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金線鲃

滇池金線鲃

鯉科屬下的動物
滇池金線鲃(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是鯉科、金線鲃屬魚類。體細長,側扁。吻略尖。口亞下位。須2對,口角須長于吻須。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唇後溝不相連。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條變粗、變硬,後緣具鋸齒;胸鳍後伸不達腹鳍起點;腹鳍起點位于背鳍起點之前;尾鳍叉形。鱗圓形,側線鱗較大,側線鱗61-69枚。第1鰓弓外側鰓耙5-7枚。全身呈淡黃色,背部略呈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黑斑點,各鳍均為金黃色。滇池金線鲃栖息于水質清澈的湖泊中,生活于與湖泊相通的洞穴中,常遊出洞外。初夏産卵,生殖時遊入湖邊岩洞泉水中。滇池金線鲃以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為主食,也食少量的絲狀藻、藍藻和高等植物碎片。僅分布于中國雲南的陽宗海、滇池、撫仙湖。滇池金線鲃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雲南省珍稀水生動物保護名錄》《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還被收錄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别為極度瀕危(CR)。
    中文名:滇池金線鲃 拉丁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别名:小鲈魚、洞魚、波羅魚、金線魚、金線鲃、金錢鲃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鲃亞科 綱:魚綱 亞綱: 目:鯉形目 亞目: 科:鯉科 亞科: 族: 屬:金線鲃屬 亞屬: 種:滇池金線鲃 亞種:0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Regan,1904 保護級别: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英文名稱:Golden Line Fish

動物學史

滇池金線鲃原拉丁學名為Barbus grahami。1963年由Wu改為Percocypris grahami,1977年又改為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同義學名包括Barbus grahami Regan,1904、Percocypris grahami Wu,1963、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Wu,1977。 [4] 

滇池金線鲃遊動時在陽光下熠熠閃亮,所以也被稱為金線魚(Golden Line Fish)。

形态特征

背鳍iii-7;臀鳍iii-5;胸鳍i-14—16;腹鳍ii-8—9。側線鱗,側線鱗上的第一行體鱗95—106。第一鰓弓外鰓耙5—7。下咽齒3行,2·3·4—4·3·2。脊椎數4+37—38。 體長為體高的3.7—5.3倍,為頭長的3.6—3.9倍,為尾柄長的4.3—5.3倍,為尾柄高的8.3—10.3倍。頭長為吻長的2.8—3.3倍,為眼徑的4.0—5.6倍,為眼間距的3.0—3.9倍,為口角須的2.2—4.1。體高為體寬的1.6—2.2倍。

體側扁,頭的背面較平直,中部稍下凹,頭後背部隆起。吻稍尖,向前突出,吻皮蓋于上唇基部。口亞下位,上颌稍長于下颌。唇較簡單,上下唇在口角處相連,唇後溝向前伸達颏部,左右不相通。鼻孔位于眼的前上角,離眼前緣較吻端為近。眼中等大,在頭側的前上位,其上緣接觸頭背部輪廓線。須2對,吻須與口角須等長或前者稍短,口角須向後伸接近眼後緣的下方。鰓蓋膜在前眶骨後緣的下方之前、眼窩之後連于峽部。體鱗細小,長圓形,呈覆瓦狀排列。側線鱗較大;側線完全,自鰓孔上角略下彎後平直伸入尾鳍基中央。

背鳍外緣稍内凹或平截,其起點距吻端較尾鳍基為遠;末根不分枝鳍條較強硬,頂部柔軟分節,後緣具鋸齒。胸鳍後伸不達腹鳍起點。腹鳍起點稍在背鳍起點之前,後伸不達肛門。臀鳍緊接肛門之後,外緣平截,後伸不達尾鳍基,其起點距腹鳍起點較尾鳍基為近。尾鳍叉形。

鰓耙短小,呈三角形,排列稀疏。下咽齒細長,頂端彎曲。鳔2室,前室略呈圓筒形,後室長橢圓形,後室長約為前室的2倍。腹膜灰白色。

浸泡标本體背部灰暗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尾鳍和胸鳍顔色灰暗,腹鳍和臀鳍灰白色。

生活習性

滇池金線鲃栖息于水質清澈的湖泊中,生活于與湖泊相通的洞穴中,常遊出洞外。滇池金線鲃以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為主食,也食少量的絲狀藻、藍藻和高等植物碎片。

