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

英國科普、科幻雙栖作家
阿瑟·克拉克,英國國籍,現當代最出色的科普、科幻雙栖作家,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并稱“二十世紀三大最偉大科幻小說家”。[1]克拉克的作品具有極強的預見性,聯合國、NASA和互聯網都從他的書中受益。他是撰文提出通信衛星概念并證實其技術可行性的第一人,被譽為“世界通信衛星之父”。克拉克的代表作品有《童年的終結》、《城市與星》、“拉瑪系列”、“奧德賽系列”等。這些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暢銷不衰。
  • 中文名:亞瑟·查爾斯·克拉克
  • 外文名:Arthur Charles Clarke
  • 别名:Charles Willis
  • 民族:
  • 出生地:英國薩默塞特郡
  • 畢業院校:倫敦國王學院
  • 職業:科幻小說家
  • 代表作品:《孩童時代的結束》、《月塵飄落》等
  • 主要成就:許多預測都成現實等
  • 籍貫:英國 斯裡蘭卡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17年12月16日
  • 去世年月:2008年3月19日
  • 榮譽:英國星際協會主席、英國爵士

個人簡介

阿瑟·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1917-2008),是英國及斯裡蘭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以及國際通訊衛星的奠基人。

阿瑟·克拉克1917年生于英格蘭西部的一個小城鎮,1941年進入部隊服役,從事與雷達有關的技術工作。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後一年——1945年,他在《世界無線電》雜志第10期上發表了一篇具有曆史意義的關于衛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衛星能給出全球範圍的無線電覆蓋嗎?》,詳細論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為今後全球衛星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戰争結束以後克拉克進入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自1950年起克拉克開始創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陽風”為題材的科幻作品《太陽帆船》曾引起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注意,并因此而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60年代以後,這位科幻大師一直居住在島國斯裡蘭卡。

阿瑟·克拉克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太空題材科幻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讨論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的主題,其《童年的終結》(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險》(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1980)等作品無不寓意深刻、脍炙人口。克拉克的作品以其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漢筆法而著稱,此外克拉克還善于運用哲學的方式,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給讀者以思考。

生平經曆

阿瑟·克拉克幼時就喜歡仰望星空和閱讀舊的美國科幻雜志。在中學和Huish語法學校畢業後,由于無法負擔大學費用他在校董會的養老金部門得到一份審計員工作。1934年加入英國星際協會。1941年進入英國皇家空軍服役,擔任雷達技師,參與預警雷達防禦系統的研制,它為英國皇家空軍在不列颠之戰中獲勝做出了貢獻。戰時克拉克主要執行地面控制進場雷達工作,他早期的非科幻類小說、半自傳體的《Glide Path》就以此為背景。克拉克在皇家空軍的無線電學校No 9擔任下士指導員,在1943年5月27日被任命為空軍少尉(技術部門),1943年11月27日提拔為空軍中尉,以空軍上尉軍銜退役。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後一年——1945年,他在《世界無線電》雜志第10期上發表了一篇具有曆史意義的關于衛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衛星能給出全球範圍的無線電覆蓋嗎?》,詳細論述了衛星通信的可行性,為今後全球衛星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戰争結束以後克拉克進入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46年退伍,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并以優異成績畢業,取得數學和物理學士學位。1947年,擔任英國星際協會主席至1950年。1948年獲物理學學士,曾任英國星際學會主席。 1949年擔任《科學文摘》(Science Abstracts)的助理編輯至1951年。自1950年起克拉克開始創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陽風”為題材的科幻作品《太陽帆船》曾引起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注意,并因此而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60年代以後,這位科幻大師一直居住在島國斯裡蘭卡,1952年克拉克成為全職作家,投入科幻創作。

