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計劃

美國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
阿波羅計劃(英文:Apollo program),是美國在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阿波羅計劃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曆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占當年美國GDP的0.57%,約占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提供了驚人的就業長期增長。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中文名:阿波羅計劃 外文名:Apollo program 發生地點: 起始時間:1961年 結束時間:1972年

曆史背景

早在1960年代,當時執掌白宮的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開展下一代航天計劃,用于接替水星計劃。1960年7月,時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休·拉蒂默·德萊頓宣布阿波羅計劃啟動,并開始對飛船的可行性進行相關研究。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14份投标意向,最終,通用動力公司與康維爾公司、通用電氣公司、格倫·L·馬丁公司收到了合約,并要求三方團隊在6個月内拿出可行方案來。

1960年11月,約翰·F·肯尼迪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的第35任總統,他早在競選就向選民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導彈防禦上全面超越蘇聯,但是,雖然對太空計劃較為熱衷,肯尼迪并沒有立刻決定實施登月計劃——原因在于他對當時的美國航天發展的狀況并不十分了解,而且高昂的成本也使肯尼迪不得不審慎對待任何一個太空探索計劃。當航空航天局局長詹姆斯·韋伯要求年度财政預算增加百分之三十時,肯尼迪隻同意加快大型推進器的研發工作,卻沒有支持其他更大的項目。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搭乘東方1号飛船升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這一壯舉大大地刺激了美國,更加深了美國人民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實施一項太空計劃,保證美國在于蘇聯的競賽中不至于落後太多。肯尼迪對此事持謹慎态度,沒有立刻進行任何重大舉措。4月20日,肯尼迪給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發去備忘錄,詢問他對于美國太空計劃的意見,以及美國追趕蘇聯的可能性。在翌日的回複中,約翰遜認為“我們既沒有盡最大努力,也沒有達到讓美國保持領先的程度。”約翰遜還提到未來登月的計劃不僅可行,也絕對可以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獲得領先地位。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一次演講中向美國國會改變阿波羅計劃的目标,在1960年代結束前将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肯尼迪的演講給了阿波羅計劃更明确的目标,但也給科學家們平添了巨大的壓力:肯尼迪發表這段演講20天前,美國剛剛把第一個宇航員——艾倫·謝潑德送入太空,而且他還沒有進入地球軌道。這種不利局面使一些工作人員對登月計劃的看法并不樂觀。

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超重型運載火箭載着阿波羅11号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國宇航員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駕駛着阿波羅11号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裡的征程,承載着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阿波羅飛船的任務包括為載人登月飛行作準備和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已于1972年底結束。迄今(2018年)40多年來還沒有過其他的載人航天器離開過地球軌道。阿波羅計劃詳細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份、光學特性并探測了月球重力、磁場、月震等。後來的天空實驗室計劃和美國、蘇聯聯合的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也使用了原來為阿波羅建造的設備,也就經常被認為是阿波羅計劃的一部分。

阿波羅是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一個掌管詩歌和音樂的太陽神,傳說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箭殺死巨蟒,替母親報仇雪恨。美國政府選用這位能報仇雪恨的太陽神來命名登月計劃,其心情可想而知。

阿波羅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計劃中也有過幾次嚴重的危機,包括阿波羅1号測試時的大火造成維吉爾·格裡森、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号的氧氣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返回大氣層時排放的有毒氣體都幾乎使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喪命。

輔助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登月任務準備了四項輔助任務,分别為:

1、徘徊者号探測器計劃(1961-1965年):共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以了解飛船在月面着陸的可能性。但探測器曾多次發射失敗。

2、勘測者号探測器計劃(1966-1968年):共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着陸,通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并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數據。

3、月球軌道環行器計劃(1966-1967年):共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着陸區拍攝高分辨率照片,獲得1000多張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

4、雙子星座号飛船計劃(1965-1966年):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宇航員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登月方案

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标後,阿波羅計劃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盡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将宇航員送上月球,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确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号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确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類似于蘇聯同時期的登月計劃,美國方面提出了四種登月方案:

1、直接起飛此計劃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航天器,直接飛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後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2、地球軌道交會此計劃需要兩艘隻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集合并對接。整個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劃未被采納。

3、月球表面交會此計劃需要兩艘航天器被發射:一艘自動航天器攜帶推進系統,先期登月;載人航天器晚些發射。推進系統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載人航天器上,然後返回地球。

