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茶

銀針茶

白茶品種中的極品
銀針茶銀針茶是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依據地處桂林堯山風景區優越的生态環境條件,選用福雲六号、福雲七号、福鼎大毫、淩雲白毫茶等國家級優良茶樹品種之鮮芽葉為原料,于八十年代末研制成功的色、香、味、形俱佳的名優特種茶,獲1991年度浙江省國際茶文化節産品優良獎。銀針,又叫白毫,是屬于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于世。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稱:“茶者以火作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煙火氣耳。”可見品種之優異。
    中文名:銀針茶 外文名: 别名: 主要用料: 口味:香氣清鮮,入口毫香顯露 名字由來:幹茶色白如銀 研發機構: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 制成時間:八十年代末 榮譽:91年浙江國際茶文化節産品優良獎

簡介

在中國出口的名茶中,有一種特别珍貴、享有國際聲譽的品種——銀針茶。這種茶潔白如銀,形似花針,泡入杯中,枚枚倒立,玲珑剔透。稍稍喝上一口,便滿嘴生香,沁人心脾,餘味無窮。這茶不僅生津止渴,而且具有明目降火的功效,可治“大火症”。所以當地百姓,家家都常備一些銀針茶,

以作藥用。銀針,又叫白毫,是屬于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于世。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稱:“茶者以火作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煙火氣耳。”可見白茶的品種之優異。

銀針創制于1889年,是現代白茶的創始者。銀針的鮮葉采摘标準為春茶嫩梢萌發的一芽一葉,将其采下後,要用手指将真葉、魚葉輕輕地予以剝離。銀針的成品茶外觀茶芽肥壯,形狀似針,白毫批複,色澤鮮白光潤,閃爍如銀,條長挺直,茶湯呈杏黃色,清澈晶亮,香氣清鮮,入口毫香顯露,滋味因産地不同而略有不同,湖南所産銀針滋味清鮮爽口,回味甘涼;銀針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特色

品嘗銀針茶趣味無窮,新泡的茶,白茸茸的茶葉或漂浮、或沉中,和白煙袅袅的熱氣相輝相映。雲霧之中,一陣陣芳香撲鼻而來,沁透心肺。稍後,銀針茶由橫卧變為直立,挺立之中,徐徐下降,漸漸舒展開細嫩的葉面。邊品邊賞,令人心曠神怡,茶入口中,滿腔流香,如嚼橄榄,回味無窮,品賞之中,全身猶如沐浴清泉,濁氣煩惱都被洗淨滌清。銀針茶确實為天下人所推崇,曆代文人學士稱它為茶中珍品,宋代文人蔡襄譽它“北苑靈芽天下精”。

銀針茶,小巧可愛,渾身披着銀色的茸毛,并透着淺淺的綠色,這種帶着綠色的絨毛,猶如顆顆銀粒,閃閃發光。因為它小,人們稱它白毫銀針,宋徽宗皇帝在政和五年因喝了關隸縣(政和縣)的銀針茶而龍顔大悅,特賜關隸為政和,可見銀針茶的魅力之大。外形滿披銀毫似銀針;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最爽口,耐沖泡,湯色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漓江銀針茶于每年清明前後采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主,采摘标準要求嫩、勻、淨、完整,做到五不采,即雨水及露水芽、病蟲芽、細瘦芽、紫芽、不完整芽不采。

功效作用

銀針茶的功效為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利尿解渴,降噪解暑,可促進身體微循環,同時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和營養物質,有開胃消食,醒腦,抗氧化的好處,日常飲用還具有調節幹燥,潤膚利咽,抵抗衰老的作用

制作工藝

分類

銀針茶采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而成的,稱之為銀針白毫;采用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按銀針茶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葉,加工而成的為貢眉、壽眉。

工藝

銀針茶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幹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萎凋分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采取室内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其精制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幹,隻宜以火香襯托茶香,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銀針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嘗,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銀針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将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銀針茶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衆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

具體步驟如下

曬青方式:采用有孔“水篩”,置于離地1m的曬青架上曬青,力求通過“開青”、薄攤、勤翻、輕翻,并通過拼篩,逐次增厚葉層,促成葉内的理化變化得以均衡進展。

一般是茶樹品種而異,以頂、二葉下垂,葉色轉淺綠,青氣退,青香起,掌握減重率10%±2%為宜。一般通過曬青程度試驗,即可得出适予如下搖青方式的曬青減重率。

搖青方法:分四次搖青,每次搖青轉數可參照茶樹品種的特性和實際曬青程度及成茶的不同要求進行掌握。可采用50→150→200轉/分(手篩總轉數為500轉,若采用搖青機,轉數可酌情減半),水仙、梅占、佛手品種則應适應曬青,青氣消失的基礎上進行,再搖青,搖青轉數可采用30→60→90→120轉,各次攤葉厚度為3.0→4.5→6.0→7.5cm為宜;每次搖後隔時為1→2→3→1小時為宜,待第五次搖完畢,涼青2小時後,需勤嗅茶香,待青氣消盡後可堆青。

堆青作用:主要是調節葉子的酶性氧化程度,使紅邊适度,形成優良茶香。在搖青葉堆厚40~50cm,室溫20~30℃,加蓋保溫的情況下,曆時約為2~3小時。夏暑茶曬青要輕,室溫高于27℃,則不必堆青。其作業要點是勤看葉色,嗅茶香,直至清香顯現。

做青程度:以葉色轉為黃亮,葉溫比室溫約升高3~5℃,青香起時,即為适度。其搖青要結合場地的溫濕度,選擇最适的溫度和溫度是搖青技術關鍵。試制室内環境溫度為26℃,溫度為80%左右。

上一篇:天目湖白茶

下一篇:新概念2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