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山

轎子山

自然保護區
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雲南省昆明市北部祿勸彜族苗族自治縣和東川區交界處,地處滇東北部金沙江及其一級支流普渡河和小江之間的拱王山中上部。轎子山是我國青藏高原以東地區海拔最高的山地,也是北半球該緯度帶上最高的山地之一,是阻隔南下寒流的天然屏障,是形成昆明乃至滇中地區“四季如春”氣候的條件之一。“轎子山”因山峰形如花轎而得名。早在一千多年前,南诏第二代國王閣羅鳳仿效古代帝王冊封五嶽之舉,封轎子山為群嶽之首,稱為東嶽“木尼白”。作為滇中第一高峰,轎子山最高峰雪嶺海拔4344米。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轎子山片和普渡河片組成,總面積16456公頃,屬“森林生态系統類型”的中型自然保護區。[1]
  • 中文名:轎子山
  • 外文名:
  • 别名:
  • 所屬山系:
  • 地理位置:轎子山,位于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西南與祿勸縣分界處。
  • 走向:
  • 長度:
  • 寬度:
  • 起點:
  • 終點:
  • 主峰:
  • 海拔:
  • 别稱:木尼白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下轄地區:昆明
  • 著名景點:奇峰峭壁險峻雄偉,瀑布星羅棋布,原始森林茫茫如海,湖泊明淨神秘,奇花異木争相輝映。
  • 地标建築:轎子山,滇中第一高峰,因形如花轎而得名。
  • 地域名人:張仕敬(1687年~1760年),彜族,祿勸轉龍鎮桂泉人,清康熙庚子科武舉。
  • 地方特産:杜鵑無處不在,無處不開,山花爛漫。
  • 所在地:東川區西南與祿勸縣
  • 開放時間:08:30-16:30
  • 票價:70元

概述

轎子山,位于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西南與祿勸縣分界處,是滇中第一高峰,因形如花轎而得名。早在1200年前,南诏王閣邏鳳仿效唐朝皇帝冊封五嶽之舉,封轎子雪山為群嶽之首,稱為東嶽“木尼白”。轎子山相對高差達3400米以上,形成寒、溫、熱立體氣候,呈“一山分四季,四季景迥異”的奇異景觀。

景觀特征

“春冰、冬雪、夏花、秋水”是轎子山的四季勝景。夏秋之季,山中溪流飛瀉,漫山花草争奇鬥豔,别有一番景象。轎子山奇、峻、秀、清、幽,美在有“冰雪世界”、“杜鵑花海”、“雲海”、“天池”等自然景觀;有原始森林、天然噴泉、高山湖泊等,明淨神秘,是搜奇探險,鍛煉意志的旅遊寶地。1993年,轎子山被省人民政府審批雲南省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

景點

山上,奇峰峭壁險峻雄偉,瀑布星羅棋布,原始森林茫茫如海,湖泊明淨神秘,奇花異木争相輝映,珍禽異獸不時可見,是一塊未經雕琢尋奇探險的旅遊勝地,是離昆明最近的雪山。

山頂大片的平坦雪地,是開發雪上運動的好場所轎子雪山上,分布着無數大大小小的湖泊,恰似鑲嵌在高山密林中的珍珠,其中“慧女弱湖”,被當地人塗抹上厚厚的神秘色彩,傳說在深不見底的湖中有龍,人到此不得高聲喊叫,更不能向湖中扔石塊,否則會招來雷雨、冰雹。

四季景色

春夏時節,漫山遍野的紅、白、黃杜鵑花彙成花海,高山草甸色彩缤紛。山谷中生長着雲南八大名花之一的綠絨蒿,以及雪山上一枝蒿、雪茶、貝母、地榆、紫蒿、草烏等名貴藥材;原始森林和灌木叢中栖息和奔跑着鹿、獐子、麝鹿、岩羊等野生動物,一派野趣天成。雨季,河水在幽暗的山林中形成無數層層疊疊的瀑布群。冬季,冰湖、雪野、雪峰、冰瀑布和霧松樹挂,壯麗中透着秀美,具有江南“北國風光”的獨特韻味。

植物

春夏之際,杜鵑無處不在,無處不開,山花爛漫,一朵朵,一叢叢,伴着山風共舞,将你撩撥得眼花缭亂,讓你興奮得喘不過氣來,讓你快樂得一展歌喉又或一不小心跌進了花海或因沉醉觀賞而迷了路。水從花中生,花在水裡長;花成了水中花,水成了花溪、花瀑。花和水為轎子山的陽剛之美調配着另一種撩人魂魄的花事花情。绱徉花海,那紅的心醉、粉的溫情、白的純潔、紫的嬌情、黃的雍容,置身花海,駐足忘歸。“杜鵑啼置花如血”就是此景的寫照。