4、月球軌道交會這個方案由約翰·C·霍博爾特的團隊提出。這種方案是一艘較大的航天器,稱為指令/服務艙,攜帶一艘裝載宇航員的登月航天器——稱為登月艙。指令/服務艙攜帶從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闆。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分離,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3名宇航員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務艙中。登月完成之後,登月艙重新起飛,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集合,并返回地球。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該方案隻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航天器的質量大大減小。通過将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時降落,後者在任務完成後起飛與指令/服務艙會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隻需要一次單獨的火箭發射。當時的顧慮是次數較多的對接和分離所提出的技術難度。

飛行任務

阿波羅計劃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從阿波羅7号一直到阿波羅17号,全部從佛羅裡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阿波羅4号到阿波羅6号都是無人測試飛行(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号和阿波羅3号)。

阿波羅1号

1967年1月27日。宇航員維爾基爾·格裡森、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在當晚一次演練中因火災事故身亡。當時這場大火吞沒了他們的阿波羅1号飛船。原計劃2月21日飛船發射并把他們送上地球軌道14天,就在進行這次發射的模拟演習中,他們死于地面。

國家航空與航天管理局官員說,大概是一個電火花點燃了阿波羅飛船座艙的純氧。這三名宇航員如同真地飛行那樣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發射架上的“土星”1号火箭頂部,就在這天下午6點31分,發生大火。

他們被卡在關閉的艙門後面,無法使用阿波羅安全系統,因為被導彈拖車擋住了。急救人員試圖接近他們,卻被艙内滾滾冒出的濃煙阻擋。空軍及國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與火災有關的資料。官員們說:“人員和飛船的損失給阿波羅登月計劃以嚴重打擊。面對預算削減的困難,阿波羅計劃一直努力奮鬥以求在60年代末實現登月。

阿波羅7号

經過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号終于進行了第一次載人飛行,3名宇航員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7号的任務是,測試指令艙上的對接系統。

阿波羅8号

由弗蘭克·博爾曼、吉姆·洛威爾與威廉·安德斯所組成的阿波羅8号團隊,12月21日搭乘土星5号火箭升空,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8号宇宙飛船的成員從地球飛到月球後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務是測試阿波羅指揮艙系統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的太空及繞月軌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蹤和生命保障各個方面。評估宇航員在開展繞月軌道任務期間的表現。

阿波羅9号

阿波羅9号是第一艘搭載登月艙的飛船,她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飛行,并對登月艙進行進一步檢驗。任務是測試人類在太空環境中的反應和失重狀态。

阿波羅10号

阿波羅10号飛繞月球軌道,并使登月艙下降到離月球表面15公裡以内,以檢驗其性能。

阿波羅11号

阿波羅11号飛船登月飛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号火箭運載阿波羅11号飛船升空。第三級火箭熄火時将飛船送至環繞地球運行的低高度停泊軌道。第三級火箭第二次點火加速,将飛船送入地—月過渡軌道。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後開始接近月球,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面實現軟着陸。另一名宇航員仍留在指揮艙内,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登月宇航員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然後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随即抛棄登月艙,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入再入走廊,抛掉服務艙,使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大的氣動力作用下減速。進入低空時指揮艙彈出3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羅11号飛船指揮艙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羅12-17号

阿波羅12-17号飛船從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号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号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務(三名宇航員駕駛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員均登月成功。

阿波羅13号

阿波羅13号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宇航員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艙系統并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經曆了缺少電力、正常溫度以及飲用水的問題,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後,阿波羅13号飛船機組人員吉姆·洛威爾回憶說:“我們終于活了下來,但是很懸。我們的任務失敗了,但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輝煌的失敗。

最後的J任務中,登月艙原計劃在月球表面停留3天。被取消的阿波羅18号至阿波羅20号都是J任務。

最遙遠的設想甚至還包括了I任務,有相當大的科學研究比例。當預算縮減成為現實時,這些科學研究項目被放到了J任務裡。

後續計劃

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

該計劃為阿波羅的後續計劃,使用原本準備登月的阿波羅18号飛船與前蘇聯的聯盟19号飛船對接,雙方宇航員互緻慰問并參觀對方飛船。

天空實驗室計劃

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計劃,将未使用的土星5号運載火箭改裝成為空間實驗室,并将作為阿波羅号飛船作為宇航員的天地往返工具。

基本結構

阿波羅号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指揮艙

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内放置着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态控制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内裝有10台姿态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态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服務艙

