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尻馬猴

赤尻馬猴

神話傳說的靈猴
赤尻(kāo)馬猴又名淮水無支祁。古代漢族神話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善于變化,力敵九龍,且善于控水,就連水神共工也不敢稱在控水之術上稍勝他一籌,為四大靈猴之一。禹怒,召集百靈,授命羹龍,桐柏等山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鸱脾桓胡木魅水靈山祆石怪奔号聚繞,以數千載,庚辰以戰(一作戟)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1]
    中文名: 外文名: 來源出處: 姓名:赤尻馬猴 别名:淮水無支祁 法術:善于變化,力敵九龍,且善于控水 象征: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 民族:猴族 職業:妖王 特長:控水術 出處:西遊記

曆史描述

在神話故事中,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jiù),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赤尻馬猴名稱亦作“無支奇”。亦作“無支祈”。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淮水水怪名。由來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大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并且親自下達命令給神獸夔龍,擒獲了無支祁。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

來曆

當年南海龍王有一子,天資聰穎,巡于天地間,造福于人。偶然機會,他看到鳳凰在天池沐浴,當時便動心于她。鳳凰本為盤古開天時所生,飛禽之長,仙神之祖,怎麼能容龍子造次?若在平常,非要判他個粉身碎骨永世不得重生,要比天篷元帥戲嫦娥嚴重得多。

然而這鳳凰當時年少,也有少女情懷,先是一驚,然後一笑而過,留下一根鳳凰羽毛,隐于天地間。龍子手持羽毛,自知他不可能與鳳凰相配,不久便相思過度,一病不起,最後閉目于世。龍子辭世于南海東南方的芒邪山,盤于山頂,口銜鳳凰羽毛。天地周旋三百六十五年,芒邪山頂生出一樹,又三百六十五年,樹長萬丈高,沖破雲層,周遭磅礴壯大。這時有一驚天雷,劈破樹身,随後飛出一猴,紅屁股,如馬大,便是赤尻馬猴。

這猴子幼年淘氣,竟然誤撞到靈山無來閣,他踏着仙霧轉身進入閣裡,閣中放一坐台,荷花高砌,綠水環繞,那猴子便跳上蓮台嬉戲。無來閣本是佛祖栖身之所,等到佛祖從雷音寺聽法回來,看到蓮台被動,于是左掌伸出,意念發力,馬猴立刻在佛祖掌心出現。

自此,赤尻馬猴坂依佛門,在佛祖座下修行,他十分靈通,得三十六路心法,賜“聞達侍者”;因由樹生,取木姓,法号尚智。

相關記載

《太平廣記》

唐貞元丁醜歲,隴西李公佐泛潇湘、蒼梧,偶遇征南從事弘農楊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異話奇。

楊告公佐雲:“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時,有漁人,夜釣于龜山之下。其釣因物所制,不複出。漁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見大鐵鎖,盤繞山足,尋不知極。遂告湯,湯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獲其鎖,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餘頭,鎖乃振動,稍稍就岸。

時無風濤,驚浪翻湧,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複出。時楚多知名士,與湯相顧愕悚,不知其由。

爾時,(“時”原在“者”字下,據明抄本移上。)乃漁者知鎖所,其獸竟不複見。”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餞送給事中孟蕳至朱方,廉使薛公蘋館待禮備。時扶風馬植、範陽盧簡能、河東裴蘧皆同館之,環爐會語終夕焉。公佐複說前事,如楊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訪古東吳,從太守元公錫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無支祁

君廬。入靈洞,探仙書,石穴間得古《嶽渎經》第八卷,文字古奇,編次蠹毀,不能解。公佐與焦君共詳讀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驚風走雷,石号木鳴,夔龍土伯擁川,天老肅兵,功不能興。禹怒,召集百靈,授命羹龍,桐柏等山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烏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靈山祆石怪奔号聚繞,以數千載,庚辰以戰(一作戟)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後,皆圖此形者,免淮濤風雨之難。

二人簡介

無支祁與孫悟空

北宋《太平廣記》卷四六七李湯條下,引《古嶽渎經》第八卷說:遠古大禹治水時,曾降伏淮渦水神無支祁,将他套上鎖鍊關在淮水之中。無支祁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而據曆史學家考證,無支祁正是孫悟空形象的一個重要原型。永春的石猴和石碑,立在一處橋頭,湖洋溪和一條水渠正從其腳下流過。石猴可能糅雜了水神無支祁和大聖孫悟空的形象,村民們希望他能保佑一方水利平安。

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其中最早寫唐僧取經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戲曲作家楊讷(字景賢·号汝齋),所作雜劇今知有十八種,現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楊讷的雜劇《西遊記》,寫民間傳說唐僧取經的故事。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鑒了無支祁的形象。無支祁的故事,廣泛流傳八百年以後,吳承恩才加工整理《西遊記》,象《太平廣記》這樣的大書,喜采民間傳說的吳承恩,不可能不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于孫悟空。”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如果說,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淮水之源的桐柏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故鄉,應無疑了。

上一篇:西方龍

下一篇:上古十大兇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