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漢語漢字
走(拼音:zǒu)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擺動兩臂跑步的樣子,下部是腳(“止”)。走的本義是跑、奔跑,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于古代漢語的“步”。走又由腳步的移動引申為移動、離開、改變等義。走是漢字部首之一,編号150。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與跑或快走有關。多數是動詞,如:赴、趕、超、越。
  • 中文名:走
  • 拼音:zǒu
  • 部首:走
  • 倉颉:GYO
  • 鄭碼:BO
  • 字級:一級(0625)
  • 平水韻:上聲二十五有
  • 總筆畫:7
  • 五筆編碼:FHU
  • 注音字母:ㄗㄡˇ
  • 四角碼:4080₁
  • 統一碼:U 8D70
  • 造字法:象形字或會意字
  • 結構:獨體字或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走”原為象形字,甲骨文作圖1,像一個人甩開兩臂邁開大步朝前奔跑的樣子,在蔔辭中,“走”有用作本義的,如“庚申貞其令亞走馬”(甲編二八一O)。西周金文(圖2-4),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止”(指腳)而成,其結構更突出了人跑的特點。此外,金文中還有加了“彳”的“走”字,如圖4。小篆承金文形體圖6而來,為圖7。但是上部變為“夭”。“走”字到了隸書後,上面的“夭”訛變為“土”。

“走”本義是跑的意思,《說文解字》解說道:“走,趨也。”古人認為“徐行曰步,疾行曰趨,陝趨曰走”,可見“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韓非子·五蠹》中說:“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記錄的有關人逃跑的情況:“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其中的“走”是指作戰者逃跑。

“走”用來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後的事情了。“飛禽走獸”“走馬觀花”中的“走”實際上是古漢語走作為“跑”這個含義的遺留。而“走”的一些引申意義在我們今天的語言中仍比較常見。例如“走漏風聲氣”,“走”作洩露講;為了避諱,常常說某人的逝世為“走了”;而“這支槍走火了”是指這支槍閥門被無意扳動了,離開了原來的關團狀态,等等。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動詞

奔跑。

逃跑。

前往。

趨向;歸向。

引申為拜谒;趨奉。

奉獻;贈奉。

通向。

逃跑;逃奔。

驅逐,使潰逃。

馳騁。

引申為驅使;派遣。

行走;步行。

(車船等)行駛;(物體)移動;挪動。

離開;離去。

婉辭;指人死亡。

喪失;失去。

(親戚、朋友)往來、交往。

變動;改變。

引申為偏差。

排洩。

洩漏;漏出。

經過;通過。

流行;傳布。

謂操練武術或動手較量。

開動;動用。

古人自稱的謙詞。猶言“仆人”。

名詞

借指獸類。

借指車輪。

供驅使的人,有時含蔑稱意。

參考資料

近義辨析

行、走、跑、奔

古代漢語的“行”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走”;古代漢語的“走”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跑”;“奔”比走更急更快。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走部】子苟切(zǒu)

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從走。

從夭止:饒炯《說文部首訂》:“古文以止為足。夭下說‘屈也’。凡人舉步則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從夭止會意。”

說文解字注

趨也。

段注:《釋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此析言之。許渾言不别也。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

從夭止。夭者,屈也。

段注:依《韻會》訂。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為足。從夭止者,安步則足胻較直,趨則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為奔走。

廣韻

子苟切,上厚精 ‖走聲侯部

走,趨也。子苟切。又音奏。一。

則候切,去候精 ‖走聲侯部

走,《釋名》曰:“疾趨曰走。”又祖苟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部】走·康熙筆畫:7·部外筆畫:0

古文:㞫

(zǒu)《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竝奏上聲。《說文》:趨也。從夭從止。注:徐锴曰:走則足屈,故從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将走。注: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注:走,猶仆也。班固《答賓戲》:走亦不任廁技於彼列。○按《漢書·叙傳》:走作仆。

(zòu)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則?切。音?。《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注: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葉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

又葉養裡切。音以。《論語谶》:殷惑妲己玉馬走。

考證:“《詩·大雅》:予曰有奔走。”謹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字形書法

“土”略窄,“?”略寬。“土”,豎筆寫在豎中線,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略向右上斜行。“?”豎筆寫在豎中線末筆捺從撇筆上端起筆,捺腳超出上部,底部撇、捺齊平。

音韻彙集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u

王力系統

ts

ɔ

董同龢系統

ts

ûɡ

周法高系統

ts

ew

李方桂系統

ts

ugx

西漢

東漢

ou

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ou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ts

ə̯u

拟音/王力系統

ts

əu

拟音/董同龢系統

ts

u

拟音/周法高系統

ts

əu

拟音/李方桂系統

ts

ə̆u

拟音/陳新雄系統

ts

ou

中上古音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四十五厚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子苟切/祖苟切

tsu

去聲

五十候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則候切/音奏

tsu

集韻

上聲

四十五?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子口切

tsəu

去聲

五十?

開口呼

一等

全清

則候切

tsəu

韻略

上聲

子口切

去聲

?

則?切

增韻

上聲

子口切

去聲

?

則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尤侯

開口呼

全清

tsəu

中州音韻

上聲

尤侯

茲叟切

去聲

尤侯

茲後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九有

全清

子口切

tsou

去聲

十九宥

全清

則候切

tso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五修叟秀

韻書集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