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于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态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于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

阿波羅好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4.3米,最大高度約7米。其中下降級由着陸發動機、四根着陸架和四個儀器艙組成;而上升級則是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沒有配備座椅,艙内設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

運載火箭

阿波羅号飛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運載火箭發射。運載火箭研制分兩個階段進行:

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獲取大型運載火箭的研制經驗并進行阿波羅号飛船的飛行試驗。

研制“土星”5号巨型3級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阿波羅航天服

阿波羅号登月宇航員所穿的艙外宇航服由内衣廠商Playtex的縫紉女工縫制。當時,Playtex公司與工程師合作,設計能夠讓宇航員在軌道中存活的航天服,最後由縫紉女工根據宇航員的具體尺寸手工縫制。

阿波羅号宇航員能夠順利完成創造曆史的登月任務,也有這些縫紉女工的一份功勞。幾十年後,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曆史将被改編成一部好萊塢影片,片名就叫“航天服”。影片《航天服》立基于的尼古拉斯·德·蒙查克斯的著作《阿波羅号航天服》。

德·蒙查克斯在書中寫道:“制作一件航天服使用的材料包括一件飛行服、一個古德裡奇輪胎、一個胸罩、一條束帶、一件雨衣和一隻番茄天蛾。”他指出Playtex公司縫紉女工在縫制航天服時的精确性超過競争美國宇航局合約的其他團隊。

德-蒙查克斯表示:“她們縫制時的誤差不得超過1/64英寸(約合0.4毫米)同時不能使用任何别針。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服裝業工作,而不是更為傳統的軍事工業部門的工作。在整個阿波羅計劃中,隻有少數人真正将宇航員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縫紉女工就是其中之一。”

蒙查克斯認為宇航局貶低了縫紉女工在整個項目中所做的貢獻。他指出:“宇航局是一個更為龐大的軍事工業綜合體的一部分,讓縫紉女工參與他們的計劃絕對令人意想不到,也讓他們感到困窘。”Playtex的團隊憑借富有革新性的想法,先進的縫紉技術以及堅定的決心拿到這份合約。

Playtex公司的分公司國際乳膠公司擁有一支出色的縫紉女工和技師團隊,由一名曾做過電視修理工的汽車技師領導。這家公司最終說服美國宇航局,讓他們參加宇航局舉行的僅面向少數富有革新精神的公司的測試用航天服競标。

《洛杉矶時報書評》稱:“他們連續奮戰了6周,有時甚至進行24小時輪班,最後找到制作高性能航天服的解決方案,打敗兩個受邀的競争對手。在與規模更大資金更雄厚的公司進行直接競争時,國際乳膠公司的管理層采用先進的工藝和縫紉技術制作出高性能的航天服。

國際乳膠公司的其他産品包括為火星探路者号和火星探索漫遊者号任務制作的氣囊着陸設備、飛船、浮空器、齊柏林飛艇等比空氣輕的空中交通工具,防生化放核面具及頭罩系統,用于制藥工業的彈性粉末封堵溶液。

航天員名單

犧牲人員

    維吉爾·格裡森(阿波羅1号)愛德華·懷特(阿波羅1号)羅傑·查菲(阿波羅1号)

    登月人員

      尼爾·阿姆斯特朗(阿波羅11号)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航天員。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号任務時成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務是1966年執行的雙子星8号的指令長。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對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号。在這次“人類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月表行走(邁克爾·科林斯在指令艙中環繞月球)。

        巴茲·奧爾德林(阿波羅11号)皮特·康拉德(阿波羅12号)艾倫·賓(阿波羅12号)艾倫·謝潑德(阿波羅14号)埃德加·米切爾(阿波羅14号)大衛·斯科特(阿波羅15号)詹姆斯·埃爾文(阿波羅15号)約翰·楊(阿波羅16号)查爾斯·杜克(阿波羅16号)尤金·賽爾南(阿波羅17号)哈裡森·斯米特(阿波羅17号)

        飛掠人員

          佛蘭克·伯爾曼(阿波羅8号)吉姆·洛威爾(阿波羅8号,阿波羅13号)威廉·安德斯(阿波羅8号)托馬斯·斯塔福德(阿波羅10号)邁克爾·柯林斯(阿波羅11号)理查德·戈爾登(阿波羅12号,原定在阿波羅18号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傑克·斯威格特(阿波羅13号)弗雷德·海斯(阿波羅13号,原定在阿波羅18号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斯圖爾特·羅薩(阿波羅14号,原定在阿波羅20号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阿爾弗萊德·沃爾登(阿波羅15号)肯·馬丁利(阿波羅16号)羅納德·埃萬斯(阿波羅17号)

