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

漢語成語
贻笑大方,是漢語的一個成語,出自戰國·莊周《莊子·秋水》。這個成語意思是被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内行人所譏笑,用于自謙。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中文名:贻笑大方
  • 拼音:yí xiào dà fāng
  • 近義詞:見笑大方、班門弄斧
  • 反義詞:自知之明、虛懷若谷
  • 出處:《莊子·秋水》

成語出處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戰國·莊周《莊子·秋水》)

後世據此提煉出成語“贻笑大方”。

成語典故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衆多大川的水流彙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着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于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着海神若仰首慨歎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贻笑大方。”

成語寓意

這個故事中,河神原本并不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隻是活在自己狹小的圈子裡,但當他親身實踐看見浩瀚的大海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親身的實踐,是沒有發言權的。實踐出真知!狄德羅曾說過:“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宇宙是浩瀚不見邊際的,人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隻是滄海的一粟。親身體驗,懂得自己的渺小,從而奮發向上,才能更好地向前進,不至于贻笑大方。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贻笑大方”指讓内行人笑話,含貶義,用于自謙。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

運用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去歲路過貴邦,就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識短淺,誠恐贻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谒。”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十回:“小生意下卻疑是此劍,但說來又恐不是,豈不贻笑大方?”

上一篇:萬衆一心

下一篇:情窦初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