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

音樂形式
阿卡貝拉(意大利:A cappella 、中文:無伴奏合唱)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的教會音樂,當時的教會音樂祇以人聲清唱,并不應用樂器。而最具代表性的阿卡貝拉曲種,是格列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s)。在器樂于16世紀起逐漸流行之前,各式各樣的阿卡貝拉一直都是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形式。
    中文名:阿卡貝拉 外文名:A cappella 定義: 興起時間:中世紀 代表作品:格列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s) 特點:無伴奏合唱

典故

根據着作“Musica enchiriadis”和 “Scolica enchiriadis”,多聲部的阿卡貝拉音樂約于公元第10世紀出現。這些早期的多聲部樂曲,稱為奧爾加農(organum),它們的主旋律多為素歌,其下則加上一條稱為“vox organalis”的和聲聲部,這聲部有時與主音形成平行4度或5度(平行奧爾加農——“parallel organum),有時也會與主音反向進行(“organum with oblique motion”)。經過多年發展,早期奧爾加農先後演變成自由奧爾加農(“Free Organum或“Note-against-note Organum”,11世紀)、裝飾奧爾加農(“Flarid Organum”,又稱二部奧爾加農“organum duplum”,12世紀4)。到了裴洛丁(Perotin,約1170-約1236)的時代,更出現了三、四部的奧爾加農(organum triplum, quadruplum)。除奧爾加農外,複音康都歌(polyphonic conductus)、經文歌(Matet)、斷續歌(Hocket)等,都是重要的中古時期教會無伴奏合唱音樂。

曆史變革

公元14世紀,歐洲進入了文藝複興時期,阿卡貝拉的發展也出現了一番新的景象。約斯昆德普瑞(Josquin des Prez, 1440-1521)、帕勒斯替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蒙台威爾弟(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的作品,都是傳統阿卡貝拉曲目中的瑰寶。此時期的阿卡貝拉作品,以牧歌(Madrigal)最具代表性。

17世紀後,受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之影響,西方樂器的發展迅速,近代小提琴、鋼琴等成了作曲家的「至愛」,紛紛為它們譜寫樂曲。至19世紀,管樂的性能也有顯着的改良,管弦樂大盛。就是歌劇、藝術歌曲(lied)、合唱歌曲等聲樂樂種,通常也都應用到樂器伴奏,無伴奏合唱可說是進入了消退期,巴哈、莫紮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等并沒有為我們留下什麼a cappella曲目。合唱指揮Timothy J. Krueger曾進行啟蒙時期阿卡貝拉的搜集工作。

近代發展

也許是物極必反的緣故,到了20世紀初,人們開始懷念和諧的純人聲合唱,a cappella重新流行起來,并發展出近現代的版本。這陣“a cappella熱”,先由美國開始,再逐漸蔓延至歐洲以至世界各地。

1909年,耶魯大學的Whiffenpoofs成立,為阿卡貝拉的複興展開了序幕。在差不多時期,一種稱為「理發店」(barbershop)的四部合唱也在非洲裔美國人小區興起,推動了a cappella在民間/非學術界的發展。

The Yale Whiffenpoofs

随着錄音技術的進步,一些組合開始灌錄唱片。The Mills Brothers于1931年開始了錄音之旅。1937年,The Golden Gate Quartet也推出了首張唱片,風格與The Mills Brothers相似。

1938年,the Society for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Barber Shop Quartet Singing in the United States,即後來稱為SPEBSQSA成立。Sweet Adelines — 一個為女「理發店」歌手而設組織亦于1945年成立。

1963年,Swingle Singers(中譯:歡樂之聲)推出“Bach’s Greatest Hits”,并借此赢得該屆格萊美新人獎,8這成就一直保持至1986年,才被獲得格萊美獎的“Graceland” – 由Paul Simon和南非組合Ladysmith Black Mambazo合作制作追及。

今日發展

1968年5月1日,來自劍橋大學英皇書院的英皇合唱團(King’s Singers)首演。

1971年,組合Persuasions憑歌曲“We Came to Play”打進流行榜(Billboard 200),翌年更憑歌曲“Buffalo Soldier”登上第88位。這成績一直保持了12年,之後才被組合The Flying Pickets的“Only You”趕過,這歌曲登上了流行榜首位達5周之久。10A cappella一向都不是主流藝術形式,這些組合的曲目能力壓其它廣受歡迎的流行曲「上榜」,已算是頗為了不起的成就!

1975年,Bernice Johnson Reagon,用反複重錄(overdubbing)的方法,制作了歌曲“Give Your Hands to Struggle”,一般認為是第一首「一人阿卡貝拉歌曲」。3年後,Viv Fisher利用多聲部錄音(Multi-track recording)的技巧,把一首名叫“Blaze Away”的銅管樂曲的所有聲部用聲音模仿出來。1984年,Bobby McFerrin推出了“The Voice”,也是很出色的「一人錄音」。

1980年代可算是阿卡貝拉高峰期,産生了許多出色的新組合,擅唱Pop/Rock風格的Rockapella在美國Brown University誕生。80年代中期以後,在美國的大學校園,每年也有近20個新組合成立。

Rockapella

1990年,Deke Sharon創辦了The Collegiate A Cappella Newsletter,這個本來在學生宿舍裡運作的組織,最後發展成Contemporary A Cappella Society.