冰雪美景

轎子山每年從11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為冰雪期,積雪厚0.5__2.0米。冬季的轎子山,山成了巨大的銀蛇,水成清靈的冰河,樹木花草全籠罩在一襲潔白的雪衣裡,蒼茫的轎子山成為一個銀妝素裹的世界,萬樹瓊枝,晶瑩剔透,冰清玉潔。雪松與冰柱相呼應,冰棱與落水相回聲,讓人醉情神山,超凡脫俗。

冰瀑是冬春時節轎子山最迷人的景緻,溝壑林原中,懸崖峭壁上,雪和水以冰的形式存在着,似凝固的音符或似銀河落九天,把流動的水和懸挂的雪雕塑在昆明市的最高峰,一挂又一挂的冰瀑,巨大無比,堅硬無比,從崖際傾洩而下将你震撼在神山仙野。那些或潔白或淡藍的冰柱冰爪、冰花冰簾,大氣天成,流暢無比,讓天下雕塑大師汗顔。

在雲、貴、川彜族民間傳說的“木雅洛宜山”,是彜族人民的發祥地。經考證,“木雅洛宜山”就是今天的轎子山。大理南诏王異牟尋公元787年封五嶽時,把此山封為東嶽,與高黎貢山、點蒼山、蒙樂山、玉龍雪山,并列五嶽,且名列五嶽之首,為“滇中第一山”。 蒼勁挺拔的群山,寬闊的高山草甸,險峻的斷層絕壁,秀麗的溪流瀑布,壯觀的杜鵑花海,幽靜的高山湖泊,形态優美的冷杉群,獨特壯麗的冰瀑群,迷人的北國冰雪景觀,神秘震撼的傲骨林,變幻莫測的氣象景觀等等,構成轎子山品位獨特、極具吸引力的景觀組合,使轎子山得于集雄、險、奇、秀、秘等特征為一體。

在雲南省範圍内,轎子山幾乎荟萃了最著名的景觀,擁有碧塔海般的靜谧湖水,玉龍雪山般的雪原,高黎貢山的杜鵑花海,黃連河景區的瀑布群,香格裡拉的草甸等,是雲南高原自然景觀的一個縮影,是以高寒景觀、冰雪景觀、杜鵑花海為核心的生态康體旅遊區。

曆史

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墨客将祿勸境内的風光名勝排成“八景”,轎子雪山以絕頂景觀“惠湖積雪”而名列其間。至清康熙、雍正年間,文人學士中已有關于“祿勸八景”的詩詞唱和。其中,楊澤先的《惠湖積雪》一詩表現了轎子雪山的神秘莫測,追述了轎子雪山與點蒼山、高黎貢山、蒙樂山、玉龍雪山同封五嶽,轎子雪山獨占鳌頭位居東嶽的史實: 玉山萬仞晃波光,袅袅仙湖天際藏。積素經年寒白日,凝華七月淩青霜。 蠶叢北望低邛首,滇柱東标并點蒼。自是漢唐雲霧窟,漫勞蒙氏僭封章。

這裡說的“降雲”,就是轎子雪山。《滇志·卷之二·地理志·第一之二·山川》載,武定府“三百裡曰烏蒙山,一名雪山,與東川為界。上有十二峰,雄拔陡絕,盤旋七十裡。頂有烏龍泉,下流為烏龍河。八九月常有雪,又名降雲露山。北臨金沙江,為諸山之冠,蒙氏僭封為東嶽。”

異牟尋顯然明白,封嶽僭渎是“王者受命”的政治行為,是“易姓改制”的重大标志,他的所作所為是違反政治遊戲規則的。然而,異牟尋所要的正是這種效果,他通過“王者之所為”的政治手段,向吐蕃政權表明了對自身政權由兄弟之國降為臣屬之邦的不滿,也向唐中央王朝表明了恢複“南國大诏”地位、再稱“雲南王”封号的意願。

曆史上,轎子雪山地處武定府和東川府交界處,并一度由東川所轄,而東川又處于滇蜀兩省接壤之處。故南诏政權在發展壯大和擴張勢力的過程中,祿勸、東川一帶地區就成為南诏政權勢力由楚雄經祿勸向四川方向擴張的重要地區,而轎子雪山又正好處于這一地區的核心位置。因此,轎子雪山特殊的地緣環境和自然條件,使南诏政治集團将其視為統治勢力邊緣範圍的重要标志和可攻可守的軍事要隘。這應該是轎子雪山東封成嶽的又一深層原因。