分布範圍

滇池金線鲃分布于中國雲南的陽宗海、滇池(及其流域所在河流、溶洞、暗河)、撫仙湖。

繁殖方法

親本選擇

為保證親本質量,用來繁殖的親魚必須達到性成熟,且健壯無病,無畸形缺陷,魚體光滑、體色正常,鱗片、鳍條無損,生長良好。避免将初次性成熟的個體作為親魚,也不宜采用進入衰老期的個體作為親魚。2齡雌親魚36克/尾以上,雄親魚30克/尾以上;3齡雌親魚45克/尾以上,雄親魚40克/尾以上。親魚允許使用到15齡。

親本培育

冬春季要做好親魚的培育,促進親魚性腺的快速發育,以獲得高質量的精卵,親魚培育的效果主要與飼料、水質等日常管理直接相關。當水溫達到16℃以上時,将分塘飼養的雌雄親魚合塘,雌雄親魚的配比一般按2∶1或3∶1,投放時應一次性放足,池塘培育時,親魚放養密度為20-80尾/立方米,玻璃缸培育時,親魚放養密度為20-50尾/立方米。飼料以配合飼料為主,要求粗蛋白含量達到40%以上,投喂量為魚體的1-3%,每天投喂2次,上午10∶00,下午17∶00各一次。

水溫控制在16-22℃,并且保持水溫穩定。因為滇池金線鲃生活時對水質要求較高,所以每天注入新水,保持水質清新,促進親魚性腺發育成熟。冬季平時每1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3,并使用一次沸石粉、微生物制劑、石灰、底質改良劑等改善底質、水質。産卵前15天,每2-3天換水一次,通過流水刺激,促進親魚性腺發育成熟。

催産

滇池金線鲃的産卵季節為春季,一般3月至4月份大部分雌雄親魚已性成熟,催産水溫16-22℃,最适水溫20℃。當親魚性腺處于IV期末期時,此時雌魚腹部膨大圓滾,肛門紅潤松弛,雄魚普遍能擠出精液,即對性成熟親魚使用馬來酸地歐酮(DOM)(按每千克體重1毫克)和促黃體釋放激素(LHRH-A2)(按每千克體重1微克)肌肉注射進行催産,雄魚劑量減半。

人工授精

催産完後,注意觀察親魚動态,一般效應時間為24小時,效應時間前2-3小時,每小時檢查一次雌親魚,可輕壓雌魚腹部,若有卵粒流出,可立即人工授精,采用幹法授精。用幹紗布将雌雄親魚體表水分擦幹,分别将性成熟的雌、雄親魚的卵子和精子從其腹部輕輕擠壓于幹燥器皿中,用雞毛輕輕攪拌30秒後加入少許清水(以蓋過卵精為宜),再攪拌20秒,讓精卵充分接觸受精,用清水清洗3次,然後将清洗幹淨的受精卵均勻潑灑粘附在預先經過清洗消毒處理好的棕片上,待孵化。

魚卵孵化

魚卵孵化采用微充氣或靜水孵化法,先将粘附着受精卵的棕片取出放入5×10-6克/升的黴菌淨水溶液中浸泡15分鐘,消毒後取出放入20-50平方米的孵化池中孵化,水溫18-20℃,pH7.5-8.0,前四天每天對魚卵用相同方法消毒一次,孵化池中用氧氣泵增氧,經150小時完成孵化。孵化期間,魚卵需遮陽處理。

苗種篩選

根據滇池金線鲃仔稚魚食性轉化的規律,适時采用漿狀物-輪蟲-人工混合飼料的方式,出膜後幾天内在育苗池的池壁四周,尤其是魚池的四個角落集聚分布;随着卵黃囊的消耗,仔魚開始有攝食活動,活動範圍擴大到魚池的四壁和池底;覓食能力進一步提高後,仔魚主動集聚在浮遊動物密集的區域,攝食大小合适的活餌。在仔魚進入稚魚發育前,仔魚開始攝食人工混合餌料,而且攝食強度逐漸增強。撈苗方法:日出及日落前人站在池中,用絹網制成的抄網,将聚集的魚苗整群撈出,随見随撈,集中一批,培育一批,同步同期培育。

養殖技術

仔魚期放養密度為8000-24000尾/立方米,稚魚期放養密度為3000-6000尾/立方米,幼魚期放養密度為1000-2000尾/立方米。

餌料

剛放入池塘的魚苗,可投喂輪蟲、蛋黃、豆漿及适口的配合飼料等。一般3-20日齡魚苗投喂輪蟲,全池潑灑輪蟲,使水中輪蟲密度3-20個/毫升,輪蟲投喂前需經小球藻強化培養6小時以上。20-45日齡投喂蛋黃、豆漿,20-30日齡,投喂量為50-80克/萬尾;30-45日齡,100-120克/萬尾。35日齡以上可在蛋黃、豆漿中拌入适量粉狀配合飼料。