1991年,組合The House Jack成立,它是首個有人負責人聲敲擊的組合。翌年,獎項“Contemporary A Cappella Recording Awards”設立。93年,首屆阿卡貝拉高峰聚會(A Cappella Summit)亦于加州舉行。95年,Primarily A Cappella Records — 首間專門制作阿卡貝拉錄音的唱片公司正式成立。翌年,首屆全美校園阿卡貝拉比賽舉行,可謂盛事連年。

近年冒起得較快的組合,還有Chapter 6,在2004年裡,它勝出了Harmony Sweepstakes及國際校園阿卡貝拉比賽(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 of Collegiate A Cappella)兩大賽事。

Chapter 6

近20年來,美國組合似乎阿卡貝拉的領頭羊,但其實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出色的組合,如瑞典的爵士組合The Real Group(1987成立)、澳洲Idea of North(2003年Harmony Sweepstakes得獎者)等都是世界頂尖的組合。1997年,加拿大也舉行了首屆阿卡貝拉比賽,催生了許多新組合,實力不容忽視!

The Real Group

有關知識

1. 在器樂于16世紀起逐漸流行之前,各式各樣的阿卡貝拉一直都是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形式,故此如欲得知更多關于傳統阿卡貝拉的數據,參考一般的西方音樂史教科書便可。

2. 基督教會成立前,當然也有阿卡貝拉,但這裡探讨的是“a cappella”,故不包括教會(cappella) 成立前的清唱音樂。同理,與教會音樂傳統沒有關聯的阿卡貝拉也不會在此探讨。

3. 有學者指出,中世紀的教堂音樂其實是有樂器伴奏的,用以重複(double)人聲,故此“a cappella”一詞的意思如果是指“教堂風格音樂”,亦可涵蓋應用樂器的音樂,祇要器樂聲部并非獨立的(即僅用以重複歌唱部分)。但今天我們一般都把“a cappella”定義為完全不牽涉樂器的合唱曲。

4. 創作這種奧爾幹農的代表作曲家為雷奧甯(Leonin,約1135-約1201)。

5. 牧歌其實并非字面意義所指的「牧人歌」或「牧羊歌」,也非在田野工作場地所唱的歌曲(如中國的山歌、号子)。祇因它的歌詞有時與向往田園生活等内容有關,故名。它并非嚴格意義的古典無伴奏合唱,因它并非聖樂,但今天因我們多把「阿卡貝拉」廣義地理解,并不再采用“a cappella”的狹義定義(聖樂),故此它也成了傳統無伴奏合唱之一員。

6.“The Whiffenpoof Song”是史上唱得最多的原創校園阿卡貝拉(Collegiate a cappella)歌曲。

7. 由于這種合唱形式多在理發店聽到,故名。理發店是當時非洲裔美國人的重要社交場合,而阿卡貝拉則是他們喜愛的社交活動。“Barbershop”一詞于1910年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現。

8. 當時它尚未成為無伴奏合唱組合,其後為了減省運輸開支,才完全棄用樂器。

9. 組合Take 6亦于1988年獲得格林美獎。

10. 1991年,組合Boyz IIMan (1988年成立)憑歌曲It’s So Hard to Say Goodbye to Yesterday打入流行榜達133周之久。1993年,Huey Lewis & The News亦憑歌曲“It’s alright”打上流行榜第4位。

11. 同年(1972),著名組合“Manhattan Transfer”也正式成立。它是個應用樂器伴奏的組合,但因曲目常牽涉“close harmony”,故常被人誤以為是阿卡貝拉組合。

12.世界上阿卡貝拉樂隊就是來自德國的Van Canto和來自芬蘭的club for five

13.來自芬蘭的組合 LOITUMA 用 a cappella 的方式演奏了一曲芬蘭民歌《Ievan Polkka》,其實這就是《甩蔥歌》的原曲。

14.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金屬阿卡貝拉樂隊就是來自德國的Van Canto。

歐美A Cappella組合

The Real Group

The Real Group真實之聲自1984年創團以來,以精緻的原創曲目聞名于世,介于流行樂、爵士樂及民謠的多元曲風,使得該團穩居無伴奏人聲領導地位,包括知名女高音芭芭拉‧韓翠克斯Barbara Hendricks、流行歌手範‧墨理森Van Morrison、George Martin、Bobby McFerrin以及Toots Thielemanns等樂壇傳奇人物都曾與The Real Group留下精彩不滅的演出紀錄。

