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學院

西藏民族學院

渭水之濱的古都鹹陽
西藏民族學院位于渭水之濱的古都鹹陽,是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在祖國内地為西藏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其前身是1958年創建的西藏公學。[1]1965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學校是西藏自治區與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國中西部重點建設百所高校,教育部團隊式對口援助高校(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口援助)。截至2013年,學校占地1149畝,擁有藏書151萬餘冊的圖書館、功能齊全的教學醫院、55個各類專業實驗室等。設有12個二級學院,4個碩士一級學科,27個碩士二級學科,45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史、哲、經、管、法、醫、理、工、教育、藝術等11個學科門類。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萬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占50%。本部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39人。
    中文名:西藏民族學院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文彙東路6号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丹增、羅梅、巴桑、肖懷遠 知名教師: 類 别:公立院校 學校類型:民族 所屬地區:中國 陝西 鹹陽 現任校長:洛松德青 校 訓:愛國,興藏,笃學,敬業 主要院系:信工學院、文學院、法學院 學校地址:陝西省鹹陽市文彙東路6号 開放時間:全天 票價:免費 所在地:鹹陽 類别:名勝古迹

校史發展

初創時期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後的西藏百業待興,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少數民族幹部。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西藏上層反動集團極力反對西藏社會制度的改革。根據西藏鬥争實際,為保存基本力量,培養民族幹部,為今後的民主改革作準備,1957年3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針對當時西藏的形勢,決定西藏在内地辦學。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西藏工委于同年6月開始籌建西藏公學。9月,學校正式定名為“西藏公學”。10月,中央批準将位于陝西省鹹陽市的原西北工學院的校址轉交西藏,作為西藏公學的校址。

1958年1月,經中央批準,中共西藏工委副書記張國華同志兼任西藏公學校長。9月15日,西藏公學在鹹陽(原西北工學院校址)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當時,共有學員3415人,教職工716人。

1959年9月,西藏公學開辦藏語文專修科,這是西藏曆史上創辦最早的專科專業,它成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個标志。 1960年,西藏

民主改革取得偉大勝利,西藏進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曆史時期。為了适應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公學在繼續培養政治幹部的同時,開始培養西藏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在開設藏語文專修科的基礎上,又先後創辦了師範、衛生、農業、畜牧獸醫、會計、郵電等專業,為西藏輸送了一大批粗通專業技術的民族幹部,填補了西藏民族幹部中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空白。1963年10月,公學成立專業系科,辦學方向逐步向專業教

育和綜合院校發展。1965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西藏公學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郭沫若同志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文革時期

1966年6月-7月,陝西省委和西藏工委派出的工作組相繼來到民院。8月12日,學院成立了“文革籌委會”。在這場大批判的浪潮中,學院領導、絕大部分中層幹部和部分教師受到了沖擊,各級組織陷于癱瘓,全院處于無政府狀态。

1968年8月,中央負責人在接見中央學習班西藏班全體成員時,江青提出“西藏民族學院辦在陝西鹹陽是件怪事”,引起了學院群衆的思想混亂。1970年1月23日,西藏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撤銷西藏民族學院。學院領導和大多數中層幹部調離學院,部分财産轉移給了陝西有關部門,給學院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區黨的核心小組召開會議,正式作出了恢複西藏民族學院的決定,并決定在西藏林芝建立新校址。從1972年開始,農學專業、畜牧獸醫專業、财會專業、機電專業相繼遷入林芝,形成了陝西鹹陽為總院、西藏林芝為分校的兩地辦學格局。1975年1月,區黨委決定,鹹陽總院各專業不再遷入西藏,總院和分校學生規模均為1500人。1978年5月,西藏民族學院林芝分校更名為西藏農牧學院。

改革開放

1979年1984年,在繼續辦好語文系、政治系、幹訓部、預科的基礎上,相繼增建了曆史系、外語系、财經系、體育系等。1977年,在藏語文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班,1978年,開辦了政治理論專業本科班。1979年,語文系開始招收藏語文本科班,開始了西藏曆史上第一個現代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

2003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教育部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先後确定複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9所部屬院校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對口支援學校。

2009年3月13日,國家民委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西藏民族學院協議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實現省部共建,資源共享。2010年2月26日,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鹹陽市委、市政府頒發《關于大力支持西藏民族學院建設發展的意見》,使異地辦學的西藏民族學院在實現與駐地合作、優勢互補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辦學條件

二級學院

西藏民族學院文學院、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西藏民族學院法學院、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西藏民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西藏民族學院财經學院、西藏民族學院管理學院、西藏民族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西藏民族學院教育學院、西藏民族學院外語學院、西藏民族學院醫學院、西藏民族學院體育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學校校本部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39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職稱67人、副教授等副高職稱24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67%,有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位,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共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基礎醫學和中國史4個碩士一級學科,27個碩士二級學科, 本科專業涵蓋文、史、哲、經、管、法、醫、理、工、教育、藝術等11個學科門類。有民族學、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門史、中國哲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0個。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學校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漢語言文學、會計學),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要),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個(行政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是教育部卓越醫生培養計劃試點單位。

有自治區級特色專業4個,自治區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個(行政管理學、學前教育、民族學),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自治區精品課程11門,自治區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4個,自治區高校實驗教學中心3個,自治區高校實驗實訓基地1個(西藏法學教學研究實訓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