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學

邴原泣學

漢語成語
邴原泣學出自《初潭集》,講述邴原貧不喪志、刻苦學習的故事。[1]邴原泣學,出自《初潭集》,講述邴原貧不喪志、刻苦學習的故事。邴原,三國時人,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與名士,與管甯、華歆等稱“遼東三傑”。其在幼年喪父、生活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仍立志學習文化知識,最終感動了書塾裡的教師,成就了一則學與教的佳話。一個“泣”字寫出了邴原強烈的求學欲望。
  • 中文名:邴原泣學
  • 外文名:BingYuan cry to learn
  • 拼音:bǐng yuán qì xué
  • 近義詞:
  • 反義詞:
  • 出自:《初潭集》
  • 作者:李贽 楊振中
  • 文學體裁:古代文言文

釋義

講述邴原貧不喪志、刻苦學習的故事。

出處

邴原泣學《初潭集-卷十二》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注:《初潭集》

《初潭集》明李贽撰。贽有《九正易因》,已著錄。此乃所集說部,分類凡五:曰夫婦,曰父子,曰兄弟,曰君臣,曰朋友。每類之中又各有子目,皆雜采古人事迹,加以評語。其名曰初潭者,言落發龍潭時即纂此書,故以為名。大抵主儒、釋合一之說。狂誕謬戾,雖粗識字義者皆知其妄,而明季乃盛行其書,當時人心風俗之敗壞,亦大概可睹矣。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原文

第一版本:(原版本)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第二版本:(現版本)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路過書塾,(聽見琅琅的書聲)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孩子,你為什麼哭泣?”邴原回答說:“失去父親的人容易悲哀,貧窮的人容易傷感。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有親人(的孩子)。(我)一來仰慕他們有父親,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内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的樣子,說:“(你)想要讀書,就去讀吧!”邴原說:“(我)沒有錢交學費。”老師說:“你如果有志讀書,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收你的學費。”于是邴原就開始學習。隻過了一個冬天,就能背誦《孝經》和《論語》。

人物簡介

邴(bǐng)原,東漢末官吏。字根矩,号一龍,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人。家貧、早孤。初為北海相孔融所舉。曹操為司空,任原為東閣祭酒。建安十五年(210),任為丞相征事,後又代涼茂為五官将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吳,卒。

少與管甯俱以操尚稱,州府辟命皆不就。黃巾起,原将家屬入海,住郁洲山中。時孔融為北海相,舉原有道。原以黃巾方盛,遂至遼東,與同郡劉政俱有勇略雄氣。

後得歸,太祖辟為司空掾。原女早亡,時太祖愛子倉舒亦沒,太祖欲求合葬,原辭曰:“合葬,非禮也。原之所以自容於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訓典而不易也。若聽明公之命,則是凡庸也,明公焉以為哉?”太祖乃止,徙署丞相徵事。

漢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初置徵事二人,原與平原王烈俱以選補。代涼茂為五官将長史,閉門自守,非公事不出。太祖征吳,原從行,卒。邴原是三國時人,是當時著名的學者與名士,與管甯、華歆等稱“遼東三傑”。

啟示

我們應該向邴原學習他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神和他在學習上刻苦勤奮的精神。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學費,為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魅力。我們要好學,并且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也應向文中老師學習,無私給予别人求學的幫助,尊重愛學習、有志向的人。

上一篇:司馬光好學

下一篇:雨過山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