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

錦屏縣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
錦屏區位優越,是黔東南通往湘、粵、桂的重要門戶,三黎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黎平機場60公裡,距貴廣高鐵從江站110公裡,距滬昆高鐵三穗站80公裡。境内山清水秀,林木、青石、水能等資源豐富,素有“杉木之鄉”、“青石之鄉”、“水電之鄉”美譽。[1]錦屏因青山似錦、秀麗如屏而得名,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東部,總面積1597平方公裡,轄15個鄉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縣2020年年末總戶數65498戶,總人口239047人,居住有侗、苗、漢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89.3。[2]2020年全縣生産總值(GDP)59.73億元,增長4.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提高7.4、9.5、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10.82億元,增長6.4%;第二産業23.10億元,增長4.6%;第三産業25.81億元,增長3.1%。[3]
    中文名:錦屏縣 外文名:Jinping County 别名:杉木之鄉,王寨,錦屏 行政區劃代碼:522628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部 面積:1596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三江鎮等15個鄉鎮 政府駐地:三江鎮 電話區号:0855 郵政區碼:556700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錦屏風雨橋,隆裡古城,文鬥苗寨,三闆溪水壩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貴H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55182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方言:貴州官話,苗話,侗話 面積:1597km² 地區生産總值:597349萬元(2020年)

曆史沿革

據1972年縣敦寨水泥廠出土的磨制石斧和2006年茅坪鎮陽溪出土的陶瓷器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錦屏地區即有人類生息。  

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屬荊州武陵郡镡成縣。  

三國前期屬蜀吳角逐之地,後期歸吳。晉與漢同。  

南齊武帝永明三年(485),析武陵、牂牁二郡置東牂牁郡,縣地屬東牂牁郡平陽縣。南梁屬武陵郡龍标縣。隋代同梁。  

唐貞觀時随龍标改屬巫州,武則天時又改屬沅州,代宗大曆時再改屬溆州。天寶時于亮司地置羁縻亮州,屬黔州都督府。五代時屬誠州“十洞”地。  

北宋徽宗崇甯二年(1103)于銅鼓置銅鼓寨,屬靖州。南宋大觀元年(1107),于湖耳地置隆州,遙屬紹慶府。唐宋兩代,縣地均為朝廷羁縻統治。  

元置亮寨、湖耳、新化、歐陽寨蠻夷長官司,屬思州安撫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置湖耳、亮寨、歐陽、新化四蠻夷長官司,屬湖廣靖州衛;五年(1372年)置中林驗洞蠻夷長官司;十八年(1385年)廢以上五司;二十年(1387年)置銅鼓、新化、亮寨二千戶所,屬五開衛;三十年(1397年)改銅鼓千戶所為衛,隸湖廣都司;永樂元年複置以上五司,屬思州宣慰司;十一年(1413年)以五司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年)改隸黎平府。  

清雍正五年改隸貴州,并撤銷銅鼓衛,改設錦屏縣,屬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撤銷錦屏縣,改由開泰縣錦屏鄉縣丞分駐。  

民國二年移開泰縣治于錦屏,改為錦屏縣,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年)直屬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二十六年(1937年)以後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鎮遠專區,1956年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将天柱縣并入錦屏縣,1961年将天柱縣分出。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1月26日,錦屏縣人民政府成立時,下設3區13鄉1鎮,鄉鎮下仍沿留保甲。各鄉鎮區域仍依民國31年(1942年)所劃。因交通不便和縣勢未定,瑤光鄉暫由劍河縣代管。同年3月13日,原國民黨錦屏縣殘餘武裝發動叛亂,錦屏縣人民政府撤出錦屏。  