1953年克拉克遇見了Marilyn Mayfield,22歲的美國離異女子并帶有一個兒子,與之閃電結婚,6個月後分手。但婚姻一直持續到1964年才終結。克拉克評價,“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他此後沒有再婚,但與Leslie Ekanayake很親密,後者在1977年去世。有新聞記者曾問是否是同性戀,克拉克否認。但Michael Moorcock說每個人都知道克拉克是同性戀,他還與他的男友喝過酒。

1956年移居斯裡蘭卡。出版《城市與星星》;短篇小說《星》(Star)獲得雨果獎

1964年與庫布裡克共同構思《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和劇本。小說在一些情節上與電影略有差異。 

1968年《2001太空漫遊 (電影)》上映,小說也以同年出版。  

1973年出版《拉瑪任務》。 

1974年《拉瑪任務》獲星雲、雨果、約翰坎貝爾獎。 

1986年榮獲象征終身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成立阿瑟克拉克獎,頒給英國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說。  

1988年經診斷患有“小兒麻痹後遺症”,此後多半靠輪椅行動。 

1995年獲NASA“傑出公共服務獎”。 

2000年受封英國爵士,由于身體不便,英國王室派高級專員親臨斯裡蘭卡贈與爵位。  

2001年探測火星礦物的宇宙飛船被命名為“2001火星奧德賽”。并于2008年3月19日于病床上逝世,享年90歲。

基本定律

克拉克在其創作當中,還善于積累有關科學文化方面的經驗,并以“定律”的方式加以總結,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被稱為“克拉克基本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作品

克拉克的主要科幻作品有: 《童年的終結》(1953) 《城市和星星》(1956) 《2001年:太空探險》(1968) 《與蛇發女怪相見》(1971) 《與拉瑪相會》(1973) 《帝國的土地》(1975) 天堂的噴泉》(1979) 《樂園之泉》(1986) 《大淺灘的鬼》(1990) 《不隻一個宇宙:克拉克小說集》(1991)

克拉克最為輝煌的成就當推《2001:太空探險》,這部史詩般的作品場面宏大、氣勢雄偉,展現出人類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該作品首先是以電影的形式展現給觀衆的,由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影片一經公映便引起巨大反響,使科幻電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誰也看不起”一下提升到“誰也看不懂”,其中某些眩麗多彩的鏡頭,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成就

克拉克不僅是科幻大師,也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之一。

1945年,二戰剛剛結束,克拉克就在《地外中繼》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軌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傳送通訊信号的設想。盡管同步衛星的技術概念并不是他第一個發明的,但衛星通信的設想,仍然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預言之一。通信衛星所運行的軌道,後來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此後,他預言的用太陽風驅動的飛行器,也被歐洲空間局等在實際太空探索中驗證。即使更加狂放的“太空梯”(把地面和空間軌道連接在一起的梯子)的設想,随着現代科學尤其是納米技術的進展,也已經不再是笑談了。

作為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獲得3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1986年克拉克被美國科幻與奇幻協會(SFWA)授予終生成就獎——大師獎。此外,克拉克還出資創建了“阿瑟•C•克拉克獎”,每年評選一次,以獎勵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文科幻小說。

評價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科普、科幻兩栖作家,英國的阿瑟·克拉克要比美國已故作家阿西莫夫略勝一籌。自1946年從事寫作以來,他為讀者寫了60餘部著作。就數量而言,雖不及阿西莫夫,然而這些作品為克拉克赢得的種種榮譽,卻使阿西莫夫羨慕不已。

克拉克熱心鑽研科幻中的科學問題,并以瑰麗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融于作品之中,把科學的思索和浪漫的想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雖然預言不是科幻作家的使命,但以多少成為他們的習慣。

由于克拉克博見多聞,具有紮實的科學基礎,故而他的預言實現率要比威爾斯高。

逝世

2008年3月19日淩晨,全球衛星通信理論的奠定人、著名科幻小說《2001年:太空漫遊》的作者阿瑟·克拉克,因呼吸問題和心髒衰竭,在斯裡蘭卡一家醫院逝世,享年9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