          成名後生活

          從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号”太空船,登上月球。之後,美國就再無登月行為。“舊事”重提,不由讓人想到那些曾經的登月者,及衆多宇航員們返回地球後的“人間生存”。特别是不久前,法國首名女宇航員,也是歐洲空間局迄今唯一一名女宇航員,曾經出任法國科技部長克洛迪·艾涅爾。功成名就後,卻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服藥自殺未遂,此舉讓法國舉國震驚。也激起了人們對這些“上天”又“落地”者生存狀态的關注。而通過調查,步入後太空時代的他們。有的成為成功商人,有的像艾涅爾一樣,從政,繼續為航天事業作貢獻。還有的,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像艾涅爾那樣,功成名就又伴有“精神問題”……在人們的想象中,從太空返回地球,宇航員們的生活中,時時都充滿掌聲與笑臉。其實也有不同。

          英國作家安德魯·史密斯曾采訪9名活着的登月宇航員後,在其書《月亮塵土:尋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披露了驚人的内幕:幾乎所有美國登月宇航員回到地球後,都無法應付突如而來的名聲和登月事件造成的超感官心理影響。他們有的精神崩潰,有的成了酒鬼,有的沉浸在沮喪中……英國《衛報》等媒體報道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12人“高級俱樂部”,哪怕是億萬富翁出巨資,也無法加入——他們就是地球上唯一登上過月球的12名宇航員。安德魯·史密斯就是采訪了他們中的9位,得出上面那個結論的。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美國人要首先登上月球。這個大膽的夢想,連當時NASA的局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實現。令人驚奇的是,從1969年夏天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号”太空船,使用比現代手機還“原始”的導航科技登上了月球。

          大多數登月宇航員在上世紀50年代都是美國空軍試飛員。20世紀60年代,身為飛行員的他們卷入了NASA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那個充滿太空狂熱的年代,他們都認為自己在為人類的未來而冒險。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随着“太空熱”的逐漸衰退,12名登月宇航員也遭遇了一連串混亂的“塵世生活”。NASA的宏偉計劃崩潰了,但大多數登月宇航員卻發現很難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奮鬥目标。

          登月的那種“神秘感覺”,深深地折磨着“阿波羅15号”登月艙駕駛員詹姆斯·歐文。歐文在月球的亞平甯山的一塊岩石上,發現了一塊有着45億年曆史、被稱做“起源石”的水晶。歐文當時感到,這塊“起源石”仿佛正在那兒等待他的到來。歐文返回地球後,開始信仰宗教。他建立了一個叫做“高飛”的宗教組織。他曾兩次帶領探險隊到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尋找諾亞方舟的痕迹。1991年,歐文因心髒病去世。

          阿波羅14号飛船登月艙駕駛員埃德加·米切爾,從月球返回太空艙時,有一種被某種東西注視的奇怪感覺。他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産生了一種心靈的接觸。回到地球後,米切爾開始研究神秘的超自然現象。他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個“抽象科學協會”,專門研究人類意識和各種超自然事件。

          歐文的登月同伴查爾斯·杜克同樣無法應付登月事件帶來的巨大心理震撼。返回地球後,他開始酗酒,并且經常虐待自己的孩子。杜克是活着的登月宇航員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後來皈依了宗教,将登月事件稱作“我生命中的灰塵”。

          “阿波羅12号”指令長阿蘭·比恩,是第四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然而,他的繪畫主題永遠隻有一個:他總是用混合着月亮塵土的油彩,描繪着他看到過的月球表面場景。那些月亮塵土都是他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比恩說,當他從太空返回地球時,曾向自己發誓:“如果我能回到地球,我将做自己喜歡的事。”

          新書披露,盡管登月宇航員們遭遇過人們難以想象的危險,但沒有一個“月球漫步者”因為他們的探險經曆和名聲而暴富。他們仍然都是按照自己的軍銜等級從NASA領取每年大約17000美元的年薪。

          此書還披露,第一個踏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後,就無法應付潮水一般随之而來的名聲。他曾感慨道:“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别人才不把我當做一名宇航員看?”