1950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第二次進駐錦屏。  

1951年1月1日,錦屏縣人民政府恢複時,下仍設3區13鄉1鎮,同時從劍河縣接回瑤光鄉。  

1992年12月18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複,原新化鄉屬新化所、新化司、新化寨、歐陽、映寨、密寨6個村從敦寨鎮析出,組建新化鄉;原隆裡鄉屬的隆裡所、王家榜、龍裡司、華寨4個村從鐘靈鄉析出,組建隆裡鄉。

1996年,茅坪上下寨、陽溪、新建、宰大溪5個村從三江鎮析出,恢複茅坪鎮。  

2000~2001年,先後撤銷銅鼓鄉、平略鄉建制,建立銅鼓鎮、平略鎮建置。  

2003~2004年,從平秋鎮、彥洞鄉兩地遷入新化鄉新化所村,共90戶404人,移民點地名稱“新園”。增設兩個組,為新化所村第20、21組。另外,在銅鼓鎮岔路村設移民新村(點),從雲照村山體裂縫危房戶、電站移民戶和其他地方遷移至此居住,新設1個組。  

因三闆溪電站水庫淹沒,2004年,撤銷河口鄉文鬥河邊村,将平略鎮中寨、陡寨兩村合并新建三闆溪村。

2007年11月,縣内鄉鎮行政區劃實行調整,撤小村并大村,将原212個村(社區)合并建立147個村(社區)。其中村140個、城市社區5個,農村社區兩個(排洞、赤溪坪)。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3月,錦屏縣轄7個鎮、8個鄉:三江鎮、茅坪鎮、敦寨鎮、啟蒙鎮、平秋鎮、銅鼓鎮、平略鎮、大同鄉、新化鄉、隆裡鄉、鐘靈鄉、偶裡鄉、固本鄉、河口鄉、彥洞鄉,其中敦寨鎮由貴州省級開發區錦屏經濟開發區代管。

鄉鎮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社區(村)

政府駐地

三江鎮

124.36

4.3

赤溪坪社區、排洞社區、步行街社區、碼頭社區、風雨橋社區、飛山社區、平金村、圭腮村、龍啦村、潘寨村、卦治村、烏坡村、皇封村、小江村

步行街社區

敦寨鎮

173.3

2.2

敦寨社區、敦寨村、平江村、者屯村、龍池村、雷屯村、九南村、色界村、亮司村

敦寨社區

銅鼓鎮

147.47

1.5

銅鼓村、花橋村、嫩寨村、岔路村、銅坡村、高柳村、火沖村

銅鼓村

啟蒙鎮

197.8

2.45

邊沙村、者蒙村、魁洞村、歸故村、巨寨村、地茶村、地稠村、八受村、便幌村、雄黃村、臘洞村、興華村

邊沙村

平略鎮

119

1.35

平略村、打岩塘村、八洋村、寨早村、永甯村、三闆溪村、平敖村

平略村

平秋鎮

112

1.59

平秋村、石引村、更我村、富庫村、魁膽村、橋問村、高壩村、皮所村

平秋村

茅坪鎮

46.7

0.47

茅坪村、陽溪村、新建村

茅坪村

隆裡鄉

47

0.62

隆裡所村、華寨村、龍裡司村

隆裡所村

大同鄉

120.7

1.48

大同村、平陽村、紹洞村、穩江村、八河村、章山村、秀洞村

大同村

新化鄉

57

0.92

新化寨村、新化司村、新化所村、歐陽村、映寨村

新化所村

彥洞鄉

93

1.18

彥洞村、黃門村、救民村、仁豐村、仁裡村、瑤白村、九勺村

彥洞村

鐘靈鄉

91.4

1.29

陽艾村、鐘靈村、寨稿村、高寨村、地婁村、貢村村

鐘靈村

偶裡鄉

89

1.28

寨歐村、皆陽村、寨先村、寨霞村、皆久村、雲照村、皎洞村、格溪村

寨歐村

河口鄉

121.5

1.49

河口村、瑤光村、韶霭村、裕和村、文鬥村、中仰村、岩灣村

河口村

固本鄉

74.7

1.30

南河村、瑤裡村、控俄村、扣文村、務翁村、八一村、東莊村、培亮村

南河村

人口面積數據截至2018年1月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錦屏縣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邊隅,東界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南鄰黎平縣,西毗劍河縣,北抵天柱縣,地跨東經108°48′37″~109°24′35″,北緯26°23′29″~26°46′49″,南北最寬39.6公裡,東西長55.5公裡,土地總面積1597平方公裡   。