Pentatonix

Pentatonix,簡稱PTX,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阿靈頓的純人聲樂團,The Sing-Off第三季的總冠軍,由四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成員組成。該團以完美的默契度所演唱的和聲,足以媲美樂隊伴奏的樂曲。同時,該組合的音樂領域極為豐富,包括搖滾樂、電子樂、雷鬼音樂、鄉村音樂、朋克等,每一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在他們的演唱之下都富含新穎的内涵,使人産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該隊打破了阿卡貝拉的固有傳統,用人聲涉足流行樂壇,引領了阿卡貝拉界的新潮流。

The voca people

Voca People(希伯來語:ווקה פיפל)是一支來自以色列的,将聲樂合奏表演和戲劇表演相結合的世界級阿卡貝拉人聲樂團。其無伴奏人聲和人聲打擊樂表演類似整個樂團的演奏。

國王歌手合唱團

英國的“國王歌手合唱團”(The King's Singers),又稱“國王樂隊”,可說是全世界最令人驚奇的歌唱團隊之一,六個人、六張嘴巴,幾乎從來不用任何樂器伴奏,但是他們所演出的和聲效果卻無比的豐富。六個人唱的深沉遼闊,波瀾起伏,哀而不傷、内含力量。

Club for Five

“皇者之聲”Club for Five 是歐洲最出色的芬蘭無伴奏五人合唱創新組合。成員有Maija Sariola (女高音), Susanna Hietala (女低音), Jouni Kannisto (男高音), Juha Viitala (男中音) and Tuukka Haapaniemi (男低音)。這支新派“人聲樂隊”擅長以人聲奇妙地模仿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令觀衆大開眼界的是五位演出者竟可以制造出一隊完整的搖滾樂隊的效果,一組鼓樂的聲響和一支低音大提琴的音色,如非親臨現場欣賞實屬難以想象!他們新穎的演出博得無數觀衆的激賞,數十場現場音樂會門票一售而罄,并亦被譽為歐洲最傑出的聲樂組合及世界最優秀無伴奏合唱組合之一。

華語A Cappella組合

節奏部落人聲樂團

節奏部落,是魏小童于2010年正式推出的6人無伴奏人聲組合。演出經驗豐富,是國内唯一一支将fusion融入Acappella中進行演奏的人聲樂團。他們勇于嘗試,音樂經常穿梭于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讓世界對中國“阿卡貝拉”(A Cappella)有一個全新的驚喜  。2010年3月,參加 《北京廣播電台春晚》榮獲金獎;7月,在第六屆國際合唱比賽流行組榮獲銀獎;3 月,參加北京廣播電台《北京廣播電台春晚》榮獲金獎。2012年9月,參加全國阿炳音樂節。2015年1月,參加在北京鳥巢舉辦的 《中國電影人春晚》  ;3月10日,受邀參加 北京衛視綜藝節目《造夢者》,并榮獲人聲冠軍。2016年,參加東方鹽湖城民謠歌會 。2016年11月參加《夢想的聲音》,獲所有導師力挺,直通“萬人演唱會” 。

Calculasian

Calculasian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幾位中國留學生成立的清唱團,團隊包括七位成員:陳序,黎子明,陳晨,盧烨,王天意,何知遙,以及幕後工作者董憶非。該團隊錄制的一曲《華語流行樂進化史》用人聲清唱的形式完美地演繹了華語流行樂壇的過去與現在,于2013年在網絡上走紅。其後又錄制的《依然周傑倫(上、下)》、《平凡之路》、《修煉愛情》等都引來了衆多粉絲的圍觀和不俗的評價。在2015年通過網絡衆籌的方式在短時間籌集到十萬元并将于2016年出版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并正式出道。

炫聲樂團/ Dazzle Voice

BTV譽名 “中國第一人聲樂團”“中國最具實力和聲組合”;中國第一個用人聲模仿電吉他solo的 A Cappella純人聲無伴奏組合;中國第一個出國交流演出的純人聲無伴奏組合;創建于2005年8月27日。

自由人組合

自由人組合成立于2006年,前身是蝌蚪組合,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合作,并且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績——第四屆中國人唱外國歌電視大獎賽“最佳組合獎”、2006年中央電視台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組合組金獎”等。青歌賽後由于每個成員的發展定位不同,蝌蚪組合五位成員中的三位成員離開了蝌蚪繼續與之前的制作人david小童合作,組成了自由人組合。組合曾受邀參加CCTV-4《同樂五洲》、廣西南甯國際民歌藝術節、新浪音樂原創MU勢力演唱會、中韓巨星飚歌會、楊坤2008年北京演唱會等國内大型演出活動,發行全人聲唱片《王者部落》。

神秘失控人聲樂團

神秘失控人聲樂團(Semiscon Vocal Band)成立于2002年,是台灣第一個以純人聲形式演出的專業樂團。樂團采用無伴奏合唱的表演方式,突破傳統合唱的觀念與限制,融人聲演唱、和聲技巧、戲劇表現、舞蹈走位及舞台燈光為一體,曲風遊走于古典、爵士、中西流行之間,帶給觀衆整體而獨特的視聽感受,是台灣頗具創新能力與表演彈性的音樂團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