。一般HBsAg(+)的人,用比較敏感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檢查e抗原,可有61%的人HBsAg(+)。而如果HBsAg(+),其意義與在血中存在病毒顆粒,或在血中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或核心抗體IgM相同。

e抗體

乙肝e抗體(hbeab)又稱為抗-hbe,英文縮寫是hbeab.乙肝e抗體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繼乙肝核心抗體産生而出現的另一抗體,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又一标志物,在hbeag轉陰後數月出現hbeab陽性。抗-HBe(+)時,乙肝病毒在肝組織内的複制逐漸減少,由病毒複制活躍期轉變成不活躍期,肝組織的炎症也常由活動變成不活動,血中及肝組織内病毒顆粒均減少,所以傳染性也減少。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體不是保護性抗體,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有時雖然檢查出e抗體陽性,但肝細胞内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大量研究資料表明,e抗體出現陽性是病毒複制降低并且傳染減少的标志,這時病毒顆粒有可能已經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

核心抗體

核心抗體是乙型肝炎核心抗體的簡稱,可簡寫為抗-HBc。核心抗原雖然在血清中查不出來(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産生出特性抗體,即核心抗體,故檢測抗-HBc可以了解人體是否有過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說是否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項病毒感染的标志。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程中,于急性期即可測到很高的抗-HBc,而在急性期過後,核心抗體水平仍保持一定高度,并持續若幹年。在慢性感染狀态的攜帶者或病人,核心抗體也常保持高水平。另外,表面抗原已呈陰性的病人,還可查出抗-HBc陽性。因此單項抗-HBc陽性,難以确定病人是近期感染,還是早期有過感染。

為了确定病人是近期内感染還是以前有過感染,常需要檢測抗-HBcIgM和抗-HBcIgG。也就是說,核心抗體有兩種的成分,一種是免疫球蛋白M,另一種是免疫球蛋白G,即抗-HBcIgM和抗-HBcIgG。這兩種成分分别由不同的B淋巴細胞産生。當人體受到核心抗原刺激後,先産生出抗-HBcIgM,它持續時間比較短,過一段時間才逐漸産生出抗-HBcIgG,後者能在體内保持較長時間。有時乙肝病毒已經清除,而抗-HBcIgG在體内仍然存在,這時檢測其他乙肝感染指标已是陰性,而僅有抗-HBcIgG陽性。因此,當抗-HBcIgM陽性時,常表示是近期感染,即乙型肝炎病毒仍在複制;當抗-HBcIgM陰性而抗-HBcIgG或抗-HBc陽性時,則表示既往有過乙肝病毒感染,但現在已不複制或已不存在了。

檢測抗-HBcIgM及IgG對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有重要意義。急性乙型肝炎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正的急性乙肝,也就是說病人第一次受乙肝病毒感染,另一種是病人原來是表面抗原攜帶者,現在又急性發病,表面上好像和急性肝炎一樣。但這兩種病人血中核心抗體的情況不一樣;慢性攜帶者急性發病的病人,血清中抗-HBcIgG或抗-HBc的水平比較高,而抗-HBcIgM比較低或是稍高;而真正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則血清中抗-HBcIgG往往陰性或低水平。因此,作這項檢查有助于将兩種情況區分開。鑒于它們的預後不相同,真正的急性肝炎常可徹底治愈,而慢性攜帶者急性發病則常易轉為慢性。因此,可以看出檢測抗-HBcIgM及IgG的重要。

臨床意義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随其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個月~6個月、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周~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它的出現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攜帶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轉陰,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表面抗原可持續陽性。

2、乙肝表面抗體(HBsAb):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它的陽性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但已經排除病毒,或者接種過乙肝疫苗,産生了保護性抗體。血清中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但也有少數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又發生了乙型肝炎,可能為不同亞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發生了變異。

3、e抗原(HBeAg):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體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内複制活躍,傳染性強。

4、e抗體(HBeAb):它的陽性表明患者的傳染性降低,病毒複制降低或緩解。也有個别人e抗體陽性,病情遷延不愈,多為感染了變異的乙肝病毒所緻。

5、核心抗體(HBcAb):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複制,有傳染性,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體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結果分析