地形地貌

錦屏縣地處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地帶,地貌破碎,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及西南部為中低山區,中部及東北部為低山峽谷區,東南部為低山丘陵盆壩區。錦屏縣境内山脈為苗嶺餘脈,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其中固本鄉境内的龍幹山海拔1344.7米,是縣内的最高點。茅坪清水江出境處海拔282米,為縣内最低點。  

清水江從西北河口鄉入境,至中部平略折向東北,于縣城接納西北而來的小江,再下納東南來的亮江,東北出天柱。三條主要江河,将錦屏縣境大緻劃成依次隆降的5個片區:由北而南,平秋、彥洞、黃哨山隆起——河口、平略、三江、茅坪河谷下陷——固本(青山界)、啟蒙、偶裡山區隆起——隆裡、鐘靈、新化、敦寨、銅鼓、大同河谷下陷——敦寨、銅鼓東部的高美化、螞蝗山區隆起。  

水文條件

錦屏縣境内清水江幹流河長57.45公裡,流域面積1596.9平方公裡。清水江在境内共接納大小支流147條,河長10公裡以上或流域面積2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23條,總長411公裡。其中大的支流有烏下江、八洋河、小江、亮江4條。錦屏縣境内主要河流除八洋河(含其支流)外,其它河域均有客水流入境内,全縣共計有13627平方公裡集水面積所産客水量流入縣境。其中清水江區客水用錦屏、施洞二站徑流估算為62.20億立方米。烏下江區水量采用烏下江區徑流估算為5.097億立方米。小江河區客水采用小江河區徑流估算11.94億立方米。亮江區客水采用亮江區徑流估算為7.372億立方米。錦屏縣客水總量為86.61億立方米,加上境内産生的地表水資源量9.964億立方米,總的出境水量約為96.57億立方米。錦屏縣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9.964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深624.0毫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4913立方米/人·年。  

氣候條件

錦屏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因境内植被條件較好,對氣候的分配有了相應的調節,故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于受到境内複雜的地形和植被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具有明顯的山地主體氣候和林區氣候的特點。  

氣候溫和:境内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年均氣溫16.4℃,氣溫年21.4℃,全年溫度大于或等于30℃的94天,小于或等于0℃17天。  

雨量充沛,幹濕分明。境内常年降水量在1250-1400毫米之間。4-9月為一年中的溫濕季,降水量占全年70%,10-3月為一年中的幹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0%。  

水熱同季,溫暖共節。境内4-9月平均降水量均大于年平均數,氣溫升高,降水量也随之增多,反之減少。  

光照偏少,但較集中。錦屏地區光照資源是全國最低值區第一,年日照數為1086.3小時,占全年可照數的25%,但日照比較集中,75%集中于農作物生長旺盛期的4-9月。  

山區涼,河谷壩區熱,局部小氣候明顯。境内由于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起伏不平,相對高差大,高低兩地農事季節相差達15-30天,水稻收獲是:平壩收白露,山上打秋分,故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後兩重天"之說。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已建成水利工程6048處,有效灌溉面積4.753萬畝,保灌面積4.733萬畝。全縣現有蓄水工程58處,其中小一型2座、小二型9座,山塘47處,正常蓄水位庫容505.69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69.473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798萬畝,保證灌溉面積1.778萬畝;引水工程5971處,其中小二型以上49處,小二型以下5922處,引水流量2.398立方米每秒,有效灌溉面積2.085萬畝,保證灌溉面積2.085萬畝,提水工程19處,小二型18處,小二型以下1處,有效灌溉面積0.87萬畝,保證灌溉面積0.87萬畝。建有水電站109座,裝機容量8900千瓦,年發電量5942萬度,由中南設計院設計的三闆溪水電站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  

