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工程,從事道路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養護等的一門應用科學和技術。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通行各種機動車、人畜力車、馱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道路工程課程多媒體一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和錄像教材。在編寫本教材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需要和學習方式,努力貫徹“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精選内容,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導學”、“助學”功能,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适應開放教育試點學生自學的需要,努力做到學以緻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文名:道路工程 外文名: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學科相關: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 定價:39.00 應用範圍:從事道路的規劃、勘測、設計 ISBN:9787560815732 道路使用性質:城市道路、公路、廠礦道路等 頁數:375頁 作者:徐家钰 程家駒 開本:16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2004年8月1日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品牌: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

土木工程的分支學科

基本介紹

道路通常是指為陸地交通運輸服務,通行各種機動車、人畜力車、馱騎牲畜及行人的各種路的統稱。道路按使用性質分為城市道路、公路、廠礦道路、農村道路、林區道路等。城市高速幹道和高速公路則是交通出入受到控制的、高速行駛的汽車專用道路。

分類

中國道路

按服務範圍及其在國家道路網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為:①國道(全國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幹線;②省道(區域性公路);③縣、鄉道(地方性公路);④城市道路。前三種統稱公路,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及使用任務、性質,又可劃分為五個技術等級。不同等級的公路用不同的技術指标體現。這些指标主要有計算車速、行車道數及寬度、路基寬度、最小平曲線半徑、最大縱坡、視距、路面等級、橋涵設計荷載等。

發展

道路伴同人類活動而産生,又促進社會的進步

和發展,是曆史文明的象征、科學進步的标志。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踐踏而形成的小徑。以後要求有更好的道路,取土填坑,架木過溪,以利通行。當人類由原始農業到馴養牲畜後,逐漸利用牛、馬、駱駝等乘騎或馱運,因而出現馱運道。車輪的發明使陸地運輸從此進入馬車交通時代。巴比倫、埃及、中國、印度、希臘、羅馬等文明古國,為了軍事和商旅的需要,道路工程都有輝煌的成就。古波斯大道、歐洲琥珀大道、中國秦代棧道和馳道,已有數千年曆史。

橫貫亞洲的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巨大影響,中國古代發明也從此傳播世界。中國曆來重視道路的規劃、修建和養護。古代道路工程有卓越創造,秦築馳道,漢唐通西域,各國商旅興盛。18世紀中葉,現代道路工程開始在歐洲興起。

1747年第一所橋路學校在巴黎建立。法國P.-M.-J.特雷薩蓋、英國T.特爾福德和J.L.馬克當等工程師提出新的路面結構理論和實踐,奠定了現代道路工程的基礎。1883~1885年德國G.W.戴姆勒、C.F.本茨發明了汽車,開創了以汽車交通為主的現代道路工程的新時代。1931~1942年德國建成高速公路網,為汽車交通提供了安全、迅速、經濟、舒适的行車條件。

展望

預測表明,汽車客貨運輸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将繼續存在,多數地區還在持續穩步增長。在人口繁密的市區,交通量不斷增加,堵塞現象日益嚴重。未來市區快速幹道的發展,由于用地緊張,為将有限的地面留給行人和少數當地服務車輛,被迫修建高架線路或隧道。山區公路在交通量日增的條件下,為避免急彎陡坡、縮短裡程、減少事故,為節約運行時間和燃料,隧道和高架構築物工程也将有較大發展。

道路安全繼續受到重視。許多交通事故也要從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必須接受經驗教訓,預防補救。為适應運量激增的需要,應增加車道并提高路面等級。為防護車輛撞向固定剛性目标,多采用易碎标志和輕型标柱。防護工程也要采用減震設施,使嚴重事故大為減少。各種電子自動控制系統在交通管理上的運用,将使交通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證。

當前以石油為燃料的内燃機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噪聲、振動等汽車公害日益嚴重。汽車技術發展的動向是:采用重量輕、工藝性能好或耐高溫、隔熱的新材料,如有機複合材料和陶瓷複合材料等代替鋼材;改進新動力如絕熱發動機、燃氣輪機、斯特林發動機等取代原有的内燃機;發展電能和氫燃料取代石油能源。以減輕公害、提高熱效率和燃料經濟性,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汽車的革命勢必促進道路工程各方面相應的變革。

電控自動化公路正在考慮發展,在汽車駛入時即被同步引入導向系統,控制其車速及行程并保證絕對可靠的駕駛質量。當高頻電磁電動機得到發展并應用到公路上,則将出現車速超過200公裡/時的自動控制的超高速公路。

