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腳蟲

多腳蟲

蚰蜒科動物
多腳蟲又名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多足綱唇足亞綱(Thereuopoda)蚰蜒科。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
  • 門:
  • 亞門:
  • 綱:
  • 亞綱:
  • 目:
  • 亞目:
  • 科:
  • 亞科:
  • 族:
  • 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名稱:多腳蟲
  • 别稱 :蚰蜒

基本内容

多腳蟲又名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多足綱唇足亞綱(Thereuopoda)蚰蜒科。體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黃色,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組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足特長。氣門在背中央,足易脫落,觸角長毒颚很大,行動敏捷。多生活在房屋内外的陰暗潮濕處,捕食蚊蛾等小動物,有益。中國國内常見的為花蚰蜓(Thereuonema tuberculata)和大蚰蜓(Thereuopoda clunifera)。

詞語解釋

蚰蜒yóu yán

1.亦作"蚰?"。

2.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濕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蚰蜒yóu yán

(1)[common house centipede]:蜈蚣的一種,黃褐色比普通的蜈蚣小,觸角和腳部很細很長,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陰濕處。如:蚰蜒路(喻彎彎曲曲的路)、蚰蜒壕(迂回曲折的壕溝)、蚰蜒塹(即蚰蜒壕)。

(2)[scutiger]:蚰蜒屬的百足蟲

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濕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漢王逸《九思·哀歲》:“巷有兮蚰蜒,邑多兮螳螂。”《紅樓夢》第三九回:“那焙茗去後,寶玉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急的熱地裡的蚰蜒似的。”

特征描述

蚰蜒體短而微扁,棕黃色。全身分十五節,每節有組長的足一對,最後一對足特長。足易脫。

多腳蟲落。氣門在背中央。觸角長。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陰濕處,捕食小動物。我國常見的為花蚰蜒,或稱大蚰蜒。

蚰蜒的形态結構與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區别是:蚰蜒的身體較短,步足特别細長。當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時候,這部分步足就從身體上斷落下來,使身體可以逃脫這是蚰蜒逃避敵害的一種适應。

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鈎狀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緻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難受。我國各地常見的是花蚰蜒,它喜歡栖息,活動于室内外陰暗潮濕處,以捕食小蟲為生。

蚰蜒俗稱"錢串子",古時稱“草鞋蟲”,有的地方稱“香油蟲”、“草鞋底”。

生活習性

蚰蜒行動迅速,氣管集中,幾千個單眼聚集在一起構成僞複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現。唇足類中的蜈蚣隻有4對單眼,雖然視力很差,但行動卻很迅速,不論爬行、捕食或是尋找栖息的處所,主要依靠1對觸角。

體形細小的地蜈蚣有時能侵入人體而出現假寄生的現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兒的生殖道内,從而引起劇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葉、朽木中體休息到了晚上才出來覓食,行動迅速,以昆蟲及蜘蛛為主食。

蚰蜒,屬于代謝較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的物種。種類頗多,我國常見的大蚰蜒或稱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節活動,爬行速度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陰暗潮濕處,爬行于牆壁、蚊帳、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蟲為食。

分布範圍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現在地表,因此溫度對它們分布的影響更為顯著:熱帶、亞熱帶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國華中、華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類分布。在華北及東北地區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類群。還有若幹唇足類栖息在岩溶地區的洞穴中。在海濱潮間帶區雖然有潮汐的劇烈變化,也有若幹唇足類生存。在我國的西藏自治區也有分布。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開始孵化,能抵禦低溫,在“大寒”前後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蟲活動遲鈍,在地下要停留數日,溫度高,停留時間短,天氣晴暖,出土個體明顯增多。孵化期要延續1個多月。若蟲出土後沿莖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葉的葉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蟲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為雄成蟲,羽化期較整齊,前後·星期左右.羽化後即覓偶交配,壽命2~3天。雌性若蟲3次蛻皮後即變為雌成蟲,自莖杆頂部繼續下爬,經交配後潛入土中産卵.卵有白色蠟絲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草履蚧若蟲、成蟲的蟲口密度高時,往往群體遷移,爬滿附近牆面和地面,令人厭惡。

與蜈蚣的區别

蚰蜒的形态結構與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區别是:蚰蜒的身體較短,步足特别細長。當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時候,這部分步足就從身體上斷落下來,使身體可以逃脫這是蚰蜒逃避敵害的一種适應。

蜈蚣顔色比較暗,腿短,爬行的時候彎彎曲曲的行進,速度不是很快。通常是在地面發現它多些,而蚰蜒多半發現它在牆上遊走。蚰蜒也咬人,但不很厲害,蜈蚣比較厲害,尤其大蜈蚣咬上很痛,沒有生命危險。

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爬行時每對足很協調,遇驚動即立刻逃脫,但是很容易脫落。頭部後面有一個環節、有一對鈎狀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緻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難受。我國各地常見的是花蚰蜒,它喜歡栖息,活動于室内外陰暗潮濕處,以捕食小蟲為生。