宗教文化

在彜族典籍《指路經》中,轎子雪山被稱為“木阿落白”。“木阿落白”是彜語地名的漢語音譯,“木”為天、“阿”為高、“落白”為雪山,即今轎子雪山。“木阿落白”是彜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彜族人靈魂回歸的地方,因此,“木阿落白”的頌經音韻,為轎子雪山塗上了宗教文化色彩。

在轎子山區,法戛及有關法戛王的傳奇性故事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法戛,全稱“法戛咪”,為彜語音譯,地域名,漢語對譯為“岩子頭上的地方”。所指的地理範圍為今祿勸雪山鄉下石城村所在的部分區域,地處轎子雪山北麓。大約在明代上半葉,彜族黑彜支系祿姓宗族的一支進入了傳說中祖先靈魂所在的“木阿落白法戛咪”。至明末,祿姓宗族已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武定、東川兩府交界地區的望族大姓。清康熙年間,法戛咪祿氏門中出現了一個極有影響力的人物,這就是被民間抹上濃郁傳奇色彩的祿天佑。祿天佑成長的時代,正是清政府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的時期,已成為一定區域内少數民族領袖的祿天佑,參與組織并直接領導了抗拒改土歸流的活動。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4年)在老烏雪山箐被擒殺害。這一過程,在權威的官方史料《清實錄》中有如下記錄:清雍正六年五月戊午,雲貴總督鄂爾泰疏言:“……東川雖久改流,而六營長、九夥目,俱沿舊習,各據一方。有則補營長祿世豪、法戛夥目祿天佑素稱兇悍,為害地方。今祿天佑已經擒獲,現在安設防汛……二兇既靖,一郡俱甯。”(《清世宗雍正實錄》卷67,第69頁)

由于其過人的膽識和才智,加之悲壯的反抗經曆,祿天佑不但被後人視為一個勇猛剛強、謀略過人的彜族英雄,而且被傳奇成一個能日行千裡、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隔山打虎的神話人物。祿勸民族歌舞團曾以祿天佑的民間傳說為主要創作依據,編導、排演了大型彜族民間故事劇《法戛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學者名人

張仕敬

最早登臨轎子雪山,并對其傾心歌詠的詩人墨客是官至都司佥書的彜族上層人士張仕敬。

張仕敬(1687年~1760年),字嚴庵,覺夫,彜族,祿勸轉龍鎮桂泉人。清康熙庚子科武舉。雍正五年(1728年)冬,因屢著戰功,官授都司佥書後,非其所樂,張氏謝絕官祿,“杜門索誦,不關人事,好宋儒周邵程張書,探讨至忘寝食,晚精于易,恍然有得”。

張仕敬酷愛轎子雪山,以武功成名并功成身退,晚年隐居于轎子雪山下,以山名為其号,時人呼之為張雪山。其著述結集亦以号為名,曰《雪山集》,開祿勸境内文人創作結集成書之先河。現存的詩詞作品有古體詩《烏蒙山》和近體詩《詠雪山》、《心體詩》、《六十初度》諸篇。詩文集今已散佚,但從現存各種志書的存錄文獻中仍可窺其創作成就之豹斑。

張仕敬也許不是最早進入轎子雪山并用文筆描繪轎子雪山的人,但是,他是第一個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和轎子雪山融為一體,并對轎子雪山傾注了推崇之意的文人。張仕敬的筆下,無論詩章或文句,轎子雪山都具有神秘誘人、美麗壯觀、超凡脫俗的特點。而且,直至二十世紀末期,人們對轎子雪山的描述仍未走出張氏的視野。

檀萃

 與張仕敬、楊澤先同時代而稍其後的檀萃是又一位傾心于轎子雪山的知名學者。

檀萃(1725年~1806年),字豈田,号默齋,晚年亦号白石、廢翁,安徽省望江縣新壩鄉人,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進士,選任貴州青溪縣知縣,四十三年(1778年)任祿勸知縣。檀萃“性嗜學愛民,教士諄諄不倦”。乾隆四十六年後(1781年)“權知元謀”,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因派運滇銅往京途中翻船,遂至罷官流放,遍曆滇中。檀萃在《滇南草堂詩話》中,對清代中期活躍在雲南詩壇的文人詩歌進行了較為詳細地記錄和點評。