2020年年末擁有山塘水庫69座,其中:灌溉水庫13座。水庫蓄水總量305萬立方米。2018年末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794公頃,比上年新增414公頃。現建有水電站109座,裝機容量8900千瓦,由中南設計院設計的三闆溪水電站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發電量33.7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22.1%;供電量28176萬千瓦時,增長16.6%。

森林資源

錦屏縣地處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境内植被共分為8種主要類型:杉木林、馬尾松林、杉木馬尾松混交林、竹林、油茶林、常綠落葉闊葉林、灌木林以及草坡。據調查,全縣樹種資源有70餘科300多個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二級保護植物11種,省級保護植物61種。主要植物種類包括杉木、馬尾松、樟樹、紫檀、青桐、黃檀、白楊、梧桐、槐、柞木、烏桕、檫木、鵝掌揪、馬蹄參、喜樹、竹類等。  

根據2011年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結果得出,錦屏縣國土總面積2395350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780781.7畝,占74.34%;非林業用地614568.6畝,占25.66%,森林面積1704511.8畝(含有林地和國家特别規定灌木林地),森林覆蓋率71.16%。活立木總蓄積927.07萬立方米,其中喬木林蓄積924.45萬立方米,占99.72%;疏林地蓄積2.62萬立方米,占0.28%。林木綠化率71.68%。  

礦産資源

錦屏縣内黃金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平秋、八客、銅鼓三大礦區堪稱國内大型礦區。錦屏縣内黃金均呈脈狀,屬含金石英脈類型金礦,其特點是品位變化大、厚度小,其規模亦小;構造部位則多處于背斜軸部。全境計有脈金礦點5個4處,砂金礦點1處。  

錦屏縣内已見小型水晶礦床一處,礦點11處,主要産于銅鼓、鍋裡向斜北面兩翼的隆裡組地層中,少部分産于清水江組二段及番召組二段地層中,由地下熱水活動形成。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總戶數64934戶,總人口234268人,其中:鄉村人口192880人,占總人口的82.3%;城鎮人口41388人,占總人口的17.7%。男性人口125255人,占總人口的53.5%;女性人口109013人,占總人口的46.5%。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常住人口15.55萬人,比2016年末增長0.08萬人。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3.53‰,死亡率為7.0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錦屏縣常住人口為155182人。  

民族

錦屏是個多民族雜居的縣份,以侗、苗、漢為主要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99.45%(2007年),其中侗族占49.37%,苗族占37.57%,漢族占12.51%。此外,還有水、布依、彜、壯、瑤、土家、仡佬、黎、白、回、滿等16個少數民族。苗族大緻在宋元時期從湖南、廣西和清水江中上遊地區陸續遷入縣境。漢族則在明代以後通過随軍“征苗”、經商、逃荒等形式陸續進入錦屏地區。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少數民族人口209088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9.25%。  

交通運輸

發展曆史

1980年代初,錦屏縣内隻有兩條過境公路、兩條縣内公路,總裡程142公裡,有9個鄉鎮所在地和33個行政村通公路,而且公路等級都很低。在1980年代中期,縣政府利用林業經費和國家的糧棉布款,采以工代赈等方式将公路修通到固本、河口、新民、裕河、九南、高壩等邊遠鄉鎮,實現了鄉鄉通公路。1990年代後,又進一步完善縣内公路主幹道,并開始建設通村公路。  

截至2007年末,全縣公路總裡程達到1280公裡,實現了“三橫四縱四出口”的交通建設目标,全縣有89%的行政村和70%的自然村通了公路,縣内公路網絡基本形成。2007年,錦屏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672輛,是1978年147輛的4.7倍。

