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

野百合

百合科百合屬植物
野百合是百合科的一種植物。鱗莖球形或長球形,鱗片披針形,外皮淡紫色,幹後紫色;植株高70-200厘米以上,基部常木質,單株或莖上分枝;花喇叭形,乳白色,花瓣外略帶紫色,單生或幾朵排列成近傘形。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在中國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南以及西南各地。鱗莖食藥兩用,有潤肺止咳、清熱、安神、利尿等作用;園藝上極具觀賞價值。
    中文名:野百合 拉丁學名: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 别名:羊屎蛋、倒挂山芝麻、紫花野百合、新疆野百合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百合科 亞科: 族:百合族 亞族: 屬:百合屬 亞屬: 組:百合組 亞組: 種:野百合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鱗莖球形,直徑2-4.5厘米;鱗片披針形,長1.8-4厘米,寬0.8-1.4厘米,無節,白色。莖高0.7-2米,有的有紫色條紋,有的下部有小乳頭狀突起。葉散生,通常自下向上漸小,披針形、窄披針形至條形,長7-15厘米,寬(0.6-)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具5-7脈,全緣,兩面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排成近傘形;花梗長3-10厘米,稍彎;苞片披針形,長3-9厘米,寬0.6-1.8厘米;花喇叭形,有香氣,乳白色,外面稍帶紫色,無斑點,向外張開或先端外彎而不卷,長13-18厘米;外輪花被片寬2-4.3厘米,先端尖;内輪花被片寬3.4-5厘米,蜜腺兩邊具小乳頭狀突起;雄蕊向上彎,花絲長10-13厘米,中部以下密被柔毛,少有具稀疏的毛或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長1.1-1.6厘米;子房圓柱形,長3.2-3.6厘米,寬4毫米,花柱長8.5-11厘米,柱頭3裂。蒴果矩圓形,長4.5-6厘米,寬約3.5厘米,有棱,具多數種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特點

野百合喜歡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量較高,種植時要及時給植株澆水,通常可以按照見幹見濕的原則給野百合澆水,這樣澆水有利于植株吸收。野百合對土壤的要求較高,種植時最好選擇疏松的土壤。

土壤是由落葉沉積腐爛形成的腐殖質土,但很薄。由于土壤薄,雜草與灌木生長不高大,野百合可以生長2.5m,所以在争奪陽光中百合占優勢。野百合的莖生根特别發達,1株百合可以擴展1平方米有餘,所以在陡坡上也能牢牢的固定。

地理分布

國内分布: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和河南。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野百合的自然繁殖主要靠:種子與較少的珠芽繁殖。

種子要經過一段溫暖期萌發形成小鱗莖,再經過一個寒冷期完成春化作用才能長葉。種子與珠芽都要生長3~4年才能開花。野百合自身一般不會分球繁殖。其種子最好于秋季入冬前采集,一入冬,地上部分枯萎就無法進行采集,但也可以采用分剝鱗莖的方式繁殖。

播種期以秋播為好,也就是9月份前後。播種前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再将野百合小鱗莖栽植溝内,覆土澆水保墒,以利成活,行株距20cm×15cm。每畝播種量150kg左右。

整地施肥

選地勢高,排水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土地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kg,尿素20kg,磷肥鉀肥50kg。然後做成高畦,等待播種。

田間管理

野百合播種後于第二年的春季出苗。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陰雨天氣注意排水,幹旱天氣及時澆水。花蕾期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氫鉀10kg。為防止養分消耗,應在花蕾期及時剪除花蕾。

采收加工

野百合于播種後第二年的秋季地上莖葉枯萎後采收。将挖出的地下鱗莖去掉泥土,進行大小分級。大的供藥用,小的作種用。加工時,将鱗莖剝離成片,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撈出攤于席上曬幹即可。以肉厚、色白、質堅、半透明者為佳品。

病蟲防治

葉斑病可于發病前用1:1:1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防治。病毒病用乙磷鋁防治。害蟲主要為蚜蟲,用甲胺磷防治;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防治。

園藝價值

在園林園藝上野百合花朵潔白、芳香,可以将它種植于假山、林苑、庭院中,主要用以布置自然式的風景。在植物園可以作為品種收藏保存。還可以将其矮化作盆花和用于插花等等。

功效

含量:每百克百合含有蛋白質3.36克,脂肪0.18克,澱粉11.8克,還原糖3.0克,蔗糖10.39克,果膠5.6克,還含有秋水仙堿、維生素B1、B2等多種成分。藥理研究證明,百合有升高血細胞的作用,因此對多種癌症都有較好的療效。風寒外感者忌用。

上一篇:優昙婆羅花

下一篇:超霸世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