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裂之刑

車裂之刑

古代刑罰
車裂之刑簡單來說的話就是五馬分屍,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着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車裂作為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了,比起蒸刑還要更加殘忍。 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頭牛或五匹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中文名:車裂之刑 外文名: 别名: 性質:刑法 特點:法律制度的組成部分 源于:原始社會 别稱:車轘、轘裂、轘礫等

簡介

車裂簡單來說的話就是五馬分屍,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着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車裂作為滿清十大酷刑之一,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了,比起蒸刑還要更加殘忍。 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頭牛或五匹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車裂之刑的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讓人生不如死。

古代刑罰意義

刑罰作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發展與變化,實質上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濃縮。刑罰體系的發展與變化的原因是多層次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同時代不同的當權者亦有不同的舉措。但是總的發展趨勢是以原始的野蠻、落後、殘暴向着文明、慎刑方向發展。

從世界曆史上看,中國傳統的文化的發展演變有其明顯的特色,這種特色就在于中國傳統文明的發展進程一直延續,沒有發生中斷。自古至今,“刑、德”被視為治國安邦的兩套良策,所以刑法和刑罰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就必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演變,法也從原始簡單的習慣,逐漸向着結構嚴謹、富于哲理的模式過渡,中國曆史上法律的變革,實質上代表及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社會、人生以及與人關系的根本性問題所作的思考,集中、突出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念。

相關事件

在我國曆史上有着許多的著名人物都是遭受車裂之刑而死的,就像曆史上戰國時期的商鞅。他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貢獻,是在秦國實行變法,曆史上稱之為“商鞅變法”,不過,商鞅在制定了那麼多的刑法之後,最終卻死于自己的制定的車裂之刑上。

商鞅在秦國做了十年的宰相,宗親皇室貴族們對他多有怨恨,因為他制定的新等級制度讓他們的地位岌岌可危。有人因此勸告他,希望他為自己尋找退路。這時,有個叫趙良的名士見到商鞅,作了長篇的勸說,希望他不要貪污慕名,應急流勇退,方可稍得安全,趙良還特别指出商鞅所面臨的危急局面,不僅來自皇親國戚們的怨恨,而且也來自己功高震主所造成的臣君難容的危難性。但商鞅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覺得自己制定的法令嚴明如山,諒那些貴族也做不了什麼。可是他就是因為這種緻命的自負,繼續對貴族和保守派推行高壓政策,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等待時機報複商鞅。

終于,在秦孝公去世後,太子即位,是為秦惠王。保守派和大貴族們趁機以謀反的罪名狀告商鞅。商鞅無路可逃,最終被擒,身受車裂之刑,他的家人也被殺掉。他死之後,因為他的法令确實對秦國的強盛有巨大的用處,所以,得以保留下來,被曆代秦國帝王所沿用。

上一篇:昆侖關大捷

下一篇:諾日朗瀑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