發展現狀

公路:242國道

高速:松從高速公路(三黎段)設新化、敦寨、錦屏3個收費站,新化、錦屏2個服務區

鐵路:正在建設的城際鐵路玉從鐵路(玉屏至從江)經過錦屏縣并設立錦屏站

機場:錦屏縣城距離黎平機場沿高速公路走30分鐘即到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通車裡程達2337.4公裡,其中通村油路(水泥路)通車裡程858.6公裡。全縣通瀝青(水泥)路和通客車建制村的比重均達到100%。2017年,錦屏縣貨物運輸總量391萬噸,比2016年增長1.0%。貨物運輸周轉量39240萬噸公裡,比2016年增長24.9%。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665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3.3%。旅客運輸周轉量98120萬人公裡,比2016年增長9.1%。

經濟狀況

綜合

2017年,錦屏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427176萬元,比2016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86669萬元,同比增長6.2%;第二産業增加值125921萬元,同比下降1.4%;第三産業增加值214586萬元,同比增長7.4%。三次産業增加值比重為20.3:29.5:50.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26.8%、-10.9%和84.1%。2017年,錦屏縣人均生産總值達27542元(按當年價格和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比2016年增長3.7%。  

2020年全縣生産總值597349萬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08221萬元,增長6.4%;第二産業增加值231034萬元,增長4.6%;第三産業增加值258094萬元,增長3.1%。三次産業增加值比重為18.1∶38.7∶43.2,第一産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2017年,錦屏縣糧食種植面積15898公頃,比2016年下降5.3%,其中:夏糧4514公頃,同比增長0.1%;秋糧11384公頃,同比下降7.3%。全年糧食總産量56964噸,同比下降3.9%,其中:夏糧産量11411噸,同比增長1.7%;秋糧産量45553噸,同比下降5.2%。  

2017年,錦屏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45219萬元,比2016年增長4.1%,其中:農業産值70089萬元,同比增長4.4%;林業産值19791萬元,同比增長5.6%;牧業産值32460萬元,同比增長2.0%;漁業産值16031萬元,同比增長6.8%;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6848萬元,同比增長0.9%。  

2017年,錦屏縣肉類總産量9157噸,比2016年增長3.5%,其中:豬肉8037噸,同比增長8.1%;牛肉534噸,同比增長1.7%;羊肉82噸,同比增長5.1%。禽蛋産量98噸,同比增長6.9%。  

2017年,錦屏縣水産品産量8105噸,比2016年增長16.1%,其中:淡水捕撈170噸,同比增長5.6%;淡水養殖7935噸,同比增長16.3%。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380公頃,比2016年新增430公頃。  

第二産業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34家,企業總資産122.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2212萬元,比2016年增長1.1%。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發電量43.21億千瓦時,比2016年下降15.9%;供電量22698萬千瓦時,增長9.8%;人造闆6.9萬立方米,下降56.1%;水泥80.0萬噸,增長57.3%。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資質的建築企業4家,建築業增加值10300萬元,比2016年下降26.3%。  

2017年,錦屏縣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2.72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40.8%;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1.86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長1.9%。  

第三産業

2017年,錦屏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869萬元,比2016年增長10.5%。批發業銷售額217134萬元,零售行業銷售額200030萬元,住宿業營業額5701萬元,餐飲業營業額37031萬元,分别增長15.0%、14.5%、10.6%、14.3%。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企業數分别為2家、6家、2家、2家。全年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8550萬元,比2016年下降7.7%。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4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91萬元,比2016年增長0.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校(園)205所,其中:幼兒園83所,小學(教學點)103所,普通中學(初中、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7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在校(園)學生35837人,其中:幼兒園7447人,小學(教學點)14977人,普通中學(初中、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1786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537人,特殊教育學校90人。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學前一年入園率為108.6%,比2016年提升8.6個百分點;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7.1%,比2016年提升0.9個百分點。小學适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9%,與,2016年持平。初中适齡少年入學率達98.8%,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6.9%,分别比2016年提升9.9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鞏固率96.0%,比2016年下降1.9個百分點。高中毛入學率90.0%,比2016年提升1.2個百分點。  

