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蟲菊

除蟲菊

菊科匹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除蟲菊(學名: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v.)是菊科,匹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根狀莖短。莖直立,基生葉花期生存,卵形或橢圓形,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全裂,側裂片卵形或橢圓形;全部葉有葉柄,基生葉葉兩面銀灰色,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莖生,排成疏松傘房花序。總苞片外層披針形,全部苞片硬草質,舌狀花白色,舌片頂端平截或微凹。舌狀花瘦果的肋常集中于瘦果腹面。
    中文名:除蟲菊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桔梗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亞族:菊亞族 屬: 亞屬: 組:除蟲菊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7-60厘米。根狀莖短。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銀灰色,被貼伏的丁字形或頂端分叉的短柔毛。基生葉花期生存,卵形或橢圓形,長1.5-4厘米,寬1-2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為全裂,側裂片3-5對,卵形或橢圓形;二回為深裂或幾全裂,裂片全緣或有齒。中部莖葉漸大,與基生葉同形并等樣分裂。向上葉漸小,二回羽狀或羽狀分裂或不裂。全部葉有葉柄,基生葉柄長10-20厘米,中上部莖葉的葉柄長2.5-5厘米。葉兩面銀灰色,被貼伏壓扁的丁字形毛及頂端分叉的短毛。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莖生3-10個頭狀花序,排成疏松傘房花序。總苞直徑12-15毫米。總苞片約4層。外層披針形,長約4毫米,幾無膜質狹邊,中内層披針形至寬線形,長5-6毫米,邊緣白色狹膜質。全部苞片硬草質,外面有腺點及短毛,外層的毛較多。舌狀花白色,舌片長12-15毫米,寬4-5毫米,頂端平截或微凹。瘦果長2.5-3.5毫米,約5-7條橢圓形縱肋,舌狀花瘦果的肋常集中于瘦果腹面。冠狀冠毛長0.8-1.5毫米,邊緣淺齒裂。花果期5-8月。

分布範圍

原産歐洲。栽培藥用,主要作農業殺蟲劑。我國本世紀20年代開始引種栽培。現在,陝西、山東、黑龍江、吉林、遼甯、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廣東、雲南都有栽培。

繁殖方法

除蟲菊可作春秋兩季播種,分根和插條繁殖可酌情而定,一般春播在3-5月份,秋播8-10月份。整地施肥:備好苗床苗床畦寬1.2米、溝深20-30厘米,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糞肥、草木灰2.5千克作基肥,摻勻耧細整平。浸種催芽:先将除蟲菊種子暴曬1天,用紗布袋包好,放入40度溫水中浸泡12小時,待子粒全部吸水膨脹後取出,拌入适量營養土進行催芽,約1周後種子開始萌芽。精細播種:将開始萌芽的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畦面上,先覆蓋一層細土灰,再用麥稭或稻草覆蓋,經常灑水保持土壤濕潤,約10-15天後,菊苗陸續出土菊苗出土後可用适量人尿兌水澆施催苗,促苗茁壯生長。

栽培技術

移栽:移栽前先整好大田,應選擇南北方向開壟作畦。待菊苗長至15厘米高時即可移栽。大苗每穴栽1株,小苗每穴栽2株,穴内施入苗肥,以人畜糞、草木灰為宜,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栽下後要澆水、培土。

田間管理:移栽成長後應注意經常松土除草,追施肥料。

适時采收:除蟲菊以花及莖葉為收獲對象,有的亦将菊花結籽後收籽作種用。當花已全開,花蕊突起時及時齊蒂采摘,菊花和菊籽全部采摘完後就可收割莖葉,收割時保持莖稈離地面3.5厘米,避免拽動根部,以利宿根再生。

主要價值

外用治疥癬,殺滅疥蟲,通常制成油膏;或驅蚊(用除蟲菊粉,制成蚊香,點燃煙薰),是蚊香的原料,也可制成粉劑或乳油劑;或殺滅孑孓,把除蟲菊直接投放于孑孓滋生的水域中或用除蟲菊水浸液。除蟲菊頭狀花序所含各種殺蟲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故收割後充分快速幹燥,且防潮避光保存;如貯存過久,其殺蟲驅蟲毒力大減。

病蟲防治

除蟲菊無須治蟲,但需防止枯萎病,用50%托布津或石灰粉對除蟲菊田進行防疫消毒,可有效防治。一旦發現有個别枯萎菊苗,應連根拔除,用火燒毀處理掉。

上一篇:靖州楊梅

下一篇:蘇鐵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