一、乙肝大三陽,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同時陽性。這是乙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經典和規範模式,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内複制活躍、傳染性強。此時檢查肝功,如果轉氨酶升高,或做肝穿刺檢查證實炎症存在,表示肝炎呈發病狀态,必須治療,可以使用抗病毒和恢複肝功能藥物治療。

二、乙肝小三陽,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同時陽性。這是乙肝病毒大三陽變後的形式,過去一直認為小三陽預示患者的傳染已顯著降低,病毒複制程度已降低或明顯緩解。肝功能異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陽性,病情遷延不愈。經統計表明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小三陽檢出率依次增加,表明乙肝小三陽不一定預後就好,這是乙肝病毒變異,乙肝病毒前C基因發生了結構改變所緻,臨床上不可忽視,這種情況仍需要進行治療。識别乙肝小三陽是好是壞的标準是:如果肝功能始終正常,乙肝病毒DNA為陰性,說明是好現象。如果乙肝病毒DNA為陽性,肝功能異常,則為壞現象。

怒傷肝,累也傷肝。所以,對于已經是乙肝小三陽的患者,切忌勞累過度,要多休息。

三、乙肝小二陽,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同時陽性。這種形式的臨床意義和乙肝小三陽基本一緻,小三陽和小二陽有時可以互變。

四、單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陽性,它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總抗體,陽性時表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或現在感染,區别的标準是進一步檢查乙肝病毒核心抗體珠兩個分型:乙肝病毒核心抗體IgM和IgG。高滴度的乙肝病毒核心抗體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在慢性肝炎炎症活動期也可呈陽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複制,有傳染性。乙肝病毒核心抗體IgG可持續在數年至數十年,是既往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表示現在已沒什麼問題了。

五、單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陽性。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免疫和保護性抗體,是中和性抗體,注射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讓它産生。一些人即便沒有注射疫苗,也會在感染病毒後自動産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這肯定是一件好事。

六、幾項抗體同時陽性,表現為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和乙肝病毒e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或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和乙肝病毒核心抗體同時陽性。這些情況說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病毒已清除,身體恢複健康。但是個别的患者,也會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肝功能異常,乙肝病毒DNA呈陽性,這時仍然要考慮是否有病毒變異存在。

乙肝介紹

乙肝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髒病變為主的傳染性疾病。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報告病例數第一的乙類傳染病

結果類型

乙肝二對半檢查結果常見類型

①乙肝兩對半135陽性:俗稱“大三陽”,表示着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攜帶,體内病毒數量多,病毒複制活躍,傳染性強;

②乙肝兩對半145陽性:俗稱“小三陽”,意味着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攜帶,體内病毒數量少,病毒複制低下,傳染性弱,長期持續易癌變;

③乙肝兩對半全陰性:既沒有感染過乙肝病毒,體内又沒有保護性抗體,屬易感人群,易感染乙肝病毒,建議立即接種乙肝疫苗;

④乙肝兩對半第二項陽性:表示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已完全恢複;或者是健康人接種乙肝疫苗後産生保護性抗體;

⑤乙肝兩對半25陽性:感染過乙肝病毒,現已完全恢複,保護性的抗體已經出現,對乙肝病毒已具有抵抗力,不易感染乙肝病毒,這就是治療乙肝最理想的形成;但若hbvdna陽性,則表明S/S區發生變異。

⑥乙肝兩對半45陽性: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現處于恢複期。hbsag已經消失,但保護性的抗體還沒有出現,對hbv沒有抵抗力,并且hbeab不能長期持續存在半年以上,否則說明體内仍有病毒;

⑦乙肝兩對半245陽性:處于恢複期,保護性的抗體已經存在,hbv已經或者是即将被清除,但e抗體不能長期持久的存在,e抗體不久也會消失,成為25陽,若e抗體半年後不消失,說明體内病毒已發生病變,需要給予重視,加強治療;

⑧乙肝兩對半15陽性:表示着急性感染;或者是慢性攜帶,病毒複制低下,傳染弱;或者處于恢複期;

⑨乙肝兩對半單純第5項陽性:可以作為急性感染的窗口期;也可能是處于恢複期,保護性的抗體還沒有出現;或者是感染過hbv,但沒有檢測出hbsab。

少見類型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複。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複;(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複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于抗-HBc出現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複。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複。

罕見類型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