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影像

遙感影像

記錄各種地物電磁波大小的膠片
簡單來說,遙感影像(簡稱:rs,英文:remotesensingimage)是指記錄各種地物電磁波大小的膠片或照片,主要分為航空像片和衛星相片。[1]
    中文名:遙感影像 外文名:Remote Sensing Image 所屬學科: 主要是指:航空像片和衛星相片 簡 稱:RS

基本概述

用計算機處理的遙感圖像必須是數字圖像。以攝影方式獲取的模拟圖像必須用圖像掃描儀等進行模/數(A/D)轉換;以掃描方式獲取的數字數據必須轉存到一般數字計算機都可以讀出的CCT等通用載體上。計算機圖像處理要在圖像處理系統中進行。圖像處理系統是由硬件(計算機、顯示器、數字化儀、磁帶機等等)和軟件(具有數據輸入,輸出,校正,變換,分類等功能)構成。圖像處理内容主要包括校正、變換和分類。

應用

土地覆蓋監測:土地覆蓋是人地相互作用過程的最終體現,也是地球表層系統最明顯的景觀标志,土地覆蓋變化又會引發一系列環境的改變。遙感技術因其能提供動态、豐富和廉價的數據源已成為獲取土地覆蓋信息最為行之有效的手段。

森林覆蓋監測:森林是陸地生态系統的主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傳統五年一次的一類調查和十年一次的二類調查存在更新周期長、曆經時間長、樣地易被特殊對待、數據可比性差等缺陷,難以科學、準确評估森林資源和生态狀況變化。

遙感具有宏觀性、客觀性、周期性、便捷性等特點,已經在森林資源清查(一類調查)和規劃設計調查(二類調查)中大顯身手。

草地覆蓋監測:草地是僅次于森林資源的陸地植物資源。遙感技術在草地資源調查、分類和制圖中得到應用,大大地提高了草地資源調查與制圖的精度,促使草地分類由定性逐漸走向定量化,可以完成草地退化監測與評估,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濕地資源監測: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的生态系統,是自然界最富生态多樣性的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實時監測濕地種類及其數量,為濕地的保護提供第一手材料顯得尤為重要。遙感技術具有觀測範圍廣,信息量大,獲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節省人力物力和人為幹擾因素少等諸多優勢,已經成為濕地研究的有力手段。可以提取濕地邊界、進行濕地分類、濕地動态變化監測等。

解決方案

遙感影像過大,而且數據類型多樣,因此顯示是個問題,現有解決方案:

幀緩存技術

這種方案使得拖動較為流暢,但是還是有縫的,即拖動的時候會有黑塊出現,這樣處理的方案是再拖動的時候,計算出需要顯示的東東,存儲在某個對象中,顯示時交換即可。改進方案,因為屏幕一般不過1280×1024,如果以顯示的部分為中心,讀取9倍大小的影像塊(内存要的也不過10M),這樣在拖動的時候,不管怎麼拖動都在影像範圍内,這樣拖動就會顯得無縫,在拖動時,還是需要一個緩存,來存儲要需用的區域,拖動完的時候進行交換。

多種數據格式

可以在生成金字塔影像的時候,對影像的各個波段進行計算,獲取其灰度分布直方圖,然後顯示的時候進行實時計算,将原始格式轉換為8位位圖。

當前的方案是最占硬盤的,将影像的底層也計算到了金字塔之中。而且沒有用到幀緩存技術,使得拖動的時候出現跳幀。

校正處理圖像校正是指從具有畸變的圖像中消除畸變的處理過程,消除幾何畸變的叫幾何校正;消除輻射量失真的叫輻射校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