          無所适從的他們,曾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月球。

          公布照片

          美國宇航局(NASA)2015年10月5日通過Flickr.com網站公布了8400張有關阿波羅計劃及宇航員登月的曆史照片。照片解晰度達到1800dpi,人類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留下的腳印清晰可見。

          事件争議

          主詞條:阿波羅登月計劃陰謀論

          五十年前,美國“阿波羅計劃”第一次所謂的将人類送上月球并實現在月表行走。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邁出的“一小步”意味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卻有不少人質疑登月造假,“阿波羅”載人登月完全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

          相關事件

          斯諾登稱俄首探月

          美國前中情局雇員斯諾登在俄羅斯獲得避難“自由”後第一時間透過推特發布微博:“我相信是俄羅斯首先探索月球”。英國媒體透露,斯諾登手中應該掌握揭露美國1969年登月為造假的機密文件。

          數位外籍人士質疑登月

          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曾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曆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僞造》的文章,對美國31年前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質疑。

          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确實發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極,在那裡指令艙彈出火箭,并被軍用飛機回收。随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内表演登月過程,最後進入指令艙,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并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當時美國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僞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工程師拉爾夫·勒内、英國科學家戴維·佩裡和馬裡·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疑表示贊同。

          巴特斯博雷爾是一名電影人,他曾制作了一系列電影指出登月的矛盾之處,還因此曾與阿波羅11号宇航員奧爾德林面對面激烈争執并被打。

          月球岩石實為木頭

          據英美媒體報道,荷蘭國家博物館多年來一直珍藏着一塊據稱是美國太空人1969年首次登月時采集的“月球岩石”,并為它投了一份高達30萬英鎊的保險。事後專家對其鑒定後發現,它不是什麼“月球岩石”,而隻是一塊已經石化的爛木頭。

          質疑觀點

          質疑一:真空環境下的旗幟會飄揚?登月圖片中,美國旗幟“迎風飄揚”。月球表面高真空環境下不可能存在空氣的對流,相應地,就不可能存在“風”,旗幟也就不可能“迎風飄揚”。因此有人質疑這些照片和錄像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内完成的。

          據科學辟謠網2021年1月27日顯示,圖像中的美國國旗是一個特制的旗幟,它為了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設計的旗杆比較長。相應地,旗杆的剛度就有所下降。我們看到的旗幟“飄揚”實際上是插入土壤後的旗杆在高真空環境下的較長時間振動導緻。這種“飄揚”的現象反而證明該區域真空度很高。其實,以當時的技術手段,制造一個無風的環境很簡單,僅需要保持空間的密閉和溫度恒定即可。倘若真想造假,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這種觀點純屬無稽之談。

          據《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論文顯示,自由振動具有周期性,而這段順風飄揚的畫面沒有周期性。

          質疑二:天空中沒有星星?月球沒有大氣層,天空中的星星應該是明亮清晰可見的。而拍攝的圖片中,天空卻根本看不到星星。

          這是當時的拍攝條件受限所緻。當時拍照使用的是膠片,一張膠片能夠呈現的最亮細節和最暗細節的區間有限,在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下,這個區間将會被進一步縮小。此外,由于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較強,故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将曝光度降低,否則拍到的将是一團模糊的白色。同時曝光時間也要減少,以減輕月面反射光帶來的影響。而曝光度降低和降低曝光時間都将導緻無法拍攝到天空的星星。

          質疑三:日本“月亮女神”繞月飛行時為何未拍到阿波羅登月設施及活動痕迹?

          月亮女神為一個三星系統,其主衛星“輝夜姬”上搭載的星載相機分辨率僅為10米,且“月亮女神”的飛行軌道高度為100千米,月球表面物體半徑至少大于50米才能被分辨出來。而“阿波羅”15和17号着陸器及月球車的半徑或最大尺寸約為3米左右,“輝夜姬”傳回的圖像中很難分辨月球車和着陸器的痕迹。

          質疑四:地面上的影子為啥不止一個?圖像中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的影子不止一個,同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宇航服顯現出非常明亮的白色。有人便提出,這是在攝影棚中使用了補光燈等設施導緻的。

          據科學辟謠網2021年1月27日顯示,這種質疑很站不住腳。首先,月球表面的月壤對光的反射系數較大,很容易将來自太陽的光反射出去。其次,月球表面并非光滑平面,其存在多個平面,使得光能夠被多角度反射。最後,我們不能忽略航天員旁邊的艙體,艙體表面同樣可以反光。

          據《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論文顯示其光源是一個近處點光源,而不是有人說的2個光源或太陽。

          質疑五:宇航員在前進過程中能夠大步向前跳躍,而沒有飄到很高的高度。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為什麼看似宇航員在發力但實則沒有真正跳的很高?