2017年,錦屏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覆蓋率達100%,受益學生達20141人。  

錦屏中學

三江中學

錦屏縣高中名單

貴州省錦屏縣民族中學

錦屏縣茅坪九年制學校

錦屏縣大同民族初級中學

錦屏縣銅鼓中學

錦屏縣敦寨中學

錦屏縣新化鄉初級中學

錦屏縣隆裡初級中學

錦屏縣鐘靈中學

錦屏縣平略中學

錦屏縣偶裡民族初級中學

錦屏縣啟蒙民族中學

錦屏縣固本初級中學

錦屏縣河口初級中學

錦屏縣平秋鎮民族中學

錦屏縣彥洞鄉黃門民族中學

-

錦屏縣初中名單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縣級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4個、博物館4個(隆裡古城生态博物館、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館、文鬥生态博物館、錦屏文書特藏館)。  

2017年,錦屏縣共播出《錦屏新聞》245期1294條,《一周要聞》51期408條、制作各類專題12個。在省、州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分别播出新聞3條、75條。2017年全年農村電影公益放映2244場次。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擁有廣播電視轉播發射台1個,廣播電視農村直播衛星用戶41342戶,電視覆蓋率96.08%,廣播覆蓋率91.19%。全縣有線數字電視用戶21800戶。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錦屏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1個,其中: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5個,村衛生室184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個,疾病預防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合醫機構1個。全縣設有住院編制病床位864張,實際開放床位1073張。衛生技術人員134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1人,注冊護士562人,藥師(士)35人,技師(士)72人,其他295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文體事業

2017年,錦屏縣舉辦文化體育活動205場(次)。  

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确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曆史文化

隆裡花臉龍

花臉龍是隆裡所的一項特有的傳統娛樂活動。每年春節、元宵節,都是隆裡人舞龍狂歡的喜慶日子(又名狂歡節)。為了喜慶豐收,歡度新春,隆裡人都要玩耍已有數百年曆史具有鄉土氣息的原生态花臉龍。據隆裡《龍标雜記》記載,隆裡 玩花臉龍的起源,曆史悠久,取材于宋朝建國初期“蘭季子會大哥(趙匡胤)”又名“戲皇嫂”一則民間傳統故事演化而來。玩龍時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每個扛龍者均裝扮成古時候蘭季子結拜時的十二兄弟各種英雄人物,醜角五彩臉譜,特别突出的是扛龍尾的(蘭季子),須以鍋煙灰或戲劇油彩塗臉面,上膀敞開半邊,下肢一邊褲腳挽高,赤裸大腿,手持糯米粑和草把,身背竹簍破罐,頭戴有尾辮帶草箍、腳穿草鞋,遊街表演,逢人就要膩上一口糯米粑,并用草把灑了一下水。據說,誰吃了扛龍尾者膩的糯米粑(俗稱太上老君的“煉丹粑”),誰被草把灑了一下水(稱為觀音菩薩的“淨水”),就能百病清除,四季平安,大吉大利。“淨水”灑向哪裡,那裡就風調雨順;誰能得吃“煉丹粑”,定走好運。逃得慢的因禍得福,嘗不到的數天不悅,隆裡玩花臉龍的奧妙就在于此。

如今,這些故事經曆數百年滄桑後,隆裡至今仍固守着極具漢文化特色的傳統,不僅在隆裡的花臉龍中重複着千年的情節,而且還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舞龍的花樣造型,由過去的3種發展到現在的近20種,玩耍起來勢若翻江倒海、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接,大飽眼福。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隆裡花臉龍分别參加黎平機場通航儀式表演和參加黔東南州建州50周年大慶表演,深受贊揚,7月被黔東南州和貴州省批準列入省、州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2005年,花臉龍被列入貴州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化舞獅

