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經濟學概念
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即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随着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1]
    中文名: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英文名: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原理簡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單位資源投入:對産品産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

原理簡介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稱邊際效益遞減法則、邊際貢獻遞減),邊際效用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産品産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産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導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得其最終趨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産量會遞減。

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的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新增加的最後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通常會呈現越來越少的現象(遞減),稱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則。

邊際效用遞減原理通俗的說法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用數學語言表達: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y随x的變化而變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在不斷減小。這就是著名的邊際效用遞減原理。

詳細内容

一般而言,消費者偏好某物而未能獲得,或擁有數量不夠大時,增加消費量則其滿足感大增(邊際效用增加);但擁有數量足夠時,再增加消費量則其滿足感增加幅度逐漸平緩(邊際效用遞減);擁有數量太多時,再增加消費量則反而感覺厭惡(邊際效用減為負且繼續遞減,累積之總效用因此,亦減少)。在正常狀況下,消費者擁有足夠數量而邊際效用遞減後,會将有限資源配置轉移以滿足其他欲望,不至于消費同一商品過量到感覺厭惡。

原因

随着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與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在發生變化。在可變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階段,相對于固定要素來說,可變要素投入過少,因此,随着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邊際産量遞增,當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當時,邊際産量達到最大。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數量是固定的,可變要素就相對過多,于是邊際産量就必然遞減。

理論發展

邊際效用下限

根據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則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所獲得的邊際效用還是有可能呈現負值,以吃飯的數量為例,當吃飯超過某一數量時,消費者會吃不消,此時再多吃飯反而成為類似處罰的效果,消費者再多吃的結果将導緻負的邊際效用。

但是實際上當假設有理性的消費者追求總效用最大的行為時,當邊際效用降低到0的時候,消費者将不再增加消費量。

另外,以消費者所能獲得的貨币為例,金錢是多多益善的,亦即當貨數量持續增加時,邊際效用有可能遞減,但并不會下降到「負值」,而是當遞減到某一效用水平之後,其再遞減的程度幾近于0,故使貨币的邊際效用呈現類似不變的常數,故在簡化分析的考慮下,亦可假設貨币的邊際效用不變。

邊際效益概念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是指當其它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變時如果一種投入要素不斷地等量增加則在超過某一點後其産品的增量會越來越小。

名人解釋

楊繼繩認為知識經濟并不改變上述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邊際效益規律認為,在一個地區或行業,當資本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再增加一單位的資本投入,其效益就會減少。具體說,比如,一個很餓的人吃第一個包子的時候覺得特香,吃到最後一個時候就覺得不是那麼香了。

其它解釋

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又稱收益遞減規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産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産要素時,最初這種生産要素的增加會使産量增加,但當他的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産量将要遞減,最終還會使産量絕對減少。

幸福遞減律

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為發展經濟是為了給人類創造更多的幸福。無奈事實卻出現了與人們的願望完全相反的情況: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國外,都有生活越富裕卻越難以幸福的現象。這就是随着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幸福遞減律”,也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稱之為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