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陋室銘

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銘文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從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 作品名稱:陋室銘
  • 作者:劉禹錫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 作品體裁:居室銘 骈體文
  • 中文名:陋室銘
  • 作品風格: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
  • 外文名稱:In my austere room

作品原文

陋室1銘2

山不在3高,有仙則名4。水不在深,有龍則靈5。斯是陋室6,惟吾德馨7。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8。談笑有鴻儒9,往來無白丁10。可以調素琴11,閱金經12。無絲竹13之14亂耳15,無案牍16之勞形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18孔子雲19:何陋之有2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陋室:簡陋的屋子。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在:在于。

名: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靈:神奇;靈異。

斯是陋室: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

惟吾德馨(xīn):隻因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惟:隻;吾:我;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上:長到;入:映入。

鴻儒:大儒,這裡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裡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現今學術界仍存在争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儒家經典。金:珍貴的。

絲竹:琴瑟、箫管等樂器的總稱,這裡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之:語氣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勞形:使身體勞累。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隐居躬耕;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出仕前曾隐居南陽卧龍崗中;子雲:即揚雄,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孔子雲:孔子說,雲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

白話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龍潛藏就顯示神靈。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滿階石,一片翠綠;草色映入簾栊,滿室蔥青。往來談笑的都是飽學多識之士,沒有一個淺薄無識之人。可以彈未加彩飾的琴,可以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使耳朵被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說的:“有什麼簡陋之處呢?”

創作背景

《陋室銘》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曆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作者因在任監察禦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刺史。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随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曆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隻給一間隻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鬥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陋室銘》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隐逸情趣。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開篇幾句從《世說新語·排調》“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翻出新意,運用詩歌中常見的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興陋室,“有仙則名”、“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之德。“這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頗有哲理詩的精警和含蘊。作者自遠而近,次第寫來,以并列句式造成順流直下的氣勢,随後托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覺妙語如珠,勝意叠出。這兩句從《尚書·周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聯想得來,強調以德自勵,确為一篇之主旨與警策。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室不陋,這是一種相反相成的關系。以下寫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離“德”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傳出陋室的佳處,以詩的語言表現詩的意境。“痕”、“色”二字,變概念化的“苔”、“草”為可感、可視的具體形象。“上階”、“入簾”,化靜為動,寫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機,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綠”一“青”,色彩鮮明,更映襯出陋室的閑雅、清幽與别緻。這兩句為叙寫陋室中的人和事創造了适宜的環境。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室中人,側重寫與朋友的交往,借以顯示作者身分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四句寫室中事,表現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見作者行事不陋。“調素琴,閱金經”,見出陋室生活之清雅;“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顯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個超然物外、體靜心閑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寫室中之人心閑體靜,襯托他的勤于修德;而寫他的勤于修德,則揭示陋室不陋、令名遠播的原委。從句式上看,前二句散句單行,後二句骈俪偶對,骈散相間,頗具韻律美。從寫法上看,一二句從正面說,三四句從反面寫,正反結合,且“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閱金經”與“無案牍之勞形”又形成呼應和對照,頗見文思之巧。

最後引證古人、古迹、古語作結。把陋室比作諸葛孔明的南陽草廬、揚雄的成都宅第,意在自慰和自勉;援引孔子“何陋之有”,則說明自身的志趣與聖人之道相符合。而省略上句“君子居之”隻引下句,既呼應上文“惟吾德馨”,又隐含君子居住其内之意,妙在機趣橫生,不露自炫之迹。上下古今,渾然一體,包含着無限的情興和深長的韻味。

《陋室銘》不足百字,篇幅極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淺水相襯,與諸葛廬、子雲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賢人、今之鴻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廣闊,蘊含深厚,有咫尺藏萬裡之勢。

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襯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賢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叙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是叙述描寫,是染。最後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議論,是點,畫龍點睛。點染結合,融叙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

在語言表達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對偶句,有排比句,隻有最後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和諧,音節铿锵。

名家點評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陋室之可銘,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之中,觸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結之,饒有逸韻。

清·謝有煇《古文賞音》:陋室但作知足話頭,終脫不得個“陋”字。以“德馨”為主,則室以人重,陋而不陋矣。此文殆借室之陋以自形容其不凡也。雖不滿百字,而具虎跳龍騰之緻。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通篇總是“惟吾德馨”四字衍出,言有德之人,室藉以重,雖陋亦不陋也。起四句以山水喻人,次言室中之景、室中之客、室中之事,種種不俗。無他繁苦.即較之南陽草廬、西蜀玄亭,匪有讓焉,蓋以有德者處此,自有不同者在也。末引夫子“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讀者皆不可不知。

清·過珙《詳訂古文評注全集》:句句将“陋”字翻案,末引孔子語作證據歸束,最為有結構。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小小短章,無法不備。凡銘多自警,此卻自得自誇,體格稍變。起以山水喻引,則來不突;末引古結,則去不盡,中間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層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見其巧處。

清·餘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琴無絲竹亂耳,閱經無案牍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雲玄亭,無多讓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雖陋亦不陋矣。至其詞調之清麗,結構之渾成,則文雖不滿百字,自具大雅。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文學家。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遭到失敗,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等官職,在外地二十多年。後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他長于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相關争議

對于《陋室銘》的作者,自宋代以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疑問。北宋釋智圓所著《閑居編》即指出:“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閑居編》成書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當時,《陋室銘》已盛傳于世,據《閑居編》載:“昧者往往刻于琬琰,懸之屋壁”。這讓智圓大為不快而決意辨僞。他認定《陋室銘》乃托名劉禹錫的僞作。也有學者認為,《陋室銘》的作者應為唐代崔沔。根據是《新唐書·崔沔傳》載:“(沔)儉約自持,祿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陋室銘》以見志。”雖然作者略有争議,但目前作者為劉禹錫一說更為流行。

上一篇:琵琶行

下一篇:憫農二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