舞獅,俗稱“玩獅子”,最具特色的當屬錦屏縣新化所的舞獅。新化所村舞獅為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源于明代,盛于民國。每逢春節時與龍燈共舞,演技精湛,動作驚險、刺激。主要有搶花炮,旋角、旋背、上台階(上桌),雄獅敬禮,雙獅搶寶,騰空直立,舔毛、抖擻、閉眼、奔馳跳躍等動作。新化所舞獅技藝娴熟,可上六層桌子,由21張疊成5米的高度。即第一層列成“一”字形擺6張,每張距離約75~80厘米,第二層5張,第三層4張,第四層3張,第五層2張,第六層1張,從一至六層按“品”字結構,擺放整齊,穩實。舞獅時,獅子(一對或兩對)分别從兩端逐層由下至上往上跳,每上一層後,作出舔毛、搖頭、休憩、伸頭、昂立遠眺、踢腿等動作。直至頂端,雙獅窄路相讓通行,又在上作直立,拱腰、騰躍、聯和祝福等吉祥語,每作一次動作皆扣人心弦,令觀者贊歎不止。2009年已被列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7年,新化舞獅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新化水龍

新化所水龍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一種祈雨活動。每逢久旱無雨,村裡長老們組織祈雨儀式。活動主要形式是:人們扛旗舉幡陪送條龍并帶去豬頭、香紙,由巫師和寨老引領到亮江邊上祭請龍神,儀式莊嚴隆重。在河邊,設祭壇,擺祭品,巫師念誦祭詞,鑼鼓鞭炮聲中,龍在一旁勁舞。祭畢,龍一路舞回村寨,人們在寨門口設歡迎台。龍進寨後,在寨中各條街巷間遊行舞動,街巷兩邊的人們則争向龍潑水,以示對龍神的緻敬和歡迎。龍和舞龍的人們被淋得越多,雨就來得越多,莊稼就長的越好。儀式舉行後不久,一般都會有雨。1950年代至1990年代,新化所水龍活動很少地舉行。近年,此活動已被挖掘,有關部門準備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

花橋炸龍

炸龍是舞龍活動的一種形式,在銅鼓鎮花、橋嫩寨等村流行。每年春節期間,人們先請藝人用竹篾片紮龍,或布或草,每條龍一般都是由單數“節”組成,九、十一、十三、十五不等,每節約一米多長,配上威武的龍頭和龍尾,用金黃、火紅、翠綠、玉白等顔色繪制成龍鱗花紋圖案。從正月初三開始表演到正月十五。龍舞之時,兩旁的人們紛紛向龍投甩去點燃的鞭炮,一封封,一紮紮。鞭炮聲、鑼鼓聲、人們的呐喊歡叫聲響徹一片,震耳欲聾,硝煙彌漫。

花橋炸龍充滿刺激和危險,是勇敢者的活動,有的龍被鞭炮炸壞,有的舞龍者被炸傷 九寨侗棋

貴州東南部山區,群峰連綿,青山疊翠,景色瑰麗,民風淳樸,勤勞智慧的侗家人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歌舞、服飾、民居、風情和習俗。侗棋便是搖曳多姿的侗族民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侗棋有螺螺棋、三棋、挑棋、五行棋、三角棋、牛角棋、天棋、褲棋、月亮棋、巴簍棋、豬仔棋、槍棋等。這些下法各異的侗棋蘊涵古拙、形象的審美特質,具有易普及、實用和娛樂的功能,是侗家人十分喜愛的健心益智的傳統體育活動,因而得以代代傳承,長盛不衰。

