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鲃

金線鲃

鯉科動物
金線鲃(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金線鲃屬的統稱。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體透明。金線鲃多生活于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産卵孵化。金線鲃為中國特有種,常見于雲南。屬于脊椎動物門,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為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綱:輻鳍亞綱(Actinopterygii) 目:鯉形目(Cypriniformes) 亞目: 科:鯉科(Cyprinidae) 亞科:鲃亞科(Barbinae) 族: 屬:金線鲃屬(Sinocyclocheilus) 亞屬: 種:金線鲃 S. grahami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金線鲃 中文别名:金線魚、小洞魚、菠蘿魚 英文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二名法: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Regan, 1904) 分布:分布于中國大陸雲南省等地。

簡介

金線鲃(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為鯉科金線鲃屬的魚類,俗名金線魚、小洞魚。在中國,分布于滇池等。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雲南昆明湖。金線鲃是中國鯉科魚類中特有的淡水魚,是一種繁殖能力極低的魚種,為中國特有屬種。有的金線鲃全身通體半透明,呈粉紅色,可見血管和尾椎骨,鴨嘴狀,小眼,口須粗長。金線鲃因終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退化為僅存眼痕的盲魚。它的存在對于生物物種基因庫的完整及多樣性有着重要的意義,對喀斯特地區地下暗河生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

生物特征

金線鲃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體重約0.03~0.28公斤(性成熟年齡體重-最大個體)。頭細長,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須2對,發達;吻須短,颌須伸達眼後緣的下方。鱗細小,沿側線鱗則比較大,側線鱗61-69,側線略下彎。背鳍外緣稍内凹或平截,背鳍刺較細,基部粗硬,後緣鋸齒細弱,頂端柔軟分節,起點位于腹鳍稍後。全身呈淡黃色,頭側與背部略帶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淡灰色圓斑;腹部白色各鳍均為金黃色。

生活環境

金線鲃多生活于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産卵孵化。生殖期為12月至翌年2月間,卵産于石礫之中。幼魚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主食,也食少量藻類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魚轉食小蝦和小魚,也食浮遊動物。

繁殖方式

金線鲃生殖期為12月至翌年2月間,卵産于石礫之中。

人工繁殖

滇池金線鲃俗稱金線魚、小洞魚,曾是滇池的“旗艦物種”。滇池生态環境一度遭到破壞,成為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因水質污染和外來物種入侵等因素的影響,該魚類自1986年起就從湖體中消失,僅有湖周圍的少數龍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線鲃。至2007年3月初,有兩次繁殖試驗取得了成功。先後試驗了5尾雌魚和6尾雄魚,獲得魚卵約1600粒,并實施幹法受精。約有1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為73%。孵化出魚苗約480尾,平均孵化率為36%。經10天飼養,約有95%以上的魚苗存活,體長達8-12mm。

滇池金線鲃人工繁殖成功的意義有三點:能有效保護該物種免于滅絕;繁殖的魚苗放歸湖泊合适水域,将有助于恢複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樣性;有助于推動當地水産養殖業從非土著魚類養殖向土著魚類養殖的方向轉變。

分布範圍

金線鲃為我國特有種,常見于雲南東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陽宗海和滇池為最多。在廣西巴馬(長壽之鄉)溶洞中發現了小眼金線鲃,這是因為這裡環境适宜其生長,并且喀斯特地貌并不受限于行政規劃,因此被細心的科研人員發現。

種群現狀

由于圍湖造田、水質污染、引種不慎、酷漁濫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魚洞大都被圍堵,生境的破壞緻使其種群資源衰竭。滇池等湖泊中僅能偶爾見到。

盲魚謎底

透明金線鲃還未絕迹,依然能尋覓到它的蹤迹,但數量稀少,處于瀕危狀态。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宣傳保護,禁止在洞内放生其他魚類及生物,讓大自然千百年來留給人類的這一寶貴自然遺産、珍稀的魚類物種,能夠永遠存活下去。

洞穴魚類的食物往往是極其匮乏的,關于金線鲃的一系列問題一直困擾着動物學專家們,作為科學探索的一個方向還在苦苦尋覓。

同時作為透明金線鲃的栖息地,雲南阿廬古洞同樣散發着神秘的色彩。阿廬古洞是個非常發達的石灰岩溶洞系統,它由“三洞一暗河”組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地下溶洞系統。三洞分别是泸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一暗河為玉筍河,河水最終流出洞外,注入南盤江,屬南盤江水系。透明金線鲃生活阿廬古洞地下暗河中,該魚是何時進入暗河已經難于考證,不過從其适應性性狀變化序列來看,這裡無疑是一種高度特化的典型洞穴魚類,它伴随洞穴演變的進化曆程是十分漫長。

功用

金線鲃為雲南特有的一種經濟魚類。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雲南地區的名貴魚類之一。其肉入藥鮮用,具有滋陰調元、暖腎填精的功效,主治虛勞損傷、腎虛滑精等症。

保護狀況

1.極危(IUCN 3.1)

2.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亞種分化

金線鲃指名亞種(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grahami),Regan于1904年命名。在中國,分布于滇池等。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雲南昆明湖。

撫仙金線鲃(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tingi),Fang于1936年命名,俗名波羅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撫仙湖等。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雲南撫仙湖。 

陽宗金線鲃(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yangzongensis),Tsu et Chen于1977年命名,俗名金線魚、波羅魚、小洞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于陽宗海等。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陽宗海。

上一篇:鄉下人

下一篇:雞仔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