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漢語漢字
評,漢語常用字,讀音píng,最早見于先秦時代。基本含義為議論是非高下;引申含義為議論,評論的話。
  • 中文名:評
  • 拼音:píng
  • 部首:讠
  • 倉颉:IVMFJ
  • 鄭碼:SAUA
  • 筆順:4514312
  • 注音:ㄆㄧㄥˊ
  • 筆畫:7
  • 筆順讀寫:捺折橫捺撇橫豎
  • 四角:31749
  • 五筆98:YGUF
  • 五筆86:YGUH
  • Unicode:CJK
  • 統一碼:U 8BC4
  • gbk:C6C0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評píngㄆㄧㄥˊ

    議論,評論:~議。~語。~改。~點。~估。~審。~述。短~。 判出高下:~比。~定。~理。~判。

詳細釋義

評:píng ㄆㄧㄥˊ。公允之言是評之範式。

1、本義:以一定準則來議論、判定。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又如:評議、語評、評改、評點、評估、評審、評述、短評。

2、衍義:引申指“議論、判定的文字或言語”。如:《南史·卷七十二·文學傳·锺嵘傳》:“嵘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又如:文評、詩評、影評、書評。

3、衍義:又用作“文體名”。指史家褒貶之詞。名稱本不統一。如:史記的“太史公曰”、班固漢書的“贊”、範晔後漢書的“論”、至陳壽的三國志始見用“評”。又如:史評。

4、衍義:又特指“棃的一個部件”。如:唐·陸龜蒙《耒耜經》:“轅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為級,前高而後庳,所以進退,曰‘評’。進之則箭下,入土也深。”

5、衍義:又用作姓。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平。《博雅》平也,議也。《廣韻》平量也。《增韻》品論也。《後漢·許劭傳》劭好覈論鄕黨人物,毎月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魏志·曹植傳》曹植與邯鄲淳評說混元造化之端。《舊唐書·陸贽傳》互相譏評。《文心雕龍》評者,平理。《新論·正賞篇》評者,所以繩理也。

又官名。《晉書·職官志》廷尉主?法獄訟,屬官有正監評。《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有評事八人,掌出使推按。

又邑名。《梁書·新羅國傳》其邑在内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平。《後漢·霍諝傳》前者溫敎許為平議。《蜀志·費褘傳》論平其是非。

又《玉篇》皮柄切《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平去聲。平言也。《韓愈·東都遇春詩》爾來曾幾時,白發忽滿鏡。舊遊喜?張,新輩足嘲評。《注》評,音病。?張,乖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