          原因在于登月航天服的重量太大。阿波羅航天服兼具提供氧氣、空氣流通、保持氣壓、過濾二氧化碳和冷卻功能,足夠讓登月宇航員進行長達7小時的月球漫步。此外還有一個後備系統,可提供30分鐘的氧氣和通信。與此同時,通信系統還可将宇航員的生理數據傳回地球。月球表面時刻受到微流星體襲擊,因此阿波羅航天服的外面增加了一個保護層。如此多的功能導緻阿波羅航天服重達82公斤,故不會一腳跳入太空。

          質疑六: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慢6倍。

          質疑七:從月球返回的巨型推力火箭在哪裡?

          人不光要到達月球,還有返回。在出發時,地球發射場需要的裝備和火箭是巨大的。那麼,返回的裝備和返回火箭在哪裡?如果是登月艙返回畫面的小噴氣式返回艙,它或許難以脫離月球引力。

          質疑八:登陸月球和從月球返回的畫面真實嗎?

          月球上沒有空氣。當飛船到達月球時,隻能用向前方噴射物質的方式減速。因為月球表面積累了厚厚的塵埃,在噴射物質的作用下,必然會向四方濺射。并将降落點附近的灰塵吹走。從片中登陸月球的畫面可以看到,降落點下面的土壤一點也沒有被吹走,也沒有降落時的撞擊坑,好像是将登陸艙輕輕的放在土壤上面的。

          人們知道,在地球上發射宇宙飛船時,會産生大量煙霧。如果是在月球上發射,除産生大量煙霧外,還應吹起大量灰塵。然而,美國公布的畫面沒有此情景。

          質疑九:鞋印和土坷垃

          鞋印隻有在有一定水份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在月球表面,根本沒有水份的條件下,是形成不了鞋印的。而美國政府卻給出了一個清晰的鞋印。另外,畫面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坷垃。土坷垃隻有在水分存在的情況下先膠結,然後經過攪動或搬運才能形成。月球上沒有水,沒有氣體,沒有動物耕地,應沒有土坷垃。

          質疑十:重力加速度

          有人根據沙子的運動軌迹,研究過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而不是月球上的。有的大些、有的小些。與拍攝後的處理有關。

          質疑十一:宇航服的形狀

          從航天員太空行走照片可以看到,宇航服是鼓鼓的;宇航服的内部為個大氣壓,外部為真空,而登月照片,宇航服是癟癟的;如果宇航服的内部為1個大氣壓,則外部也為1個大氣壓;如果宇航服外部為真空,則宇航服内部也為真空,這顯然不行。

          質疑十二:月球車是登陸倉帶上去的嗎?

          月球車是從登陸艙帶上去的嗎?連帶一面美國國旗的地方都十分緊張,登陸艙是否有空間裝這麼大的月球車存疑。

          質疑十三:宇航員在森林邊上工作?

          從網上流傳的一個照片可以看到,兩名宇航員和一位穿襯衫的人在森林邊上的砂石地上工作。如果這張張照片不是僞造的,就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僞造“阿波羅登月”。

          質疑十四:登月艙離開月球返回地球時,火箭上看不到火焰。

          質疑十五:如果把宇航員在月球上漫步的錄像快放,你會覺得這好像是在地球上拍攝的,隻是放慢了播放速度。

          質疑十六:暴露在範艾倫輻射帶的放射物下,宇航員根本無法從月球活着回來。

          質疑十七: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與科學家從南極洲采集的岩石是完全一樣的。

          質疑十八:所有六次登月都是在尼克松總統任内完成的,盡管40年來人類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卻沒有其他任何一位領導人能在任内完成登月的壯舉。

          據科學辟謠網2021年1月27日顯示,那些認為登月造假的“陰謀論”者認為,“阿波羅”載人登月是NASA制造的謊言,目的是為了轉移美國公衆對“阿波羅”計劃勞民傷财且失敗的困境。但實際上,所有學者都沒有對登月的真實性提出任何質疑。

          據《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論文顯示,阿波羅登月是美蘇争霸時,美國為了震懾蘇聯而編造的騙局,既欺騙蘇聯政府,也欺騙了全世界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