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

讀山海經

陶淵明壯年時期組詩作品
《讀山海經十三首》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首篇為序詩,後十二首從《山海經》《穆天子傳》中撷取題材而寫成。組詩中,世間的傳說、神話、寓言、史實,通過其“魔鏡”,或被化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為哀婉的歎息,或被化為驚天的怒吼,或被化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為刹那的頓悟,或被化為玄妙的虛幻,或被化為警世的宣言,可看作作者壯年時期思想狀态的全面映照。
  • 作品名稱:讀山海經
  • 作者:陶淵明
  • 創作年代:東晉
  • 作品出處:《讀〈山海經〉》
  • 作品體裁:
  • 作品數量:十三首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浔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隐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原文

精衛銜(xían)微木,将以填滄海。

刑天舞幹戚(qī),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讵(jù)可待。

譯文

精衛口含小小的木塊,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敗仍揮舞盾斧,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馀哀,化成了異物并無悔改。徒然胸懷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時刻怎可期待!大意精衛銜着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着盾斧,剛毅的鬥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馀哀,化成了異物并無悔改。如果沒有這樣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時光又怎麼會到來呢?

賞析

陶淵明對東晉的滅亡十分惋惜,對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僅引用曆史故事,抨擊劉裕代晉,而且利用古代神話傳說,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緒。

詩的前半部分,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精衛是炎帝少女死後化為的精靈,雖然身小力薄,卻“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微木”與“滄海”是一組多麼強烈懸殊的對比,以微木填海何時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擔一石之移山。但詩人歌頌的是這種锲而不舍的精神與矢志靡它的決心,隻要有這種精神與決心終有成功勝利的一天!

“刑天舞幹戚”講的是刑天操斧執盾不甘失敗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斷首,仍然揮舞牌,剛毅的精神長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這個“固”字點明刑天的“猛志”本為其生來所固有而永不衰竭,無論失敗還是死亡終不能使其消減。詩人在“精衛”與刑天身上看到他們這種共有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從而加以贊頌讴歌,就隐含着詩人自身也時時以這種精神自策自勵。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進一步贊揚這兩個英雄頑強的鬥志。盡管良機已失,徒懷雄心,但他們也不存憂慮,毫無悔意。通過精衛和刑天的行動,寄托了自己的悲憤。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寫“精衛”與“刑天”如此剛毅的緣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變化而言。生與死不過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隻不過是生的另一種形式而已。炎帝的女兒——女娃變成精衛,刑天變成乳目臍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無論銜微木填海,或舞幹戚向敵,都能無慮而不悔。詩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學觀點激勵自己無慮不悔的鬥争意志。

最後二句是詩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歎精衛與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願以償的時機豈能等到?實際上是詩人慨歎理想的無法實現。前人認為此二句是詩人的自白之語。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響,陶淵明和已死去的晉朝,感情上有割不斷的萬縷千絲。劉裕上台後誅殺異己的行為更使他不滿于劉宋政權。因此,不能正确認識劉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曆史上起的積極作用。這正是詩人的局限。但他反對劉裕代晉和憎惡時代黑暗、政治殘酷是緊緊相聯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批判劉宋政權,也是批判腐朽的東晉社會的繼續。

這首詩寫法曲折,意義較為隐晦,風格和情調與以上所選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詩人托物寄興、精練含蓄,說理議論自然妥帖的特點。

古詩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n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n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n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n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n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n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n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n

其二

玉台淩霞秀,王母怡妙顔。n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n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n高酣發新謠,甯效俗中言!n

其三

迢迢槐江嶺,是為玄圃丘。n西南望昆墟,光氣難與俦。n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瑤流。n恨不及周穆,托乘一來遊。n

其四

丹木生何許?乃在峚山陽。n黃花複朱實,食之壽命長。n白玉凝素液,瑾瑜發奇光。n豈伊君子寶,見重我軒黃。n

其五

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n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n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n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n

其六

逍遙蕪臯上,杳然望扶木。n洪柯百萬尋,森散複旸谷。n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n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n

其七

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n亭亭淩風桂,八榦共成林。n靈鳳撫雲舞,神鸾調玉音。n雖非世上寶,爰得王母心。n

其八

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n不死複不老,萬歲如平常。n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n方與三辰遊,壽考豈渠央!n

其九

誇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n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n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n馀迹寄鄧林,功竟在身後。n

其十

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n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n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n徒設在昔心,良辰讵可待!n

其十一

巨猾肆威暴,欽駓違帝旨。n窫窳強能變,祖江遂獨死。n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n長枯固已劇,鵕鹗豈足恃!n

其十二

鸱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n念彼懷王世,當時數來止。n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n本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n

其十三

岩岩顯朝市,帝者慎用才。n何以廢共鲧,重華為之來。n仲父獻誠言,姜公乃見猜;n臨沒告饑渴,當複何及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