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呐

鎖呐

傳統樂器
鎖呐,亦作鎖哪,唢呐,管樂器。早在公元3世紀,唢呐随絲綢之路的開辟,從東歐、西亞一帶傳入中國,是世界雙簧管樂器家族中的一員,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使唢呐擁有其獨特的氣質與音色,已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樂器。唢呐的音色雄壯,管身多由花梨木、檀木制成,呈圓錐形,頂端裝有蘆葦制成的雙簧片通過銅質的芯子與木管身連接,下端套着一個銅制的碗,加鍵唢呐還有半音鍵和高音鍵,拓展了音域增加了樂器表現力。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南方是“八音”樂器中的一種,在河南,山東稱作喇叭,傳統唢呐有百鳥朝鳳、豫西二八闆等經典曲目。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名稱:鎖呐
  • 拼音:suǒ nà
  • 釋義:管樂器
  • 注音:ㄙㄨㄛˇ ㄣㄚˋ

簡介

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明·王磐《朝天子·詠喇叭》曲:“喇叭,鎖呐,曲兒小,腔兒大。”孫錦标《通俗常言疏證·什物》引《在閣知新錄》:“近樂器中有鎖呐,正德時詞曲作鎖呐,蓋後起之名,故字體随人書也。”茅盾《子夜》二:“風吹來外面‘鼓樂手’的鎖呐和笛子的聲音,也顯得異常悲涼。”

代表作品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東省菏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唢呐獨奏參加全國會演,受到熱烈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