藥用價值

蚰蜒豬肉湯

蚰蜒30條,瘦豬肉100g。将豬肉剁成肉末,蚰蜒清水洗淨,二味共入鍋中,加水适量,煮至肉爛熟。每日1劑,食肉喝湯。

方解:此方中的蚰蜒又稱草鞋蟲,性溫味辛,破積解毒,治症瘕痞滿,癰腫噎膈,口吐涎沫。豬肉潤燥解毒,緩解蚰蜒毒性。據浙江中醫學院的專家們臨床觀察,此方對食管癌口吐涎沫者療效頗佳,可連服至泡沫消失為止。

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蚰蜒刺傷後數小時内使皮膚發生條索狀紅斑、水疱,初為半透明的水疱,以後變為渾濁的膿液或血液,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爛面,若有繼發感染很類似壞疽性帶狀疱疹,有瘙癢和疼痛感。毒蟲的毒液經測定pH6.3~7,為弱酸性或中性,緻病因素并非強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緻。國内報告的病例尚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者。如無繼發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預防

保持室内清潔幹燥,在陰暗潮濕處可噴灑殺蟲藥。

(1)園藝防治:在雄蟲化蛹期、雌蟲産卵期,清除附近牆面蟲體。

(2)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紅環瓢蟲。

(3)藥劑防治:孵化始期後40天左右,可噴施30号機油乳劑30~40倍液;或噴棉油皂液(油脂廠副産品)80倍液,一般洗衣皂也可,對植物更安全;或噴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作用快速,對人體安全;或噴5%吡蟲啉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施用化學藥劑,盡量少損傷天敵。

家庭防治

若在家中發現蚰蜓,應注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室内外碎石、垃圾等,并保持室内幹燥。遇見蚰蜒可及時拍打或噴灑滅害靈等衛生噴射劑。凡室内外蚰蜒較多,可設法在牆面塗刷殺蟲塗料,加以防治,或在陰暗潮濕處噴灑敵百蟲粉劑。

蚰蜒皮炎

疾病名稱:蚰蜒皮炎

疾病概述:

蚰蜒俗稱“蓑衣蟲”、“草鞋蟲”、“多足蟲”,屬多足綱,蚰蜒科。種類頗多,我國常見的大蚰蜒或稱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節活動,爬行速度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陰暗潮濕處,爬行于牆壁、蚊帳、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蟲為食。蚰蜒刺傷後數小時内使皮膚發生條索狀紅斑、水疱,初為半透明的水疱,以後變為渾濁的膿液或血液,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爛面,若有繼發感染很類似壞疽性帶狀疱疹,有瘙癢和疼痛感。毒蟲的毒液經測定pH6.3~7,為弱酸性或中性,緻病因素并非強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緻。國内報告的病例尚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者。如無繼發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病因:

蚰蜒呈灰白色,成蟲長約0.5~2cm,寬0.3~0.5cm,蟲體呈節狀,約10~15節,每節有細長足1對,最後一對較長,背部從頭至尾有1條線狀黑斑,腹部灰白色,頭尾各1對觸須,兩側有1對黑色眼點,毒颚較大,末端有毒爪,與體内的毒腺相通。

治療:

給予消炎止癢的外用藥塗搽,咬傷處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塗消炎的藥膏或藥水,如含有1%酚或1%薄荷爐甘石洗劑。亦可用南通季德勝蛇藥片或上海蛇藥,用水調成稀糊狀外塗,數日即愈。若有繼發感染,給予抗炎治療,症狀明顯者可使用抗組胺藥。

并發症:

蚰蜒刺傷後數小時内使皮膚發生條索狀紅斑、水疱,初為半透明的水疱,以後變為渾濁的膿液或血液,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疱壁常被抓破或擦破形成糜爛面,若有繼發感染很類似壞疽性帶狀疱疹,有瘙癢和疼痛感。毒蟲的毒液經測定pH6.3~7,為弱酸性或中性,緻病因素并非強酸的刺激而是毒素所緻。國内報告的病例尚未發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者。如無繼發感染,一般3~5d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預防:

保持室内清潔幹燥,在陰暗潮濕處可噴灑殺蟲藥。

補遺

蚰蜒,中醫學别名"玉精",炮制後名"玉精炭"。蚰蜒黃病名。三十六黃之一。《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蚰蜒黃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調,四肢疼悶,言語不正,水米難下,若頰内有青脈出口角,手足亂動,冷者難治。”《聖濟總錄》卷六十一:“病人身體涼冷,舌上黑脈,及兩頰有青脈起,目黃時時變異,腦如針刺,頭旋欲倒者,是蚰蜒黃。”治用半夏散等方。

肘後療蚰蜒入耳方。

熬胡麻搗,以葛囊盛枕之,蟲聞香則自出。

又方:以水銀大豆許瀉耳中,歆卧空耳,向下擊銅器,叩齒十下,即出蚰蜒,呼為土蛄,似蜈蚣黃色細長是也。

備急療蚰蜒入耳神效方。

以牛酪滿耳灌之,即出,當半消,若入腹,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為黃水,不盡更服,神效。(肘後同)。

上一篇:轎子山

下一篇:傷齒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