檀萃學識淵博,素有江南才子的美譽。其曆滇數十年,著述等身,其中,《農部瑣錄》是雲南地方史上最重要的著述之一。為後人研究明末清初的雲南彜族社會形态、政治狀況、經濟環境、文化氛圍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以考證轎子雪山的曆史及描繪其神秘景觀的《蒙嶽記》為《農部瑣錄·水》的開篇之作,足見其對轎子雪山生态影響力和地位之重視。

轎子雪山為梁王山脈烏蒙山諸多的險峰秀嶺之一。《蒙嶽記》中,檀萃記述了轎子雪山的地理位置、并考證了其封山成嶽名聲大振後的曆史淵源。透過字裡行間,數百年前的祿勸地方行政長官面對自己專屬區域内山山水水的得意之狀瀉諸筆端,自豪之情洋溢紙面:“其山,北臨金沙江,陰為會澤,陽為祿勸。上有十二峰,綿亘盤旋幾數百裡,中天積翠,為滇中諸山之冠。遙望之,誠有嶽氣。”正是這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嶽氣”,為轎子雪山添上了一抹淡淡的神秘色彩。

轎子雪山在曆史上有着烏蒙山、绛雲露山、烏龍山、雲龍山、雲弄山、雪山等繁多的名稱,博古通今的檀萃在全面考察了《大理府志》、《東川府志》、《益州記》等地方史志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實實在在的田野考察,指出了這些名稱的淵源:“《益州記》雲:盤羊烏龍,氣與天通,其尊嚴固不同矣。常有雲氣蒙蒙,烏暗不辯,故曰烏蒙、曰雲弄;時而彤雲斐然,甘露凝丹,故曰绛雲露;神物所潛,不敢狎至,故曰烏龍、曰雲龍;四時積雪,素練懸空,故曰雪山。”益州題名,何等遙遠;氣與天通,何等高險;不敢狎至,何等神秘!在昏燈黃卷和風霜雨雪的考察中,檀萃孜孜不倦地追尋着轎子雪山自然面貌和曆史文化淵源的深度,感悟着轎子雪山政治文化特定的背景,探測着轎子雪山民族文化底蘊的厚度。其考察的成果,使轎子雪山又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在《蒙嶽記》中,檀萃集中筆墨描繪了轎子雪山惠湖的美麗景觀,并記述了他所能接觸到的種種神話傳說,使轎子雪山愈加神秘莫測。

名列“祿勸八景”的雪山惠湖,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轎子峰頂,當地群衆稱之為大海,文人舊稱惠袅湖、惠湖。湖泊由周圍冰雪融化彙聚而成,是轎子雪山最美麗迷人的景觀。天明景和之時,湖水清冽可鑒,湖畔奇花異草吐芳争豔;雲霧缭繞之際,湖泊深藏天邊,遊人難覓芳蹤;隆冬時節,惠湖倒映着藍天白雲之下的古松怪木,懸冰玉柱。其景四季常有,四時常新,是轎子雪山景區代表性的景點。關于其來曆,以往的文人墨客與民間傳說花樣翻新且各異其趣。有代表性的民間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麗純潔的小龍女喜愛轎子雪山的超凡脫俗和清幽秀媚,遂化作一泓清泉留在山巅,伴随而來的兩個小丫環也化作兩個小湖泊留在了小龍女的身邊。檀萃的說法則是:“斯亦帝之下都也,與昆侖懸圃相配焉。十二峰以配十二時辰。頂,各有天池,惟惠袅湖深浸内涵,日月倒景。其旁有帝漿之台,帝會衆神,觞于其上,沐浴此池”。

《蒙嶽記》中除描繪惠湖周圍的種種珍禽異獸外,還對整個轎子雪山區域的地質地貌、氣象特征、生态景觀作了詳細的記述。也許由于時代的原因,檀萃尚不能對轎子雪山自然氣候的成因形成科學合理的認識,他隻能将山中“飛冰走雹,有拟拒擊;寒氣凜冽,噤齒僵足,幾欲堕裂,雖炎伏酷暑,狹纩猶栗。四時雲封,難尋路徑”這些複雜的氣候變化解釋為有諸多的神靈保護着山崖林壑,既使遊人遇到這種“難尋路徑”的情況,也是因為與轎子雪山沒有緣分之故。總之,在檀萃的筆下,轎子雪山既有着雄闊壯美的“嶽氣”也有着不可侵犯的“神氣”,更有着妩媚活潑的“靈氣”。檀萃、張仕敬、楊澤先等先輩文人對轎子雪山的描述與認識,對于我們今天認識和了解轎子雪山仍然有着重要的啟示。

上一篇:烤五花肉

下一篇:多腳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