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頭鲨

錘頭鲨

真鲨目、雙髻鲨科
錘頭鲨,又稱雙髻鲨。錘頭鲨的頭部有左右兩個突起。每個突起上各有一隻眼睛和一個鼻孔。[1]鼻孔位于吻的正前端,口中牙齒尖利。廣泛分布于溫、熱帶海區。中國記有5種。是個體較大的兇猛性食肉魚類。其長一般在1米左右,大的達3米餘,重可達150餘千克。食中、小型魚類、頭足類和甲殼動物,有時追逐上層的飛魚。錘頭鲨經常在海灘、海灣和河口處出沒,在珊瑚礁中尋找食物,是一種危險的鲨魚。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綱:闆鰓鲨亞綱 目:真鲨目(Carcharhiniformes requiem sharks) 亞目: 科:雙髻鲨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雙髻鲨 中文别名:錘頭鲨 英文名:Hammerhead shark 分布:熱、溫帶海洋

形态特征

錘頭鲨種類不多,各種之間差異不大,頭的前部向兩側突出,眼睛在突出部分的頂端,視野更有立體感,容易分辨遠近,如同古代女子頭上梳的雙發髻。是鲨綱、雙髻鲨科魚類的統稱。

它頭寬而平扁,呈錘或鏟形。兩眼及兩鼻孔均各分别位于頭側突出部分的兩端。頭部形狀特殊,據認為有方向舵的作用,可加大機動性;兩個鼻孔遠遠分開,可更容易辨認氣味。魚體最大可達4.5米,性格兇猛,以魚類為主要食物,是一種食人鲨,它快速、兇猛,可見于海上、近岸或半鹹水中。常成群活動,互相用姿勢語言交流,曾有報導達500條的群體,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水域,全世界都有分布。

分布

錘頭鲨經常在海灘、海灣和河口處出沒,在珊瑚礁中尋找食物。錘頭鲨是一種危險的鲨魚。

種類

長久以來,錘頭鲨被認為是可怕的吃人鲨類。三種特别危險的是大錘頭鲨(Sphyrna mokarran, 即無溝雙髻鲨),最大的可達4.5公尺(15呎)以上;盧周氏雙髻鲨(S.lewini),長約3公尺;平滑錘頭鲨(S.zygaena),可長達4.25公尺左右。三種均為淡灰色,分布遍及所有熱帶。平滑錘頭鲨為有價值的遊釣魚,也分布到較冷水域。

三者的區别在于頭前緣的形狀:前緣平直而中間凹入的是大錘頭鲨;前緣外曲而中間凹入的是盧周氏雙髻鲨;前緣凸出而中間不凹入的是平滑錘頭鲨。

生活習性

覓食

錘頭鲨能夠非常準确地确定獵物的方向和速度。錘頭鲨的嘴巴長在頭的下方,一嘴尖利的牙齒,可以讓任何獵物膽戰心驚。錘頭鲨生活在熱帶海洋的海底。它們是海洋中貪婪的掠食者。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都是它們的美餐。

遷徙

錘頭鲨是遷徙性魚類。每當季節更替的時候,大群的錘頭鲨會組成浩浩蕩蕩的遷徙隊伍,做一次長途旅行。夏天,它們遊到溫帶海域避暑。冬天,它們遊到熱帶海域越冬。 

攻擊性

錘頭雙髻鲨的一些種類屬于全球瀕危動物,但是與吃人的大白鲨不同,它們不以襲擊人類而聞名。雖然它們不會主動襲擊人,但是,國際鲨魚襲擊文件清單把它們列為對人類造成危險的第7種鲨魚,最危險的鲨魚是大白鲨。截止2010年4月,有33起錘頭雙髻鲨襲擊人類的報道,雖然均未構成緻命危險。

生殖方式

錘頭鲨的性别很容易區分。因為雄魚的肛門附近有一對伸出稱為交合突的器官。交合突是一種管狀的器官,它的内部由軟骨支撐。交合突的内側有一條溝槽,雄魚通過這個槽把精液導入雌魚的體内。錘頭鲨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雌錘頭鲨的體型越大,它們的卵的個頭越大。一條體形較大的雌錘頭鲨一次可以産下40枚卵。當這些卵在雌錘頭鲨體内孵化出小鲨魚後,雌錘頭鲨就開始分娩了。

食療價值

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陽、祛風、治痹、截瘧、益腸明眼目之功效; 主治虛勞、風虛頭痛、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痛、久瘧。 

1.和胃:暖胃,治療胃寒症。

2.明目:增加眼球壁的彈力,防治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上一篇:養心菜

下一篇:鼷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