學科内容

道路網規劃和路線勘測設計

道路網規劃應考慮各種交通運輸綜合功能的協調發展,路網布局的完善。路線勘測設計則應根據國家制定的分級管理和技術指标,選定技術經濟最優化的路線,對平、縱、橫三個面進行綜合設計,力争平面短捷舒順、縱坡平緩均勻、橫斷面穩定經濟,以求保證設計車速、縮短行車時間、提高汽車周轉率。對路基、路面、橋梁、隧道、排水等構造物進行精心設計,在保證質量的條件下降低施工、養護、運營和交通管理等費用。

路基工程

路基既是路線的主體,又是路面的基礎并與路面共同承受車輛荷載。路基按其斷面的填挖情況分為路堤式、路塹式、半填半挖式三類。路肩是路面兩側路基邊緣以内地帶,用以支護路面、供臨時停靠車輛或行人步行之用。路基土石方工程按開挖的難易分為土方工程(松土、普通土、硬土三級)與石方工程(軟石、次堅石、堅石三級)。

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設中,工程量大、占地廣,常為控制施工進度的關鍵,故要求:

①盡可能與沿線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并力争節約用地;

②按照标準設計,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保證路基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③搞好排水和防護加固工程,沿河路基應注意不被洪水淹沒沖毀;

④填方工程應慎選土質并分層夯實,對其密實度和含水量進行現場控制;

⑤冰凍地區還應設置防凍層或設置隔水層和隔溫層,切斷毛細水,減少負溫差的不利影響;

⑥當路線通過懸岩峭壁需修建懸出路台或半山橋,陡峻山坡則需修築擋牆、石砌護坡或護腳等工程以保證路基和山體的穩定;

⑦當路線不能避讓必須通過特殊或不良地質、水文的地區或路段時,路基工程應針對其具體情況和特征,采取防治措施。

為保證路基、路面和其他構築物的穩固及交通安全。沿路基可修築:①路基坡面防護。鋪種草皮、植樹、抹面、灌漿溝縫、砌石護坡和護面牆等。②沖刷防護。有直接防護的構築物,如抛石防護、石籠防護、梢料防護、駁岸、浸水擋牆等;有間接防護的調治構築物,如丁壩、順水壩、格壩等(見橋渡設計)。③支擋構築物。主要是擋土牆等構築物(見路基擋土結構)。

路面工程

為适應行車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在路基上行車道範圍内,用各種築路材料修築多層次的堅固、穩定、平整和一定粗糙度的路面。其構造一般由面層、基層(承重層)、墊層組成,表面應做成路拱以利排水。路面按其使用特性分為四級:①高級路面;②次高級路面;③中級路面;④低級路面。按其在荷載作用下的力學特性,路面可分為剛性路面(見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柔性路面(見瀝青路面、碎石路面、級配路面)。

道路排水工程

水的作用是

造成路基、路面和沿線構築物的病害和沖毀的主因。根據來源不同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若沿道路表面流向或滲入路基土内時,可能将沖毀路基的路肩和邊坡以及路面;地下水能使路基濕軟,降低土基強度和路面承載力,嚴重時可引起翻漿或邊坡滑坍,導緻交通中斷。

排水工程要與水利灌溉相配合,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兼顧,路基路面排水與橋涵工程相結合。總的要求是:查明情況,全面考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防重于治,經濟适用,多種措施,綜合治理,構成一個統一的排水系統。

地面排水設施一般有:邊溝、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倒虹吸管和渡槽等。地下水排除一般以導流為主,不宜堵塞,主要設施有暗溝、滲井、滲溝(見道路排水)。

橋涵工程

道路跨越河流溝谷時,需建涵洞、橋梁或渡口等構築物;與鐵路或其它道路交叉,也常建橋跨越。過水構築物有漫水橋、過水路面、滲水路堤等。當交通量不大而又受到經費

等條件限制時,可暫緩建橋,先修渡口工程(見輪渡);待交通量增長條件具備時,再改渡建橋。

橋涵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質、水文等條件,行車及外力等荷載,建橋涵目的要求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選用橋涵形式,做到堅固、适用、安全、經濟、美觀(見橋梁工程)。

隧道工程

在地面以下開挖供汽車通行的構築物稱道路隧道。按所經地區情況分為:①避免地面幹擾建在城市地下的城市隧道;②有利于航運和國防在河流或海峽底下的水底隧道;③降低越嶺高程,或避繞山嘴,取消急彎陡坡,改善線形以縮短行程節約行車時間和油耗的;或避讓表面不穩定山坡和水文地質不良地段,改由穩定岩石較深部位通過的山嶺隧道。

修建隧道要根據工程造價、施工條件及竣工後運營和養護條件,與其他路線方案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決定取舍。隧道内部必須設置通風和照明設備。隧道周邊一般均需修築襯砌加以支撐,在堅石又不易風化的整體岩層中也可不做襯砌。為防止表面岩石風化,可噴水泥砂漿。近年來,采用噴錨支護,施工簡便造價低,正日益推廣。

