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

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學校創辦于1929年,在20世紀40年代就發展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成為國家高教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社科類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逐步發展為綜合性研究型大學。1998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5月,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并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學校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4年,學校被确定為中央直管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
    中文名:重慶大學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學校類别:綜合類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舒立春,校長:張宗益 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号

辦學曆史

1929年,重慶大學召開籌備會;10月12日,重慶大學舉行開課典禮;同年,成立重慶大學足球隊。

1933年,重慶大學由菜園壩校址遷往沙坪壩校址。

1935年,重慶大學被批準為省立大學。

1942年12月,重慶大學被批準為國立大學。

1946年2月7日,周恩來同志赴重慶大學演講。

1949年4月21日,重慶大學師生們參加“4.21”運動。

1949年11月29日,重慶解放了重慶大學也獲得了新生。

1952年,經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

1956年4月5日,中國共産黨重慶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1960年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98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5月31日,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并大會;同年6月9日,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獲準設立。

2001年,重慶大學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重慶大學與重慶市體育局合辦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2002年,重慶大學法學院恢複成立。

2004年,學校被确定為中管高校。

2005年,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正式啟用。

2010年11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文支持重慶大學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2011年6月10日,由重慶大學發起的、重慶市6所高校共同組建的重慶市大學聯盟成立。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院系專業

重慶大學學設學科門類齊全,涵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醫、教育、藝術11個學科門類。設7個學部35個學院,以及附屬腫瘤醫院、附屬三峽醫院、附屬中心醫院;擁有99個本科專業中,除新增專業和部分專業特殊培養要求外,全部進行整合實行大類招生,招生專業(類)為41個,包括23個大類和18個專業。其中普通文理類32個,包含21個大類和11專業;藝術體育類9個,包含2個大類和7專業。

學院

專業

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态學院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态工程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重慶大學博雅學院

哲學、法學、漢語言文學、曆史學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德語

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産品設計、繪畫、舞蹈表演、音樂表演(聲樂方向)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戲劇影視導演、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影視攝影與制作

重慶大學法學院

法學、知識産權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能源經濟、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會計學(ACCA方向)、物流管理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

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化學、制藥工程

重慶大學物理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物理學

重慶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強基計劃(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金融數學

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物流工程、機器人工程

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産學院

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房地産開發與管理、财務管理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

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車輛工程、工業設計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航空航天工程、工程力學

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

采礦工程、安全工程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機器人工程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測繪工程

重慶大學弘深學院

——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重慶大學藥學院

藥學

師資力量

重慶大學有教師280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23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31人,“國家傑出青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4人,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餘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

專職院士:楊士中(中國工程院)、鮮學福(中國工程院)、周緒紅(中國工程院)、楊永斌(中國工程院)、李文沅(中國工程院)、潘複生(中國工程院)、田村幸雄(中國工程院)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何玉林、張興國、曾孝平

“百千萬工程”人選:秦大同、任宏、張宗益、潘複生、尹光志、魏子棟、王伯初、劉慶、廖強、張靜、司馬文霞、孟衛東、劉新榮、王時龍、劉漢龍、何強、廖瑞金、盧義玉、陳偉根、朱才朝、胡千庭、蔡開勇、胡少偉、廖曉峰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盧義玉、劉慶、周小平、楊慶山、張靜、蔣斌、陳蓉、謝開貴、曹華軍、胡少偉、柴宏祥、丁選明、朱恂

“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張宗益、孟衛東、劉渝琳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黃河、羅陽、闫海龍、蘇曉傑、郭小安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劉慶、楊春和、溫志渝、胡千庭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慶、廖瑞金、張宗益、潘複生、楊春和、廖強、王時龍、周小平、朱恂、劉漢龍、李劍、盧義玉、吳興剛、楊慶山、謝開貴、胡少偉、蔡開勇、朱濤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潘複生、張宗益、張靜、盧義玉、蔡開勇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蓉、呂學偉、丁選明、李俊、劉界鵬、劉炳勝、藍宇、李莉、王宇航

重慶市“兩江學者”:王家序、廖瑞金、趙萬民、姜德義、蒲勇健、潘複生

重慶市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朱才朝、周小平、蔣興

教學建設

重慶大學有43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30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數學、物理專業進入“強基計劃”。

文化傳統

辦學宗旨: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

校徽:學校标志以圓形構圖,象征重慶大學是一個團結和諧的集體。

圖案上部為校名“重慶大學”。

圖案中部,三角形取自學校建校初期的三角形校徽;“1929”是重慶大學創建年份;

三角形中的九條水平細紋象征綿延江水,寓意學校曆史久遠流長;重疊于水平細紋上的折線構成山水相依、形影互映的圖案,象征重慶大學坐落于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山水之城,寓意“嘉陵與長江相彙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

齒輪彰顯學校嚴謹的科學精神;兩側的橄榄枝象征祥和與希望,寓意學校事業日新、生機永暢。圖案下部為重慶大學英文名稱。标志美觀勻稱、豐滿充實、嚴肅莊重、富含寓意。

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校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學風:求知、求精、求實、求新

學校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舒立春

校長、副書記

張宗益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陶舉虎

黨委副書記

王旭

副校長

孟衛東、明炬、劉漢龍、王時龍、廖瑞金

上一篇:周大生

下一篇:河南重工起重機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