侗棋易學易下,村頭寨尾,道路阡陌,橋頭樹下都是人們下棋娛樂的好地方。無論是歌會逢集,節日閑時,走進侗家山寨,都會看到侗家人圍坐對弈的熱鬧場景。在侗鄉,不管男女老少,生客熟人,親戚朋友,隻要說是下棋,人人都可以交鋒對戰,切磋棋藝。樹枝、石子、草杆當棋子,棋譜、棋盤随地而畫,樸實而簡便。大家互教互學,其樂融融。

侗家人把下棋作為民族節日、茶餘飯後、勞動歇息時的一項娛樂活動。通過下棋,人們在進行交往、溝通思想感情的同時,又健心益智。尤其是勞作之餘,三兩人席地而坐,擺上幾局,讓人們在快樂中忘掉勞作之累,鄉情野趣濃郁其間,情趣盎然。

所獲榮譽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80   。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旅遊資源

錦屏縣有國家級AAA景區1個、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風景區面積180平方公裡,進入《貴州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有A級景點3個(隆裡古城、三闆溪湖區、文鬥),B級景點1個,C級景點3個。

景區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飛山廟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上海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龍大道烈士故居,貴州省重點保護和發展的民族文化村鎮、中挪文化合作項目——隆裡古城生态博物館。重點民族村鎮(寨)有隆裡、文鬥、韶藹、裕和、黨艾、瑤白、茅坪、固本、河口等。  

隆裡古城景區: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AAA景區,位于隆裡鄉駐地,是一座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古軍事屯堡、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曆史文化名鎮、是中國與挪威王國國際合作“貴州生态博物館群”之一,景區範圍包括隆裡古城、華寨鄉村旅遊區、春蕾林場森林公園等景點。

錦屏三江六岸風景區:2015年被評為第十五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景點涵蓋了清水江、小江、亮江和白市湖區(錦屏段)、卦治湖區、三闆溪湖區形成“三江三湖”及“三江六岸”交彙處,水域面積16.79平方公裡,林草覆蓋率90%以上。

文鬥苗寨:位于河口鄉文鬥村,是一個有着悠久環保曆史的苗寨,距今有600多年的曆史,村内幾乎所有老百姓家中都珍藏有清代林業契約,約有3萬件,是我國及至世界現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統、最集中的林契文書,成為我國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文獻和安徽“徽州艾書”之後的第三大珍貴曆史文獻,被法國《歐洲時報》,國内《中國民族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媒體譽為“中國苗族環保第一村”。

青山界:位于貴州省錦屏縣河口鄉、固本鄉,黎平縣平寨鄉、德化鄉,劍河縣南加鎮、南寨鎮交界處,素有黎、錦、劍三縣屋脊之稱。海拔900-1250米,總面積3000多公頃,山勢起伏波瀾,土地遼闊,特産豐富,既有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古樸的民族風情和寶貴的文物古迹。

雷屯田園風光:位于敦寨鎮雷屯村,坐落于錦屏、黎平兩縣交界的亮江河畔,形成“三面環水,一面臨山”的半島——雷屯,百大沙洲如翡翠碧玉鑲嵌在寨旁亮江河面,沙洲上綠草如茵,古木蔥郁,自然風光旖旎,具有“江南水鄉”的美譽,是遊客休閑憩息、客商投資的天然港灣。

著名人物

吳慕姚(1871~1915),原名尚隆,苗族,錦屏縣鐘靈鄉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吳慕姚赴日考察學務,受孫中山學說影響,立誓“為拯神州于水火,敢将鐵骨碰刀槍”。民國元年(1912年),吳慕姚加入“同盟會”和“南社”,任《國風日報》主筆,發表文章揭露袁世凱投靠帝國主義,對革命實行政治欺騙和軍事威脅、陰謀竊取革命果實,複辟帝制的陰謀。

龍大道(1901~1931),原名龍康莊,字坦之,侗族,錦屏縣茅坪鎮人。他自幼刻苦好學,關心人民疾苦,立志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23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優秀黨員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