投餌量

養殖過程中,應根據魚的體重、數量等來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是按魚的體重和水溫來确定的。當水溫10-14℃時,投喂量為魚體的1%;水溫為14-18℃時,投喂量為魚體的1.5-2.0%;當水溫為18-20℃時,投喂量為魚體的2.0-3.0%;22℃以上時,投喂量為魚體的1.0%。

日常管理

魚苗養殖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以水質管理為中心,大緻包括以下幾方面:

巡塘:每天早上巡塘一次,觀察水色和魚的動态,注意水質變化,了解投喂效果。下午可結合投喂或檢查吃食情況巡視魚塘,夜間容易觀察滇池金線鲃的活動情況,夜間巡塘2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清洗食場:經常清洗食場,堅持每月每立方水體用0.45毫升聚維酮碘消毒一次。

水質管理:每天注入新水,以更新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有利于魚苗生長,同時促進浮遊生物繁殖、減少魚病發生。

控溫:一般要求水溫在16-22℃,保持水溫穩定。冬季控制在16-18℃,夏季控制在20-22℃。每天的8∶00、16∶00測量水體溫度。

工具消毒:所有的入水和接觸魚體的工具在使用前後均要消毒,做到專池專用,消毒藥物可以選用高錳酸鉀或強氯精。

池塘養殖

滇池金線鲃适宜在水溫25℃以下的水體中養殖,養殖方式以池塘養殖為主。

池塘條件:池塘底質一般為礫石或水泥,水溫10-25℃,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微流水,遮陽。面積20-200平方米,水深1.0-1.2米,有獨立進、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孔以一定的坡度傾斜,以利于排水,應具備供電、供水、供氧、增溫系統等。

魚種放養:根據苗種大小,調整放養密度,仔魚期放養密度為8000-24000尾/立方米,稚魚期放養密度為3000-6000尾/立方米,幼魚期放養密度為1000-2000尾/立方米,成魚密度為200-1000尾/立方米。

餌料:養殖滇池金線鲃跟養殖普通的滇池金線鲃一樣,魚苗的餌料為輪蟲、蛋黃、豆漿等,成魚的餌料為配合飼料,一般為沉性顆粒飼料,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0%。

餌料投喂:應根據魚的體重、數量等來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是按魚的體重和水溫來确定的。當水溫為14-18℃時,投喂量為魚體的1.5-2.0%;當水溫為18-20℃時,投喂量為魚體的2.0-3.0%;22℃以上時,投喂量為魚體的1.0%。

日常管理:與魚苗期間一樣,日常管理以水質管理為主,可參照魚苗階段管理辦法。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别

1989年,滇池金線鲃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990年,滇池金線鲃被列入《雲南省珍稀水生動物保護名錄》。

1998年,滇池金線鲃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列為瀕危等級。

2008年,滇池金線鲃被收錄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别為極度瀕危(CR)。

瀕危原因

20世紀60年代以後,酷漁濫捕、圍湖造田、水質污染和盲目引種威脅了滇池金線鲃的生存,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保護措施

2000年起,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開始對滇池流域滇池金線鲃的數量、分布、栖息地、攝食生态及繁殖生态等進行廣泛調查與研究,并從野外引種親魚,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珍稀魚類保育研究基地開展保護、繁殖、種群恢複和可持續利用等研究工作。2007年滇池金線鲃首次突破人工繁殖,這也是繼中華鲟、胭脂魚之後,成功實現人工繁殖的第三種中國國家級保護魚類。中國已具備年産千萬滇池金線鲃魚苗的能力,并最終實現了滇池金線鲃的人工增殖放流,2009年至2018年,已累計向滇池流域投放滇池金線鲃魚苗800萬餘尾。

相關文化

滇池金線鲃被列為“雲南四大名魚”之首。幾百年前,徐霞客來到昆明,遊曆滇池時,在《徐霞客遊記·遊太華山記》中這樣記述滇池金線鲃:“魚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一縷如線,為滇池珍味。”由于滇池金線鲃的稀有和美味,清代文人師範也有一首描寫滇池金線鲃的詩:“欲泛昆明海,先問金線洞。洞水深且甘,嘉魚果誰縱。罟師向預言,秋風昨夜動,内腴體外熱,銜尾遊石空。本暢清涼懷,轉作羹脍用。或應上官需,或詣高門送。産非大避遠,拟向天庭貢。我時獲一二,不減熊蹯重。那羨瑤池仙,烹麟渝紫鳳。” 

上一篇:金殼蟲

下一篇:吸蜜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