附屬設施工程

①安全防護設施。如保證夜間車輛和行人交通安全的照明設施,指導

行車的交通标志号志、路面标線,防護用的護欄、護牆、護柱,沙漠地區的防沙栅欄,多雪地區的防雪走廊。②改善環境設施。重點是綠化,可穩定路基、防治污染、美化路容,其他如減小噪聲幹擾的隔音牆等。③養護管理設施。如養路道班房、巡邏管理站等。④路旁服務設施。如休息區、停車場、電話亭及旅遊服務設施等。

養護工程

維護道路完好狀況,預防和及時修複各種缺陷損壞,提供并保證安全、快速、經濟、舒适的行車條件,有計劃地改善道路技術狀況,以适應交通發展需要。

各國多采用有訓練和裝備的養路道班和工程隊組織,完成養護工程任務。養護工程按其工作性質和任務分為:①小修保養。對道路及其一切設施進行預防事故和維修較小損壞部分。重點是排水和路面,冬季防冰雪,雨天防滑溜。②大中修工程。對道路及其設備進行較大的修複,或在原有技術等級内的添建和局部改建。③改善工程。分期分段改善道路的技術條件或進行局部改建能顯着提高通行能力,如改進線形視距,拓寬路基、提高路面等級、改建橋涵等(見道路養護)。

編輯推薦

《道路工程》可作高等工科院校“城市規劃”、“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鎮建設”、“橋梁隧道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的設計人員和公路、市政建設部門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參閱。

文摘

插圖:

①左、直、右方向車輛組成均勻,各設一專用車道。如果車道寬度不足時,左轉車道可向路中心偏移,如圖6—3(a)所示。

②直行車輛很多且左、右轉也有一定數量時,設二條直行車道和左、右轉各一條車道,如圖6—3(b)所示。

③左轉車多而右轉車少時,設一條左轉車道,直行和右轉車共用一條車道,如圖6—3(c)所示。

④左轉車少而右轉車多時,設一條右轉車道,直行和左轉車共用一條車道,如圖6—3(d)所示。

⑤左、右轉車輛都較少時,分别與直行車合用車道,如圖6—3(e)所示。

⑥行車道寬度較窄,無法劃分左、直、右車道,隻畫快、慢車分道線,如圖6—3(f)所示。

⑦行車道寬度很窄時,快、慢車道線可不劃分,如圖6.3(g)所示。

2.左轉彎車輛的交通組織

左轉彎車輛是引起交叉口車流沖突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影響直行方向車流的通行。合理地組織左轉彎車輛的交通,是保證交通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左轉彎車輛交通組織方法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1)設置專用左轉車道

左轉彎車輛在停車線後等候,隻有開放通行色燈時才通過。當直行車輛較多時,最好能為左轉車輛設置專用車道,以免阻礙直行車輛的通行;如原有車道的寬度不夠,以緻左轉彎車輛在停車時影響直行和右轉彎車輛的通行,可在靠近交叉口一定距離的範圍内拓寬車行道,以便駛進交叉口的車輛能按渠化交通的原則分道停候和行駛。

序言

本教材是根據2001年¨月審定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試點“工學科土建類土木工程專業”《道路工程教學大綱》以及2002年3月審定的道路工程課程多媒體一體化設計方案編寫的。本教材是“土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之一。

開放式教育是一種新型的遠程教育模式,其培養對象主要是以業餘學習為主的成人。在編寫本教材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需要和學習方式,努力貫徹“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精選内容,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導學”、“助學”功能,深入淺出,循序漸進,适應開放教育試點學生自學的需要,努力做到學以緻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道路工程課程多媒體一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和錄像教材。兩種教學媒體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形成互補的較為完善的綜合性教材體系。錄像教材共計30講(學時),突出對道路工程的特點、計算方法、重點難點,進行講解與分析,形象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書是道路工程課程多媒體教材的文字教材。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以建設部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意見為依據,考慮新專業及廣播電視大學的特點力求以較小的篇幅,反映當今道路工程的最新理論、技術方法。文字力求簡要,通俗易懂,便于讀者自學掌握。

本教材共分兩篇。第一篇為道路勘測設計方面的内容,分7章編寫,第1、第2、第3、第4章由楊春風執筆編寫,第5、第6、第7章由孫建誠執筆編寫;第二篇為路基路面方面的内容,分14章編寫,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章由李豔春執筆編寫,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第13、第14章由宋金華執筆編寫。本教材主編楊春風,副主編宋金華、李豔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王圻老師做了本書的教學設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